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副伤寒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为分析伤寒、副伤寒发病流行特征,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将5a来伤寒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自温岭市统计局提供的统计年鉴,疫情资料来自温岭市卫生防疫站1996~2000年法定传染病年月报表。2 结果2.1 发病情况1996~2000年总发病数为279例,全部为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4.95/10万,无死亡病例,以1997年发病最高,发病率为7.884/10万,从发病趋势来看近5a发病率有所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临沂市2001~2005年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临沂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人2330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6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段,占70.86%(1651/2330);农民和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分别占33.05%(770/2330)、17.85%(416/2 330);平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于山区;临床特征不典型;近3年我市以甲型副伤寒发病为主.[结论]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副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玉溪市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溪市1999-2010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玉溪市报告伤寒甲型副伤寒13 977例,年度发病率波动在10.29/10万~99.87/10万之间,1999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1年起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红塔区),且间隔1~2年出现1次高强度流行;2008-2010发病率较低.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4~11月份;全市9县区均有病例报道,但以红塔区及澄江县发病较高,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占77.85%);发病年龄组以10 ~ 45岁为主(78.93%);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 2008年后玉溪市伤寒甲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以青壮年农民和学生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对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元杰 《职业与健康》2007,23(8):620-622
目的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该市1956-2005年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56-2005年,临沂市共发生伤寒病人11674例,死亡7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7/10万,病死率0.60%;发病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段,占67.06%;农民和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占75.81%;平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于山区;临床特征由典型转为不典型;近3年我市以甲型副伤寒发病为主。结论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副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年绍兴市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疾病信息,结合监测结果,描述伤寒副伤寒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分析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点,资料录入EXCEL2003整理后用SPSSll.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绍兴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82例,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其中66例为伤寒,占80.49%。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78/10万和1.56/10万。病例年龄最小的7个月,最大的85岁,其中60~、50~、40~岁年龄组人群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37/10万、2.33/10万和l.77/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和散居儿童为主;发病高峰在7-10月份。对62疑似发热例病例采样进行血培养,阳性3例,阳性率为4.84%,其中伤寒2例、甲型副伤寒1例。结论:绍兴市伤寒副伤寒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7—10月份.40~70垮年龄鲴静瘸室掂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浙江省绍兴市2008 - 2018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肠道传染病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 - 2018年绍兴市报告的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 - 2018年绍兴市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8种8 635例,其中霍乱14例,甲肝653例,戊肝1 520例,肝炎未分型3 249例,痢疾2 549例,伤寒副伤寒650例。年平均发病率16.03/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5.33/10万、25.18/10万、25.45/10万、23.03/10万、15.34/10万、13.80/10万、10.47/10万、9.02/10万、8.01/10万、6.82/10万和5.79/10万。5 - 10月份是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的高峰,构成比为57.32%。病例主要集中在0岁~和35~60岁年龄段,构成比分别为5.00%和51.46%。结论 绍兴市2008 - 2018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呈相对低水平,后期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为探讨麻疹流行规律,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现将我市1996~1999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本站历年传染病年报统计,人口资料由市公安局提供,统计学上采用计算发病率、构成比及χ~2检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趋势 我市在开展EPI(扩大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前的1979年,麻疹发病率高达130.22/10万,此后1983年又出现一个小流行高峰,自1985年开展EPI工作,完成冷链装备后,发病率大幅下降。1996~1999年共报告病例5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2/10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泗阳县伤寒流行情况,掌握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泗阳县2001~2010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0年泗阳县累计伤寒发病4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8/10万。年发病率,2007年最高,为0.62/10万。年均发病率,来安社区最高,为0.80/10万;男性为0.40/10万,女性为0.36/10万;0~14岁为0.37/10万,15~34岁为0.46/10万,35~59岁为0.27/10万,≥60岁为0.53/10万。40例病人中,8~11月发病的占70.00%;农民占70.00%,散居儿童占12.50%,学生占12.50%;临床诊断的33例,病原学诊断的7例(伤寒6例,甲型副伤寒1例)。[结论]2001~2010年泗阳县伤寒疫情处于较低水平,病原学诊断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沿海地区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市地处黄海之滨 ,长江以北 ,13条运河贯穿其中 ,交通十分便捷。自 195 6年有疫情记载以来 ,发病率波动较大 ,常有暴发甚至局部流行。近年来 ,尽管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但部分地区仍居高不下 ,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卫生问题。为探讨伤寒流行规律 ,逐步控制其发病 ,现对我市历年疫情资料作一简要分析。1 资料来源南通市历年疫情年报表以及如东县省级监测点伤寒反馈资料 :南通市历年统计年鉴与南通市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 结果2 .1 疫情概况与趋势195 6~ 1999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人 5 3 0 87例 ,年平均发病率 17.46 /10万 ,死亡…  相似文献   

10.
