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患者68例DN患者分为早期肾病组(DN1)23例、临床肾病组(DN2)23例、尿毒症组(DN3)22例,另选取该院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DN0),均用肾动态显像法和双血浆法测定其GFR,分析各组两种方法所测GFR的关系。结果 DN0、DN1及DN2组组内用肾动态显像法和双血浆法测定的GFR(即g GFR与t GFR)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DN3组g GFR与t GF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0、DN1、DN2及DN3组肾动态显像法所测的GFR与双血浆法测定的GF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均可以灵敏地发现早期DN及临床DN时GFR的变化,但肾动态显像法对于尿毒症期的患者诊断准确性差、灵敏度低,应联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观察核素肾动态显像了解肾脏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alar filtration rate,GFR)观察到糖尿病肾病(DN)早期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价值.方法 经肾动脉造影证实的肾动脉正常者22例(对照组)和28例老年ARAS患者(ARAS组)行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检查,评价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ARAS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ARA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72.7%,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的4项诊断指标中,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诊断的敏感性是46.4%,高于其他3项单项指标(P<0.05);特异性为86.4%,与其他3项单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单侧ARAS的敏感性高于双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5.7%与57.1%,P>0.05).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以上降低(60~9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ARAS的敏感性高于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60 ml·min-1·1.73 m-2)患者(分别为78.9%与55.6%,P>0.05).接受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是一项较为安全、有效的诊断老年人ARAS的方法;应用二乙三胺五醋酸为显像剂,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肾结核患者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分析肾结核不同阶段肾功能的改变情况。 方法 对肾功能曲线进行分级(0~5级),分析各级间的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峰值时间、半排时间和20-min残留率的数据变化,并统计患侧和对侧肾的肾功能曲线的级别。 结果肾功能曲线分级和GFR相关(0级和5级间P=0.001),肾功能曲线级别高的肾功能损坏严重,GFR显著降低;且患侧对对侧肾有影响,患侧肾功能曲线3级以上时,对侧1、2级的占42%,3级占25%。 结论 应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方法 来评价肾结核患者肾功能的现状,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5种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2型糖尿病人群(T2DM)中的优劣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检查的T2DM患者343例,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GFR为参考标准,采用线性相关分析、Bland-Altman曲线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评估CKD-EPI_(Scr)方程、EPI-Asian方程、C-G方程、简化MDRD方程及简化MDRD中国人方程5种方程估测GFR(eGFR)与金标准组的一致性。结果 Bland-Altman分析显示,CKD-EPI_(Scr)方程计算eGFR值与金标准组的一致性较好。5种方程得出的eGFR与GFR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0.894,0.872,0.890,0.886;ROC曲线面积依次分别为0.962,0.961,0.959,0.958,0.958(P0.05)。结论 CKD-EPI_(Scr)公式与金标准组的相关系数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在T2DM人群中,CKD-EPI_(Scr)方程可能更适合评估T2DM患者的eGFR。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判断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T2DM及预后判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取39例T2DM患者,并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 分成正常清蛋白尿组(11例)和清蛋白尿组(2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者12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核素肾动态显像获取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功能曲线,同时测定尿清蛋白水平.结果 正常清蛋白尿组GF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蛋白尿组GF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蛋白尿组尿清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素肾动态显像可用于早期诊断T2DM,了解双肾功能的受损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指标对成功进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治疗的单侧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的疗效。方法成功进行PTRAS治疗的单侧ARAS患者,在进行PTRAS治疗前2周及术后6个月进行99m TDTPA肾动态显像;根据患者肾动脉造影狭窄程度,狭窄程度50%~69%为轻度组(24例),70%~89%为中度组(25例)及≥90%为重度组(38例);根据GFR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级:GFR≥30 ml/min为1级;15~30 ml/min为2级;GRF15 ml/min为3级;通过比较ARAS患者治疗前后GFR与血压变化情况,分析其对PTRAS疗效的评价作用。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轻度和中度组GFR显著高于重度组(t=-2.510,P=0.007);术后1级和2级患者的高血压改善率显著高于3级患者(P0.