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型(ABO和Rh)复检和不规则抗体筛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提前进行血型复检和微柱凝胶技术筛检及鉴定不规则抗体。[结果]3 826例患者中,共检出ABO血型不符3例;Rh血型不符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8例。[结论]对手术备血患者提前常规检测血型和不规则抗体,有利于保障输血的安全.有效和及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血型不规则抗体监测在临床输血中所产生作用的分析。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从我市二甲医院选取30例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检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依据检测结果可以发现配血不合原因,其中有83.3%的患者在交叉配血检测中为阳性。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输入配比率较低的血液,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Rh血型系统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的进行。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88例输血前需备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用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鉴定。结果所有患者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5例,总阳性率为1.0%,主要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共3例,占60%。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男女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显示不规则抗体大多为Rh血型系统抗体,积极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项目,可以减少输血风险。更能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的进行,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27-628
目的探讨受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备血或治疗性输血的1 200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其不规则抗体,并对阳性标本进行特异性鉴定,以确保临床中输血安全。结果在所有不规则抗体中,男性患者的阳性率为5.20%(37例),女性患者的阳性率为8.20%(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怀孕患者的阳性率为19.72%(85例),非怀孕患者的阳性率为8.77%(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受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对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患者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分析其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至2022年本院疑难血型中反定型异常凝集患者(16例)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谱细胞鉴定结果、处理方法以及血型血清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反定型A细胞或B细胞异常凝集引起的疑难血型,应用微住凝胶卡式法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判断血浆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当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再用10系谱细胞和血浆分别加入微住凝胶卡式检测不规则抗体是否具有特异性。存在非特异抗体的血浆用洗涤O细胞吸收后再做反定型实验,对于存在特异性抗体的血浆则选用相应抗原阴性的反定型细胞做反定型实验。结果 非特异性抗体患者(1-6号标本)按ABO血型分类为A、B、AB血型各2例。非特异性抗体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在Ⅰ、Ⅱ、Ⅲ系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中至少有1孔细胞阳性,有4个标本3系抗体筛查细胞均为阳性。严格对照所用批号的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反应格局表后发现所有标本均为无特异性;上述标本血浆经洗涤O细胞吸收后反定型实验A细胞、B细胞与正定型实验(抗A、抗B、抗D)血型均一致。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7-16号标本)按ABO血型分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淄博地区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分析不规则抗体血型构成情况,探讨红细胞表面抗原分布规律,为安全输血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淄博地区2013年6月~2018年9月接受输血的1 720例患者,仔细阅览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查结果 ,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妊娠情况及有无输血史者阳性筛查结果差异,观察不规则抗体阳性血液标本抗体分型规律。结果 1 720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中检出16例不规则抗体为阳性者,阳性率为0.93%;其中不同性别及女性既往有无妊娠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既往接受输血治疗者阳性率高于无输血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盐水法检出含有IgM型不规则抗体共2例,分别为抗-M、抗-c;经微柱凝胶法与抗人球蛋白法检出全部结果中,有43.75%为Rh系统,分别包括5例抗-E、1例抗-D、1例抗-c,提示Rh系统抗原内RhE、D、c抗原性较强,经免疫刺激后产生不规则抗体风险较大;其次分别为Kell与MNSs系统。结论红细胞表面除ABO血型系统抗原外,Rh系统、Kell系统等血型系统也广泛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输血治疗,输血可能会刺激患者不规则抗体,产生输血免疫反应,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临床应做好输血前一系列除ABO血型系统外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鉴定,为安全的输血治疗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对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输血治疗的40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因特殊情况实施ABO、Rh D配合型输血的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型输血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输血后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4.5%、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3%,同期对照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7%、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有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等有效性的前提下配合型输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及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同型输血更低,为当前临床输血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李伟华  赵红胜  刘蕾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35-1536
