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a ZC  Zhou SS  Liang QD  Huo C  Wang YG  Tan HL  Xiao CR  Gao Y 《药学学报》2011,46(12):1488-1492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分析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从化学成分层次阐释其配伍减毒机制。基于UPLC-TOF/MS建立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药对配伍在合煎过程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找出差异变化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时人参附子药对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去氧乌头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去乙酸中乌头原碱等含量升高。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应用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升高,这可能是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减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附子提取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提取液加热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考察其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 mol.L-1乙酸铵溶液(含0.05%冰乙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附子提取液(pH5.9)于95℃加热10 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先增后降,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降低,而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迅速降低;附子提取液(pH3)在相同加热条件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缓慢降低,但总体较稳定;附子提取液为pH9时,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迅速下降。结论 pH、加热时间对附子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直缘乌头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氧化铝、Sephadex LH 20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总碱中分离得到12个C19二萜生物碱生物碱,分别鉴定为:滇乌碱 (yunaconitine, 1), 印乌碱(indaconitine, 2),草乌甲素(crassialine A, 3), 8 去乙酰滇乌碱 (8 deacetylyunaconitine, 4), 塔拉地萨敏 (talatisamine, 5), chasmaconitine (6), 14 乙酰塔拉地萨敏 (14 acetyltalatisamine, 7), vilmoraconitine (8), 黄草乌碱丁 (sachaconitine, 9), 14 乙酰黄草乌碱丁 (14 acetylsachaconitine, 10), acoforestinine (11), 黄草乌碱丙 (vilmorrianine C, 12)。结论:化合物8~11为首次从直缘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王忠全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64-2165
三七总皂甙(PNS)(又称三七总皂苷)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根部提取的有效成分,它含有人参皂甙Rb1、Rb2、Rc、Rd、Re、Rf、Rg1、Rg2、Rh、三七皂甙R1、1/2、R3、R4、R5、R6等20多种皂甙成分,其中以人参皂甙Rb1、Rg1、三七皂甙R1含量最高Ⅲ。三七总皂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改良乌头汤减毒增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配伍下乌头汤毒性生物碱成分的变化及其镇痛作用、急毒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配伍下乌头汤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变化;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比较研究不同配伍下乌头汤的镇痛作用;研究不同配伍下乌头汤的急毒性。结果:与制川乌单煎比较,改良乌头汤(乌头原汤加防风、黑豆)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分别降低了73.09%、68.01%、74.53%;17.50、8.75、4.35g/kg改良乌头汤与12.50、6.25、3.13g/kg乌头原汤可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20min内扭体次数(P〈0.01或P〈0.05),17.50g/kg改良乌头汤与12.50、6.25g/kg乌头原汤可显著延长扭体潜伏期(P〈0.05);改良乌头汤无急毒性反应。结论:乌头原汤配伍防风、黑豆能减少乌头原汤毒性生物碱成分的含量,鸟头原汤与改良乌头汤在镇痛药效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阳长明 《药品评价》2011,8(10):23-27
目的:探讨乌头碱类成分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2005年版,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乌头类生物碱的质量控制要求,分析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毒性及其化学结构特征.结果与结论:2010年版药典与2005年版药典比较.2010年版药典对乌头类药材质量控制要求有利于药材使用的安全有效:2010年版药典对含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对含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中药制剂,在质量标准中研究建立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查方法,以及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产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单酯型生物碱的总量测定,制定合理的含量范围,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肾康宁胶囊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 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40℃;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离子模式下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建立同时测定肾康宁胶囊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8个生物碱含量的固相萃取(SPE)辅助UPLC-MS/MS分析方法。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分别在0.31~99.80、0.78~99.80、0.31~75.15、30.31~485.00、309.38~3 712.50、61.88~742.50、7.75~248.00、61.25~1 960.00 ng·m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在80....