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微小模型法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微小模型技术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患中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入选30例正常人、44例高血压病非糖尿病患均随机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与微小模型技术结合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T),按照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正常糖耐量组、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组,比较三组各自试验结果及各组β-细胞功能差异;根据微小模型技术得到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组,分析胰岛素敏感性与各组体重指数、腰臀比相关性。结果:(1)在OGTT及FSIGTT中,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组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正常糖耐量组(P<0.05),而β-细胞功能明显低于后两组(P<0.05)。(2)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葡萄糖自身代谢效能在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正常糖耐量组及糖耐量减低组中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3)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及无抵抗组中与腰臀比均呈负相在(γ=-0.446、-0.635、-0.452,P<0.05)。(4)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组中同时合并胰岛素抵抗占该组86%(12/14)。结论:(1)在高血压病非糖尿病患中采用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反映机体胰岛素抵抗状态不妥当。(2)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组存在明显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3)高血压病患糖耐量减低组是发展成糖尿病的高危人群。(4)腰臀比与胰岛素抵抗之间有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9例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根据糖负荷后2h血糖(2hPG)水平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减低(IGT)和新发现2型糖尿病(NDM)三组,对三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和糖代谢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T组24h舒张压负荷显著低于NGT和NDM组(P〈0.05),24hDBP和nDBP显著低于NGT和NDM组(P〈0.05)。NDM组非杓型和反杓型的血压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P〈0.01)。NGT组的杓型和超杓型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1.21%和9.09%,明显高于NDM组。NDM组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GTIG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增大与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相关,非杓型血压与胰岛素抵抗(IR)显著相关。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老年男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21例经糖尿病筛查的老年男性高危人群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胰岛素测定结果分为高胰岛素血症组(n=195)和正常胰岛素组(n=326),对其临床特征、糖代谢状态构成比、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标、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高胰岛素血症患者2~10年间糖代谢状态转化与体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和肥胖与老年人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史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178例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组胰岛素为180±195mU/L,对照组为77±54mU/L(P<0001),高血压组有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亦显著降低(P<0001),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增高和apoA1明显下降(P<005),肥胖者占7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糖代谢和脂蛋白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所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为其基本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关联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月英  宋瑜璋 《心脏杂志》2004,16(4):349-350,35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多种代谢异常时胰岛素的敏感性。方法 :高血压组 79例 ,健康对照组 78例 ,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同步血清胰岛素释放试验 ,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体质量指数 (BMI)测定 ,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IS- AU C)作为胰岛素敏感性的判定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空腹胰岛素 (FINS)及餐后 2 h胰岛素 (15± 7及 70± 10 m 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8± 3及 9± 4 m U/L) ,均为 P<0 .0 1;OGTT显示葡萄糖耐量降低 ,P<0 .0 1。 TC、TG、L DL- C显著升高 ,均 P<0 .0 1,HDL- C升高 ,P<0 .0 5 ;ISI(绝对值 )和 IS- AUC均显著增高 ,分别为 P<0 .0 5与 P<0 .0 1。二组 BMI与 ISI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4 9,- 0 .37,P<0 .0 5 ;与 FINS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3,0 .38,P<0 .0 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 ,同时存在着糖代谢及脂蛋白代谢异常。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糖及血胰岛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并与55例血压正常者作比较。结果示高血压组空腹及服糖后各时相的血糖水平和糖代谢失常(DM+IGT)发生率、血清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都高于血压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患者血胰岛素水平增高而血糖水平未见相应降低,提示胰岛素抵抗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糖负荷后2h血糖(2hPG)水平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减低(1GT)和新发现2型糖尿糖(T2DM)三组.对三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和糖代谢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T组24h舒张压(24h DBP)、夜间舒张压(nDBP)和24h舒张压负荷低于NGT和T2DM组(P<005).T2DM组非勺型血压和夜间高血压发生率高,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胰岛素低抗指数(IRI)、体质指数(BMI)显著高于NGT和IGT组(P<005).Logistic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增大与餐后血糖显著相关,非勺型血压与胰岛素抵抗(IR)显著相关.结论IGT患者的DBP降低,脉压增大与餐后血糖水平相关.T2DM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IR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8):04-704
该文探讨高血压患者的糖代谢情况及其高危因素分析。方法:对高血压患者562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血糖分为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和糖尿病4组,分析各组的发病率,对各组的血脂(TG、TC、HDL、LDL)、体质量指数、HOMA-IR、8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  相似文献   

9.
