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代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奎尼丁和代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乙胺碘呋酮(以下简称胺碘酮)均可使Q—T间期延长,其结果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但据笔者使用体会并查阅文献发现胺碘酮引起TDP的机会远远少于奎尼丁,本文就其原因作一些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42例心律失常病人分为二组,奎尼丁组20例,胺碘酮组22例,二组间年龄、性别、血电解质均无显著差异。奎尼丁组中风心房颤10例、高心  相似文献   

2.
应用心脏电刺激技术和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从心室复极化时程、时相及复极化离散性和心室肌电稳定性的角度,研究口服奎尼丁和胺碘酮4周后对心室电生理效应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奎尼丁和胺碘酮有相似的心室电生理效应,包括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心室复极化时程。但是奎尼丁对延长复极化后期的作用尤为突出,且使复极化离散性增加,对心室纤颤阈值无显著影响;而胺碘酮均一同步地延长复极化时程,不影响复极化离散性,且使心  相似文献   

3.
应用心脏电刺激技术和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从心室复极化时程、时相及复极化离散性和心室肌电稳定性的角度,研究口服奎尼丁和胺碘酮4周后对心室电生理效应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奎尼丁和胺碘酮有相似的心室电生理效应,包括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心室复极化时程。但是奎尼丁对延长复极化后期的作用尤为突出,且使复极化离散性增加,对心室纤颤阈值无显著影响;而胺碘酮均一同步地延长复极化时程,不影响复极化离散性,且使心室纤颤阈值上升,提高心室肌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5.
葡甲胺环腺苷酸对豚鼠心室肌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葡甲胺环腺苷酸作用下的豚鼠心肌电生理的变化。方法 :在台氏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甲胺环腺苷酸 ,灌流豚鼠心室肌 ,并对各参数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当葡甲胺环腺苷酸浓度为 5× 10 -3 g/L时 ,静息电位 (RP)和 0期去极化最大速率 (Vmax)无明显变化 ,动作电位幅值 (APA)增大 4 .5 % (P <0 .0 5 ) ,动作电位复极 (APD)达 5 0 %和 90 %时 ,其时程APD50 增大 2 3.7% (P <0 .0 1) ,APD90 增大 18.3% (P <0 .0 5 )。再增加葡甲胺环腺苷酸浓度 ,各参数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葡甲胺环腺苷酸对快Na+ 通道有激活作用 ,可降低心率 ,延长心舒期 ,对豚鼠心肌电生理效应无剂量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为苯基呋喃衍生物,1961年由Labaz实验室研制成功,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7.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um),作为冠状动脉扩张剂用来治疗心绞痛,动物实验时发现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本文仅就乙胺碘呋酮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简述如下。1光过敏反应此过敏反应极为多见,有红斑或在阳光暴露部发生肿胀,还可有灰蓝色素沉着,其机制是通过抗维生素B。的效应。减少皮肤中维生素B6浓度。进而抑制了皮肤黑色素的形成,经过几个月的潜伏期后,使皮肤对阳光刺激产生过敏性反应。建议在服用乙胺碘快酮的同时:1.l加服维生素B。(4O~3O0rnR川).使皮肤中维生素B6的残存量保持在能发挥最低效应的范围,这样,既可抑制乙胺碘映酮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和微机系统的实时应用,利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丹参制剂对正常和异丙肾损伤性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SO使RP、APA、OS显著降低,APD明显延长,Vmax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明显。②丹参可使受损伤心肌动作电位的APD缩短而其它指标不变。③丹参在最大有效浓度(0.25mg/ml)时,可使正常豚鼠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APD缩短,而对RP、APA、Vmax基本无影响。④丹参使慢反应动作电位的APA、APD和Vmax减小。提示:丹参可能为钙桔抗剂,并能对抗ISO引起的心肌钙超载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应用经典玻璃微电极方法对比研究不同浓度奎尼丁(Q)与二氢奎尼丁(DHQ)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随药物浓度递增,两药均使动作电位时程(APD90)逐渐延长,O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逐渐降低,但Q作用的高峰浓度在20μmol/L,而DHQ在10μmol/L,DHQ≤10μmol/L时对Vmax的作用大于Q。提示,DHQ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大于Q。  相似文献   

