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指静脉血红细胞压积≥65%或血红蛋白>220g/L,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而引起紫绀、呼吸困难及器官栓塞等。目前一般用等量血浆作部分换血,以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滞度。我们试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血浆作部分换血,取得较好效果,未发现副作用,方法简单、易得、价廉、省时,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6例均在本院分娩,生后1~3天内确诊。其中男9例,女7例。男∶女=1.3∶1。足月儿12例,(足月小样儿2例),早产儿4例。孕周一  相似文献   

3.
生理盐水部分换血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湖北省妇幼保健院(430070)刘石,李凤英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指静脉血红细胞压积(HCT)≥0.65或血红蛋白(Hb)>220g/L,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而引起组织缺氧和血栓形成,可造成全身各系统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5.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换血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合并症,对102例患儿治疗过程中部分换血量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分析换血后恢复情况及不同换血量与疾病程度、病因之间关系及合并症,提示全部病例在72h内血液化验检查均可恢复,73.53%(75/I02)病例换血量仅为公式计算量的30-50%,其中53.3%(40/75)病例可24h内恢复,HcT≥0.80时仍需按公式计算量的50%或全量换血,不同病因组间换血量无差异,继发贫血病列均发生在超量换血的早产儿。提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换血量。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6个月,无诱因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巩膜皮肤黄染及豆油样尿, 无抽搐。病前无上感病史与服药史,家族中无此类病患者。入院查体:血压10.1/7.2kPa,体重7kg,贫血貌,神清,全身皮肤发黄,无出血点与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提高了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认识,重视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因而提高了治愈率并减少了后遗症.我院自1984~1987年共收治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15例,除1例入院太晚已合并肺出血、肾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外,余全部治愈,经两年随访未发现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诊断标准:为生后一周内血红蛋白>22g红细胞压积(HCT)>65%(静脉血)或>70%(毛细血管血),同时伴有呼吸、循环、神经或泌尿系统症状者。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诊治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增多和早期新生儿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上存在的问题,经过严谨的实验研究后,制定诊断治疗草案,并于第三届全国围产新生儿研究学术会议上专题研讨,集思广议,最后定案。诊治对象一、单纯性红细胞增多症系指患有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尤其是初生时患病者。具有一定的红细胞增多表现,而无任何其他性质的病理象征。二、复合性红细胞增多症系指不仅有单纯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而且表现较重,并患有其他病症,因而使诊断复杂化,主次各异,影响判断和施治。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收治的18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试用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下称低右)联合静注稀释血液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18例中男10例,女8例。胎龄34~42周。入院诊断4例为多血症,8例吸入性肺炎,早产儿3例,足月小样儿2例;单卵双胞胎儿间输血之受血者2例,夹脐晚3例。母患妊高症3例,子痫2例,胎盘体积小3例,脐带细长1例。21-三体综合症1例,原因不明3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血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合并症,对102例患儿治疗过程中部分换血量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分析换血后恢复情况及不同换血量与疾病程度,病因之间关系及合并症,提示全部病例在72h内血液化验检验均可恢复,73.53%(75/102)病例换血量仅为公式计算量的30-50%,其中53.3%(40/75)病例可24h可恢复,HcT≥0.80时仍需按公式计算量的50%或全量换血,不同病因组间换血量  相似文献   

11.
男婴,第3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5kg。无窒息史。娩出后立即断脐,未挤脐韧带。出生第1d发现患儿反应差,嗜睡,全身皮肤呈暗红色,手足心及唇深紫色,四肢冷,双下肢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心、肺、腹部无异常。Hb270g/L,静脉血压积0.80,血小板76×10~9/L,血象正常范围,肝功、胸片、EKG均无异常。诊断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即给予静脉穿刺放血80毫升,滴注血浆及低分子右旋醣酐,次日患儿反应明显改善,嗜睡消失,皮肤色泽变浅,末梢转温,Hb降至220g/L,  相似文献   

1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例孔佩艳,顾立达患儿,女,10岁,汉族。以面部、四肢皮肤潮红6年,加重1年,伴头痛2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面部、双手及足底皮肤暗红色,无皮疹及出血点。口唇及口腔粘膜暗红,略发钳。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血压1...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增多症是早期新生儿较常见疾病,发病率在2~5%,可造成严重的合并症,甚至神经系统的永久损害及死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避免、减少合并症发生的积极措施。我院1986年及1988年诊断了88例红细胞增多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临床发现患儿大多表现为两种情况:即皮肤干燥、弹性欠佳及皮肤弹性正常,故将前者为Ⅰ组,28例;后者为Ⅱ组,60例。 1.诊断标准:微量(外周血)红细胞压积≥75%或静脉血红细胞压积≥65%。 2.胎龄及体重分布:胎龄在34~43周范围,小于37周的(均为Ⅱ组)为总数的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先天缺陷的溶血性贫血.HS在临床特点、膜蛋白缺陷及遗传方式上异质性明显,易误诊漏诊,目前脾切除术仍是治疗HS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的治疗途经,我们于1994年10月~1996年5月,采用高压氧治疗了15例有临床症状的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确诊的患儿共30例。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及一般稀释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男10例,女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主要临床表现:有青紫、气促14例,精神吃奶差6例,心  相似文献   

16.
作者经治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胆石症,行胆石摘除和脾切除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病例女,14岁。父及姐妹的周围血象可见球形红细胞。于11岁时出现贫血、黄疸。14岁时因发烧、头痛、恶心、黄疸及向右肩、右腰放散的发作性腹痛及绞痛而入院。营养发育中等,皮肤、球结膜轻度黄疸,面色苍白,睑结膜贫血状,心音纯,肺野清,脾肋下5~6 cm。Hb81g/L(8.1 g/dl),RBC2.47×104/L(2.47×10~4/mm~3),网织红细胞上升到200‰,红细胞大小不等,无中心淡染的小球形红细胞占大半。散见有核红细胞和Jo lly小体。GOT、GPT正常,LDH中度升高,总胆红质、间接胆红质增高,腹痛时总胆红质122.1μmol/L(7.14mg/dl),  相似文献   

17.
小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例郭瑞官洪扬文患儿男,4岁。以颜面潮红3年,头晕7天为主诉入院。3年前无诱因发现面色潮红,无其他异常,未就医。半年后因“肺炎”住院,经外周血和骨髓检查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给予胸腺因子D,马利兰治疗,住院1个月症状无好转出...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有家族史。发病的基本原因是由于红细胞膜结构上的缺陷,而脾脏是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发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男3例,女1例;年龄8个月~5岁,首次就诊年龄1个月~4.5岁;多因皮肤苍黄并反复加重,年长1例因脾大就诊;1例无家族史。查体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貌、肝脾增大,2例无黄疸。实验室检查均有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球形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脆性试验脆性增高,血红蛋白电泳3例正常,Coomb’s试验均阴性。年长1例转外科行脾切除手术治疗,其他给予输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因新生儿周围血管细,血液淤滞粘稠、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加之抽血量大,在抽血过程中易发生凝固等因素,而难以一次换血达到预定值,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探索经后囟穿刺部分换血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