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舌象的变化可以客观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以及病情进退,在临床上对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立法用药,诊断疾病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瘀血舌象临床上很常见,对其理论研究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张仲景当时已认识到青紫舌与瘀血有关,“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寐,不欲咽……为有瘀血。”[1]至隋朝的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不仅有“夫有瘀血者……唇萎舌青”的记载,而且记载了舌下络脉的诊法及瘀血舌象在临床上的应用。随后各朝代医家对此均有详细的论述,使对瘀血舌象的研究日趋成熟。近代随着西方…  相似文献   

2.
79例肺癌患者瘀血舌象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群  徐志伟  路艳 《国医论坛》2005,20(3):10-11
通过对入选病例的舌象观察.探讨肺癌患者瘀血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观察结果提示,有相当比例(46.84%)的肺癌患者存在瘀血舌象的表现,而且其瘀血舌象的出现与年龄没有相关性;在有瘀血舌象表现的患者中,以舌下络脉迂曲扩张表现者最多;随着病程的进展瘀血舌象的出现率呈上升趋势,且转移组瘀血舌象的出现比率远大于未转移组,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爱萍  陈群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39-1540
目的:观察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与腹痛、病程的情况,了解其与妇科疾病专业病种临床特点及病程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患者共57例,其中子宫肌瘤患者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27例,其中具有瘀血舌象29例,非瘀血舌象28例。观察瘀血舌象与腹痛及病程的关系。结果: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疼痛的性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瘀血舌象组随着病期的进展,早中后期瘀血舌象出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相同病种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分别比较都存在同样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种瘀血舌象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多出现疼痛等症状,且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酒精性肝病瘀血舌象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瘀血舌象与舌温、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酒精性肝病患者150例,根据瘀血舌象分成紫舌组、绛舌组及青舌组,收集所有患者的舌温、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舌温比较:3组间舌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表现为绛舌组紫舌组青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3组间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其中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为绛舌紫舌青舌;纤维蛋白原含量为绛舌紫舌青舌。相关性分析:舌象瘀紫程度与舌温呈负相关(P0.0 5);舌象瘀紫程度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呈正相关(P0.0 5),而与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P0.0 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舌温变化与酒精性肝病瘀血舌象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相关性,可为中医舌诊客观化、量化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瘀血舌象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舌象之一,通过对大量古文献进行发掘、整理后发现,我国古代医家在产妇子死腹中的瘀血舌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子死腹中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病瘀血舌患者及其不同血瘀证型的舌温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SAT-HY6000A红外热像仪获取红外舌图.结果 健康人全舌温度舌根(B)、舌边(ML表示舌中左侧、MR表示舌中右侧)、舌中(M)、舌尖(T)依次降低,其中以舌根部最高,舌边次之,舌中较低,舌尖最低,各区域间温差显著.与正常组比较,肝病患者全舌温度普遍降低,肝病各组T、M、ML、MR、B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血瘀证各型与正常组T、M、ML、MR、B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肝瘀痰阻、气滞血瘀的T,M、ML、MR、B值均低于气虚血瘀组(P<0.05,P<0.01).结论 肝病及血瘀证各组患者舌面温度降低可能是由于肝病瘀血舌微循环障碍、血液灌注不足使产热量减少所致;红外热像舌图直观、重复性强,可作为肝病血瘀证微观辨证分型和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书河  陈群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01-1501,1538
初步阐述“瘀血舌”的概念、瘀血舌研究概况、瘀血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与血清人上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18例胃癌患者hEGF含量,分为瘀血舌象和非瘀血舌象,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结果:118例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为91例,占77.1%,胃癌患者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84±0.41)μg/L,非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29±0.48)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0.92±0.32)μg/L(P0.01);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明显高于非瘀血舌象组(P0.01)。结论:血清hEGF水平与胃癌患者瘀血舌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妇女有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 ,一生以血为主、以血为用 ,且易耗血 ,所以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 ,气分有余的状态 ,而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这些特点决定了妇女所患疾病多与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的血行瘀滞的病理改变有关。故对妇科病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故对妇科病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目的 :试从雌激素如孕激素角度对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瘀血舌象组E2 的含量与非瘀血舌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组E2 含量明显低于慢性盆腔炎非瘀血舌象组 (P <0 .0 5 ) ;而子宫肌瘤瘀血舌象组E2 含量明显高于子宫肌瘤非瘀血舌象组 (P<0 .0 5 ) ;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组E2 含量与子宫肌瘤瘀血舌象组相比同样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患者瘀血舌的形成与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稳定期“瘀毒”临床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瘀毒致变”假说基础上,以随访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为依据,探索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瘀毒”临床表征。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且处于症状稳定期的患者254例,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对随访心血管事件与个人史、体质特点、既往史、家族史、症状、体征、证候、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54例患者中,随访期间失访2例,无死亡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例行介入治疗,25例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脉涩或结代、胸骨后疼痛、平素咽痛及头痛是随访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 mg/L也显示有增加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趋势(P=0.094)。结论 胸骨后疼痛、头痛、脉涩或结代(血瘀征象)及平素经常咽痛、hs-CRP增高(提示机体有慢性炎症反应,是“毒”的征象)可考虑作为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瘀毒”临床表征,进一步扩大样本完善“瘀毒”临床表征将为应用活血解毒法干预高危患者提供依据,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相关基因。方法:区组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非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共40例,运用外周血mRNA差异显示获得差异条带、反向Northern法阳性验证、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了28条真实差异基因片段序列,于NCBI human genomic数据库中比对分析,获得了与人类基因100%同源的3条(b13、49b、23b),99%同源的2条(b12、36a),98%同源(25b、57d)2条。其中的b13为淋巴细胞活化信号分子家族成员1,表达于T、B细胞表面,参与多系统的炎症反应,促进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呈高表达。23b系BCL2相关转录因子1,参与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转录过程,明显表达于冠心病血瘀证组。结论:差异基因中b13、23b从不同途径,导致或参与了脂代谢、血液高粘高聚高凝状态的形成,并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内皮损伤和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月经不调患者舌象特征及规律.方法 纳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生殖中心的月经不调患者(月经不调组)281例及体检中心的健康人(健康对照组)213例,使用TFDA-1型数字舌面诊仪采集两组受试者的舌象图像数据.颜色指标包括HSI、Lab、YCrCb颜色空间(TB,舌质;TC,舌苔;H,色调;I,亮度;S...  相似文献   

