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ODF1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皮质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01—2020-07确诊的10例嗜铬细胞瘤、5例副神经节瘤、1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进行ODF1、嗜铬素A(CgA)和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它们的表达。结果 所有嗜铬细胞瘤(10/10)、5/5例副神经节瘤及肿瘤周围正常髓质(10/10)均呈ODF1和CgA弥漫阳性表达,SF-1阴性表达。所有肾上腺皮质腺瘤(15/15)及肿瘤周围正常皮质(15/15)均呈SF-1阳性表达,ODF1阴性表达。CgA在肾上腺皮质腺瘤的阳性表达率为6.7%(1/15)。ODF1和SF-1表达组合对于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皮质腺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10例嗜铬细胞瘤、5例副神经节瘤和1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周围的肾上腺组织以及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皮质均表达SF-1(100%),髓质均表达ODF1和CgA。结论 ODF1可作为诊断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新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与SF-1联合可经济、有效地鉴别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皮质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抑制素α(Inhibinα)、抗黑色素抗原单克隆抗体(A103)、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联合检测在肾上腺皮质腺瘤(ACA)与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ABP)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7年8月我院病理科62例手术存档肾上腺标本,其中ACA标本28例,ABP标本28例,正常肾上腺标本6例。采用Max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操作,测定不同肾上腺组织中Inhibinα、A103、Calretinin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与ACA患者临床特征关系,对比Inhibinα、A103、Calretinin单一及联合鉴别诊断ACA、ABP的应用价值。结果 ACA组织中Inhibinα、A103、Calretinin阳性表达率均较ABP高(P0.05);肾上腺组织中Inhibinα、A103、Calretinin阳性表达与A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Inhibinα、A103、Calretinin联合鉴别诊断ACA、ABP敏感性96.43%较A103、Calretinin单独鉴别诊断(50.00%、71.43%)高,且准确度92.86%较A103、Calretinin单独鉴别诊断(73.21%、78.57%)高(P0.05)。结论 Inhibinα、A103、Calretinin联合应用于ACA、ABP鉴别诊断中,诊断敏感性及准确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上的应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嗜铬细胞瘤进行内皮素(ET)-1,嗜铬蛋白(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基因产物(PGP)9.5,突触素(Syn)及突触小泡蛋白(SV2)检测。结果:100%肾上腺皮质和皮质腺瘤ET-1染色阳性,阳性物以环状和颗粒状存在于瘤细胞胞浆内,30.0%皮质腺癌和12.5%嗜铬细胞瘤也含少许ET-1阳性细胞,但免疫反应物呈粉尘状,CgA仅出现在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的细胞浆内,NSE几乎出现在所有病例中,Syn和PGP9.5多见于癌和所有嗜铬细胞中,SV2主要见于正常皮质和所有嗜铬细胞瘤,结论:CgA阴性,ET-1阳性免疫反应物为环状,颗粒状的肿瘤可能为皮质腺瘤,CgA阴性,NSE,PGP9.5,Syn或SV2阳性,ET-1阴性或瘤细胞胞浆内含粉尘状免疫反应物,可能是皮质腺癌。CgA和其他神经标记物阳性的肿瘤为嗜铬细胞瘤,但少数肿瘤也见粉尘状ET-1免疫反应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并对比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皮质腺瘤CT征象,明确CT的诊断价值,提升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经病理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肾上腺肿瘤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统计并对比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组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结果 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4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6例,其中醛固醇腺瘤19例,无功能腺瘤4例,库欣腺瘤3例;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较肾上腺皮质腺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组肿瘤长径、宽径均较肾上腺皮质腺瘤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及静脉期CT值均较肾上腺皮质腺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个将自变量纳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将全部自变量纳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宽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对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鉴别有影响(OR>1,P<0.05);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宽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酷似肝癌的肾及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2005-03/2009-03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酷似肝癌的肾及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肾实质癌10例,嗜铬细胞瘤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肾上腺皮质腺癌2例,肾母细胞瘤2例,共发现病灶28个,除1例嗜铬细胞瘤病灶3个,分布在两侧外,其余均在右侧。