10.
我科从1982年6月以来对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转律治疗,取得较好效果。资料与方法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5~66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例(根据1979年修订标准诊断:①年龄均在45岁以上,②有心绞痛史,③  相似文献   

11.
观察96例患者使用乙胺碘呋酮(AM)对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非器质性心脏病组(n=22)及无明显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低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组(n=41),治疗前后QT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明显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部份患者有低钾表现的器性心脏病组(n=33),治疗前后QTc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3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者,其QTcd均≥90ms。结果提示AM用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及无明显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低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者,其QTcd无明显增加;用于有明显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及低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者。QTcd明显增加;使用AM发生恶性律失常者主要见于QTcd明显增大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40uM的氟桂嗪能产生较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并能明显地桔抗异丙肾上腺素和哇巴因的正性肌力作用。但氟桂嗪不影响乳头状的兴奋性、不应性和快反应动作电位,对细胞外高钾条件下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慢反应动作电位和收缩力也无影响。然而,氟桂嗪能明显地抑制哇巴因增强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慢反应收缩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略称碘酮。是近几十年来国内使用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1961年由Labaz实验室研制成功。1967年Vastesaeger等用于临床治疗心绞痛。1974年Rosenbaum等首先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获得显著疗效,而引起重视。国内1977才开始用  相似文献   

14.
碘杂环化合物对豚鼠心乳头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碘杂环化合物(IHC—64)对豚鼠心乳头肌生理特性的影响。IHC—64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但不影响心肌兴奋性。IHC—64降低心肌收缩力与细胞外Ca~(2+)有关,并显著抑制高钾除极后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乳头肌收缩,对β受体无影响。初步表明IHC—64抗心律失常可能与拮抗Ca~(2+)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在国内应用日趋普遍。一般均认为是十分有效而较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毒副反应的报道也不断出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乙胺碘呋酮临床应用中常见的心血管毒副反应作一综述,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简称AIR)为苯并呋喃衍生物,是抗心律失常药中安全范围大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药物。由于这些优点,临床上滥用现象日趋严重,以致引起了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现将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阐述如下,以供参考。不良反应一、消化系统服用AIR可发生恶心、呕吐、便秘、口干、腹胀、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偶见顽固性呃逆。有报道AIR致黄疸2例。另有报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经食管调搏的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20例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作用与疗效。结果显示临床控制率为95%,显效患者的电生理检测示,①电刺激不再诱发室上速;②SR 间期平均延长22.6%;③房室传导2∶1阻滞点平均提高24.5%;④快、慢径不应期延长,其差值平均缩小37.2%。上述指标对预测乙胺碘呋酮长期疗效的准确性较高,并有助于药物维持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不同浓度的磷酸肌酸对正常豚鼠心室乳肌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CP10^-9mol/L-10^-4mol/L对RP,APA,OS和Vmax无明显影响,但可使APD明显变窄。从10^-8mol/L开始,浓度越大,对APD50影响也越大,到10^-3mol/L无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丹参对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微机实时分析方法,记录离体豚鼠心室乳头肌的动作电位,观察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对有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可使APD显著缩短,而对APA、OS、RP和Vmax却无明显影响。丹参的剂量依赖关系似呈钟形曲线,其最大有效浓度为2mg/ml。这表明,丹参可能为钙桔抗剂。  相似文献   

20.
<正> 乙胺碘呋酮为一苯丙呋喃衍生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早搏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因可降低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的阻力,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和减少心肌的耗氧量。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心绞痛。由于乙胺碘呋酮在治疗心律失常上具有广谱、高效、长效、使用方便、毒性较低等优点,近年来在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使用也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