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文广  汪海滔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4):295-296,304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在肺挫裂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2例肺挫裂伤患者的临床、CT表现及相关资料。结果胸部螺旋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胸部外伤中的肺挫裂伤病变。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X线胸片,并能准确显示肋骨骨折、血气胸等胸部并发病变,而且常能发现肝、脾等邻近脏器的损伤。结论胸部螺旋CT检查对肺挫裂伤的诊断、随访及发现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指导对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影像学检查方法、放射科质控与管理、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CT复查时间及疗效评估六个方面阐述了影像学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中的价值,说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胸部CT影像学表现;胸部CT影像有助于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为精准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螺旋CT检查肺炎性假瘤的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按照自愿的原则,对收治的70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等诊断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估CT诊断与X线平片的临床效果。70例患者中,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5.71%,较X线平片高出1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67例患者被螺旋CT明确诊断了影像学类型、位置及肿块形状。螺旋CT对肺炎性假瘤诊断有一定的误诊率,但是整体诊断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螺旋CT/MRI影像表现特征,探讨螺旋CT/MRI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0例,观察患者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对患者行视神经管的减压手术病理确诊,40例患者均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研究显示,螺旋CT检查确诊37例,诊断符合率92.5%,MRI检查确诊35例,诊断符合率87.5%,两组结果对比不具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查显示患者视神经管骨折部位包括蝶鞍型骨折、管前型骨折、半管型骨折和全管型骨折,MRI检查显示患者视神经损伤包括移位、水肿、出血和萎缩。结论:CT/MRI检查对了解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判断患者视神经病变的情况,分辨率高,联合诊断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纵膈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我院接收诊治的40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螺旋CT和MRI以及X线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40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中有23例为中央型肺癌,17例为周围型肺癌;发病位于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4例;病理类型为鳞癌22例,小细胞癌10例,腺癌8例。经螺旋CT检查,发现患者肺门表现出结节状,肿瘤边缘形状不规则,且肿块外缘呈现出分叶状、毛刺状,患者表现为纵膈淋巴结肿大,并且伴随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症状。经MRI检查,患者除了上述螺旋CT检查中的表现以外,还能够相对比较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胸膜、胸壁以及胸椎均明显受到肿块的侵犯。螺旋CT检查、MRI检查的准确率均较高,且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与MRI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螺旋CT和MRI对纵膈型肺癌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取得不同的影像学表现,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螺旋CT和MRI对纵膈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较高,诊断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检查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价值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入选者胸部CT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及胸部CT影像学显示情况。结果:对照组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均无异常,观察组患儿均存在相关异常,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62.50%)、肺实变(40.00%)、胸膜增厚(22.50%)、支气管扩张(25.00%)、胸腔积液(1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点方面,患儿通常表现为单侧病变,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患儿胸部CT扫描影像学分别以散在斑片影、斑片状及斑点状实变影、大片实变影为主。结论:胸部CT检查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诊断可有效显示肺部病灶位置,且不同年龄段患儿表现出显著成像特点,对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秀荣 《临床医学》2013,33(9):66-67
目的总结肺淋巴管癌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组织学确诊的肺淋巴管癌病的临床及胸部螺旋CT资料,对比分析肺淋巴管癌病的影像学不同表现。结果 7例胸部平片显示双肺弥漫性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部分纹理呈网格状分布伴结节,可呈肺叶或肺段分布。螺旋CT均有阳性发现,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双肺受累11例,单侧肺受累5例,16例患者均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病变类型,伴肺内肿块6例,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胸水3例,肋骨骨质破坏2例。结论胸部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肺淋巴管癌病的各种特征性改变,可为诊断提供直接、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颌面部肿瘤的全景片和螺旋CT检测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颌面部肿瘤患者42例,术前均行口腔全景片和螺旋CT检查。分析各个患者全景片及螺旋CT检测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者对颌面部肿瘤位置,形态,病变周围牙根、骨质变化及软组织损害情况等方面的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螺旋CT和全景片对肿瘤位置和肿瘤周围牙根变化的检出率均高达100%,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肿瘤形态、骨质变化及软组织损害等病变特征诊断中,螺旋CT检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全景片的33.3%、59.5%、52.4%(P0.01)。结论:相比全景片,螺旋CT对颌面部肿瘤的病变特征显示的更全面、清晰,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在胸部开放性与闭合性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胸部创伤性患者200例,将200例胸部创伤性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DR技术检测,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胸部创伤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皮下气肿、肋骨骨折、胸椎骨折及胸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与研究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针对其他类型的胸部创伤性病变诊断,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胸部创伤的诊断符合率要高于DR技术,通过螺旋CT检查可以更为清晰的观察到胸部创伤性病变的具体症状,螺旋CT检查胸部开放性与闭合性创伤的诊断效果较佳,是作为胸部开放性与闭合性创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肺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胸部X线片及64层螺旋CT检查系列影像学资料。结果 17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均有1次以上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术(CR)检查,其中8例接受CT检查。