结论:酷似肝癌的肾及肾上腺肿瘤有自己的解剖病理基础,结合临床,CT增强,三维重建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肿瘤增殖抗原(Ki67)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61例、腺癌14例)及10例瘤旁正常组织标本中Ki67及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在正常肾上腺组织不表达,在腺癌表达最高,腺瘤次之;FHIT表达的情况相反.Ki67和FHIT在肾上腺皮质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21,P<0.005).结论Ki67及FHIT的表达与肾上腺肿瘤显著相关,联合检测Ki67和FHIT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表达,为难以判断良、恶性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提供较为客观、简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在肾上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1年1月-2009年10月间187例肾上腺肿瘤和2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标本中GHRHR的表达。结果肾上腺皮质肿瘤与肾上腺髓质肿瘤、正常肾上腺组织比较,GHRHR表达明显增高(阳性率分别为99%、45%、55%),GHRHR在肾上腺皮质醇瘤和醛固酮瘤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腺癌、皮质增生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HRHR在人正常肾上腺及肾上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为在垂体外组织及人类肿瘤组织存在GHRHR的表达提供了直接证据;GHRHR可能会用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髓质肿瘤的鉴别诊断,但GHRHR尚不能用于良性和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鉴别诊断。GHRHR在肾上腺皮质相关肿瘤的高表达,可能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肾上腺疾病的分布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1993年7月至2002年1月肾上腺手术患者282例的病案资料,经过整理后均以Excel形式录入计算机进一步分析.[结果]282例中,肾上腺皮质肿瘤161例,髓质肿瘤78例,间质肿瘤23例.[结论]肾上腺病变以醛固酮腺瘤多见,嗜铬细胞瘤次之.肾上腺意外瘤以无功能皮质腺瘤多见,嗜铬细胞瘤次之.影像学检查是肾上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相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6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肾上腺肿块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各期CT值、造影剂绝对廓清率和相对廓清率)。结果:肾上腺腺瘤37例,嗜铬细胞瘤17例,转移性肿瘤10例。腺瘤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均低于嗜铬细胞瘤,以动脉期明显(P<0.01);腺瘤平扫、动脉期及延迟期CT值低于转移瘤,以延迟期明显(P<0.01);腺瘤造影剂廓清率大于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嗜铬细胞瘤仅动脉期CT值大于转移瘤。结论:64层螺旋CT为肾上腺的显示和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提供了保证;而肾上腺肿瘤不同CT扫描时相和不同参数的特点为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与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84个病灶超声检查及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其中4例患者2个病灶,其余76例患者肿瘤单发.84个肿瘤包括库欣皮质腺瘤13个,醛固酮皮质腺瘤22个,皮质腺癌7个,无功能皮质腺瘤6个,肾上腺转移癌22个,嗜铬细胞瘤14个.结果 本组84个肾上腺肿瘤超声检查检出78个,CT检出80个,超声检查与CT定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9%(78/84)、95.2%(8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结合检出病灶超声表现、CT表现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最终超声检查及CT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5%(76/84)、88.1%(74/8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05).本组超声检查检出的78个肿瘤中,38个肾上腺皮质腺瘤及13个嗜铬细胞瘤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低、弱或等回声结节与团块,境界清楚,有7个瘤体因伴液化坏死及钙化,内部回声不均匀;7个皮质腺癌及20个肾上腺转移癌表现为低、弱回声结节或团块,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或呈浸润生长,内部回声不均匀,5个瘤体伴液化坏死及钙化.CT检出80个肿瘤中,39个肾上腺皮质腺瘤及13个嗜铬细胞瘤多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结节与团块,其中5个瘤体伴液化坏死及钙化密度不均匀;7个皮质腺癌及21个肾上腺转移癌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或不清、密度尚均匀或不均匀的结节与团块;增强扫描13个嗜铬细胞瘤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1个同时检出大网膜异常强化灶;7个皮质腺癌为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余多为轻-中度强化.结论 超声检查和CT诊断肾上腺肿瘤的符合率均较高,但也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应根据肾上腺肿瘤大小和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简便易行,且无辐射,可作为肾上腺肿瘤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肿瘤分类:一、功能亢进性肿瘤:1、肾上腺皮质肿瘤:有皮质醇增多症(柯兴氏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瘤,Conn's Syndrome),肾上腺性异常症;2、肾上腺髓质肿瘤:嗜铬细胞瘤。二、非功能性肿瘤有:皮质腺瘤,皮质腺癌,节细胞神经瘤,神经母细胞瘤和囊肿。三、肾上腺转移瘤。定位诊断一、超声1、肿瘤部位: (1)右侧肾上腺肿瘤多位于肝脏、下腔静脉与右肾内上缘形成的三角区内,在肝脏与肾上极之间,深呼吸  相似文献   

12.