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分级是影响患者血压改善的唯一影响因素(OR=1.623,P=0.021)。结论 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可以客观评价单侧ARAS患者PTRAS术后患肾GFR变化,并可预测术后血压改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特点并对其临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住院的2型糖尿病人173例分为30~44岁、45~59岁及≥60岁三组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同时测定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GFR呈逐渐下降,尤以≥60岁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也呈逐渐增加,GFR与年龄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01);合并高血压或/和冠心病者加速GFR下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白蛋白排泄率、高血压、冠心病是导致GFR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人在年龄等多因素作用下GFR呈显著性下降.GFR是反映老年糖尿病人肾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GF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联合测定能更全面地反映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肾血流灌注指数(PI)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151例慢性肾病患者,于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锝)m-DTPA 111MBq/0.3~0.5 mL后即刻行肾动态图像采集,计算PI、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GFR判定肾功能。显像后1周内采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r和BUN水平。对PI与GFR及SCr、BUN的关系行直线相关分析。选择肾损害早期肾脏60个,记录PI与GFR。结果双肾轻度受损(A组)48例、中度受损(B组)53例、重度受损(C组)50例。A、B、C三组PI、血清SCr、BUN依次升高,GFR依次降低,P均<0.01。A、B组PI与GFR均呈明显负相关,与SCr、BUN均呈明显正相关,C组PI与GFR无明显相关性,与SCr、BUN均呈明显正相关。肾损害早期肾脏60个,PI升高者占13.3%(8/60),GFR降低者占65%(39/60),GFR降低率明显高于PI升高率P<0.01(χ2=33.09)。结论慢性肾病患者的PI与肾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其可作为评估肾功能的一项客观指标,在肾功能重度受损时PI优于GF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90例DN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lb)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大量白蛋白尿组(MAA组)各30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均行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各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尿mAlb、血肌酐(Scr)未见异常时,总肾和分肾GFR即可出现异常(P〈0.05或〈0.01),其较常见的是GFR均下降,但有5例是GFR均升高。②11例患者mAlb及总肾GFR均正常,但分肾GFR已经出现异常。③GFR与病程、收缩压、HbA1c、Scr呈显著负相关(r=-0.456、-0.143、-0.172、-0.472,P〈0.05或〈0.01)。总肾、左右肾GFR与mAlb均呈显著负相关(r=-0.456、-0.406、-0.423,P均〈0.01)。结论 GFR较mAlb、Scr能更早、更灵敏、更准确地反映DN,而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具有简便、无创等优点,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两名测量者对23名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和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臂踝脉搏波速度的测量。测量分为两阶段,中间间隔2周,每一阶段在同一天上午(8:30~11:00)和下午(13:30~16:00)分别进行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不同时间)臂踝脉搏波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5~0.992(P〈0.01),组内相关系数为0.924-0.992(P〈0.01);健康受试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4-0.974(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672-0.973(P〈0.0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的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其评估方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同位素^99mTc-DTPA测定GFR的2型糖尿病患者495例,HbA1c与^99mTc-DTPA测定GFR及CG方程、MDRD方程和MCQ方程GFR估计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以HbA1c=8%为临界值,比较两组间各评估方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结果经同位素测定的GFR为(70.11±20.54)ml·min^-1·(1.73m^2)^-1,HbA1c与同位素测定GFR及CG方程、MDRD方程和MCQ方程GFR估计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6、0.201、0.289和0.181,P〈0.01)。无论血糖水平如何,CG方程的准确性都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方程。结论近期高血糖增加同位素测定GFR和方程估算GFR的水平。虽然这些评估方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由于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糖尿病人群的评估方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采用CG方程来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GFR不失为一个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水平与外周血管病变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信息,纳入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T2DM患者3 611例,男2 053例,女1 558例,年龄(58±14)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颈血管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测联合诊断外周血管疾病.