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乙状窦后入路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手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减少了手术损伤,不切断神经,保留了神经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较少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但手术需开颅,有开颅术后的并发症。2008年9月~2009年5月,本院对42例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疗效较好。但发生术后并发症16例,现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总结和探讨主动脉弓中断术后监护要点.方法 对1995年1月~2008年3月实行的8例次主动脉弓中断一期矫治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3例,手术年龄1~11岁,体重9~21 kg.其中A型血7例,B型血1例,8例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结果 全组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及肾功能衰竭,随访7例,6~12年,无晚期死亡,心功能NYHA Ⅰ级.结论 围绕患儿手术前后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血管通畅程度、心、肺、肾功能状况,展开针对性,个体化性监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总结胸外科食管癌手术896例,其中26例出现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食管癌切除胃经胸骨后途径与食管颈部 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预防王桂洪,李玉华胸外科主题词食管肿瘤,胃排空障碍,手术后并发症 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是极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告仅1.0%左右。但在颈部吻合操作不当时则易发生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联合管状胃成形在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2-07至2015-12共95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管状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肺功能变化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评价该手术方式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95例中,手术切口长度(7.5±2.2)cm;手术时间(210±26)min;术中出血量(285.0±106.5)ml;住院时间(9.2±1.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4%,第1位为消化系统并发症,为15.8%;术后1个月用力肺活量(2.75±0.80)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95±0.34)L,与术前相比无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自我感觉良好为69.5%(66/95)、相当27.4%(26/95)、较差3.2%(3/95)。结论 与传统术式及全胸腹腔镜术式相比,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联合管状胃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术中操作难度较小、创伤小、并发症较少、费用较少、生活质量更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行肝移植后新肝再发肝癌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11月14日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为1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肝移植术后(以下简称术后)3个月时曾返院化疗。术后19个月时发现移植肝首次出现肝癌复发,随后依次施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射频消融及肝左内叶肿瘤切除术等序贯综合治疗。术后32个月时发现移植肝再次复发肝癌,依次给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肝右前叶肿瘤射频治疗及肝右后叶肿瘤切除等综合治疗。术后5年时发现门静脉血栓,出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抗凝、补充白蛋白等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及术后接受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术后常规服用抗排异药物。结果该患者肝移植手术及术后恢复较为顺利。肝移植术后2次肝癌复发均成功治愈,第2次复发治愈后无肿瘤复发。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均小于103copies/ml,患者至今仍然健康生存,肝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病例,只要复发肝癌符合中国杭州标准,仍应积极进行肝移植。对于肝移植术后新肝复发肝癌的患者,积极的序贯综合治疗及手术切除仍可能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LODDS对接受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患者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 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 54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回顾性分析LODD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LODDS对术后患者选择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意义。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61.7%和52.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1.354 1为LODDS最佳截点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0.05)。不同治疗模式的3组患者进行1:1:1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PSM)后,每组205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独立性预后因素(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LODDS数值较小组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的OS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χ2=81.470、5.182,P<0.05),但术后化疗(POCT)与术后放化疗(POCRT)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LODDS数值较大组显示POCRT组患者的OS优于其他两组(χ2=4.151、24.020,P<0.05),且POCT与POCRT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5)。结论 LODDS为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期患者出现不舒适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做好管道护理及心理护理,控制进食的时间、量、温度、速度,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结果: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期存在着不舒适,在术后5-6 d(饮水期)可出现心律失常,术后6-7 d(流质期)易出现腹痛、腹泻,术后8-9 d后(半流质)易出现呛咳、反流。