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基因mRNA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肝衰竭患者40例,其中嗜肝病毒感染10例、药物性肝损伤10例、酒精性肝损伤1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0例。10名健康对照为本院健康志愿者。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基因mRNA表达,并动态观察HLA-DR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病程发展及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嗜肝病毒感染组、正常对照组、药物损伤组、酒精损伤组、自身免疫组HLA-DR基因mRNA表达分别为(137.51±5.22)、(18.14±1.29)、(19.64±2.03)、(11.25±1.22)、(26.61±2.31),且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因组患者单核细胞HLA-DR mRNA表达进行动态观察发现,17例死亡患者HLA-DR mRNA表达持续下降直至患者死亡;另外23例患者,经治疗各组HLA-DR mRNA表达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临床症状同步改善。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 mRNA表达与肝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脂蛋白脂酶mRNA表达与冠状动脉变程度的关系及意义。用冠状动脉造影后半定量分析获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外周血白细胞脂蛋白脂酶mRNA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各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中均能检测到特异的脂蛋白脂酶m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各组间脂蛋白脂酶m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中,血甘油三酯水平高者,与甘油三酯水平正常者比较,脂蛋白脂酶mRNA逆转录聚合酶反应产物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用肝素前后各组脂蛋白脂酶m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肝素后只有血甘油三酯水平低于用肝素前(P<0.05),结果提示外周血白细胞脂蛋白脂酶mRNA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肝素无刺激外周血白细胞脂蛋白脂酶mRNA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2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Gensini积分、复杂病变(长病变、分叉病变、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利用SAS 8.02软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增加、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增加呈正相关,女性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长病变,BMI超标的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三支病变。结论冠心病患者中高龄、体质量指数增加、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而性别与长病变的发生率密切相关,体质量指数与三支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0年1月~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24例,其中确诊冠心病患者264例,排除冠心病者60例。冠脉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量(支数X年)、体质指数(BM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率(HR)、QT间期离散度(QTd)、病变冠脉支数、Gensini总积分,采用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各组中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随之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显示,QTd增大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95%CI 3.8,4.4,P<0.01),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低HDL-C、BMI增大、吸烟、增龄、糖尿病、高LDL-C、高血压病、高TC、高TG、HR增加和男性。结论: QTd增大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如低HDL-C、BMI增大、吸烟、增龄、糖尿病、高LDL-C、高血压病、高TC、高TG、心率增加和男性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2)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7 mRNA表达量并分析其与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喉癌50例、喉癌前病变22例、声带息肉16例共计88例患者,分为喉癌组、病变组、息肉组,分别进行HPV DNA检测及HPV mRNA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各组均有HPV-16及HPV-18型特异的E6、E7阳性表达。喉癌组HPV-16和HPV-18的E6及E7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病变组和息肉组(P<0.05);喉癌组HPV-16和HPV-18的E6及E7检出率明显高于病变组和息肉组(P<0.05);喉癌组HPV mRNA拷贝数明显高于病变组和息肉组(P<0.05),HPV mRNA的表达水平随喉病变的发展而提高。结论 HPV mRNA的表达率随喉病变的发展而增加,其表达量也随之增强,其表达水平与喉病变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检测HPV E7 mRNA可以为喉癌的预防、发展监测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蛋白激酶C受体蛋白(RACK1)的表达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初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8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评价其狭窄程度。患者被分为4组:Ⅰ组(0分)即为对照组;Ⅱ组(1~10分);Ⅲ组(11~20分);Ⅳ组(>20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RACK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Ⅱ、Ⅲ和Ⅳ组的RACK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组(t分别为10.62,12.90,14.00,均为P<0.05),而Ⅲ组和Ⅳ组又显著高于Ⅱ组(t分别为9.40和10.74,均为P<0.05),Ⅲ组、Ⅳ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RACK1 mRNA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s=0.59(P<0.01)。结论 RACK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上调,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4)
