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期性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系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组织水肿、受压、血循环障碍所引起,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针对急性期(即发病2周以内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如患者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将有可能遗留后遗症状.我科于2005-2008年在我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面肌训练和药物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面部肌肉,同时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手段:针灸、理疗、药物治疗等,总疗程4~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H-...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Rood技术结合面肌协调性训练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6—2020-06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治疗组采用Rood技术加面肌协调性训练,同时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手段.总疗程4~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Portmann评分.结果 治疗后H-B分级:治疗组Ⅰ级8例(26.7%),Ⅱ级16例(53.3%),对照组H-B分级Ⅰ级1例(3.3%),Ⅱ级12例(40%),治疗组H-B分级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ortmann评分:治疗组(17.2±2.7)分,对照组(12.7±3.2)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H-B分级评分和Portmann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面部表情肌的解剖学走向,应用Rood技术结合面肌协调性训练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可使面肌的主、被动运动更充分,传入大脑的感觉信号更具体,更有利于中枢对肌肉再支配的恢复,可促进面部表情肌肌张力恢复,促进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提升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损伤后的定位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是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脑神经,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及感觉纤维,以运动功能为主.因此,面神经从中枢到末梢之间的任何部位损伤,都皆可导致部分性或完全性面瘫.面神经损伤后的定位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面神经损伤后定位诊断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耳源性面瘫综合治疗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分中枢性和周围性,引起面瘫的病因很复杂,耳源性面瘫排除中枢性、核上性面神经麻痹、颅内核性面瘫及颈面部疾病引起的面瘫,亦即限于颞骨内病变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本科自1998~2003年共收住耳源性面瘫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血管减压(micro 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faeial spasm)的有效方法.MVD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患侧迟发性面瘫(deIayed facial palsy,DFP),表现为患侧非手术即刻出现的周围性面瘫.迟发性面瘫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可能病因、治疗和预后都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伴有眩晕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以病变侧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面神经不同部位病变,除具备周围性面瘫外,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伴有眩晕及眼震的临床表现文献报道较少.2000-2007年我院共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共42例,其中有10例伴有真性眩晕症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炎亦称Bell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传统的急性期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但因其副作用及部分患者易合并其他疾病而不能推广使用。笔者通过随机对照研究,以探讨β-七叶皂苷钠(七叶皂苷钠)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及其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周围性面瘫的手术经验。其中Bell麻痹5例,颞骨损伤致外伤性面瘫3例,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神经断裂3例,腮腺外伤面神经断裂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Ⅳ级8例,Ⅴ级4例。结果行面神经减压术8例,面神经吻合术3例,面神经移植术1例。术后无感染、手术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颈静脉球或乙状窦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4例。结论周围性面瘫选择适宜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术前患者H-B分级V级6例,VI级4例,10例患者均为听神经瘤术后面瘫,其中9例均在听神经瘤切除术后3月内行神经吻合治疗,1例术后半年行神经吻合治疗(随访1月后失访),术后评估H-B分级IV级4例,III级4例,II级1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3月仍有舌体麻木不适感,其余舌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核及核以下部位麻痹所致的面部表情肌瘫痪。急性发作的周围性面瘫临床多见,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周围性面瘫的病因较多,病史特点、体格检查、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因。早期针对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预后。近年来,对周围性面瘫的关注及临床研究增多,为其诊治提供了更多依据,因此本文将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检查、病因学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2.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面神经根解剖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地 探讨小脑脑桥角面神经根解剖变异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关系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21例面肌痉挛病例中,10例(0.82%)术中探查发现面神经根存在解剖变异,面神经根出脑干区距离听神经根进脑干区均大于10mm.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其中4例术中采用责任动脉悬吊法.结果 9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1例患者术后痉挛减轻但未消失,随访5个月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随访2-96个月,平均26.8个月,复发1例,治愈率90%.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面瘫2例,1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例轻度恢复;展神经麻痹致复视3例,2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例仅随访3个月,有好转;患侧听力丧失1例,随访21个月未恢复.结论 小脑脑桥角面神经出脑干区异位至距离听神经进脑干区大于10mm者罕见,动脉性血管压迫仍然是此类患者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可获良效,但术后发生面瘫、展神经麻痹、听力障碍的概率升高.应用责任动脉悬吊法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6—2015-01我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10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观察2组治疗2个疗程后周围性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isch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Fisc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30%(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79,P=0.014)。结论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较单纯手术治疗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面侧深区肿瘤切除时面神经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56例面侧深区肿瘤的治疗,其中8例经口咽路径,20例经颈侧路径,18例经颈侧腮腺路径,解剖面神经,去除腮腺腺叶,7例经颈一下颌骨正中裂开外旋路径,3例经颞下窝路径切除肿瘤。结果45例完整切除肿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并发面神经损伤致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2例术后出现Honers综合征,均于术后半月内恢复;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术后复发5例,1例为经口咽路径切除的良性肿瘤,4例为恶性肿瘤。术后随访3~5年,2例死亡,所有出现并发症患者及6例大部分切除患者均包括在解剖面神经的病例中。结论手术切除面侧深区肿瘤可依位置的不同选择手术,尽可能解剖面神经,摘除腮腺,扩大手术空间,使手术在明视下进行,真正达到手术在肿瘤包膜外完整摘除,同时也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813年Powell首先描述周围性面瘫.1821年Bell分别论述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运动功能,并提出以他的姓名为病名的常见面瘫.复发性周围性面瘫文献也曾提到其复发率自2.6-15%.本文报告一个家庭有三个成员患复发性面瘫,其中包括二名儿童.病例1,患者女孩,13岁,面肌无力持续三天.先出现左耳后疼痛,左面运动无力.左眼闭合不能.患者于6岁及10岁曾有过左面肌无力发作二次.患儿有明显的家族史,外祖父曾经患单侧面肌无力发作5-6次,其中一年内发作二次;其兄曾三次发作面肌无力.检查发现左面肌显著无力,左眼闭合不全,左额纹消失.泪液分泌及味觉正常.无听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老年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老年急性期周围性面瘫96例,其中48例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药物口服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评分、Sunnybrook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面神经潜伏期、面神经波幅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7.97%,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41/48;P<0.05)。结论 针灸治疗老年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病人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是临床最常见的单一神经病,患者表现为周围性面瘫.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是其两大主要治疗药物,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预后,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仍有可能遗留鳄鱼泪、联带运动等后遗症,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和精神创伤.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炎后遗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其年发病率为26~34/10万、患病率为258/10万。面神经炎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预后一般良好,但有少数患者即使经系统、规范、长程的治疗,仍会留有后遗症,如面肌挛缩、面肌联带运动、反常的味觉及泪反射等。为探讨面神经炎患者后遗症的危险因素,更加有效的诊治面神经炎,我们对可能与面神经炎后遗症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到2010年7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6例面肌痉挛病例,临床表现均为非典型性发作.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4例患者术后痉挛减轻但未消失,随访5个月时完全消失.随访12-72个月,平均42个月,延迟治愈者4例(11%),无复发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7%),包括中度面瘫、听力下降3例,听力下降伴耳鸣3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 非典型性面肌痉挛患者神经受血管压迫位置一般位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远侧端,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可获良效,但术后发生面瘫、听力障碍的概率升高.术中责任血管的准确识别、实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避免颅神经和细小血管的损伤,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作为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治疗的首选措施,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迟发性面瘫(delayed facial palsy,DFP)是MVD术后众多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预后良好。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4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有11例出现迟发性面瘫,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