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 总结老年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经验,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74例老年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60~74岁.术前经心电图、胸部X线片、彩色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造影和左心室选择性造影检查诊断,均经手术证实,单纯二尖...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我科于全身麻醉体外循环(ECC)下对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施行心瓣膜置换术196例,现对其ECC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心瓣膜置换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的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施行507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6例,女271例;病种为风湿性心脏病394例,先天性心脏病87例,退行性病变19例,细菌性心内膜炎6例,梅毒1例。对心瓣膜置换术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顺利恢复482例(95.0%);术后发生并发症25例,其中治愈16例,死亡9例,病死率1.77%;治愈498例(98.22%)。随访480例,随访率96.38%(480/498),其中心功能Ⅰ级182例,Ⅱ级298例。经对列表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功能Ⅳ级,年龄≥70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肾功能不全,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70mm,心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次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2h,体外循环时间〉3h是影响心瓣膜置换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工作中重视影响心瓣膜置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处理,对提高其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探讨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的病因、术中技术环节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05例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在我中心再次行心脏手术,男59例,女46例;年龄50.2±10.6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或/+三尖瓣成形术(TVP)31例,主动脉瓣置换或/+TVP 38例,Bentall手术(包括全根置换)1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或/+TVP7例,三尖瓣置换术8例,瓣周漏修补术6例,其它手术4例。再次心脏手术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个月~18年(46.3±31.9个月)。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7例,Ⅲ级53例,Ⅳ级25例。结果手术死亡6例,总病死率5.71%(6/105),其他患者术后心功能均恢复到Ⅰ~Ⅱ级。死亡原因为: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后严重低心排血量1例,术后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部并发症导致感染1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2例。人工机械瓣置换后再次心瓣膜置换术原因为:瓣周漏67例(63.80%),PVE 16例(15.23%),血栓形成14例(13.33%),继发其它瓣膜病变8例。术后随访11~107个月,因心搏骤停、脑出血远期死亡2例。结论机械瓣置换术后有一定的再手术率,其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的重要原因包括: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和血栓形成。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同体外循环方法的应用及合理的术中技术环节的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再次心瓣膜置换术203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总结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203例患者中首次术式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7例,二尖瓣直视分离术13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69例,生物瓣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再次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术185例,双瓣膜置换术1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5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1例.结果 203例中,术中死亡6例,死亡率2.96%;术后30天内死亡19例,死亡率9.64%,术后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血量.总死亡率为12.32%,其中1981~1988年围术期死亡率为35.29%(12/34),1989~1994年为10%(9/90),1994年以后为5.06%(4/79).术后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52例,占总病例数的25.62%. 结论再次瓣膜病变患者需尽早行手术治疗,积极改善术前心肺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及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及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44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6例、女28例,年龄15~69(44.9±11.9)岁;病程1个月~40年,平均病程(57.8±98.3)个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28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对存活出院的137例患者进行随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主要并发症发生及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寿命表生存率法计算术后远期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9例(13.2%),室性心律失常56例(38.9%),人工瓣膜瓣周漏7例(4.9%),胸腔积液33例(22.9%),心包积液8例(5.6%),肝功能不全23例(16.0%),肾功能不全5例(3.5%)。术后早期住院死亡7例,死亡率4.9%。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病程长、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双瓣膜置换术、合并其他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术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病程时间长、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Ⅳ级)、术前左心功能低下(LVEF〈40%)、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合并其他心脏手术、术前左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LCOS)患者的监护,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54例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35例术后并发LCOS;经严密生命体征监测,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胸腔引流液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LCOS.结果 35例中死亡5例,其他患者经密切监护及采取针对性措施均好转出院.结论 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后LCOS发生率高,严密监护和有效处理可提高换瓣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我科对60岁以上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施行心瓣膜置换术12例,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瓣膜置换术与二尖瓣分离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12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瓣膜置换术。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能够有效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和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重症心脏瓣膜病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风险大 ,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1 999年 1 1月以来 ,我们采用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手术治疗 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 ,效果较好。临床资料  40例中男 1 7例 ,女 2 3例 ;年龄 5~ 64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2 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 6例 ,MVR +AVR 1 0例。另选择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 0月所做的3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者作为对照组 ,男 1 3例 ,女1 8例 ;年龄 1 3~ 59岁 ;MVR 1 9例 ,AVR 8例 ,MVR +AVR 4例。术前两组的心胸比率、射血分数 (EF)、心功能等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35例,占同期心瓣膜直视手术的50%。其中双瓣膜替换(DVR)16例,巨大心脏行WVR13例,AVR2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次换瓣3例,急症换瓣2例。死亡5例,死亡率14.3%。本文就重症心瓣膜替换术围术期处理及如何加强心肌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62例小儿心脏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1975~1997年间62例14岁以下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探讨儿童瓣膜置换的手术适应证、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等问题。方法全组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7例使用生物瓣,45例使用机械瓣。结果住院死亡12例,晚期死亡13例,术后失访4例,长期存活33例;随访时间2~257个月,其中心功能Ⅰ级28例,Ⅱ级5例,无1例因生长发育出现人工瓣膜相对狭窄。结论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死亡率高,宜慎重掌握适应证;儿童心脏瓣膜置换宜选择机械瓣  相似文献   

15.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1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我们报告2292例植入2575枚人工心脏瓣膜,发生瓣周漏者13例,发生率为0.51%(13/2575)。外院术后瓣周漏转入我院者5例。15例中再次手术,单纯修补5例,重新换瓣10例。本组死亡5例。另3例瓣周漏因心功能尚好,暂未手术。  相似文献   

16.
心瓣膜置换术14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为了不断提高心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 ,总结其围手术期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76~ 2 0 0 0年 ,140 7例心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技术、术后处理以及死亡原因等。 结果 本组二尖瓣置换术 (MVR) 80 6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2 32例 ,三尖瓣置换术 (TVR) 4例 ,双瓣膜置换术 (DVR) 333例 ;再次二尖瓣置换术 (Re-MVR) 2 2例 ,再次主动脉瓣置换术 (Re- AVR) 6例 ,再次双瓣膜置换术 (Re- DVR) 4例。全组共死亡 72例 ,总死亡率5 .12 % ;1996年后死亡 14例 ,死亡率 1.87%。 结论 提高手术技术、改进心肌保护方法、加强围术期管理等 ,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洁  王萍 《护理学杂志》2008,23(22):35-36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7例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心脏压塞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此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压塞发生于二尖瓣置换术后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例,联合瓣膜病变行双瓣置换术后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5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 心脏压塞是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主动有效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心脏不停跳心瓣膜置换术4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方法,气栓的预防和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在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45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包括再次二尖瓣置换术4例)3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双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脑部并发症及严重低心排血量。结论: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