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骨间返血管为蒂尺骨上端骨膜骨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解剖观察了40侧上肢标本和60侧干燥尺骨标本。尺骨上端由骨间返动脉和尺侧后返动脉分支分布.其中骨间返动脉恒定走行于尺、桡骨上端之间,发丰富的骨膜支至尺骨上端桡侧,动脉长5.7cm,外径1.1mm,可以此血管为蒂形成尺骨上端骨膜骨瓣移位修复邻近的骨缺损、骨不连。  相似文献   

2.
骨间返动脉为蒂尺骨上段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尺骨中上段和肱骨下段骨不连提供带血管蒂明膜瓣移位修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膺咀最突出点的长度为6.89±1.13cm,其动脉外径为1.37±0.29mm骨膜支外径为0.54±0.27mm,骨间返动脉母末支到肘后部与桡侧返动脉 ,桡别墅劝背侧支和中副动脉等构成吻合。结论:以骨间返动脉为蒂的尺骨上段骨膜瓣移闰  相似文献   

3.
带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侧段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骨间前血管。重点观察了骨间前动脉旋前方肌复盖段至尺骨的分支分布。骨间前动脉贴骨膜前面下行,至旋前方肌深面,分为主支和穿支。骨间前动脉至旋前方肌复盖段尸骨的分支,可以发自骨间前动脉本干,骨间前动脉主支和穿支。根据解剖观测结果,设计了带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段骨(膜)瓣,用以修复肱骨下段,尺桡骨缺损和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和月骨。  相似文献   

4.
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段骨(膜)瓣转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骨间前动脉至旋前方肌覆盖远段尺骨的分支。我们设计了以该支血管为蒂的尺骨远段骨(膜)瓣,为治疗尺、桡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增添一新的术式。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带蒂筋膜瓣和骨膜瓣肘关节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填充物的选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颜料的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内、外侧筋膜,前臂后筋膜和尺、桡骨前部骨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血管蒂长度及筋膜瓣、骨膜瓣的切取面积等。结果:观测了以尺、桡侧返动脉为蒂的臂内、外侧筋膜瓣;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前臂后筋膜瓣;以骨间前动脉为蒂的尺、桡骨前部骨膜瓣。这些瓣膜的血管蒂长,血供丰富,可取面积大,质地坚韧致密。结论:上述带血管蒂的筋膜瓣和骨膜瓣可作为肘关节成形术的填充物,讨论了临床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6.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支,外径(0.6±0.3) mm;骨间后动脉皮支6~9支,外径(0.7±0.3) m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支3~5支,外径(0.8±0.2) mm;尺、桡动脉腕背支皮支2~6支,外径(0.6±0.1) mm。尺骨中上段骨膜血管来自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6~8支,外径0.3~1.0 mm;骨间后动脉桡侧骨皮支与桡骨中段裸区骨膜血管吻合。上述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和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适宜手背远处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标本解剖观测,为腕背支骨膜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50侧成尸上肢标本,解剖观测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设计腕背支及其分支为蒂骨膜瓣移位术。结果:①骨间前动脉的腕背支距桡骨茎突上方60±1.0cm处,贴骨间膜背份下行分为内、外侧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腕背支相吻合。腕背支近端两侧分出尺、桡侧骨皮支,二降支循尺、桡骨背份走行,并分出骨膜支分布;②临床应用15例,术后3~5个月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结论: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可用于舟、月骨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8.
应用骨间前血管为蒂.桡、尺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上肢骨不连或骨缺损38例,均获得成功。该术式与以桡、尺动脉为蒂的桡、尺骨骨膜骨瓣移位相比较,有不损伤前臂主要血管干、移位范围大、适应症较广和操作简便易推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带肱深血管蒂肱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30侧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肱骨远1/3段外侧半的血管。肱深动脉在桡神经经沟近端分为中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后者发掌侧支随桡神经行向前下,发背侧支出桡神经沟,沿外上髁嵴下行,沿途分支分布于邻近区域的骨和肌肉,末端于外上髁表面与桡侧返动脉吻合。根据解剖结果,设计了带肱深血管蒂肱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不连接或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骨间返血管前臂皮瓣修复前臂近端、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的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为6.9±1.1cm,尺骨嵴外侧1.4±0.3cm,于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下方4.4±1.4cm,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发出皮支。骨间返动脉终末支至肘后部与桡侧返动脉、桡侧副动脉背侧支、中副动脉构成吻合。结论:以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背侧皮瓣顺行转位可修复前臂近端软组织缺损,如以吻合支为蒂逆行转位可修复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动脉至胫腓骨远段的分支。结果:腓血管行至小腿中部时,位于腓骨内侧面、胫骨的后外侧;腓动脉至胫骨远段的分支可以发自吻合支或直接发自腓动脉;腓动脉至腓骨远段的分支为弓形动脉。根据解剖观测结果,设计了以腓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段后面联合骨(膜)瓣。结论:带腓血管蒂的胫腓骨远端后面联合骨(膜)瓣可以移位修复胫骨骨不连、骨缺损或逆行行踝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2.
旋前方肌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5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旋前方肌瓣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供体的血管神经蒂为骨间前血管及神经,蒂长平均6.9cm,骨间前动脉外径1.7mm,静脉1.3mm,神经横径1.4mm。  相似文献   

