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治疗困难,我院1993~1997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加植骨)治疗四肢骨不愈合2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8~66岁,平均34岁。骨不连部位:股骨5例,胫骨7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植骨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植骨内固定(17例)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21例)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3个月掌倾角、桡骨高度内固定组均优于外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及 Gartland-Werley 功能评分内固定组均优于外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腕关节功能评估:内固定组优6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15/17;外固定组优4例,良1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14/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达到理想复位,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临床疗效优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2005年5月,收治耻骨联合分离1例,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附2524例报告)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经生物力学实验及分析具有多功能(复合)载荷,高强度、高刚度及高稳定性的特点,万向关节多方向调节能矫正各种移位,既可延长维持患肢长度,又可对断端加压,骨折中后期支架动力化,使骨折部按生理需要修复,它适用于骨折尤其无理想固定器械又不宜做内固定或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复杂骨折,还用于关节融合、截骨后的固定,骨缺损、感染性骨折、骨不连等的治疗。我院自1990年8月~1994年12月共治疗2524例,施行3028次手术,经0.5~3年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患肢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在距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7例距骨颈骨折患者,按Hawkins分型:Ⅱ型6例,Ⅲ型1例,分别采用手法闭合复位(1例)和切开复位(6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患者均在上述处理后加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联合带血管的骨瓣植骨治疗。术后观察骨愈合、骨坏死及后足功能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17个月。7例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缺血性骨坏死。后足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优5例,良2例。1例合并距骨体骨折患者出现明显的胫距关节骨关节炎,最后行胫距关节融合术。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能有效地防止距骨颈骨折后缺血性骨坏死,但远期效果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外固定支架在小腿骨折中的应用体会(附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腿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因其前方软组织覆盖少 ,给治疗造成一定困难。现就我院 1996年~1999年间收治的 30例不同类型的小腿骨折病人使用外固定技术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 16~ 4 5岁 (平均 2 2 .3岁 ) ;受伤原因 :摩托车伤 13例 ,汽车伤 10例 ,各种塌方致伤 7例 ;其中闭合性骨折 8例 ,开放性骨折 2 2例 ;简单骨折 6例 ,粉碎性骨折 2 4例 ;右侧 14例 ,左侧 13例 ,双侧 3例 ;新鲜骨折18例 ,陈旧骨折 12例 ;有合并伤 10例 (肋骨骨折 2例 ,骨盆骨折 5例 ,股骨干骨折 3例 ) ;受伤… 相似文献
9.
人工椎体置换植骨术治疗脊椎肿瘤(附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椎体加植骨术治疗脊椎肿瘤。方法:采用改进的人工椎体置换植骨术切除瘤椎治疗11例脊椎肿瘤,包括颈椎4例,胸椎3例、腰椎4例;患骨巨细胞瘤3例,骨成纤维纤维瘤2例,单纯骨囊肿、骨尤文氏肉瘤、骨神经鞘瘤、软骨瘤、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转移性腺癌各1例。结果:全部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7年。经X线摄片检查,人工椎体无1例松动、脱出,上下椎体骨性融合,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人工椎体置换植骨术治疗脊椎原发良恶性肿瘤及椎体单个转移灶不失为一良好替代和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腰椎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RF-Ⅱ型复位内固定系统及椎旁自体骨移植对15例腰椎滑脱患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2年,92.6%的病人完全胜任原来的工作和生活,7.4%的病人劳累后偶感腰部疼痛,无1例出现腰腿痛加重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现象。RF-Ⅱ型系统及椎体间植骨手术具有三维空间自由调节、固定牢靠,复位率高等特点,适用于大多数腰椎滑脱症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使用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的适用性及其优点,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方法:统计1996年9 月~1999 年1 月间使用骨外固定架治疗的46 例四肢及下颌骨骨折病历资料,结合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6 例中骨折Ⅰ期愈合44 例(9565 % ) ;骨折延迟愈合2 例(435 % ) ;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1 例发生针道表浅感染,未发生骨髓炎。无1 例因外固定而发生关节僵硬或强直。结论:高原地区使用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可减少由于高原缺氧及机体适应性生理、病理改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原特殊的气候特点可有效地减少针道感染这一影响外固定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2年~1998年初共收治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20例,此类患者治疗较棘手,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我们以简便的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早期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均收到较满意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7例,女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SD负压引流技术在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4—2016-12间在息县人民医院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的26例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患者。其间均实施VSD负压引流技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2~4次VSD治疗后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创面明显缩小。撤去VSD装置进行植皮后,植皮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时间为(17.6±4.4)d。术后随访10~12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7.4±1.5)个月。骨性愈合完全负重行走后2周均顺利拆除外固定支架。末次随访依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本组优良率为84.61%(22/26)。结论对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期间,采用VSD负压引流技术,能促进创面和骨折良好愈合,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角型钢板在股骨髁上和髁间骨折的应用(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股骨髁上和髁间骨折是一种受伤暴力较大治疗比较困难的骨折。其特点是骨折涉及膝关节、多呈粉碎性、而且骨折很不稳定。5年来我科采用角型钢板(即国产95°髁钢板)治疗这类骨折38例,获得随访者32例,疗效优良率为84.4%。因而强调对本类型骨折的治疗要争取做到:①尽早手术将骨折解剖复位;②牢靠的内固定;③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而角型钢板固定符合股骨髁部的生物力学,其优点是能使骨折端牢靠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应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RanawatⅡ型膝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应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RanawatⅡ型膝外翻畸形,其中31例术中行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截骨组),34例常规方法行外侧软组织松解(常规组)。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髋膝踝角、膝关节KSS临床评分、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0~7.8年,平均6.3年。常规组6例、截骨组4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溶栓治疗后均于术后2周左右恢复。截骨组3例因骨质疏松出现部分螺钉少许退钉,其中1例因螺钉退出较多作小切口将螺钉重新置入,另2例无明显症状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滑移截骨块与股骨髁均愈合,影像学检查显示截骨块骨折线消失时间为术后3~6个月,平均3.2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末次随访截骨组膝关节KSS临床评分、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髋膝踝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在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优点及应用前景。方法:2007年1月~2010年6月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作为尿道支架修复128例尿道下裂患者,均为一期尿道重建。结果:术后1~3个月自行脱落或拔除尿道支架,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7例出现尿瘘,1例术后发生尿道狭窄,其余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3.75%(120/128)。结论: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可有效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Hartofilakidis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利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20年10月,初次THA术中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24例(27髋)HartofilakidisⅡ型DDH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21例;年龄20~58岁,平均40岁。身体质量指数为19.5~35.0 kg/m^(2),平均25.0 kg/m^(2)。单髋21例,双髋3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1.1±10.0)分,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值为(19.90±6.24)mm。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基于X线片评估术后移植骨愈合情况、髋臼假体及移植骨覆盖率以及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情况,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0~1 000 mL,中位数35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中骨折以及术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1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表现,1例(1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103个月,中位时间40.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6±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3,P=0.000);无1例需行翻修手术。术后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覆盖率为91%~100%,平均97.8%;移植骨覆盖率为13%~46%,平均23.8%;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7个月。末次随访时,移植骨均已融合,无塌陷迹象,未出现移植骨吸收、异位骨化和骨溶解,髋臼及股骨假体无明显无菌性松动表现;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值为(2.86±2.18)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8,P=0.000)。结论对于HartofilakidisⅡ型DDH患者,初次THA术中若髋臼假体外侧缘≥5 mm部分未被宿主骨覆盖时,可采用自体股骨头进行结构性植骨,能获得良好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