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掌握明光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明光市人民医院2012年5~11月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阳性者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G/P分型鉴定。结果 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35.33%,A组轮状病毒P分型以P4为主,G分型以G2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明光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3.
轮状病毒(RV)依其组抗原性可分成A~G共7个组,尽管A组RV(GARV)是引起婴幼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但在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中RV胃肠炎并不少见,我们通过对武汉市成人腹泻患者开展RV监测并了解GARV基因型分布,以掌握武汉市成人RV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丽水地区2012年腹泻儿童轮状病毒(RV)和肠道腺病毒(Eads)感染情况.方法 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腹泻儿童粪便中的轮状病毒(A 组)和肠道腺病毒抗原.结果 2556 例腹泻儿童粪便中,RV 阳性609例(23.80%),Eads阳性34例(1.30%),其中20 例(0.70%)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二重感染.11月至次年1月是高发月份,0~2岁是儿童感染的高发年龄.而Eads感染、Eads和RV二重感染引起的腹泻不常见.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肠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方便、快速,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与观察.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丽水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县5岁以下人群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和发病率,为考核轮状病毒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我县辖区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腹泻病例监测点,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4月间监测范围内98例5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情况,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建立调查报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本组98例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儿中,共37例患儿大便检测出RV,RV检出率37.8%;3-4月份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不同性别间的RV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岁中各年龄组患儿的大便均检测出RV,其中以6-24个月年龄组分布较多(21.5%),0-6个月组次之(9.2%),2-5岁组最低(7.1%)。37例RV感染患儿中,以黄色水样便和稀汁便最为多见共28例(75.7%)。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冬春季节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3-4月份感染几率率最高,以6个月-2岁年龄患儿显著。进行准确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疫苗(RV)接种情况,为轮状病毒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浙江省SaaS化云金苗预防接种系统收集秀洲区全部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登记在册的2月龄~<5岁儿童RV接种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接种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儿童的接种率.结果 纳入儿童32 752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种类。方法 收集2011-2016年郑州地区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样本1 285份,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并对阳性者采用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采用RT-PCR/PCR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结果 共检出阳性样本552份,其中混合感染样本29份,总阳性率为42.96%。4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1.98%、6.54%、4.20%、2.49%。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全年均可检出,A组轮状病毒的发病高峰为秋冬季,基因分型以G9和P[8]为主;杯状病毒季节特征不明显,6月和9月阳性率稍高,以诺如Ⅱ型为主。1岁半以内儿童4种腹泻病毒感染率分别占93.67%、94.05%、90.74%、87.50%。结论 郑州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为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1岁半以内儿童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8.
WHO估计全球每年有453 000例5岁以下儿童因感染轮状病毒(RV)腹泻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亚洲5岁以下儿童腹泻中RV检出率高达55.0%,我国住院腹泻患儿RV检出率为46.0%,门诊为29.0%[2];RV可通过受污染的手和物品以及呼吸道进行传播[3]。为此本研究于2007-2008年对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RV腹泻患病的危险因素开展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武威市两所哨点医院2012-2014年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检出的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V),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采集182份粪便标本,A组RV抗原阳性率为29.12%,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00,P<0.001);2岁以下儿童为RV 高发人群,高发与低发年龄段R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576,P<0.001);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11月,5月份阳性率最高,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000,P<0.001 )。RV G、P分型,以G9、G3、P[8]型为主要流行株,G、P型组合模式分析显示:最常见的是G9+P[8],其次是G3+P[8]。NoV抗原阳性率为15.93%,病例年龄均为2岁以下儿童;发病也呈现两个高峰,分别为4月最高峰和12月次高峰,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641,P<0.001);对NoV阳性标本进行分型,GI型占55.17%,GII型占44.83%。A组RV和No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04%。结论 RV和NoV是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根据流行特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因.全球每年有1.36亿5岁以下儿童感染RV.约有35~60万患儿死亡。在我国约有3.46万患儿死于RV腹泻,几乎所有儿童到3岁时都感染过RV。RV腹泻高峰发生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RV检出率都≥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