通过基于胱抑素C/肌酐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公式(CKD-EPI)计算GFR值.根据GFR水平将患者分为五组:GFR≥90、75≤GFR<90、60≤GFR<75、30≤GFR<60和GFR<30 ml·min^-1·1.73 m^-2组,根据UACR水平将患者分为0≤UACR<30、30≤UACR<300及UACR≥300 mg/g三组.比较不同组患者外周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评估不同GFR组及UACR组外周血管硬化、斑块、狭窄和闭塞的发生风险.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多因素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糖尿病患者GFR水平下降或UACR水平升高,外周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增加.以GFR≥90 ml·min^-1· 1.73 m^-2作为参照组,GFR<90 ml· min^-1·1.73 m^-2时,外周血管硬化和斑块的患病风险即可增加[OR(95%CI):2.020(1.558~2.620)和2.104(1.611~2.748),均P<0.05].在GFR<75 ml·min^-1· 1.73 m^-2时,外周血管狭窄和闭塞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OR (95% CI):2.432 (1.541~3.839)和2.785 (1.419~5.466),均P<0.05].此外,一旦UACR≥30 mg/g,糖尿病患者患各种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即较UACR 0~30 mg/g组增加49.2%~268.1%.结论 对于T2DM患者,一旦出现UACR≥30 mg/g或GFR≤75 ml· min^-1· 1.73m^-2,即应该定期进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加强外周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年下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4-2008年进行两次核素测定GFR的T2DM住院患者309例,根据基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肌酐(S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N-UAlb)组、微量白蛋白尿(M-UAlb)组、大量蛋白尿(L-UAlb)组;根据末次测定GFR时的UAER和Scr各组再分为无进展组与有进展组,计算GFR年下降率。结果3组GFR末次值与基线值比较,有进展组与无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GFR年下降率:N_UAlb无进展组为1.5±7.3ml/min,有进展组为3.2±3.9ml/minM.UAlb无进展组为2.7±9.2ml/min,有进展组为4.1±8.5ml/min;L-UAlb组为9.4±11.9ml/minN—UAlb组、M—UAlb组与L_UAlb组比较,GFR年下降率有进展组与无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HbA。C、收缩压与GFR年下降率呈独立正相关(r=0.92、0.06,P〈0.05)。结论T2DM患者GFR年下降率随UAlb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增加,HbA1c、收缩压是GFR年下降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穆克利 《国际呼吸杂志》2014,(16):1233-1236
目的探讨一口气法与重复呼吸法对人群肺弥散功能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以及36例COPD患者,分别将其设为ILD组以及COPD组,另外选取33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一口气法与重复呼吸法对其肺弥散功能进行检测。结果ILD组和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重复呼吸法测定D-CO%pred的平均值[(78.91±2.a4)%]低于80%。校正前,3组用一口气法及重复呼吸法测得的DLCO%pred、DLCO/AV%pr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校正后采用2种测试方法测得的DLCO%pred、DLCO/AV%pred与IL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口气法的检测时间平均为(11.28±0.14)S,明显短于重复呼吸法的检测时间[(86.13±3.25)S,P〈0.05]。重复呼吸法测得的DLCO/AV%pred与测试时间的相关性(r=-0.661,P〈0.01),相比于DLC0%pred与测试时间的相关性(r=0.391,P〈0.0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采取2种不同方法测得ILD组轻、重度及COPD组轻度的DLCO%pre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ILD组轻、重度患者采取2种不同方法测得的DLCO%pre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一口气法,对老年患者、不能屏气者、存在ILD以及COPD患者而言,采用重复呼吸法检测肺弥散功能无需受试者屏气,测量结果可能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简化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解放军第三○五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2014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予药物联合偏瘫实用训练技术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4、12周完成DTI检查和FM量表评估。结果 3次DTI检查感兴趣区(ROI)健患侧各向异性分数(FA)差值和FM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37和3.791,均P0.01)。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DTI中,ROI健患侧FA差值第1周(0.19±0.06)与第4周(0.13±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与第12周(0.13±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康复综合治疗后FM量表评分:入院第1周[(69±9)分]与第4周[(74±6)分]、第4周与第12周[(82±1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次DTI中ROI对应的健患侧FA差值与第1阶段(4周)康复治疗前后FM量表评分差值变化呈线性负相关(rs=-0.389,P0.05)。结论 DTI和FM早期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 RHR)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2月入住本院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男289例,女130例,年龄80~94岁,平均(80.8±6.1)岁.