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缺血性脑卒中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组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应用重组技术制成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它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3h)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也是近年脑缺血卒中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本语言参阅近来有关文献,就其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的时间、剂量的选择、疗效、副作用及前景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3.
溶栓治疗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里程碑,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4.
王少石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961-962
从1991—1994年进行的NINDSⅠ&Ⅱ、ATLANTISA&B以及ECASSⅠ&Ⅱ这些大规模经典的临床研究,都证明了对于卒中发病≤3h、符合适应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随访3、6、12个月患者病残的风险降低,并且不增加颅内出血死亡的危险。1996年美国FDA批准rt-PA的临床应用。2003美国卒中协会(ASA)卒中指南和欧洲卒中促进会(EUSI)的卒中管理推荐,共同把rt-PA的溶栓治疗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惟一选择,并且作为A级推荐。2004年中国批准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并且编人中国卒中指南。至今rt-PA仍然是全球第一个也是惟一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蚓激酶抗凝、纤溶机制及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关系。方法给正常和高凝大鼠口服蚓激酶胶囊(25mg·ml1·100g1体重,3天)后测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纤溶酶原含量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变化,以及体内血浆及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上清液中tPA、tPA抑制物(PAI)活性的变化。结果正常和高凝大鼠口服蚓激酶后KPTT明显延长;ELT明显缩短。体外血栓形成仪测定显示血栓长度、重量均明显减小。纤溶酶原含量明显降低。正常大鼠、高凝大鼠血浆tPA活性升高(均为P<005),与纤溶酶原含量降低间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5)。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中加入蚓激酶(50~200mg/L)后,上清液中tPA活性明显升高(P<001),呈量效依赖关系;但PAI活性无明显变化。蚓激酶溶液中含有tPA活性,其与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85,P<005)。结论蚓激酶能部分抑制内凝血途径,激活纤溶,后者又与tPA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发病在6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其中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组(联合组)60例,同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动脉组)46例。动脉组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病变动脉,输注rt-PA50 mg;联合组先静脉输注rt-PA,再经病变动脉输注rt-PA,总量<50 mg,在溶栓前和溶栓后6 h、24 h、7 d及30 d时,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ESS评分,联合组为42±13,动脉组为43±10,治疗后24 h、30 d时,ESS评分联合组为82±23、89±25;动脉组为76±27、82±23。治疗后总再通率联合组为53%(32/60),动脉组为35%(16/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联合组为7%(4/60),动脉组为9%(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起病6 h内,动静脉联合溶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进口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与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 197例AMI病人随机分两组。rt -PA组 10 5例 ,先给rt -PA 15mg静脉推注 ,之后予85mgrt-PA 90min内静脉滴注 ;尿激酶组 92例 ,先予尿激酶 10 0× 10 4 U静脉推注 ,后予 10 0× 10 4 U溶于 5 %的GS15 0mL内 30min静脉滴注。两组均用皮下肝素 ,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 rt -PA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开通率、开通时间分别为 78%与 6 3% ;(0 89± 0 5 2 )h与 (1 36± 0 5 5 )h(P <0 0 5 )。副作用 :轻度出血率在rt -PA组与尿激酶组分别为 4%与 10 %。结论 rt -PA治疗AMI的疗效优于尿激酶 ,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发病时患者血浆tPA含量、PAI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尤为显著,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42例急性心肌梗塞,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证实rt-PA有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本组病例未见到严重出血及其他严重副作用。作者对rt-PA的给药时机、应用指征及禁忌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例急性肺栓塞采用~(99m)Tc-P357标测肺动脉内新鲜血栓,并进行肺动脉造影,显示大块新鲜血栓堵塞于左、右肺动脉干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肺动脉压中度升高。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再次行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大块血栓基本溶解,部分肺动脉的小分支内仍有残余血栓,肺动脉压降至正常。本例表明,急性肺栓塞如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迅速逆转大面积肺栓塞所致的血液动力学障碍,~(99m)Tc-P357是最先进的、准确的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检测手段,rt-PA是一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1.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危害性极大的心血管急症,尽早实行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治疗AMI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分析69例AMI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国产尿激酶(UK)溶栓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董强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1046-1047
缺血性卒中占整个卒中的70%~80%,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仍是临床医师的困惑,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第一个也是惟一被证明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制剂。自1996年美国FDA正式批准rt-PA应用于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以来,各个国家陆续允许rt-PA常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例如1999年加拿大,2000年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2004年印度与中国。但是在正视其卓越临床疗效的同时,仍十分关注其可能的出血并发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rt-PA使用的普及程度不同,常规使用rt-PA的患者尚不足4%,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能获得血流恢复和完全的功能康复。因此,rt-PA的应用仍存在着效益与风险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1995年8月-2000年6月我科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4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给予r-t PA 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于1min内静脉推注10%,余量6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舒血宁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甘露醇等常规治疗;两组疗程为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d、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1%,对照组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出血并发症,溶栓后再闭塞4例,死亡1例,对照组症状性出血2例,再闭塞5例,死亡3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小时内给予r-t 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剂,100mg静脉给药的疗效,国外已有大量报道。为了探讨小剂量r-tPA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我们应用50mg r-tPA30min内静脉滴注,观察该药的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1例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t-PA组先予爱通立8mg静脉输注,继之42mg在90min内静脉输注联合静脉肝素治疗。尿激酶组予尿激酶1.5×106U加入中生理盐水30min内滴完,分别观察溶栓2h的再通率。结果溶栓后2hrt-PA组临床再通率为88.0%,尿激酶组为63.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8.
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改良方案(rt-PA10mg在两分钟内静注,接住在45分钟内以0.88mg/min速率滴注40mg,滴完前5分钟作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判定心肌再灌注,若心肌未获再灌注,冠脉未再通,则继续给予rt-PA以同样速率0.88mg/min滴注50mg总剂量不超过100mg,根据非介入性临床指标判断,心肌再灌注率91.4%,未见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冠脉再堵塞,23例rt-PA用量50mg及9例用量100mg获心肌再灌注,结果显示:改良方案可提高心肌再灌注率及降低费用,并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内冠脉再堵塞。  相似文献   

19.
侯建  马灿丽 《山东医药》2005,45(13):51-52
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我们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垂体后叶素(Pit)诱发的老龄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以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Pit(30U/kg)造成AMI模型,观察腹腔注射rt-PA(10mg/kg)对血清心肌酶(CK、CK—MB、LDH)释放量、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酶(CK、CK-MB、LDH)释放量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均显著增加,ST段明显抬高(P均〈0.01);观察组则较实验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K、CK-MB、LDH和ST段分别降低54.9%、48.0%、46.0%和42.1%(均P〈0.01)。结论rt-PA对Pit诱发的老龄AMI大鼠的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