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各危险组与颈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83例432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确定其微转移情况,根据影响其预后的几种因素,分为高、中、低三个危险组,分析微转移与各危险组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83例中16例(19.3%)58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微转移在低、中和高危组,其发生率分别是4/39、5/32、7/1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6例微转移阳性的病人中9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67例阴性病人中仅6例(P<0.001=。结论甲状腺滤泡状癌颈淋巴结微转移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微转移的检测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432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3例中16例(19.3%)58枚淋巴结有做转移,微转移存不同性别及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肿瘤大小(P〈0.01)、侵袭范围(P〈0.05)及组织学分化程度(P〈0.05)之间差异显著,同时,N1比N0易发生微转移(P〈0.01).在16例微转移阳性的病人中9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67例阴性病人中仅6例(P〈0.001)。[结论]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侵袭范围及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微转移的检测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N0期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83例432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pN0),其中N115例,颈淋巴结(pN0)76枚;N0 68例,颈淋巴结(pN0)356枚.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确定其微转移情况并与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3例中16例(19.3%)58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在微转移患者中9例(9/16)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67例无微转移患者中仅6例(6/67),P<0.001.同时,N1、N0其微转移分别是7例(7/15)和9例(9/68),P<0.01.结论 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微转移的检测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licular carcinoma of thyroid in different risk groups and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相似文献   

5.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g GY  Wang SJ  Li Y  Wang LL  Wang XL  Song ZC  Fan LQ 《癌症》2004,23(5):559-563
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方法简便,但敏感性差。同时应用多种抗体联合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是否能提高其敏感性,克服免疫组化法的弱点尚有一些争议。本研究应用细胞角蛋白20(CK20)、上皮膜抗原(EMA)及肿瘤相关糖蛋白72-4(CA72-4)抗体对胃癌阴性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进行联合检测,旨在评价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微转移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结微转移与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82例早期胃癌1631个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结果早期胃癌中4.1%的淋巴结、13.2%的患者存在淋巴结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癌旁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及预后无关。结论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早期胃癌预后判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的异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临床与病理的异同。方法  42 0例甲状腺癌组织形态学观察、电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光度术及多参数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混合型组织结构占绝对优势 ,只是光镜形态不同 ,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化标记、流式细胞光度测定及临床病理学统计表明两类型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生物学行为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s)的病理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常规病理证实阴性的109枚SLN以100μm间距行多层切片(step section,SS),给予HE染色及广谱细胞角蛋白单抗AE1/AE3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比较不同的检测方法。结果50例SLN通过SS-HE法和联合IHC法检测分别检出新的转移灶13例和17例,阳性检出率分别提高26%和34%;联合IHC新增SLN阳性检出4例,提高检出率8%(P〉0.05);全部1166层切片中,SS病理检测出阳性层面57层(4.9%),联合IHC新增阳性层面28层(2.4%)(P〈0.05);按100、200、300、400、500μm不同间距进行SS对MMs的检出率分别是26%、20%、20%、16%、14%;联合IHC不同间距对MMs的检出率分别是34%、32%、30%、32%、30%。结论SS检测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具有显著优势,联合IHC显著提高阳性层数的检出,但对SLN检出率的提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100、200、300、400、500μm不同间距进行SS对MMs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邵峰  楼寒梅 《肿瘤学杂志》2011,17(5):385-388
病理无转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存在病理检查难以发现的微转移,微转移具备临床及病理的双重意义。作为较准确地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病理状态的前哨淋巴结,其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尤为重要。全文综述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方法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摘 要: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分型,预后极好,但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如何早期发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及难点。PTC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对cN0期(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确切证据)患者预防性清扫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的争议较大。全文就PTC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术中评估和危险因素构成的临床评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常规病理检查颈淋巴结阴性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癌)术后出现颈部复发可能与微转移有关.本研究探讨I临床颈部阴性(cNO)舌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9例患者523枚颈淋巴结同时行常规HE染色和CK19免疫组化(IHC)染色,所有病例随访9~83(平均56)月.结果:HE染色检出5例患者7枚(1.3%)淋巴结转移;IHC染色检出19例34枚(6.5%)淋巴结转移,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27枚(5.2%)淋巴结存在微转移.HE染色将3例cNO舌癌分期上升至pN1期,2例cNO上升至pN2b期;IHC染色将3例cNO舌癌分期上升至pN1期,16例cNO上升至pN2b期.淋巴结微转移与性别、年龄、T分期、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有、无微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和86.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本实验未能证明微转移与预后的关系,该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 ,对 3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中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 ,并与手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对照 ,观察冰冻病理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手术后以抗角蛋白单抗行一步法免疫组化染色 ,并与常规HE染色对照。结果 :30例甲状腺癌中 2 7例成功的显示了前哨淋巴结 ,成功率 90 %。 2 7例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 4枚 ,13例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 ,其中 2例有前哨淋巴结以外的颈淋巴结转移 ;2例假阴性 ,前哨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总的阳性预测值 86.7%。结论 :前哨淋巴结检测对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饶阳  曲芃芃 《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4):1426-1429
虽然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在子宫内膜癌领域还属于探索阶段,但多项研究表明SLN检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可行的.蓝染和放射性胶体联合检测方法可以提高SLN检出率;子宫体多点注射法和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注射法较宫颈注射法比较,可以提高SLN检出率和主动脉旁SLN阳性率.此外SLN检出率还与示踪物剂量、注射到检测的间隔时间以及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有关.连续切片及抗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SLN微转移(MM)的检出率.SLN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替代淋巴结切除术,更多在于它能够检测出传统的病理学检查不能发现的MM.其"超"分期作用可以诊断出中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并对其提供及时的辅助治疗,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78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67例同期行外侧区淋巴结清扫.评估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并对中央区及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没有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4.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有关,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目有关.[结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一个方便安全的手术,能使部分患者免除外侧区颈清扫,应列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常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刘素香  张艳  韩春荣  李润田  李树玲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2):1290-1293,1298
目的: 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6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各种病理组织学亚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多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6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共分成8个组织学亚型,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0%(391/602),一般乳头(普通乳头)型、弥漫硬化型、包膜外型(包裹型侵出包膜)及滤泡亚型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2.4%(131/181)、75.2%(79/105)、80.3%(57/71)、73.0%(46/63),明显高于水肿乳头型(40.6%)(26/46)、高细胞型(46.2%)、微小型(47.8%)及包膜内型(30.0%)(P<0.01);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Ⅲ区(49.5%)、Ⅳ区(42.3%)、Ⅱ区(38.5%)、Ⅵ区(30.2%)、Ⅴ区(8.9%)及Ⅰ区(1.6%)。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与不同亚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对其治疗与预后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超声、细针穿刺、CT、MRI及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的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且各有利弊。全文主要阐述这些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