结论:食管癌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术后优质的护理及良好的家庭支持,促进患者机体修复,消除心理恐惧感,促进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舒适和安全等方面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单纯放疗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未行手术治疗单纯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338例进行研究,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技术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1)133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39.3%。(2)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6.1%、47.7%。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42.5%、20.0%、7.5%和5.0%;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19.2%、32.7%2、1.2%、9.6%和17.3%;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7.1%、14.6%2、2.0%、12.2%和34.1%。(3)食管壁CT下形态≤5 mm与>5 mm脂肪线完整、脂肪线消失、外侵征象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与39.2%、42.2%、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变长度≤3 cm组、3~5 cm组和>5 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38%和4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中高分化、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6.9%和76.2%(P<0.01)。(6)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7%、3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发生时间早,涉及部位多。低分化癌尤其明显。胸上段易于发生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既可向上也可向下转移;胸下段以腹部转移多见,各段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均较少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雾化吸入对全麻开胸术后患者排痰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 U、地塞米松5 mg加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实验组在对照组雾化吸入液中加碳酸氢钠0.5 g,观察两组术后排痰效果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咳痰的容易程度、痰量及痰性状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开胸术后,采用常规雾化吸入加碳酸氢钠能更有效地促进术后排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40例中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有33例,占82.5%。胃位于左侧胸腔26例,右侧胸腔12例,后纵隔2例。食管胃吻合口肿瘤复发15例;淋巴结转移26例,共有31个淋巴结;肺转移8例;胸椎和肝转移各4例。结论:食管癌术后CT复查是十分必要的;胸内胃是食管癌术后特有的CT表现;肿瘤复发表现为食管胃吻合口壁增厚;远处转移主要为纵隔淋巴结转移,多发生于气管旁及隆突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淋巴结阳性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5年10月,选择260例代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 单纯手术组(A组)130例,术后放疗组(B组)13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分为3个亚组,A1组(无淋巴结转移)42例,A2组(淋巴结转移个数1~3枚)43例,A3组(淋巴结转移个数≥4枚)45例;B1组(无淋巴结转移)43例,B2组(淋巴结转移个数1~3枚)44例,B3组(淋巴结转移个数≥4枚)43例。结果 (1) A和B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5%、35.4%、20.0%和76.2%、48.5%、36.2%(χ2=7.822,P<0.05)。A1和B1组、A2和B2组及A3和B3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2.3%、38.1%和81.3%、58.1%、46.5%(χ2=0.283,P>0.05),69.8%、34.9%、18.6%和77.3%、47.7%、40.9%(χ2=4.188,P<0.05)及62.2%、20.0%、4.4%和69.8%、39.5%、20.9%(χ2=6.168,P<0.05);B2和B3组生存率分别为40.9%与20.9%(χ2=4.213,P<0.05)。(2)A1和B1组、A2和B2组及A3和B3组的5年累计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9%和11.6%(χ2=4.753,P<0.05),53.4%和22.7%(χ2=8.741,P<0.05)及 66.7%和30.2%(χ2=11.682,P<0.05)。(3)A1和B1组、A2和B2组及A3和B3组的5年血行转移率分别为11.9%和13.9%(χ2=0.079,P>0.05),20.9%和20.4%(χ2=0.003,P>0.05)及31.1%和25.6%(χ2=0.203,P>0.05)。结论 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血行转移随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较严重的并发症,常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只能依靠保守治疗,并配合胃造瘘术维持营养,损伤大、效果欠佳。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被膜支架收治12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45~70岁,平均65.5岁。病程半月~8月,平均2月。弓上吻合5例,弓下吻合7例。食管造影检查见吻合口瘘,胸腔或纵隔内见气液平面,肺部出现炎症。所用支架均为国产网状镍钛合金支架(由南京微创公司提供),支架体直径18~20 mm,有硅胶膜覆盖。近端裸露,直径为25 mm。应用国产支架推送器(外径8 mm)释放带膜支架。支架长度一般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CT诊断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术后复发病例 91例 ,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吻合口复发 5 4例 ,部分伴周围组织浸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胸腔胃复发11例 ,单纯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 2 6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食管癌术后复发及 /或纵隔淋巴结转移 ,周围结构受侵 ,脏器转移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X线造影表现,探讨X线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对5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X线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吻合口纵隔瘘31例,吻合口胸腔瘘18例,吻合口气管瘘3例,残胃胸腔瘘6例;单发瘘46例,多发瘘12例;瘘口直径小于3mm者34例,3~6mm者19例,大于6mm者5例;术后3d内发生瘘者18例,术后4~15d内发生瘘者37例,术后16~30d内发生瘘者3例。结论:X线造影检查能清晰显示瘘口情况,为早期发现吻合口瘘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