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56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了对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重新进行探讨,特将我院1997年至1999年收治的56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565例均为我院1997年至1999年住院患者,男452例(80.0%),女113例(20.0%),年龄1~80岁(儿童9例),平均为42.8岁。重型肝炎的诊断参昭1995年北京制定的方案标准。急性重型肝炎9例(1.6%),亚急性重型肝炎36例(6.4%),慢性重型肝炎520例(92.0%)。 2.统计学处理:使用SPASS软件,部分使…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起病急骤,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我国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近年发现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及TTV感染,或2种以上病毒重叠感染,与重型肝炎的发生和病情转归存在一定关联。为探讨重型肝炎的不同病毒病因发生率与存活率的关系,我们对本院103例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和存活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重新探讨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使用SPASS软件和SDAS软件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56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发生于急性肝炎的45例,发生于慢性的有明确的肝病史及无明确的肝病史分别为400例及120例。(2)9例急性重型肝炎,出现肝性脑病7例,均在7天内出现,36例亚急性及5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12周内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为100.0%及82.2%。(3)急性重肝炎肆生的肝性脑病均为首先出现,无1例发生腹水,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首先出现肝性脑病仅为11.1%及1.7%。仅发生腹水分别为5.6%及3.5%。(4)无明确肝病史的120例患者,最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及晚期分别为在7例、31例及72例。结论 (1)重型肝炎依发病基础分为  相似文献   

4.
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重肝)预后的因素。方法:本文总结了20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资料。结果:(1)重肝好发年龄主要分布于30-50岁,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老年患者病死率达71.4%;(2)单纯HBV感染是重肝的主要病因,占70.5%,其病死率49.65%,而重叠病毒感染(HBV+HCV和或HBV+HEV)均明显加重病情,病死率达55.56%和53.65%;(3)重肝早期治疗有效率达65.4%,而中晚期疗效差,有效率34.8%和11.3%;(4)重肝按脑病型,腹水型,混和型及其它型分型,各型治愈好转率有明显差异,分别为25%,42%,7%和63%;(5)并发症多少与转归明显关联,0-1种存活率46%,2-3种13.3%,4-5种5.4%;(6)重肝患者常伴有胆结石胆囊炎(12.6%),糖尿病(Ⅱ型)(4.8%),胰腺炎(0.7%)等。结论:年龄大小,病因不同,临床类型不同,并发症多少及伴随疾患的有无,均会影响重肝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重新探讨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使用SPASS软件和SDAS软件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56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发生于急性肝炎的45例,发生于慢性的有明确的肝病史及无明确的肝病史分别为400例及120例。②9例急性重型肝炎,出现肝性脑病7例,均在7天内出现。36例亚急性及5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12周内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为100. 0%及82. 2%。③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的肝性脑病均为首先出现,无1例发生腹水。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首先出现肝性脑病仅为11. 1%及1. 7%,仅发生腹水分别为5. 6%及3. 5%。④无明确肝病史的120例患者,最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及晚期分别为17例、31例及72例。结论①重型肝炎依发病基础分为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暴发性肝衰竭)及慢性重型肝炎;②暴发性肝衰竭、亚暴发性肝衰竭的时限分别为14天内、15天至24周(半年);③亚急性重型肝炎分腹水型及脑病型;④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仍应区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  相似文献   

6.
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病理确诊的重型病毒性肝炎(下称重肝)215例,依据肝衰竭进程,被分成暴发型、亚暴发型和缓发型。在42例急性重肝中,暴发型、亚暴发型和缓发型分别为6例(14.3%)、31例(73.8%)和5例(11.9%);在173例慢性重肝中,三型分别为15例(8.7%)、132例(76.3%)和26例(15.O%)。依据临床表现,各型重肝又可分为脑病型和腹水型。不论急性或慢性重肝,脑病型的发生率依次为暴发型>亚暴发型>缓发型,腹水型的发生率依次为缓发型>亚暴发型>暴发型。脑病型的主要死因是脑水肿/脑疝,腹水型的主要死因是肝肾综合征、出血和感染。这种分型能更精确地反映重肝的不同发展过程和特点,便于临床正确诊断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各型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单一或重叠感染均可发生重肝。但严重程度及预后可因病原特异性而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的改善,我国老年人口增加,老年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正逐年增加,其临床特点及防治与其他年龄段有所区别,为探讨其特点,现将我院1994~1997年收治的老年重型肝炎52例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52例,男42例,女10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67.1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36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16例。 1.2 实验室检查及与预后的关系 本组病例血清  相似文献   

9.
老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我国老年人传染病中占首位。为了对老年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特将1998年3月~2000年6月收治的老年和非老年各60例病毒性肝炎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60例老年病毒性肝炎,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岁,以60男  相似文献   

10.
老年重型肝炎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近年来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笔者对本院1998-2001年收治的老年重型肝炎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64例,女4例,共68例,年龄61~74岁,平均67.1岁。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  相似文献   

