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霍乱毒素(CTx)及妊娠对成年金黄地鼠视神经扎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确定成年金黄地鼠交配3d后,扎断视神经(ON)近端,玻璃体内注射CTx.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单纯扎断ON为损伤组、损伤PBS组;实验组分为CTx组与妊娠后扎断ON妊娠损伤组与妊娠CTx组.术后动物存活3周.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再生的视网膜节细胞( RGCs),在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并比较实验组各组再生RGCs的周长.结果:CTx组、妊娠损伤组、妊娠CTx组视网膜再生RGCs平均数比损伤组及PBS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妊娠CTx组比CTx组、妊娠损伤组视网膜再生RGCs平均数增加.实验组各组再生的RGCs周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及玻璃体注入CTx具有促进视神经扎断后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作用,两者有协同作用,各组再生的RGCs大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Nogo受体(N-20)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Nogo受体(NgR)在Wistar大鼠视神经(ON)损伤后视网膜各层的表达变化及分布规律,为Nogo蛋白抑制中枢神经再生的理论提供形态学依据。本实验各组动物均采用眶内眼球后2 mm ON切断术,术后动物分别存活3 d和7 d后取视网膜固定、冰冻后做水平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NgR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gR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3层有表达;在切断ON后实验各组有强烈表达;各组在损伤ON和移植神经组织后存活3 d时也有强烈表达,至7 d时表达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NgR在大鼠ON损伤后视网膜的表达位于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网层;其表达程度与移植物的种类有关,并可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嗅成鞘细胞移植促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枢神经 (CNS)再生一直是神经科学中十分被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初 ,人们即已发现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CNS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而哺乳动物的 CNS却不能再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造成 CNS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损伤后 CNS内的微环境 (缺乏生长所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产生抑制因子、胶质瘢痕形成等 )不利于轴突的再生 [1 ] 。将周围神经 (PNS)与 CNS加以比较 ,发现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形成髓鞘的胶质细胞不同。PNS的神经纤维的髓鞘由 Schwann细胞 (SCs)形成 ,而 CNS神经纤维的髓鞘则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由此人们…  相似文献   

4.
用TMB法显示HRP逆行标记视网膜节细胞的实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视网膜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因此视神经轴索切断(简称轴切Axotomy)成为研究CNS损伤及再生的良好模型。研究发现:超过90%的视网膜节细胞(RGCs)在视神经轴切后1月内死亡,因此损伤后没有足够数量的RGC8存活是阻止再生的最大障碍。目前RGC8定量分析研究多采用荧光物质逆行标记,但荧光物质标记需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而且荧光衰退很快,不利于阳性结果的观察保存,因而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本文用HRP在视神经断端逆行标记RGCs,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旨在建立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Waller变性研究的大鼠视神经(ON)损伤模型。成年SD大鼠12只,用夹持力为148g、镊端宽1mm的小号动脉阻血镊于球后2mm处夹持左侧视神经,致伤时间10s。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一组动物术后立即于双侧上丘表面放置逆行荧光染料荧光金(FG),72h后处死。取视网膜铺片,ON冰冻连续切片。另一组动物术后72h常规灌注固定,取ON冰冻连续切片,分别行β-tubulin及NF-160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结果显示:左侧ON夹伤后3d,同侧视网膜内未见FG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ON夹伤部位形成一条宽达1mm的损伤带,ON基质连续,FG标记的神经纤维被阻断于损伤远侧,损伤远侧的β-tublin阳性纤维多已崩溃,NF-160阳性纤维数量较多,部分纤维末梢形成膨大的回缩球。