ABO血型分布与民族、地区有关,是研究人类遗传学的一种手段,我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血型分布差别甚大,了解本地区人群ABO分布,对指导本地区血库日库存量各型之间的比例以及本民族起源、遗传、融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因此,笔者对117 685名无偿献血者的ABO血型 抗原分布及不规则抗体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中同种不规则抗体发生率。建立无偿献血人群中同种不规则抗体阳性检索库。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polybrene微孔板法对无偿献血员标本进行同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在17325份无偿献血员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64份,占0.37%,其中IgM型为46份,占0.27%,IgG型为18份,占0.10%,而IgG型中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占0.087%。结论 无偿献血者中同种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有一定比例,建立检索库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南阳地区278 519例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抗体类型及分布特点,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STAR BG全自动血型仪96孔U型微板上进行ABO正反定血型检查,应用反定型"O"细胞初筛献血者标本不规则抗体,对初筛阳性者用抗体筛选细胞和抗人球蛋白卡检测不规则抗体,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及巯基试剂鉴定抗体IgG、IgM类别。结果 278 519例献血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2例(0.05%),其中特异性抗体122例,非特异性抗体30例,构成比分别为80.26%和19.74%;男性、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3%和0.07%,两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既往有妊娠史献血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妊娠史者(P<0.05);初次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2次献血者(P<0.05)。结论南阳地区献血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主要为抗-E、抗-M和冷自身抗体,重视和加强献血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和分析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阳性率及DAT分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抗IgG+C3d)检测不完全抗体和DAT,用试管法进行DAT分型。结果:1291例反复输血的受血者不完全抗体的阳性率为2.09%(27/1291),对27例不完全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抗体鉴定,其中抗E 12例、自身抗体3例、抗D2例、抗Ec2例、抗c2例、抗C1例、抗e1例、抗M1例、抗E合并抗JKa1例、抗c合并自身抗体1例、不明抗体1例;DAT阳性率为16.7%(216/1291),对216例DAT阳性样本进行分型鉴定,其中IgG+C3d致敏为46.76%(101/216)、IgG致敏为18.06%(39/216)、C3d致敏为26.85%(58/216)、18例分类未果8.33%(18/216);不完全抗体和DAT皆阳性为0.23%(3/1291),临床诊断皆存在AIHA。结论: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检测都有较高的阳性率;重视和加强该类受血者的检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抗体筛查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意义。方法对住院患者做抗体筛选试验,筛查红细胞抗体,对抗体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抗体效价检测。同时观察筛选的阳性率,以判断抗体的临床意义。结果4117名接受红细胞抗体筛查的住院患者中,共筛选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为0.3%):通过抗体鉴定,检出抗-M1例,抗-D 1例,抗-Ce3例,抗-c4例,抗-E5例。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抗体筛选试验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论血液质量管理与输血安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血液质量是当前输血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由于外科手术和输血治疗的广泛开展,临床用血量逐年大幅度增大,达6%-8%,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使输血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血液质量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普通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ELISA对1572份献血员血清进行抗HCV检测,阳性率为12.15%。其中女性献血员抗HCV阳性率较男性为高、单采浆献血员者较单纯献血全血者为高,抗HCV检测阳性率随献血员年龄增长而增高。近期ALT升高的单采浆献血者血清抗HCV阳性者显著地高于无近期ALT升高史的同类单采浆献血员。结果证实严格开展献血员HCV感染者筛选将有助于输血相关性的丙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自动化输血检测系统在输血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自动化输血检测系统地输血中的应用作一介绍,包括ABO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孕妇产前IgG抗A(B)及Rh血型抗体效价,探讨围产期孕妇在产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效价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实验组:对475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IgG抗A/B效价测定;Rh血型抗体筛选,并对效价≥64的孕妇给予临床干预,观察产后婴儿是否发生溶血及溶血出现的时间和程度等。②对照组:随机选择529例夫妻血型不合、产前未做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产妇,观察其婴儿是否发生溶血及溶血出现的时间、程度等。结果:①实验组发生新生儿溶血6例(1.26%),其中24 h内发生1例,48 h发生1例,72 h发生3例,>72 h发生1例;对照组发生新生儿溶血41例(7.75%),其中24 h内发生5例,48 h发生21例,72 h发生12例,>72 h发生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新生儿黄疸平均出现时间(63.56±17.67)h;对照组(44.39±26.95)h。实验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③实验组新生儿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165.30±20.10)μmol/L;对照组(243.10±18.70)μmol/L。对照组黄疸程度较实验组严重(P<0.05)。结论:孕妇产前抗体效价测定可作为判断胎儿出生后是否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RhD阴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管理新模式的效果.方法 从发展固定献血者、加强献血者之间交流、有序召回献血者、树立典范、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保证动态库存量、创新发血模式等方面,对RhD阴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并比较模式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新模式后,RhD阴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稳定性提高(x2=5.54,P<0.05),再次献血人数增加(x2=13.35,P<0.01),血液利用率提高,应急献血次数减少(x2=4.49,P<0.05).结论 采取多种措施,稳定RhD阴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RhD阴性血液的临床供应,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北京西城区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disease control,CDC)及西城区各社区服务站12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II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分为治疗组(心可舒片)及对照组,入组后继续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降糖、口服降压药物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治疗8周,治疗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分别观测入组前和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1,全血黏度5,全血黏度30,全血黏度200,全血还原黏度中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糖、血脂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①治疗组在心可舒片治疗前较心可舒片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1,全血黏度5,全血黏度30,全血黏度200,全血还原黏度中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有好转趋势(P<0.05)。②心可舒片治疗8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两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还原黏度中切,血沉)有所好转(P<0.05)。结论:心可舒片能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医学营养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作用. 方法:观察94例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营养治疗后,病人三餐前和餐后2h、睡前、凌晨3点的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医学营养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