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承书  曾秀池 《临床荟萃》1994,9(9):395-397
感染性休克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最常见的病因,MOF又是感染性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近10年收治的216例感染性休克中,发生MOF96例(41.7%),现结合临床分析于后.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休克与多器官功能衰竭(附66例临床与20例病理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感染性休克(简称休克)为儿科常见凶险的急症,目前病死率仍高达30~80%。根据我们66例休克的临床资料与20例病理资料发现不可逆性休克,不仅在临床上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在病理上也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组织学改变。为了进一步认识休克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的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根据临床与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3.
休克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00044)楼滨城休克所致的全身反应,初期具有代偿作用,而后期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其中最严重的是心、肺、肾器官受累所致的急性左心衰竭、休克肺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休克的3大主要死亡原因。心脏各种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盆腔脓肿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有高热、腹痛,并有低血压、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症状。8例经早期容量复苏、抗感染等治疗后手术或穿刺治疗,术后转ICU支持治疗,均抢救存活。1例治疗中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广泛出血,抢救失败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容量复苏和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并及时手术以清除盆腔感染灶,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定义脓毒症(Sepsis)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出现循环功能障碍称感染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见表1,表2。2诊断2.1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失代偿期(早期)  相似文献   

6.
小儿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祥文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642-1644
自1979年(临潼)与1980年(长沙)两次全国性小儿感染性休克学术会议后,“小儿感染性休克”这一诊断名称一直被全国公认和临床沿用。其诊疗常规也被认定为临床诊疗的依据。但近年来由于“脓毒症”这一新诊断名词的出现,国内也有学者提出是否将小儿感染性休克更名为脓毒性休克的建议,以便与国际接轨,目前这一问题正在热烈探讨中。  相似文献   

7.
现将我科自1984年10月~1985年12月间收治的6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儿中死亡的9例做一分析,供参考。临床资料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新生儿6例,6个月以内者3例。4例23次进行血气测定,其中呼吸衰竭(呼衰)Ⅰ型1例,Ⅱ型重症3例;呼吸性酸中毒1例,代谢性酸中毒1例,混合性酸中毒2例。死亡原因及各器官功能衰竭情况见表1。呼衰常发生于病程的时间最短者为2小时,最长者为10天,平均3.4天;住院时间最短26小时,最长20天,平均5天。  相似文献   

8.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与消化道中毒症状?肝脾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以回肠下端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伤寒可常年发病,散发为主[1]。近年来由于疫苗接种,抗生素、激素、解热镇痛剂的早期 运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使伤寒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并发症的种类也不断增加[2]。重病伤寒指具有爆发性及严重并发症表现的伤寒患者。其发生主要与感染伤寒杆菌量大,毒力强,耐药菌株,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延误诊治等因素有关,本病病情凶险.治疗较为困难[3]。本院ICU于2018年3月收治了一例外籍伤寒患者,患者因伤寒导致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病情稳定,目前处于康复期。  相似文献   

9.
病儿叶某,男,3岁,住院号402446。反复全身浮肿5月,当地检查大量蛋白尿,多次诊断肾病综合征(以下简称肾病)住院,经用强的松治疗好转。入院前2日,又因全身浮肿,尿少,诊断肾病收入我院。过去体健。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13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5.5/10.7kPa(116/80)。神清,柯兴氏貌,全身及阴囊水肿,皮肤未见感染灶。心肺(一),腹软,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400/mm~3,中性65%,淋巴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80年元月至1988年元月所收治和抢救的感染性休克并发脑水肿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躁动、抽搐为主的16例,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所致,其原发病为暴发性流脑5例,中毒性痢疾1例,脑血栓并发大肠杆菌感染1例,脑肿瘤术后并发绿脓杆菌感染1例,大肠杆菌败血症8例(其中4例为产后感染,4例未找到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病因感染性休克(以下简称感休)主要是由细菌和它的毒素所引起。发生率在过去25年中增加了20倍。死亡率为25~30%,合并原有疾病者死亡率高达70%。感休发生率的增加与严重创伤、移植、糖尿病、高龄及癌症等重危病人存活时间的延长、手术种数和范围的扩大、高营养静脉导管和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以及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的应用增多等因素有关。在外科疾病其病因以化脓性胆管炎、弥漫性腹膜炎、纹窄性肠梗阻最多见;其次为尿路感染重度烧伤。致病菌绝大多数为G(一)杆菌。感染来源以胃肠道最多占80%,泌尿生殖系占13%,其他占7%。导致休克的败血症中,需氧G(一)杆菌占50%,拟杆菌  相似文献   

12.
13.
感染性休克     
病因感染性休克是由于各种感染因素引起的循环机能不全,使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流灌注而产生的综合病征。休克的发生主要与病原体毒素的作用有关(特别是固紫阴性杆菌内毒素);其次,感染时由于高热、出汗、呕吐、腹泻等引起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和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均可能为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因素。临床上常见的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治疗外科感染性休克合并MOF41例经验,关键在于尽早综合治疗休克:清除原发病灶,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包括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纤延酸中毒,抗凝治疗,扩血管药物等;支持内脏功能。丹参注射液是一个安全有效的DIC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对弥漫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科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45例弥漫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动态观察患者HVHF治疗前后血pH、氧合指数、HCO3^-、BUN、SCr、血压、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结果]23例救治成功,22例死亡,病死率48.9%;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它生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管活性药用量可以很快减少。【结论】对弥漫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及早进行连续血液净化,可明显纠正内环境素乱,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脏器功能损害,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重点护理内容。结果本组除1例病人因家属放弃治疗、入院后2d死亡,另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5例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休克均得以纠正,经治愈出院。结论及时补充血容量、控制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管道的护理对于保证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肝病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性休克是肝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肝病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 ,我们对本院近 2年来肝病住院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2 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 ,我院肝病住院患者共2 185例 ,发生医院感染者共 16 1例 ,发生率为 7.4%,其中有2 1例发生感染性休克 ,发生率为 1.0 %。其中男 17例 ,女 4例 ,年龄 2 3~ 70岁 ,平均年龄 46岁。包括慢性重型肝炎 10例 ,肝炎后肝硬化 3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2例 ,急性重型肝炎1例 ,药物性肝炎合并肺结核 1例 ,急性无黄疸…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何凤云1975年Baue首先提出重症胰腺炎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其病死率达50%以上。KathaleenAK等报告该病发生一系统并发症的病人病死率为38%。其发病机理是胰消...  相似文献   

20.
1 与感染性休克有关的概念 1.1细菌感染(bacterial infaction)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