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小活络丸中9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 QTOF MS)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 RRHT(2.1 mm×50 mm,1.8 μm)色谱柱;流速为0.21 ml·min-1;柱温为30 ℃;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水(含0.1%甲酸和2.5 mmol·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以乌头碱为内参物,测定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对于其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对相对校正因子进行重现性考察。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8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这9种成分,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 在线性范围内,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对乌头碱的相对校正因于分别为1.736、1.979、1.0471、0.9242、1.2901、1.3078、1.2859、1.0948,建立了QAMS法测定小活络丸中9种生物碱的含量,其测定值与计算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文方法可用于小活络丸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一测多评法测定乌头类药材中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定量测定乌头类药材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乌头类药材中6种生物碱,以乌头碱为内参物,测定其与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乌头碱和相对校正因子对其他5种生物碱成分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这6种成分,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 在一定线性范围内,乌头碱与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80、1.008、0.836、0.907、0.987,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不同乌头类药材中6种生物碱成分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测多评法在乌头类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中应用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佳蓉片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Kromasil 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25∶15)以及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000 mL加冰醋酸0.5 mL),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分别在4.32~432.40,1.29~128.83,1.08~108.46,1.77~177.30,0.78~78.40和1.19~119.0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6%,98.26%,98.03%,98.23%,98.86%和98.70%;RSD值分别为1.50%,1.20%,1.27%,1.06%,1.50%和1.19%;10批制剂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00.32~119.18,9.35~16.02,7.99~10.87,1.54~1.85,0.87~0.99和2.21~3.27μg·g^-1。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佳蓉片中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参总皂甙(83μg/ml)及其组分Rb+Ro(简称Rb+Ro)能保护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缺糖缺氧性损伤,减少再给氧损伤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降低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肌酸磷酸激酶(CPK)释放。250μg/ml人参总皂甙和人参皂甙Rg以上组分(简称Rg)则促进心肌细胞LDH释放。说明较低剂量人参总皂甙和人参皂甙Rb+Ro组分对心肌缺氧和再给氧与再灌注有保护作用;人参总皂甙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组分为Rb+Ro。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制川乌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方法:以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为对照,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4 mol.L-1醋酸铵溶液(氨溶液调pH=10.0)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进行试验,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B处理分析。结果:不同来源的制川乌特征图谱相似度高,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含量差异较大。生川乌与制川乌特征图谱比较,相似度小于0.3。结论:制川乌特征图谱专属性强,可结合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全面控制制川乌的质量,为规范川乌的炮制工艺,合理、安全地使用制川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段晓燕  沈勇 《中国药师》2017,(9):1525-1528
摘 要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滇西乌头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滇西乌头的干燥块根用甲醇渗漉提取,所得浸膏用1.5% HCl溶解,5% NaOH调pH至9,乙酸乙酯萃取,得总生物碱粗提物。粗提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 (1H NMR,13C NMR,MS)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12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丽江乌头碱(1),粗茎乌碱甲(2),查斯曼宁(3),塔拉地萨敏(4),去苯甲酰大渡乌碱(5),彭生宁(6),crassicautine(7),滇乌碱(8),大渡乌碱(9),贡乌生(10),直缘乌碱乙(11),pseudoaconine(12)。结论: 化合物3~7,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人参总甙及单体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参总甙、人参皂甙单体对脐血CD34^ 细胞体外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用MethoCult^TM H4435半固体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总皂甙(GS)、Rgl、Rbl,计数CFU—E、BFU—E、CFU—GM集落。结果:GS、人参皂甙单体Rg1、Rb1具有刺激脐血CD34^ 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人参皂甙单体的作用优于GS。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对脐血CD34^ 细胞集落刺激不同,但其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GS的最佳浓度为50mg/L,Rg1和Rb1最佳浓度为5mg/L。高浓度的GS、Rgl、Rb1集落形成能力下降,但并不显示抑制作用。