14.
徐志伟  陈群  柴雅倩  严灿  沈凌 《中医杂志》2008,49(2):157-159
目的探索痰凝血瘀舌、气虚血瘀舌与舌血流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分别对41例痰凝血瘀舌、40例气虚血瘀舌及43例正常舌舌深动脉及舌深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检测,同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舌深动脉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瘀血舌组表现为流速降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增高,测及高阻力、低流速血流。结论气虚血瘀舌舌深动脉搏动指数明显低于痰凝血瘀舌,二者血流流速均低于正常舌。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瘀血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寒冷刺激为主的多种方法诱导下出现血瘀证病理状态时模型动物舌象变化特征,探讨舌象作为血瘀证证候靶点和药物治疗靶点的证据。方法:主要采用反复冰水冷冻法诱导血瘀证模型,以数码相机采集实验动物舌象,观察血瘀证模型大鼠舌象的变化,以及舌质灰度值和舌部微血管超微结构对不同治法药物反应的差异。结果:血瘀证模型大鼠舌质紫暗;冰水冷冻组大鼠的舌质紫暗的稳定期为7d,冷冻后3d的舌质灰度值与正常组的差异最显著(P<0.01);冰水冷冻组大鼠舌质灰度值高于正常组(P<0.01)。给药实验参附组和血塞通组舌质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1);电镜下,冰水冷冻组大鼠舌部微血管管腔狭窄皱缩,血管内皮细胞核增大,内皮细胞向管腔侧有微绒毛伸出,正常组、参附组和血塞通组无明显上述改变。结论:舌质紫暗程度和舌质灰度值可作为机体病理状态(血瘀证)轻重程度的预测指标,可能是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点,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舌象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方法:观察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冠心病患者140例,记录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特征,并做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舌色以暗红为主,舌苔多为腻苔或少苔,舌下络脉扩张、迂曲.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点反映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中风合并心脏病(Cerebral Paralysis Companion with Cardiac Disease,CPCCD)的病理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治疗1235例急性脑中风患者,其中100例患者并发心脏病(Cardiac Disease,CD)。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急性脑中风所致心脏病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并统计7天内CPCCD患者的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35例急性脑中风患者,其中并发CD100例,发生率为8.1%。脑出血是引起CD并发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脑出血伴发CD的发生率高达5.0%,显著高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发CD的发生率(P均0.05);检测发现,脑出血伴发CD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如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酸激酶(CPK)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治疗后CPCCD患者病死率高达35.0%,远高于未并发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是急性脑中风后并发CD的最主要因素,其发病可能与脑出血后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其舌质多有不同程度紫暗改变,但肉眼观察误差大,也不便于定量比较。采用物理舌诊仪及 DM80-6型舌表浅血流量测定仪,对5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50例健康人,以及26例经活血化瘀治疗前后患者舌分光定量及舌表浅血流量测定,结果:患者较正常人舌分光中紫光值增大,红光值减少,舌表浅血流量减少;而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后患者舌分光紫光值减少,红光值增大,舌表浅血流量增加。提示舌分光定量及舌表浅血流量测定,可为冠心病血瘀证诊断辨证以及疗效评价定量、可比参数。  相似文献   

19.
肺癌患者舌象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肺癌患者舌象进行客观化探讨。方法:应用TP-Ⅰ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舌象参数。结果:肺癌组舌色、苔色、润燥、胖瘦、腐腻5个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舌象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舌象客观化研究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常规检测指标对痰热互结证的识别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多中心收集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11例的基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临床常规检测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CHAID决策树方法从90个临床常规检测指标中自动提取痰热互结证的识别规律。对其中212例患者进行痰热互结证识别模式的外验证。结果:Cl离子、缩短分数、RDW-CV、血常规RBC、D-Ⅱ聚体、CK-MB、PTA和BUN共8个属性指标经筛选后进入决策树识别模型。该模型对411例患者的测试结果显示: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6.9%,检验准确率为86.1%。外验证模型缺失RDW-CV,模型识别准确率为85.8%,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85.5%。结论:临床常规检测指标经CHAID决策树方法筛选后,可以直观、清晰的进行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痰热互结证的识别,自动归纳识别规律,在中医证型-生物学指标对应模式的数据挖掘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