上述结果表明ON夹伤后神经元轴突完全离断,中枢神经基质的连续性得以保持,损伤远侧段轴突发生典型的Waller变性,从而为中枢神经Waller变性及其药物治疗研究的筛选和评估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视神经(ON)微挤压断后玻璃体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化情况及其对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在成年大鼠球后1 mm处微挤压断ON,在玻璃体内注入Hoechst33342标记的NSCs 2×104个,实验动物分对照组(MC组、MC+PBS组)、实验组(MC+NSCs组),各组动物分别存活3、4、5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在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另取实验组5只动物存活4周后取眼球切片观察NSCs分化情况。结果: 存活3、4 、5周,再生的RGCs 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4周后移植的NSCs表达NF、CNP、GFAP;未见NSCs迁移至视网膜内。结论: 玻璃体内注入NSCs可显著促进ON微挤压断后RGCs轴突的再生,并在玻璃体内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溃变特点与时相间的关系。方法:参照Allen脊髓损伤法,造成视神经眶尖段间接600gcm力冲击、挤压伤。伤后对视神经和视网膜行形态学动态观察。结果:①伤后48h,视神经轻度肿胀和空泡反应;1周时损伤处视神经出现溃变,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形态改变不明显;2周时神经纤维轴束间空泡样改变,局灶性坏死,RGCs核固缩和细胞数量减少。术后3月,视神经损伤部位直径缩小,形成胶质疤痕,RGCs数量明显减少,核固缩细胞增多。②RGCs数量于术后48h、1周、2周、1月和3月分别比正常对照组低3.35%、13.23%、19.74%、23.20%、29.28%。③视网膜细胞在48h内出现凋亡。结论:本实验模型可造成明确的视神经和视网膜损伤,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从节细胞、中间神经元、感光细胞的次序依次递减。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时间呈相关性。RGCs数量在48h至1周时下降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8.
甲基强的松龙上调受损视网膜节细胞内Hsp27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MP)上调热休克蛋白(Hsp27)蛋白对受损中枢神经元自我保护及修复机制的激发和增强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受损中枢神经元存活和纤维再生创造有利的条件.方法建立中枢神经损伤模型(视神经眼眶内切断术),经或未经MP治疗的术后动物分别存活4、7 14、21、28 d,取视网膜,切片,Nissl染色观察视网膜节细胞(RGCs)形态和存活数量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节细胞层中Hsp27的表达(检测A值).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P治疗组可见受损RGCs在7、14 d的存活数量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受损RGCs表达增多的Hsp27表达更加强烈(检测A值).RGCs存活率与A值在各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MP可使具有保护作用的Hsp27表达上调,从形态学角度提示了MP可能激发并增强受损中枢神经的自我保护及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君  杨立元  张艳  雷季良 《解剖学报》2009,40(4):551-554
目的 研究小鼠胚胎阶段Nogo-A在视网膜节细胞(RGCs)及其轴突上的表达及时程变化. 方法 取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胚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Nogo-A在视觉传导通路中的表达.并采用免疫双标染色确定视网膜中表达Nogo-A蛋白的细胞类型. 结果 在视网膜发育的早期阶段(E12),Nogo-A密集表达于具有放射状形态的细胞上,Nogo-A免疫阳性产物出现在胞质、胞膜以及轴突上.Nogo-A与Tuj-1双标染色显示,此阶段的视网膜中几乎所有RGCs及其轴突都表达有Nogo-A;在稍晚的发育阶段(E13),视网膜中表达Nogo-A的RGCs数量明显减少,且仅出现在节细胞层以外的室周带和睫状体边缘区.在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大部分RGCs轴突不再表达Nogo-A,仅有少量视觉纤维为Nogo-A免疫阳性;RGCs的神经发生基本完成后(E15), 视网膜中几乎检测不到Nogo-A免疫阳性的细胞,但视网膜纤维层仍有少量表达Nogo-A的节细胞轴突.与之类似,视神经盘、视茎、视交叉和视束都观察到少量Nogo-A免疫阳性的轴突.值得注意的是,视束中表达Nogo-A的纤维集中位于表浅部位,而此处恰为新近到达轴突的通过部位. 结论 Nogo-A在视网膜RGCs以及轴突上表达的时程变化和位置特点提示,新生RGCs及其轴突表达Nogo-A,成熟后RGCs内Nogo-A的表达则下调.推测新生RGCs及其轴突中表达的Nogo-A可能与减少轴突分叉等细胞的内在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方法:大鼠在视神经部分损伤后,球后注射生理盐水、维生素B12、rbFGF,伤后4周进行轴突定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定量以及RGCs凋亡的检测,观察视神经损伤修复情况。结果:伤后4周时,生理盐水和维生素B12对RGCs无挽救作用,800U、1600U和2400U的rbFGF对RGCs挽救率分别为24.5%、27.3%、28.5%,800UrbFGF组、1600UrbFGF组和2400UrbFGF组未发生溃变的轴突数分别是损伤未治疗组的2.03、2.43、2.31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rbFGF治疗7d后,RGCs凋亡率显著减少。结论:rbFGF可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减少轴突溃变,有抗凋亡作用,对视神经损伤有显著的促功能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测定活性氧簇(ROS)的生成、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和计数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等方法作为指标观察SF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效应;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核转移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变化。