结论:人参总甙、人参皂甙单体能促进造血干或祖细胞增殖,并且能诱导定向分化,具有类似生长因子和协同生长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8,(6):761-76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法快速测定大鼠血浆中的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加入内标氢溴酸高乌甲素,以甲醇沉淀蛋白进行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法进行样品测定,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BP C_(18),流动相为乙腈-1%甲酸水溶液(50∶50,V/V),流速为0.6 m 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自动进样器温度为4℃;质谱扫描模式为全离子监测模式,正离子采集,设定检测离子质荷比(m/z)分别为646.32(乌头碱)、632.30(新乌头碱)、616.31(次乌头碱)、604.31(苯甲酰乌头原碱)、590.29(苯甲酰新乌头原碱)、574.30(苯甲酰次乌头原碱)、585.31(内标)。取雄性Wistar大鼠6只,单剂量灌胃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4 mg/kg),分别于给药前(0 h)和给药后0.5、0.75、1.25、1.5、2、4、6、8、10、24 h时取血,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并以PKSolver V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6种附子生物碱质量浓度均在0.1~1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2),定量限均为0.1μg/L;平均提取回收率均大于75%,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基质效应、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15%。大鼠血浆中6种附子生物碱的t_(max)均分别为1.2 h左右,t_(1/2)均分别为10 h左右,单酯型乌头原碱的c_(max)均分别高于双酯型乌头碱。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法准确、灵敏、简便、快速,可用于6种附子生物碱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取附子总生物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次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6个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附子药材,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后,制得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采用Waters Terra C18色谱柱(3.0 mm×100mm,3.5μm);流动相为A:乙腈,B:水(5 mM醋酸铵),梯度洗脱,A相随时间的变化:15% ~26% (0~ 10 min),26% ~30%(10 ~ 20min),30% (20 ~25 min);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 6个生物碱成分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在20 min内实现完全分离,在11.40~114.0、10.22 ~ 102.2、10.36 ~ 103.6、6.250 ~62.50、13.50 ~135.0、15.12~151.2 μ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日内日间精密度,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的范围均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4.52% (RSD=2.0%)、103.43%(RSD=1.6%)、101.92% (RSD =2.3%)、99.45% (RSD =2.7%)、97.67%(RSD=1.9%)、101.15%(RSD=3.4%).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附子提取物中6个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朱靖  赵振霞  苏建  刘永利 《中国药事》2023,(10):1149-115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三七伤药片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采用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反相吸附树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对供试品进行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使用COS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2 nm。采用SIMCA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产品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1.8%(1.6%)、100.6%(1.4%)、97.8%(1.1%)、100.8%(1.5%)、101.0%(1.6%)、100.7%(0.8%)。17批次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次之间6种生物碱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是影...  相似文献   

18.
三七皂甙组分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皂甙是三七的主要化学成价,系由Rb组和Rg组皂甙组成。本文对三七皂甙组分的镇痛作用进行了实验观察。实验材料三七总皂甙、三七皂甙Rb组和Rg组均由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Rb组主要含人参皂甙Rb_1及少量Rb_2,Rc和Rd;Rg组主要含人参皂甙Rg_1及少量Rg_2、Rf和两种三七新皂甙。实验时以生理盐水将三七总皂甙和Rb组配成所需浓度,Rg组以2%吐温-80生理盐水配制。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小白撑根部的二萜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氧化铝,Sephadex LH 20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和NMR分析签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4-O-benzoyl-8-O-methylaconine(1),苯甲酰乌头碱(2),penduline(3),尼奥灵(4),附子灵(5),crassicaulidine(6),宾乌定甲(7),8-linolen benzoylhypaconine(8),脂型去氧乌头碱(9),lipoaconitine(10)。结论:从小白撑中分离得到10个二萜生物碱,均为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检测M199培养液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的LC—MS/MS分析方法,并探讨复方给药和单一组分给药对人参总皂苷四种成分Rg1、Re、Rb1和Rd在体外吸收的影响差异。方法采用大鼠肠囊外翻法探讨不同配伍对参皂苷四种成分吸收量的影响规律,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药液浓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色谱采用SB-C18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和0.1%甲酸梯度洗脱,运行16rain。质谱采用MRM方式进行检测,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线性范围均为10-5000ng/ml,人参皂苷Rd的线性范围为4~2000ng/ml,提取回收率为78%到106%,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肠吸收的测定。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复方配伍对皂苷类成分的吸收略有促进,中、高剂量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