17例胸部X线及CT表现均以斑片或大片实变影合并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病变累及单侧肺野者4例,占23.53%;双侧肺野均受累者13例,占76.47%;随访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结论 甲型H1N1流感肺炎X线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肺部病变以多叶段分布渗出性改变为其共有表现,病程后期两肺以纤维化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央型肺类癌临床X线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类癌临床、X线与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中央型肺类癌临床、X线及CT表现。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20例,痰中带血丝或咯血8例,胸闷11例,胸痛6例,发热12例。胸部平片肿瘤位于右肺14例,左肺7例;阻塞性炎症13例,肺不张5例。12例经CT扫描,支气管狭窄伴肺门区肿块12例,CT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强化。结论:中央型肺类癌影像学缺乏特征性,X线与CT表现仅能提示诊断,术前确诊需经支气管内窥镜活检或经皮肺穿活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分析31例确诊COVID-19患者早期胸部HRCT表现。结果 31例发病1周内胸部HRCT呈不同程度肺炎改变。23例见多发病灶(≥3个病灶);24例病变累及2个以上肺叶,7例病灶累及单肺叶;22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病灶(GGO),9例GGO伴混合性实变灶,病灶边界均模糊;25例病变分布于肺外周带,6例病灶分布于肺外周伴局部中央分布;26例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5例呈不规则斑片状伴局部球形表现;26例伴细支气管充气征,29例病变内血管增粗,24例见小叶内间隔增厚,6例伴小叶间隔增厚;2例伴小叶中心结节,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COVID-19早期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利于早期诊断COVID-1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疾病合并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治和护理,以提高对慢性肾小球疾病合并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肾小球疾病合并PCP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转归及护理情况。结果4例临床均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等,3例出现I型呼吸衰竭,1例顽固性低氧血症。其中3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姬姆萨染色找到伊氏肺孢子菌,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PCR检测伊氏肺孢子菌虫体DNA(+)。4例中IgA。肾病2例,肾淀粉样变性1例,膜性肾病1例。4例均应用激素治疗,有2例同时应用环磷酰胺(CTX),激素及CTX均为常规用法、用量。4例均予卡泊芬净及复方磺胺甲嗯唑治疗,均好转出院,无不良反应。结论PCP是接受激素和(或)CTX治疗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肺部机会感染之一,护理上早期发现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典型的胸部X线尤其是CT征像对PCP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早期胸部X线和CT征像多不典型。对接受激素和(或)CTX治疗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如出现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应尽早行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姬姆萨染色涂片找伊氏肺孢子菌或PCR检测伊氏肺孢子菌虫体DNA。呼吸道的护理对患者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以患者的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结果 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分别为26. 87%(18/67)、62. 69%(42/67)、77. 61%(52/67)、71. 64%(48/67)、91. 04%(61/67);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胸部增强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高于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一组中老年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漏诊。材料方法:20例患者诊断经临床表现,X线平片所见和血清间接血凝试验阳性确立。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平均温度38.0°±0.7°C,血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者仅8例,余12例属正常范围,体征轻微。X线胸部平片显示肺内病变为100%,其中肺野出现斑片状阴影者15例(75%)。全组病例应用红霉素治疗治愈,复查胸部X线平片,肺部病灶消失。结论:中老年支原体肺炎表现更不典型,X线胸部平片发现支原体肺炎敏感,间接血凝试验阳性有确定诊断价值,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性。材料与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进行胸部X线和CT检查,比较和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120例病灶位于右肺、57例位于左肺、23例位于双侧肺野,而检查结果均为肺组织实变。X线多表现为间质性浸润,CT表现多为不均匀性高密度影。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的临床诊断率更高(84.0%vs 70.0%),能够更好地显示肺内病灶及合并症。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CT在COVID-19病变筛查以及病情监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例COVID-19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28~85岁(48.9±14.3岁)。将图像输入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u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软件自动批量进行肺炎病灶识别和标记,并自动计算病变总体积、内部磨玻璃影体积及实变区域体积。通过PACS系统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识别病灶进行人工诊断复核,记录软件识别区域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并通过手动修复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图像。结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可对肺炎病灶进行自动识别和标记,并计算出患者病灶总体积、内部磨玻璃影体积及实变区域体积。通过人工复核诊断显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对病灶标记的范围与肉眼观察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例临床普通型患者均未见假阳性或假阴性病例;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中有3例患者可见局部软件标记病灶呈假阳性表现,临床患者类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提供的随访功能可直观的以图片及图表方式呈现两次检查病灶范围及密度变化的对比情况。人工复核诊断显示2例患者可见局部病灶标识区域呈假阴性表现,3例患者可见假阳性表现,临床患者类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辅助CT可有效识别COVID-19病灶,并提供病灶相关数据信息。在患者病情评估方面通过图片及图表方式可直观的显示病变范围及内部密度差异的变化,为临床评效提供客观数据支持,同时提高了影像医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胸部X线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临床确诊为百草枯中毒的胸部X线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时期的不同,导致了影像学表现的多样化,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门向肺内散在分布的斑点状片状阴影7例(63.64%),粟粒状阴影4例(36.36%)以及克氏B线2例和磨玻璃状影1例。结论本病的胸部X线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但认识其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凯 《华西医学》2010,(7):1289-1291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11月3例经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证实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CT表现。结果肺部病灶多呈散在小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邻近胸膜;病变最常累及肺基底段;病灶多有少量胸腔积液;病灶有扩散迅速,合理用药后消失较快的特点;病灶吸收落后于临床表现。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X线、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总结并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其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