目的探讨Kiss-1 mRNA与Notch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Kiss-1 mRNA与Notch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Kiss-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中降低(P0.05);Kiss-1 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关(P0.05);Notch1 mRNA在胃癌组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升高(P0.05);Notch1 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 Kiss-1在胃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并通过抑制转移来影响胃癌的预后;Notch1在胃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癌基因作用,有潜力成为早期诊断胃癌的新型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 0 %的冠心病患者 136例纳入该研究 ,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4 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变处斑块的形态分为Ⅰ型病变组 5 3例、Ⅱ型病变组 70例和Ⅲ型病变组 1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 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 ,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Westernblot脉病变组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 (P <0 .0 1) ;Ⅰ型病变、Ⅱ型病变和Ⅲ病变组的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 ,且随着病变程度加重 ,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水平升高。推测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戴海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20,18(3):203-205,25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25a-3p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收治并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6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B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40例(C组),选择健康对照组20例(A组).抽取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单核细胞总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s,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ecnt quantitative PCR,RT-PCR)检测miR-125a-3p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B组、C组miR-125a-3p表达水平分别为1、3.12(2.86~3.38)、24.79(8.85~40.73).与A组比较,B组、C组miR-125a-3p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B组比较,C组miR-125a-3p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 miR-125a-3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8)
目的检测老年喉癌组织中增殖、迁移相关基因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7 mRNA表达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喉癌、喉癌前病变、声带息肉患者共计88例,分为喉癌组、病变组、息肉组3组,分别扩增目的基因丝氨酸丰富剪接因子(SRSF)1、重组人微管解聚蛋白(STMN)1、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生存素(Survivin)、β-链蛋白(catenin)、E-钙黏蛋白(cadherin)、N-cadherin、红细胞波形蛋白纤维(Vimentin)、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Beclin1及内参基因GAPDH,计算其mRNA含量。结果喉癌组HPV-16及HPV-18的E7 mRNA含量均显著高于病变组和息肉组(P<0.05);喉癌组织中增殖基因SRSF1、STMN1、MACC1、Survivin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病变及息肉组(P<0.05);喉癌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的mRNA含量显著低于病变组和息肉组(P<0.05);喉癌组织中Ncadherin、Vimentin、CD44v6、MMP-9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病变组和息肉组(P<0.05);喉癌组织中Caspase-1、Beclin1的mRNA含量均显著低于病变组和息肉组(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HPV mRNA表达量异常升高,并与喉癌细胞增殖、迁移相关基因表达量相关。检测HPV E7 mRNA可以为喉癌的预防、发展监测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得目标基因。采用StataSE15求PTK7的总标准化平均差(total SMD),绘制总受试者特征(SROC)曲线。采用反转录定量PCR(RT-qPCR)验证PTK7在CHD和对照组人群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并从GEO数据库搜索CHD相关单细胞RNA测序数据从而分析PTK7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B数据库预测PTK7的上游转录因子,对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 [结果]通过分析从GEO数据库获取的数据集,发现PTK7在CH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BL)中高表达(total SMD=0.1,5%CI=0.17~1.45)。人群样本验证也证实了上述结果。绘制SROC,曲线下面积(AUC)=0.79,表明PTK7具有中等的区分CHD与非CHD的能力。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TK7在正常外周血不同细胞中表达比例较低。此外通过ChIP-seq数据库预测PTK7潜在的上游转录因子,发现IRAK1、SNAI2可能是PTK7的正相关上游转录因子,EP300、NIPBL可能是PTK7的负相关上游转录因子。 [结论]PBL中PTK7的高表达与CHD发生呈正相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人巨细胞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及外周血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扩增HCMV早期抗原区。结果:冠心病组64例外周血阳性43例(67.2%);健康对照组30例中阳性3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CMV可能是AS的一种致病因子,并可从外周血中检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79例,根据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非早发冠心病组.统计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TG水平显著高于非早发冠心病组(P<0.05).与非早发冠心病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二者在受累冠状动脉部位上并无差别.非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平均Gensini积分高于早发冠心病组(1.97±0.82比1.66±0.93,P=0.003;8.72±6.21比48.65±8.9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95%CI:2.342~10.420,P=0.000)、吸烟(95%CI:9.468~31.220,P=0.00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95%CI:8.120~23.480,P=0.001)、TG(95%CI:1.224~5.465,P=0.001)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是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TG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戒烟、降低TG能够降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34~65岁,124例)和老年组(年龄≥65岁,75例),又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多支病变亚组(病变支数≥3支)和非多支病变亚组(病变支数<3支),比较两组及亚组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结果(1)中青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老年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高于老年组(均为P<0.05);老年组血肌酐(Cr)水平、高血压患病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均为P<0.05)。