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在口服格列美脲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观察伏格列波糖与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用及三药联用对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将口服格列美脲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纽及三药联用组(在单纯格列美脲基础上加用伏格列波糖和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0.2mg、3次/d,二甲双胍500mg、3次/d,格列美脲2mg、1次/d。评价治疗第0、4、8和12周FPG、2hPG、FINS、HOMA-IR、HOMA-β。结果三组治疗后的FPG、2hPG显著低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时的血糖(第0周血糖),且HOMA-β显著高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时(P〈0.05);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HOMA-IR无显著差异(P〈0.05),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治疗后(第12周)HOMA-IR低于伏格列波糖+格列关脲组,且HOMA-β高于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组(P〈0.05);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第12周)HOMA-IR低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且HOMA-B高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P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P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P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IR)。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胰岛素比较,分析二甲双胍和格列苯脲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性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中心注册的对照试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和中国生物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截至2013年12月有16篇随机对照试验包含二甲双胍及格列苯脲与胰岛素的比较。二甲双胍和格列苯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直接和间接结果通过R 2.15.2实验。结果:本研究有2 665例病例纳入。在巨大儿方面,格列苯脲组多于胰岛素组(OR=3.299,95%CI=1.649~6.600,P=0.001),而二甲双胍组低于格列苯脲组(OR=0.234,95%CI=0.061~0.893,P=0.033),二甲双胍组与胰岛素组无统计学差异(P=0.198)。在孕妇体质量增加方面,二甲双胍组明显低于胰岛素组(SMD=-0.539,95%CI=-0.716~-0.362,P=0.000)。妊娠时限方面,二甲双胍明显短于胰岛素组(SMD=-0.142,95%CI=-0.246~-0.039,P=0.007)。结论: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的疗效好,母亲体质量增加少,有更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不增加母亲低血糖风险,但可能增加早产风险。格列苯脲组有更高的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l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纽(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纽(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徐春  胡晓丹 《当代医学》2022,28(4):76-78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应用两种不同胰岛素增敏剂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n=45)和吡格列酮组(n=45)。二甲双胍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吡格列酮组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MI、HOMA-IR、FINS和FBG等糖代谢水平,FSH、LH、E2、T和LH/FSH等内分泌代谢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BMI、HOMA-IR、FINS和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M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吡格列酮组HOMA-IR和FIN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HOMA-IR、FINS和FB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吡格列酮组HOMA-IR和FINS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和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FSH、LH、E2、T和LH/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二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A1C(A1C),都没达到或维持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治疗标准内。在这项多中心双盲试验中,我们以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者,他们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无法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A1C7%~12%之间)。试验的目的是比较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混合成分药物治疗和单药物治疗的差别。方法 病人(n=486)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格列本脲/二甲双胍(1.25/250mg)、二甲双胍(500mg)和格列本脲(2.5mg)。16周之后,测定血A1C、空腹血糖、血果糖胺、血脂和体重,以及标准餐后两小时血糖。结果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A1C较基础值下降2.27%,和二甲双胍组(1.53%)与格列本脲组(1.90%)相比有显著差别(P=0.0003)。与单一药物组相比,混合组还明显降低了受试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3.7/735mg)最后的平均剂量也比二甲双胍组(1796mg)或格列本脲组(7.6mg)低。结论 以格列本脲/二甲双胍为主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并使患者在服用更少药物的情况下达到ADA推荐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64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和自愿结合原则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对照组)、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组(试验组)进行半年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情况,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组治疗均可使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P〈0.05),但试验组同时可使胰岛素INS、HOMA—IR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能降压、减重,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与吡格列酮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餐后2 h胰岛素(postprandial insulin, P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β-cell function, 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 HOMA-IR)、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变化。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FINS、PINS、HOMA-β、HOMA-IR、血脂、BMI均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FPG、2 h PG、HbA1c、HOMA-IR、血脂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FINS、PINS、HOMA-β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吡格列酮的疗法均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与吡格列酮相比,西格列汀对血糖、血脂的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陆秀红  何静  张圭 《河北医学》2011,(10):1303-1306
目的:观察T2DM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在降低血糖、血脂以及减轻胰岛素抵抗、肥胖方面的作用,并观察其与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合T2DM标准的患者,所选患者均有口服降血糖药物史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禁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天服用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一次,对照组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14周前后FBG、2hBG、FINS、HbAlC、TC、TG、LDL-C、HDL-C、HOMA-IR、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实验组和单纯使用胰岛素的治疗组都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控制体重,胰岛素组却无明显作用。结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患者的血糖、血脂,而且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检索1974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组随机对照试验,共2243个受试对象,其中4组为格列苯脲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余3组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经分析,所纳入的研究不存在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发现格列苯脲组与胰岛素组及二甲双胍组与胰岛素组在不良妊娠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胰岛素组相比,格列苯脲组及二甲双胍组可改善治疗依从性,且二甲双胍组较胰岛素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降低(P=0.0002)。结论: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不增加不良围生期结局的发生率,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且二甲双胍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故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可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脂肪肝(sNAFLD)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相关蛋白内源性配体fapelinl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2例sNAFLD患者和25例正常健康人空腹血浆apelin水平,分析其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等的关系。结果sNAFLD组的血浆apeli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apelin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腰围、腰臀比、总胆固醇、空腹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294-0.80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总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是影响血浆apel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apel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有关,并可能与s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初诊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治疗用药情况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P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IR)水平、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FPG、Hb A1c、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降低(P<0.05),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APN水平没有明显改变,FPG、Hb A1c、HOMA-IR、FIn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FPG、Hb A1c、HOMA-IR及对脂代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IR状态。  相似文献   

14.