郑莺  刘建平  何奔 《心脏杂志》2008,20(4):467-471
目的观察无糖尿病病史的首次冠状动脉造影(CAG)人群的糖代谢状况,于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分别比较组间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共184例,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03年标准调查其糖代谢状态;分析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0支、单支、多支病变组间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其它指标的差异。结果首次CAG患者中糖代谢异常非常普遍,使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可发现其中63.6%的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对正常糖耐量的患者分析表明,冠心病组2h胰岛素(2hIN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空腹胰岛素(FINS)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且2hINS还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Logistic回归表明在多因素存在的条件下,2hINS仍然与冠心病发病相关。对糖调节受损的患者进行分析也有相似的结果。而糖尿病患者中未发现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差异。结论疑似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推荐OGTT(二点法),并加测血清胰岛素水平,不但有助于及早发现糖代谢异常,还有助于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UAP患者11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G1T)分为糖代谢正常组(29例)和糖代谢异常组(包括IGT和DM,85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82例)和胰岛素抵抗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所有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浓度,测定血清hsCRP,行OGTT试验,采用稳态模型分析法计算HOMA—IR,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Gensini冠状动脉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①UAP组的血清Hp—IgG、hsCRP、空腹血糖(FPG)和冠状动脉积分高于SAP组。②糖代谢异常组的FPG、HbAlc(P〈0.01)和冠状动脉积分(P〈O.05)高于糖代谢正常组。胰岛素抵抗组的Hp—IgG水平和非胰岛素抵抗组无差别,糖代谢异常组和糖代谢正常组的血清Hp—IgG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AP组的血清Hp—IgG水平高于SAP组,Hp感染可能参与了UAP的发病,而这种作用与糖代谢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意义。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2h血糖测定,如果OGTT2h血糖≥11.1mmol/L,再次行OGTT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体重指数、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的改变。结果:本组26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2h血糖≥7.8mmol/L)共98例(36.8%),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29例(OGTT2h血糖≥11.1mmol/L),占10.9%。结论: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以发现可能的糖代谢异常,使患者能得到早期干预,更显著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糖耐量冠心病(CHD)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其相关性,探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CHD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状态.方法 96例CHD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成糖代谢正常(NG)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分别检测其与对照组30例患者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IGT组和T2DM组血清SVCAM-1、SICAM-1、hs-CRP浓度高于其他组,SVCAM-1、SICAM-1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39,0.51,P<0.01)、hs-CRP(r=0.32,0.56,P<0.01)均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根据糖耐量水平的分组逐步升高,提示内皮受损、炎症状态可能是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10809名孕妇在孕24~28周做50g葡萄糖负荷试验,阳性者再做75gOGTT,据血糖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GNGT)组、妊娠糖尿病(GDM)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组,比较三组妊娠的结局。结果GDM和GIGT组的患病率分别为0.61%和2.50%。GDM组孕妇产后即时出血、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NGT组;GIGT组剖宫产、羊水过多、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NGT组,低体重儿发生率低于GNGT组。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孕产妇和围生儿有不良影响,因此应重视孕期糖代谢异常的筛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初发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和单纯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以及胰岛素敏感性(IS)特征。方法北京市东城区既往无糖尿病史的2388名受试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本文纳入2244例,其中糖耐量正常(NGT)1608例,IFG240例,IGT243例,IFG+IGT 153例。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S指数(Matsudaindex)、B细胞功能指数(1相Stumvoll index、△I30/△G30)。结果与NGT组比较,其余三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及B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1);IFG组HOMA-IR及Matsuda指数均高于IGT组;IFG组△I30/△G30高于IGT组,而Stumvoll指数低于IGT组(P〈0.01);与IFG组、IGT组比较,IFG+IGT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1相Stumvoll指数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IR,IFG组肝IR较重,而IGT组肌肉IR较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受损/葡萄糖耐量异常(IFG/IGT)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52例在我院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疗的患者,依据血糖情况分为3组,其中T2DM组42例,IFG/IGT组38例,正常对照(NGT)组72例,采取空腹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DW、血红蛋白,多功能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空腹血糖,同时统计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关系。