(2)中青年多支病变亚组空腹血糖(FPG)(7.21±3.44)mmol/L、DBP(79±10)mm Hg高于老年多支病变亚组(6.26±1.41)mmol/L、(75±11)mm Hg(P=0.034、0.03);HDL-C(1.07±0.26)mmol/L低于老年多支病变亚组(1.19±0.26)mmol/L(P=0.011)。(3)中青年非多支病变亚组的BMI、DBP高于老年组(均为P<0.05)。结论与老年组相比,低HDL-C、高BMI、高DBP是中青年冠心病CABG患者的代谢特征;高FPG是中青年冠心病多支病变CABG患者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迟发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外周血SORL1 mRNA的表达,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迟发SAD患者23例(SAD组),根据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临床诊断标准为迟发SAD,另选健康体检者12例(对照组)。分离2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SORL1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mRNA含量比值作为评价SORL1 mRNA表达水平的指标,并计算出待测样本中SORL1 mRNA表达的准确含量。结果 SAD组外周血SORL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0.33 vs 0.39±0.29,P0.01),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汉族人外周血SORL1 mRNA表达水平与迟发SAD密切相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外周血SORL1 mRNA表达,对迟发SAD早期诊断可起到辅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青年CHD患者97例,男性94例,女性3例,回顾性分析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支架置入资料。结果急诊住院42例(43.30%),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35例(36.08%)。各危险因素阳性率依次为:吸烟78.35%,高甘油三酯血症59.79%,严重超重53.61%,高血压43.30%,高胆固醇血症27.84%,家族史22.68%,酗酒18.56%,糖尿病12.37%;具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者51例(52.58%)。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6例(57.73%)、双支病变27例(27.84%)、三支病变14例(14.43%)。病变血管狭窄〉75%者152支,左前降支(IAD)57.89%,回旋支(LCX)13.82%,右冠状动脉(RC)27.63%,左主干(LM)0.07%。支架置入术干预血管127支,支架的大小及长度为:LAD(3.25±0.34)mm×(23.47±4.36)mm,LCX(3.01±0.32)mm×(23.27±5.87)mm,RC(3.60±0.43)mm×(26.83±4.43)mm。结论多数青年CHD患者发病突然,病变严重,约半数患者病变累及LAD。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严重超重、高血压等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74例和老年冠心病组78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老年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008例的病历资料。按性别为2组,男性组1332例,女性组676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就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①男性组单支(26.2%)比例低于女性组(41.7%),而双支病变(33.0%)和三支病变(40.8%)比例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25.9%和32.4%,P〈0.05)。②男性组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87.5%和67.0%)明显高于女性组(79.6%和54.7%,P〈0.05)。③两组A型病变率最高。女性组A型病变发生率高于男性组,而B型和C型病变分别低于男性组。④女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高于男性组,吸烟、饮酒和血脂异常低于男性组(P〈0.05)。⑤男性患者Gensini总积分高于女性患者(P=0.000)。结论男性患者以三支病变为主,女性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比女性患者重;女性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要危险因素,男性患者血脂异常、吸烟和饮酒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易感风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采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医院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冠心病组)和同期医院门诊接诊的非冠心病老年患者15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即刻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并记录各基线资料情况,将冠心病可能的易感风险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风险因素,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各易感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初步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合并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冠心病家族史、肾小球滤过率等均可能是老年冠心病患者易感风险因素(χ^2=6.739、15.655、6.331、9.615、23.279,P均<0.05);多因素分析证实,吸烟、合并糖尿病、低HDL-C血症、冠心病家族史、肾小球滤过率均是老年冠心病易感风险因素(OR=1.777、2.381、1.883、1.967、3.205,均P<0.05);吸烟、合并糖尿病、低HDL-C血症、有冠心病家族史、肾小球滤过率<100 ml/min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血清尿酸水平均高于其他患者(t=8.017、5.907、8.509、7.164、13.839,均P<0.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吸烟、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等易感风险因素均呈正相关(r=0.409、0.422、0.422,均P<0.001),与低HDL-C血症、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28、-0.481,均P<0.001)。结论血清高尿酸水平与吸烟、糖尿病等诸多冠心病易感风险因素有紧密联系,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86例,其中46例合并2型DM(DM组)、40例为非糖尿病患者(NDM组)。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检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ELISA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浓度;发光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以评价内皮功能损伤情况。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对DM患者Gensini积分与内皮损伤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DM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明显大于NDM组(38.25±12.13vs.28.73±10.74,P<0.05);DM组患者的NO、t-PA水平明显低于NDM组[NO:(52.35±17.62)μmol/Lvs.(98.37±21.20)μmol/L;t-PA:(0.55±0.21)IU/Lvs.(0.87±0.26 IU/L);P<0.01];而ET、PAI-1、vWF:Ag、GMP-140水平明显高于NDM组。DM组患者血浆NO(r=-0.803)、t-PA水平(r=-0.628)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而ET(r=0.713)、PAI-1(r=0.526)、vWF:Ag(r=0.705)和GMP-140(r=0.512)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CHD合并DM患者的Gensini积分与内皮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DM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