按照RHR分为A组:RHR< 70 beats/min,B组:RHR 70~80次/min,C组:RHR> 80次/min,同时进行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吸烟指数(SI)的检测,用肾小球滤过率( GFR)、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微量白蛋白尿(MAU)评估肾功能,分析静息心率与肾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平均R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分别为(63.4±7.2),(74.1±4.0),(84.3±8.8)次/min,P<0.05];三组SI和收缩压(SBP)均存在差异[A,B,C组SI分别为(321±73),( 378±99),(463±79)(支·年); SBP分别为(140.2±10.1),(146.3±8.1),(149.8±9.6) mmHg,P<0.05].C组BMI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A,B,C组BMI分别为(23.7±3.0),(23.1±5.4),(25.9±5.9) kg/m2;DBP分别为(64.6±9.5),(65.2±9.1),(71.3±12.4) mmHg,P<0.05];三组肾功能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GFR分别为(84.5±11.0),(78.2±10.6),(67.6±10.1) ml/min; SCr分别为(87.3±23.1),(90.0±22.3),( 104.0±19.7) μmol/L,CCr分别为(73.9±16.8),(68.0±18.3),(62.5±20.1) ml/min,MAU分别为(51.4±11.3),( 56.0±17.3),(90.9±22.8) mg/L,P<0.05].RHR分别与SBP( r=0.264,P=0.002),GFR(r=-0.330,P=0.011),CCr(r=-0.436,P<0.01)和MAU(r=0.208,P=0.029)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RHR与肾功能损害相关,提示RHR增快可以作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及心肌梗死面积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方法40只雄性BAB/c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传统方法组的心肌再灌注操作采用再次开胸、松开结扎线的方法,改良方法组的心肌再灌注操作为在体外松开结扎线,无需再次开胸。采用伊文思蓝-TTC双染色方法区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的梗死区(IA)、缺血危险区(AAR)和左心室总面积(LV)。同时采用传统算法和质量权重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质量权重法即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用切片中各区域面积乘以该片心肌质量的百分比,累加各切片的相应区域面积,再计算百分比。结果无论采用哪种算法,传统方法组与改良方法组心肌梗死面积(IA/A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算法:传统方法组44.43%±2.28%,改良方法组44.24%±1.68%,P=0.96;质量权重法:传统方法组51.74%±2.26%,改良方法组54.51%±1.14%,P=0.23)。与传统方法组相比,改良方法组术后存活率高、麻醉剂使用剂量小、苏醒时间短(均为P<0.05)。此外,采用质量权重法计算AAR/LV、IA/AAR数据的标准差显著小于传统算法(AAR/LV:传统算法标准差2.90,质量权重法标准差1.24;IA/AAR:传统算法标准差2.22,质量权重法标准差:1.00)。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良方法能够更加稳定、有效地制备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此外,采用质量权重法计算的心肌梗死面积数据比传统方法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方法存在的缺陷及准确性。方法:对丽水市辖区农民体检点进行随机分群抽样调查,对血压测量环境及测量方法进行评估,使用双听头听诊器评估血压测量读数的准确性,并对所有调查对象(n=2081)再次使用水银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复核。结果:血压测量存在现场环境较差、测量前未经充分休息、袖带和听诊器位置放置不正确、放气速度过快等问题。乡镇社区医生测量所得血压值高于复核的结果(收缩压(125.28±23.41)mmHg对(124.62±22.39)mmHg,P<0.05;舒张压(77.61±12.51)mmHg对(77.24±11.22)mmHg,P<0.05)。乡镇社区医生测量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5.7%,复核测量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75%。使用双头听诊器时乡镇社区医生与现场评估员测量的读数无差异(P>0.05);514例使用电子血压测量结果显著高于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收缩压(133.21±21.62)mmHg对(126.78±21.09)mmHg,P<0.001;舒张压(82.84±12.41)mmHg对(80.15±11.59)mmHg,P<0.001)。结论:当前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方法存在多种问题,必然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重视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20.
CT灌注成像评估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非去卷积模型斜率法计算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距离水肿边缘1cm)以及远隔皮质区不同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olood flow,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达峰值时间(peak time,PT)及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tlsity curve,TDC)。以CBF≤20ml·100g^-1·min^-1为脑灌注损伤。结果①所有患者灌注参数图从血肿中心到正常区色差呈阶梯状分布;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及远隔皮质区的平均CBF[(2.5±1.9)、(19.8±10.1)、(42.2±9.2)、(54.8±8.8)ml·100g^-1·min^-1]、rCBV[(2.9±1.7)、(7.1±4.3)、(25.8±5.1)、(37.9±4.5)%]及PT[血肿中心无峰值,(9.0±1.7),(8.0±1.1),(8.0±1.3)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15)。②CTP灌注参数图所示的灌注损伤为(11±5)cm^2,CT平扫显示的平均血肿范围为(6±3)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P=0.000)。③血肿≥10ml的患者26例,15例CBF≤20ml·100g^-1·min^-1;血肿〈10ml的患者14例,2例CBF≤20ml·100g^-1·min^-1。水肿带CBF与血肿体积呈直线相关(r=-0.501,P=0.001)。④血肿周围以上各区的CBF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⑤脑积水患者的CBF和rCBV明显降低,而PT明显延长。结论CTP能够很好地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肿周边存在与血肿大小有关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