11.
重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性抗菌治疗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96 - 10~ 2 0 0 1- 12泉州市第一医院入院前 1周未经抗菌治疗、入院时无感染征象、住院时间超过 72h的重型肝炎病例 ,根据临床分期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  15 9例患者中 76例发生医院感染 ,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 (A组 )、静脉注射第三代头孢菌素组 (B组 )及半合成青霉素组 (C组 )医院感染率分别为 5 6 16 % (41/ 73)、34 0 % (17/ 5 0 )和 5 0 0 % (18/ 36 )。与A组比较 ,B组早、中、晚期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时间均明显推迟 ,中期、晚期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中期重型肝炎病死率明显降低 ,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与A组比较 ,C组各期重型肝炎的医院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预防性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推迟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时间 ,降低中、晚期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 ,降低中期重型肝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对160例重肝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160例重肝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8例(30.0%),肺部感染者死亡率为83.3%。14例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以真菌混合其它细菌感染为最常见。重肝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重肝的病期、是否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有侵袭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有关。如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可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南京地区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年来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戊型肝炎中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在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男性38例(84.4%),发病年龄35~72岁(平均58岁);2~5月和7~11月分别集中发病24例(57.1%)和16例(31.5%);在45例患者中,31例(68.9%)存活,其中35例早、中期重型肝炎存活29例(82.9%),10例晚期患者仅2例(20%,P〈0.05)存活;存活患者病程55~135天(平均76天);混合或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19例(42.2%),其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例(63.2%);伴有血清AFP升高者36例,存活29例(80.6%),在9例无AFP升高者中,仅3例(33.3%,P〈0.05)存活。结论戊型重型肝炎并不少见,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影响生存的因素主要与发病年龄、病期和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对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8例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腺苷蛋氨酸,对照组仅做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腺苷蛋氨酸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分期多环节药物治疗效果。方法依据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进行分期多环节药物综合治疗、在病程早期,采用抑制强烈的免疫反应、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以肿瘤坏死因子为核心的细胞因子网络、改善肝内微循环、保护肝细胞、消除反应氧中间产物、促进肝细胞再生及高价营养疗法;在病程中晚期,禁用免疫抑制剂。用本方案治疗了32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病例的治疗有效率(84.21%)明显高于中期(55.55%)和晚期(8.77%)病例(P值均<0.005),中期病例亦明显高于晚期病例(P<0.005).结论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分期多环节药物治疗是合理和必要的。在重型肝炎早期进行积极救洽,防止向中晚期发展,可显著降低重型肝炎的总体病死率。报告分期治疗效果有利于各家报道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低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洪尚游  万谟彬  赵汉美 《肝脏》2005,10(2):98-99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糖低于正常值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4年4月住院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糖,对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做动态分析。结果 9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糖低于正常67例(72.8%),其中死亡56例(68.7%),与其他并发症并存的发生率较高。动态分析空腹血糖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糖变化有三种形式,空腹血糖持续多次减低患者死亡率亦较高。空腹血糖减低患者中,仅部分呈典型低血糖症表现,死亡率最高。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常并发空腹血糖减低者的死亡率高。在积极综合治疗后,持续多次空腹血糖减低患者死亡率较高。呈低血糖症患者死亡率最高。血糖减低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效果。方法:对2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临床路径(路径组)及未用临床路径(非路径组)治疗后患者临床效果、人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路径组患者人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非路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临床路径治疗病毒性肝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因病毒性肝炎住院的77例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炎病因、血清病毒学特点、肝损害程度与孕期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病因:乙型肝炎多见,共72例(93.51%),有10.27%患者感染甲、乙或戊型肝炎病毒所致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程度:中度肝损害64例(83.12%),重度肝损害7例(9.09%),肝衰竭3例(3.90%);肝炎发作时孕期:妊娠早期16例(20.78%),妊娠中期49例(63.64%),妊娠晚期12例(15.58%);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TBil、白蛋白(Alb)、ALT、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以及在HBV DNA106IU/ml和HBV DNA≤106IU/ml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主要由HBV引起,多数引起中度肝损害,重度肝损害或肝衰竭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因此育龄妇女妊娠期须注意防治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9.
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提高存活率。方法分析近 20年收治的 1020例各型重型肝炎疗效。结果第一阶段基础治疗为主的109例存活率30.28%(33/109);第二阶段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并加用胎肝细胞悬液或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近4年又并用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共911例,存活率60.15%(548/911)。两组比较其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1020例重型病毒型肝炎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219例,占21.47%。慢性重型肝炎801例,占78.53%。按入院时病程早、中、晚三期统计,病程早期接受治疗者446例,存活率77.13%(344/446);中期404例,存活率52.72%(213/404);晚期170例,存活率14.12%(24/170)。早期、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凝血酶原活动度与存活率成正相关。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联合细胞因子治疗,可阻断免疫病理对肝细胞的损害;中期配合人工肝血液净化。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