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指使临床上对该病特殊性有更深入地了解,以便处理时采取有效对策.方法从收治3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对其中11例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例为家族性(其中2例为双侧);1例伴有对侧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为功能静止型;1例伴有顽固性低血钾;1例为双侧肾上腺区域多发性肿瘤(其中左侧子瘤3个,右侧子瘤2个).超声诊断符合率86.67%(13/15),超声对其定位符合率100%(15/15处),超声对肿瘤个数检出率83.33%(15/18个).结论超声显像对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应指出,并发症与肿瘤个数检出的准确性尚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髓质分泌物CgA、NSE和SYN在髓质病变中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分泌物嗜铬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在肾上腺髓质病变中的分布特点;证明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是一有机整体,在肾上腺髓质发生病变时,髓质可能参与皮质功能的调节,从而导致皮质功能的异常;阐明出现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一致性的可能原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皮、髓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肾上腺髓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病例进行嗜铬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染色,正常肾上腺作为对照,观察其在皮质中分布特点。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的皮质中均可见嗜铬蛋白A染色阳性细胞,髓质增生和正常肾上腺病例皮质肾上腺髓质分泌物嗜铬蛋白A染色阴性;肾上腺髓质增生和嗜铬细胞癌皮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阳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皮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阴性;肾上腺髓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的皮质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阳性,正常肾上腺皮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阴性。结论:肾上腺髓质分泌物嗜铬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分布特点可以帮助鉴别肾上腺髓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肾上腺皮、髓质之间联系紧密,受共同机理所调控,除经典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外,肾上腺皮、髓质之间存在相互调节的解剖学和内分泌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良性28例、恶性18例)和21例正常肾上腺组织标本中VEGF、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相关性。结果 VEGF、iNOS阳性表达率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正常肾上腺组织(P0.01)。直径≥5 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VEGF、iNOS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5 cm的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VEGF和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01)。结论 VEGF和iNOS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组织,二者的表达随着肿瘤增大而增强,恶性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共同影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皮质嗜酸性腺瘤病理分析:附7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病理分析肾上腺皮质嗜酸性腺瘤(AOA)的诊断标准、Weiss评估系统的意义以及AOA的鉴别诊断。方法:根据7例AOA光镜﹑免疫组化、2例电镜观察和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提出AOA良恶性评估标准。结果:光镜下观察到肿瘤主要由嗜酸性上皮细胞组成,呈弥漫排列,仅局灶区域可见腺泡状﹑管状或梁状结构。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阳性率高,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部分弱阳性,其余标记广谱细胞角蛋白(AE1/3)﹑黑素细胞相关蛋白A(melan-A)﹑抑制素-α(inhibin-α)﹑CD10﹑P53以阴性为主,MIB-1阳性率均5个/50HPF、有不典型核分裂象或静脉侵犯),即为恶性;如肿瘤显示1条或几条其他次要标准(体积>10cm3、质量>200g和有坏死、包膜或血窦侵犯),即为恶性潜能不明(交界性);如缺乏所有主要及次要标准即诊断为良性。本组7例肿瘤均符合AOA的诊断标准,随访至今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组织学上,AOA应与肾上腺嗜酸性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伴灶性嗜酸性变、肾细胞癌伴嗜酸细胞特征或嗜酸细胞变异的嫌色细胞癌累及肾上腺及肝细胞肝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上腺手术标本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诊断的主要问题。方法:收集本科1980—2002年间全部肾上腺手术标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0)内分泌肿瘤组织学分类(1999)标准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肾上腺病变共1166例,其中肿瘤913例(78.3%),非肿瘤性病变253例(21.7%)。肿瘤中良性881例(96.5%),恶性32例(3.5%)。占良性肿瘤前三位的依次是肾上腺皮质腺瘤634例(72.0%)、嗜铬细胞瘤196例(22.2%)和髓性脂肪瘤30例(3.4%);恶性肿瘤32例中肾上腺皮质癌22例(68.8%),恶性嗜铬细胞瘤5例(15.6%)。非肿瘤性病变中肾上腺皮质增生206例(81.4%),皮质萎缩13例(5.1%);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7例(2.8%)。肾上腺髓质增生8例(3.2%)。结论:①肾上腺病变占送检标本的0.32%,其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②肾上腺皮质病变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皮质腺瘤和皮质增生。③髓质病变中93.8%为嗜铬细胞瘤。④肾上腺间质病变以髓性脂肪瘤最常见。⑤肾上腺恶性肿瘤非常少见,主要为皮质癌。因此,外科病理中的主要问题是皮质腺瘤与皮质结节状增生的鉴别,皮质癌的诊断应参照Weiss组织学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31例、嗜铬细胞瘤17例、原发性皮质腺癌8例、髓质脂肪瘤1例。分析肾上腺各类病变的CT表现,讨论对各类病变的定性诊断。认为CT扫描可以从综合病灶大小、形态、范围、密度等方面较明确地对肾上腺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组织来源的肿瘤主要包括两大类,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称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见图1),而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的,称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两者统称为PHEO。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大多数嗜铬细胞在出生后不久逐渐消退,其余90%的嗜铬细胞位于肾上腺髓质中,另10%分布于主动脉旁的副神经节丛,故PGL以腹主动脉旁(见图2)、肾门及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肾上腺皮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肾上腺疾病标本(肾上腺皮质腺癌15例,皮质醇瘤16例,醛固酮瘤14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1例,正常肾上腺皮质2例)中CXCR4的表达;免疫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肾上腺皮质腺癌细胞系(SW-13)中CXCR4的表达;将SW-13细胞注射至裸鼠体内,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皮下成瘤后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组织CXCR4的表达.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癌标本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93.3%,远远高于在皮质醇瘤(25.0%)、醛固酮瘤(14.3%)、肾上腺皮质增生(阴性)以及正常肾上腺组织(阴性)中的表达水平.SW-13细胞系CXCR4阳性率为(61.35 ± 0.92)%,皮下移植瘤CXCR4的表达率为(71.39 ± 3.60)%.结论:CXCR4与肾上腺皮质腺癌有密切关系,可为肾上腺皮质腺癌以及其他肾上腺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付莉  杨川 《新医学》2013,44(2):147-149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要点.方法:总结分析1例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经过.结果:该例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基本明确嗜铬细胞瘤,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术后病理学检查符合混合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论: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以嗜铬细胞瘤表现为主,确诊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