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中国18~59岁人群的膳食质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综合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质量,验证DBI的有效性。方法选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8320名18~59岁成年人膳食调查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用DBI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我国居民的膳食质量。结果目前中国人群的膳食状况仍以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食物摄入过量的问题。城乡间人群的膳食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农村居民无论是摄入不足还是摄入过量的程度都大于城市,显示出农村居民膳食失衡的程度较为严重。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居民膳食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DBI评价人群的膳食质量,能够更好地描述人群膳食质量的总体概况,易于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量化膳食中问题的程度,利于人群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苏玉  江国虹  李静  王德征 《营养学报》2012,34(3):216-219
目的利用膳食平衡指数(DBI)综合评价天津城区18~59岁居民的膳食质量和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194名18~59岁成年人完整的膳食调查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用DBI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天津城区居民的膳食质量。结果天津城区居民的膳食质量处于中度不平衡状态,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并存;不同性别、年龄的膳食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男性膳食质量均高于女性,30~40岁人群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结论城区居民摄入的蔬果、奶豆类严重不足,畜禽肉类、蛋类摄入过量,油盐的摄入量有所下降;主要膳食模式是E模式;男性和30~40岁人群是主要干预对象,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合理、适量膳食"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我国最新修订的膳食平衡指数(Diet Balance Index,DBI16)评价广西18岁以上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为今后提高居民膳食质量、开展合理膳食及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广西1169例18岁以上具有完整3天24小时膳食调查资料的居民,应用DBI16评分方法评价广西成年居民膳食质量。结果广西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距DBIDQD=33.04,主要问题是低度摄入不足(DBILBS=24.66);而摄入不足、膳食失衡的程度,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60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均为P<0.05)。畜禽肉类、谷类摄入过量,水果、奶类和豆类摄入不足,食物种类偏少。膳食模式主要是B模式(49.62%)和E模式(26.60%)。结论广西成年居民膳食处于低度失衡状态。应加强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宣传教育,并开展针对性的膳食引导和营养干预,结合广西居民膳食结构特色和主要问题,制定广西居民膳食指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铅接触作业工人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评价个体膳食模式,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涉铅工人进行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价。结果 427名涉铅工人膳食结构中,果蔬、鱼虾和乳蛋类摄入不足,酒类、油脂和盐类摄入过量;用DBI模式评价,总人群膳食平均摄入量趋向不足。个体评价发现食物摄入量较理想,模式A和模式B占60.9%。结论营养摄入不足是涉铅作业工人膳食主要问题,应针对涉铅作业特点和不同性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平衡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运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16)对山东省18~80岁居民的膳食质量进行整体评价,以指导下一步针对性膳食干预的实施。方法 选取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中山东省具有完整膳食与基本信息数据的3 275例18~80岁居民,使用DBI_16评分方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 山东省成年居民摄入量严重不足的为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鱼虾类、蛋类,摄入过量的为食用油和调味品食盐类。居民膳食质量整体上属于中度膳食失衡(DBI_DQD=37.9分)水平,同时处于中度膳食摄入不足(DBI_LBS=27.0分)和低度膳食摄入过量(DBI_HBS=10.9分)水平;农村、男性、鲁西北、60岁以上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者膳食摄入过量及膳食不均衡程度较为严重;膳食模式集中于D、E、G、H四种,主要以H模式为主。结论 山东省18~80岁成年居民的膳食摄入情况有待改善,同时存在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问题,因此要继续增强平衡膳食相关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成年人膳食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何宇纳  翟凤英 《卫生研究》2005,34(5):611-612
目的通过分析膳食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28320名18~59岁成年人膳食调查及询问调查数据。采用平衡膳食指数评价人群的膳食质量,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以正端分(DBI—LBS)及负端分(DBI—HBS)为因变量,以住户特征变量及个人特征变量为自变量,分析膳食摄入不足和膳食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在业情况、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体育锻炼、看电视时间、阅读时间、地区进入DBI—LBS回归模型,是影响膳食摄入不足的主要因素。性别、在业情况、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民族、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看电视时间、阅读时间、做饭时间、地区进入DBI—HBS的回归模型,是影响膳食摄入过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采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法评价合肥市45~60岁中年体检人群的膳食质量及其模式。方法 选取于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合肥市体检中心体检的年龄在45~60岁的中年人群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1 759名,对其进行膳食和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采用DBI评分法评价他们的膳食质量。结果 男、女DBI-正端分(HBS)得分分别为(10.6±5.4)分和(6.8±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P<0.001),DBI-质量距(DQD)得分分别为(28.8±7.5)分和(25.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P<0.001)。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膳食摄入过量的程度在逐渐增加。同时,文化程度与膳食质量呈正相关,经济收入>2 000元/(人·月)的人群膳食质量较好。合肥市45~60岁体检人群存在六种膳食模式,其中A、B和D三种膳食模式人群比例分别为35.6%、28.5%和23.7%。结论 DBI法可以较好地评价合肥市45~60岁人群膳食质量的总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对人群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宣传教育,增加谷物、水果、蔬菜、奶类以及豆制品的摄入量,减少肉禽类食物的摄入量,以提高该人群的营养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老年人群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尝试性调整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适合中国老年人群的膳食平衡指数(DBI),为综合评价该人群的膳食质量提供评价工具,并初步验证其有效性。方法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要特点,调整2005年中国DBI的部分单项指标定义和计分取值而成,并利用建立的评分系统对177名住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的3天膳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该DBI评价系统总体上可反映绝大多数食物种类和营养成分摄入的实际状况,并可综合反映膳食中各营养素摄入不足、过量和不平衡状况的方向和程度。样本人群膳食总体摄入不足,性别、年龄和伙食费对膳食质量均有影响,影响该人群膳食质量的食物种类主要是奶类豆类、蔬菜水果、食用油和动物性食物。结论采用该针对老年人群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基本能反映老年人群的膳食质量,并能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半定量膳食调查(SQFFQ)和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对无锡地区的40~69周岁人群的膳食质量做出快速评价,为社区慢病高危人群有效预防慢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无锡市的4个社区(南长、新区、惠山、滨湖)的8个居委会,整群抽取40~69周岁的社区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血糖、血压检测,利用半定量膳食调查(SQFFQ)和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对无锡地区的40~69周岁人群的膳食质量做出快速评价。[结果]收集有效膳食调查资料1980份,DBI分值存在显著的性别、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差异,样本人群豆类和奶类摄入严重不足,食盐和食用油摄入严重过量。