伤寒与副伤寒是舟山市列为监测防治的重点传染病。为分析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 ,评价防治工作效果 ,对 2 0 0 0年舟山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伤寒与副伤寒疫情资料来自舟山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订正年报表。年平均人口数由市统计局提供。1 2 统计方法 按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计算相应的统计学指标。2 结果2 1 发病强度与地区分布  2 0 0 0年合计报告伤寒与副伤寒病人 2 0 6例 ,无死亡病例 ,年报告发病率为2 0 93/ 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 4县 (区 )的 4 1个乡镇、街道 ,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 6 1 19%。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993-2006年灵川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为控制伤寒副伤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1993-2006年灵川县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最高的年份发病率达181.76/10万,年均发病率为76.51/10万;14年间共发生流行暴发疫情18起;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82.97%;6~11月为流行高峰,占64.66%;水污染是伤寒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因素。结论灵川县伤寒副伤寒疫情仍较严重,必须加强学校和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5-2011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江阴市2005-2011年疫情资料和监测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1.41/10万,发病高峰为4-10月,病例以15 ~49岁青壮年为主,0~5岁年龄组也占较高比例,学生、农民、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结论 江阴市伤寒疫情稳定在较低水平,但仍然面临回升的可能,仍需采取对学生、农民、散居儿童和流动人口等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继续加强疾病监测工作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来进一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兰溪市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探讨预防与控制策略,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市2000~2004年肺结核疫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兰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4年甲、乙类传染订正年报表与订正年分析表,人口资料由兰溪市统计局提供。2分析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市2000年以来肺结核报告病例的人群、地区、季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流行概况2000~2004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34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3·5/10万;其中痰检422例,痰菌阳性765例,占51·2%。发病率以2004年127·3/10万最高,占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桂林市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桂林市辖区12县(市区)1991~2005年伤寒和副伤寒疫情报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5年桂林市辖区12县5城区共报告伤寒和副伤寒病例32105例,年均发病率为45.53/10万。各县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69.1/10万,最低为7.3/10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2,P〈0.01),6~11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67.12%);农民发病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52.58%,学生次之,占总发病数的29.23%;从1999年起,甲型副伤寒杆菌开始超过伤寒菌为优势流行菌株,占90.%以上。15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78起,水型传播占92.31%。结论桂林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水平较高,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和学校井水的监测和消毒,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和健康宣传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绍兴市2004-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呈现回升趋势,且呈现两个发病年龄高峰的现象[1]。为了解绍兴市麻疹流行特征,现就我市2004-2007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病例资料主要来自绍兴市2004-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资料。人口资料来自于绍兴市统计局。2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病例早期血清麻疹IgM抗体。3统计分析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对疫情资料中所有的麻疹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病概况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资料,绍兴市2004-2007年累计共报告麻疹1646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79/10万。2005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发病率19·13/10万;2006年发病率又回落至3·08/10万。疫情呈现散发为主伴局部爆发的特征。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2022例,无死亡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901例,临床诊断533例,有流行病学联系25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61·75%、36·53%、1·71%。流动人口发病49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087例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镇海区1985~2005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5~2005年宁波市镇海区伤寒的发病率为144.56/10万,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高于中国内陆地区;伤寒发病主要集中在2~5月份,工人发病最多,20~39岁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的65.13%。结论宁波市镇海区伤寒疫情常年均有发生,应加强疫情监测,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瑞田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73-2275
目的对临沂市1956—2011年伤寒副伤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制定科学控制对策,消除流行周期。方法收集该市1956—2011年伤寒副伤寒疫情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总和统计和年代统计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6—2011年共计发生伤寒副伤寒12 079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发病具有20 a左右1次的流行周期,每年6—12月份为多发季节。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占77.72%;农民、学生、工人发病占81.75%,平原发病高于山区。目前该地区已进入第3次流行周期后的散发期,2005—2011年年均发病率已降为0.78/10万。结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进一步净化疫情,该市20年左右1次的伤寒副伤寒流行周期可被消除。  相似文献   

18.
伤寒副伤寒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1990~1999年累计发病486例,最高(1997年)发病率7.884/10万,年平均发病率4.39/10万,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探索本病的发病规律,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1999年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疫情资料来自温岭市卫生防疫站传染病年报和伤寒、副伤寒病例调查表。2 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陆川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现将陆川县1996~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及采取防制措施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麻疹专报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本县人口资料来源于公安局。分析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2·1流行情况1996~2005年陆川县共发病4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4/10万,最高为2002年93例,发病率为10·6/10万,最低2005年5例,发病率为0·54/10万,在未采取麻疹加强免疫前的1996~2003年共发病443例,年平均发病55例,年平均发病率6·54/10万。在开展麻疹疫苗针对性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泉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流行特征,预测发病趋势.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5年伤寒、副伤寒发病资料;用ARIMA模型预测2016-2018年发病趋势.结果 泉州市2005-2015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人508例,年发病率1.30/10万,均以伤寒为主;6~9月为发病高峰(47.0%).患者性别比116∶100,以0~5岁(21.7%)和25~30岁(11.2%)居多;散居儿童最多(21.9%),其次是农民(16.7%).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前5位依次为晋江(29.1%)、南安(18.1%)、丰泽(10.6%)、鲤城(9.1%)和石狮(7.5%).预测2015年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会增加,但增幅不大.结论 泉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夏秋季多见,散居儿童和农民是防控重点人群.应消除伤寒、副伤寒流行的危险因素,以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