结果:SF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ROS的生成,抑制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并增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RGCs的存活数量;同时SF还可促进Nrf2的激活及HO-1蛋白表达;使用HO-1抑制剂锌原卟啉可明显减弱SF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RGCs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SF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抗氧化通路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状态,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d1小鼠视网膜退变中期各类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多电极阵列(multi-electrode arrays,MEA)记录方法,记录视网膜退变中期(出生后20 d,P20)的rd1小鼠或正常对照小鼠视网膜中多个节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并比较自发发放和光反应特征等指标,评价幸存的节细胞功能变化。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验证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退化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rd1小鼠视网膜感光层的厚度显著低于正常小鼠。根据节细胞光反应特性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6类:ON sustained、ON transient、ON-OFF sustained、ON-OFF transient、OFF sustained和OFF transient RGCs,但OFF sustained RGCs所占比重极小(1.0%~3.1%)。rd1小鼠视网膜中保持光反应的节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小鼠。rd1小鼠节细胞的自发发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而不同类型的节细胞变化情况有所不同。rd1小鼠视网膜各类节细胞的光反应强度及光敏感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结论:在rd1小鼠退变的中期,视网膜感光层明显退变;rd1小鼠退变中期的视网膜节细胞发生明显的功能退变,而且不同类型的节细胞变化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青光眼是以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进行性死亡和轴突溃变为病理特征的不可逆的严重致盲性神经退行性病变~([1-2])。眼压升高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RGCs是唯一能将视网膜处理后的视觉信息编码为神经冲动传输到脑的神经元,其损伤与死亡是青光眼视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因而,探讨青光眼病变中RGCs的死亡机制,保护和维持RGCs的存活以及增强其功能,对于青光眼的防治至关重要。自噬又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染料DiI逆行标记技术、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对北京奶山羊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形态学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其细胞体的面积和树突野的大小,山羊RGCs分为RGA型(大细胞体和大树突野)、RGB型(小细胞体和小树突野)、RGC型(中小型细胞体和中大型树突野)3种细胞类型。然后根据树突分支特征和细胞体在RGCs中的位置,又将RGCs分为更多亚型(RGA1、RGA2、RGB1、RGB2、RGB3、RGC1、RGC2、RGC3、RGC4)。不同类型的RGCs在视网膜中央区和周边部出现的频率不同,在中央区以小型树突野的RGCs为多,占82%,大型树突野的RGCs仅占5.5%;而在视网膜周边部,尤其是颞侧周边部小型树突野的RGCs比例明显减少(42.5%),大型树突野的RGCs比例增多,尤其以RGA型增加的最为明显(33.4%)。结果表明,山羊视网膜中央区有优越的视力且在解析空间情报方面占优势;而在视网膜周边部则在解析时间情报方面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远志皂苷元(senegenin,Sen)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上丘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后,体外原代RGCs混合细胞培养,随机分为control组、H2O2组、Sen+H2O2和Sen组。检测带荧光金荧光细胞的活力。同上述分组处理视网膜,用Hoechst 33258 染色后观察视网膜细胞核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细胞cleaved caspase-3、细胞色素C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Sen浓度在10、20和40 μmol/L时, RGCs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但Sen浓度达到80和160 μmol/L时,RGCs活力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25、50、100和200 μmol/L H2O2明显降低RGCs活力(P<0.05)。