结果RDW在T2DM组、IFG/IGT组和NGT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T2DM组和NGT组、IFG/I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FG/IGT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是RDW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T2DM患者RDW升高,RDW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对初诊糖代谢异常伴腹型肥胖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初诊糖代谢异常(包括糖耐量减低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7%)伴腹型肥胖患者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n=20)和吡格列酮组(n=19)。二甲双胍组男5例,女15例,年龄(51±9)岁,予二甲双胍1500mg/d干预。吡格列酮组3例男性患者因出现浮肿、瘙痒退出,余下5例,女11例,年龄(53±7)岁,予吡格列酮30mg/d治疗。所有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体重、OGTT5点血糖、胰岛素和ghrelin等变化。以t检验和秩和检验、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吡格列酮组治疗后OGTT5点(空腹、0.5、1.0、2.0、3.0h)ghrelin水平依次为(1069±467)、(898±407)、(812±371)、(705±328)和(1059±606)ng/L,均较治疗前升高[分别为(905±449)、(688±378)、(614±358)、(572±334)和(720±403)ng/L,Z值分别为-2.354~-3.351,均P〈0.05]。(2)二甲双胍组治疗后OGTT5点ghrelin水平依次为(882±429)、(682±262)、(609±259)、(576±234)和(734±267)ng/L,比治疗前[(731±241)、(642±208)、(525±195)、(462±146)、(611±267)ng/L]升高,但仅有空腹、OGTT后2.0、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0.5、1.0和3.0hghrelin水平均低于吡格列酮组(Z=-2.012、-2.006、-2.226,均P〈0.05)。结论与吡格列酮相比,二甲双胍治疗使体重降低的同时仅有部分时点血ghrelin水平升高,这可能是二甲双胍控制体重较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垂体GH瘤)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转归。方法分析1999-2008年在本院就诊的214例垂体GH瘤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以及治疗后的转归。结果垂体GH瘤患者治疗前糖代谢异常117例(54.7%),其中IFG、IGT以及DM分别为13例(6.1%)、32例(15.0%)和72例(33.6%)。治疗后治愈(GH谷值≤1ng/m1)的35例DM患者中有14例(40%)转为NGT,未治愈的37例DM患者中有7例(18.9%)转为NG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治愈的63例NGT患者中治疗后11例转为糖耐量异常。经多元回归分析,垂体GH瘤发病年龄及病程是发生DM的危险因素;治疗后DM的转归与垂体GH瘤治疗后GH是否降至正常和病程显著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血压、治疗前GH水平及肿瘤大小未见明显相关。结论垂体GH瘤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治疗后,GH完全恢复正常的患者,多数糖耐量异常的情况可明显改善或治愈。病程越长,垂体GH瘤患者糖耐量异常越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产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检测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系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GDM患者19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孕妇261例作为对照组.并于妊娠24~2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Lp-PLA2等.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进行随访,其中GDM患者172例,健康孕妇249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Lp-PLA2与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1)GDM患者产后2型糖尿病(T2DM) [4.65%(8/172)比0(0/249)]、糖尿病前期[39.53% (68/172)比12.45%(31/249)]发生率比健康孕妇高.(2)与健康孕妇相比,GDM患者产后空腹血糖(FBG)[(4.5±0.7)比(4.2±0.3) mmol/L; t=5.6,P<0.01],空腹胰岛素(FINS)[(9.7±4.9)比(8.7±4.2) mmol/L;t=2.3,P<0.05],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0±1.3)比(1.7±1.1);t=2.6,P<0.05]均明显升高(P<0.05).(3)GDM患者产前血清Lp-PLA2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孕妇[(33±1 1)比(24±8) nmol·min^-1·ml^-1;t=9.4,P<0.05].(4)Lp-PLA2活性与GDM产后糖代谢异常显著正相关(OR=1.35,95%CI 1.07~1.66,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p-PLA2活性27.96 nmol· min^-1·ml^-1为产后糖代谢异常诊断切值,其灵敏度为71.3%,特异度为82.1%.结论 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风险显著升高,Lp-PLA2是GDM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的独立风险因子,对预测GDM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冠脉病变及胰岛素抵抗状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某病区ACS患者174例的冠脉造影及血液学检查资料,根据OGTT结果分为两组:合并IGR的96例为ACS+IGR组,不合并IGR的78例为ACS组。另选取冠脉造影正常糖代谢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NC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计算冠脉病变Gemini积分。应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CS+IGR组与ACS组患者相比心血管事件患病率高,冠脉病变多支、弥漫、病变重。甘油三酯、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OMA-IR较ACS组增高。ACS+IGR组和ACS组hsC-RP、胰岛素较NC组高。结论合并IGR的ACS患者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比率,以及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均高于糖代谢正常者,提示应早期积极干预IGR,预防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患者78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血压、体重指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脂、血糖、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比较3组间上述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同时根据HbA1C水平,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被分成两组,进一步比较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结果:①血清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76±4.83)mg/L及高血压组(2.21±3.73)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8±2.85)mg/L,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80.00%:62.82%:40.00%,P均0.001);③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A1C6.5%组的(86.21%:68.75%,P0.05)。结论:糖尿病及高血压均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更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应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