3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3种短期胰岛素(Ins)强化治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效果。方法初诊T2DM 108例按患者自愿分为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CSII)组、门冬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组(glar)、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不同方式的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3组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 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2hPG)、餐后2 h胰岛素(2hIns)及餐后2 h C肽(2hC-P),计算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FPG,2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F ins、FC-P、2hIns、2hC-P、HOMA-β明显升高(P<0.01)。CSII组△FC-P、△2hC-P明显高于glar组和诺和锐30组(P<0.05或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glar组和诺和锐30组(P<0.05或P<0.01),CSII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glar组和诺和锐30组(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频率明显低于glar组和诺和锐30组(P<0.05),而glar组和诺与税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可改善伴有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尤以CSII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以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基本体检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餐后2h血糖(2hPG)。按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评估(HOMA—β)。用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来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空腹血糖(FPG)的升高,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2hPG逐步上升,与FPG〈5.6mmol/L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1mmol/L≤FPG〈7.0mmol/L组与5.6mmol/L≤FPG〈6.1mmol/L组。BMI、WC、TG、FINS、2hPG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发现新切点下的空腹血糖受损(5.6mmol/L≤FPG〈7.0mmol/L)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52,P〈0.01),而与HOMA—B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FPG5.6~6.1mmol/L人群已经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T2DM)的高危人群,切点下调是合理的。新切点下空腹血糖受损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HOMA—B呈负相关.胰岛素抵抗是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个体化营养和运动指导的前提下,比较达英-35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疗效,为PCOS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确诊为PCOS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达英-35治疗组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各30例。在入组时根据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及体成分运动功能测定等,给予患者个体化营养运动指导。两组患者均服用达英-35 3个周期,联合用药组加服二甲双胍片3个月,1日2次,1次500 mg。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全身脂肪含量;进行痤疮评分、多毛评分;于月经2-5 d空腹测定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结果 1治疗3个月后,达英-35治疗组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的体质量指数、痤疮评分、黄体生成素、睾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毛评分稍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全身脂肪含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3个月后,达英-35治疗组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胰岛素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的变化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个体化营养和运动指导的前提下应用达英-35或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干预3个周期均能有效降低血清睾酮质量浓度,改善痤疮症状,但尚不足以改善多毛症状。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能降低PCOS患者脂肪含量,改善血糖血脂代谢,单用达英-35并不恶化PCOS患者的糖脂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nesfatin-1及肝脂肪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DM合并NAFL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及运动治疗;观察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疗程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_(1c))、TC、TG、LDL-C、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esfatin-1等指标变化。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进行肝脏CT检查,评价肝脂肪变的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BMI、FPG、HOMA-IR、HbA_(1c)、TG、TC、nesfatin-1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FPG、HOMA-IR、HbA_(1c)、TG、TC略下降,FIN、nesfatin-1、HDL-C、LDL-C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FPG、HOMA-IR、HbA_(1c)、TG、TC、nesfatin-1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35.71%(P<0.05)。观察组肝脂肪变的程度与BMI、HOMA-IR、TG、TC呈正相关(r=0.396、0.369、0.347、0.428,P均<0.05),与nesfatin-1呈负相关(r=-7.37,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减少肝脏脂肪变程度。而nesfatin-1可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肝糖合成,可能是二甲双胍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位点之一,有望成为2型DM合并NAFL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空腹血糖受损者不同方法干预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IR)的改变情况,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发病机制与干预途径。方法:经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的127例IFG随机分为3组:生活方式干预组(A组)41例,二甲双胍强化组(B组)45例,罗格列酮强化组(C组)41例。A组给予饮食和运动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C组加用罗格列酮治疗,在研究开始与结束时分别测量记录空腹血糖、2 h血糖、空腹胰岛素、2 h胰岛素,并在结束时复查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各组胰岛β细胞功能与IR的改变情况。结果:A组的糖尿病转化率26.8%均高于B组和C组的6.7%与7.3%(P<0.05)。A组和B组的IR改善明显。结论:IFG的发病和IR有很大关系,二甲双胍或罗格列酮能更有效地改善IR,并减少IFG向糖尿病转化。  相似文献   

19.
刘霞  赵晏铎  张永莉 《海南医学》2014,(23):3451-345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增高的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糖增高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同样的饮食和运动方案,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体质指数、血糖、血脂、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WBISI和血清脂联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以上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血糖增高的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及调节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 OPG)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个体、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各30例。用ELISA方法测定OPG,生化法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组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及合并冠心病组血清OPG、FPG、HbA1c、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1),ISI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2型糖尿病组HbA1 c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 P<0.01)。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OPG水平、血糖、胰岛素及HOMA-IR明显增高,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与血清OPG、血糖、胰岛素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OPG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可能与胰岛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