Sen浓度在10、20和40 μmol/L时,对50 μmol/L H2O2损伤的RGCs有较好的保护作用(P<0.05),其中40 μmol/L Sen保护作用最为明显。Hoechst 33258染色表明Sen可以减少H2O2引起的视网膜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Sen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下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 结论: Sen保护RGCs对抗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Bcl-2蛋白表达和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双荧光逆向追踪法研究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投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向上丘投射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视网膜内的分布、密度及细胞类型上的差异。方法:将 DiI 与荧光金(FG)注射入 SD 大鼠的同侧和(或)对侧上丘,不同时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荧光标记 RGCs 的分布情况。结果:视网膜与视神经内均可见荧光标记;视网膜内标记 RGCs 的数目随时间延长略有增加。DiI 与 FG 的标记效率无明显差异;RGCs 大多数为对侧投射;视网膜颞背侧区域可见双侧投射细胞;视网膜颞腹侧周边区集中存在同侧投射细胞,多数胞体较大;视网膜其它区域可见零星同侧投射细胞。结论:DiI 与 FG 可高效率逆行标记 RGCs 及部分突起;SD 大鼠视网膜内并存着向对侧、双侧及同侧脑区投射的 RGCs,后二者数量较少,分布局限;同侧投射以大胞体细胞为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单色光对鸡视网膜节细胞(RGCs)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极管光(light-emitting diodes,LED)灯作为光源,将60只刚出壳的雄性从肉鸡分别饲养在红(660nm)、绿(560nm)、蓝(480nm)和白光(400~760nm)照下49d(n=15),光照强度15 lux,光照制度23h:1h(L:D).取两侧视网膜分别做Nissl染色和DiI标记RGCs,利用图像分析法观察视网膜面积、RCCs细胞密度与大小的变化.结果 蓝、绿光组视网膜面积、RGCs细胞总数显著高于红、白光组(10.35%和17.07%,P<0.05);绿光组RGCs平均细胞密度比其他光组高14.61%(P<0.05);绿光组视网膜中央区(CA)的RGCs密度最高,显著高于蓝光组28.91%(P<0.05),其CA/NP的比值比其他光组高29.71%(P<0.05);蓝光组CA的RGCs胞体面积最小,颞侧周边区(TP)和鼻侧周边区(NP)的胞体最大,其TP/CA的比值比其他光组高26.65%(P<0.05)且与其他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蓝、绿光可使视网膜面积、RGCs细胞总数增加;从视网膜的中央区到周边部,绿光组的RGCs密度梯度下降幅度和蓝光组的RGCs大小梯度增大幅度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在急性高眼压(AOH)大鼠视网膜中变化及其抑制对视网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AOH青光眼模型,分为正常对照(Ctrl)、AOH和AOH+玻璃体内注射胶质毒素α-氨基己二酸(AAA)后再灌注1、3和5d组,以及单纯AAA和AOH+PBS对照组。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GFAP免疫荧光染色反应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程度,Thy-1染色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结果 AOH可致大鼠视网膜内丛状层和内核层明显变薄、神经节细胞层内细胞排列紊乱和数量减少,并诱发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GFAP表达增加)。同时,AAA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可明显缓解AOH所致RGCs丢失和凋亡发生。结论 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参与AOH所致视网膜损伤,抑制其反应性胶质化可能是改善高眼压性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项平  黄锦桃  李海标 《解剖学杂志》2005,28(3):252-254,27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视神经,缝接自体坐骨神经(AG)。动物分对照组、AG MSCs组、AG MSCs tPNS(三七总皂苷)组。各组动物存活3、4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中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SCs在玻璃体内的分化。结果:动物存活3、4周,再生的RGCs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AG MSC组和AG MSCs tPNS组,存活的细胞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结论:玻璃体植入MSCs可促进受损伤的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眼高压后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青光眼视网膜节细胞(RGCs)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大鼠,根据不同存活时间分组。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且维持缺血60min。实验动物分别存活1、3、7、14d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GLAST和GS的表达变化。结果:GLAST和GS在存活1d和3d时表达上调然后下调,GS还存在重新分布。结论:GLAST和GS的表达与存活时间密切相关,两者表达的相似变化是急性青光眼RGCs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