[结论]利用半定量膳食调查(SQFFQ)和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可以更快速地做出无锡市社区人群的膳食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中期妇女膳食摄入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以利于胎儿生长发育。[方法]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333名孕中期妇女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对样本的膳食摄入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该样本人群膳食总体摄入不足,年龄对膳食质量无影响,影响该人群膳食质量的食物种类主要是谷类﹑奶类豆类﹑蔬菜水果和动物性食物。[结论]样本人群膳食结构不合理,应调整不平衡膳食结构,加强孕期营养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University students may experience a high prevalence of food insecurity. The impacts of food insecurity on dietary intake and meal patterns of students have not been fully researched.ObjectiveThis systematic review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ood insecurity and dietary outcom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MethodsNine electronic databases and gray literature were searched from their inception to July 2020. Studies that reported dietary outcomes in both food-secure and -insecure students 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ood insecurity and dietary outcomes among current students in tertiary education settings in any country were included. All study designs were eligible for inclusion, except qualitative studies. Two reviewers completed the screening, 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independently. Study quality was assessed using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appraisal tools.ResultsSixteen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qualitative synthesis of this review. Most studies were cross-sectional designs and of fair quality. The prevalence of food insecuri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ranged from 21% to 82% across studies. Lower intakes of healthy foods (eg, fruits, vegetables, and whole grains) and higher intakes of unhealthy foods (eg, fast foods, added sugars, and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were observed in food-insecure students, and studies with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the student body found these trends. Some food-insecure students consumed breakfast and evening meals less frequently than food-secure students but the evidence was limited. Validated food security and dietary assessment tools were inconsistently used to assess diet quality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ing food security status. The heterogeneity of student sampling and data collection may contribute to inconsistent findings.ConclusionPoorer dietary outcomes were found in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ood insecurity compared with food-secure students, b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only observed in a small number of studies. Future longitudinal studies using food security and dietary assessment tools validated in this population are recommended to confirm the observed associations between food insecurity and diet quali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1656名住校中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中学住校学生的膳食结构及存在的问题,为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对合肥市1656名住校中学生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作出评价。结果合肥市1656名住校中学生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为:男生8331J、女生7247J,三餐的能量构成比约为2∶5∶3;三大营养素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脂肪、蛋白质过量;而男、女学生优质蛋白质摄取分别为49.9%和52.2%;营养素摄入量:钙和维生素A严重不足;食物种类:果蔬类、鱼虾类、奶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畜禽肉类和油脂摄入量偏高。结论合肥市1656名住校中学生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应加强营养教育,指导学生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147名医学生进行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采用膳食平衡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水果类、豆类、奶类、蛋类、蔬菜类、畜禽肉类摄入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谷薯类摄入量低于全国水平。膳食平衡指数法发现,该校医学生的主要膳食问题是谷类、蔬菜水果、奶豆类和水产类摄入不足。结论有必要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增加谷类、蔬菜水果、奶豆类和水产类的摄入。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饮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武汉工业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湖北工业大学分层整群抽取1 400名学生,编制大学生食物频率问卷,并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3所高校大学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均较充足;武汉工业学院男生和女生的膳食纤维及男生的硫胺素摄入不足,分别占推荐摄入量的78.7%,79.7%和78.6%;中国地质大学男生和女生的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分别占推荐摄入量的占79.3%和78.0%。3所高校整体男生和女生每日所得三大营养素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每日所摄取的优质蛋白均比较充足,分别占总蛋白的57.3%和59.3%。3所高校男生在维生素C摄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脂肪和维生素E摄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校大学生日常饮食中能量和其他营养素摄入充足,膳食纤维摄入稍微偏低,建议平时多食粗粮。  相似文献   

15.
饮食环境对中国居民饮食行为及肥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分析饮食环境对中国居民饮食行为与肥胖的影响。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等电子文献数据库中利用“饮食环境”、“饮食行为”、“肥胖”和“中国”等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结果 社区食物设施的可得性和可达性好,丰富了中国居民的饮食多样性,增加了卡路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摄入,降低了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食品的摄入,但对肥胖的影响效果尚不一致。学校周边快餐店数量多会增加学生肥胖的风险,但学校周边食品店的政策管理规定可以减少儿童、青少年对含糖饮料、零食和快餐的摄入。结论 构建健康饮食环境是助力中国居民享有健康饮食的保障,但如何构建健康饮食环境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膳食调查了解山东部分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大学生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58名1~3年级大学生,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依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DRIs)进行评价。结果大学生钙、维生素A、核黄素、抗坏血酸等摄入偏低;男生脂肪供能比明显偏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高,三餐热能分配不合理,早餐偏少,晚餐偏多;女生蛋白质供能比稍低,脂肪供能比偏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高。结论学生膳食结构仍有待完善,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教育,指导其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并增加钙、维生素A的摄入量,减少零食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