13.
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测前臂中上段骨间后动脉穿支的相关解剖参数,为游离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红色乳胶灌注的上肢标本20侧,观测外径≥0.5 mm的前臂背侧骨间后动脉穿支(即有效穿支),自骨间后动脉发出点至肱骨外上髁间距离、发出点处外径、血管蒂长.结果: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中上段发出2~5支肌间隙穿支或肌穿支供应皮肤,其中有效穿支出现率为85%(17/20).最粗的骨间后动脉穿支发出点位于自肱骨外上髁至尺骨小头桡侧缘连线上、距肱骨外上髁 (9.6±3.2)cm范围内,余穿支依次相距3.0~6.0 cm发出,每个穿支斜行0.8~2.7 cm穿过肌间隙后穿入皮下,蒂长(2.5±0.2)cm,穿支外径(0.5±0.2)mm,均有两条伴行静脉.结论:以前臂背侧中上段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骨间后动脉前臂逆行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骨间后动脉的解剖观测,为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侧成人上肢标本,对骨间后动脉及其皮支、吻合支的起始、走行、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骨间后动脉发自骨间总动脉,穿过骨间膜上缘至前臂背侧,经旋后肌和拇长展肌之间在前臂深浅两层伸肌之间下行,沿途发出7~12条皮支营养前臂背侧的皮肤,其终末支(96.7%)在尺骨茎突近端(2.5±0.5)cm处与骨间前动脉的背侧支有弧形吻合支相连接。其皮支分布可达动脉主干两侧6cm范围,近侧达肘平面,远端至腕平面。结论:以骨间后动脉为蒂,可在前臂背侧设计大面积(10cm×8cm)逆行岛状皮瓣,用以修复手部皮肤组织缺损、瘢痕挛缩切除术后创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肘肌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在肘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0例(40侧)上肢标本,其中5例(10侧)从腋动脉予以灌注乳胶。以层次解剖结合显微解剖的方法,对肘肌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另选用5例上肢标本设计肘肌肘关节成形术,即肘肌填充桡骨小头切除术后的腔隙及肘肌嵌入到尺桡骨近端之间。结果:肘肌的形态似一把三角形挫刀;中副动脉是肘肌的重要营养动脉,外径(0.62±0.22)mm,与骨间返动脉存在恒定吻合支;桡神经肘肌支是肘肌的唯一支配神经。可应用中副动脉为营养血管的肘肌瓣设计肘肌肘关节成形术。结论:应用中副动脉为营养血管的肘肌瓣设计的肘肌肘关节成形术操作方便,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前臂桡侧头静脉-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的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前臂桡侧头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皮支,掌浅支皮支,桡骨茎突返支皮支和桡动脉肌间隙骨皮支。上述诸支血管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桡侧缘头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骨茎突返支为蒂的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蒂跟骨瓣转位修复距骨骨折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解剖观察30侧成人足标本时,观察到跟外侧动脉恒定地分支分布到跟骨体外侧,滋养动脉有7.5(6~12)支,外径为0.5mm。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的降支和外踝前动脉亦以肌骨支分布于跟骨前外侧端,上述动脉之间有恒定的吻合。根据跟骨外侧血管分布的解剖学规律性,设计了外侧骨瓣转位修复距骨颈骨折、关节植骨融合术,经临床应用证实,取踝后外侧入路,可任意选择上述血管之一为蒂的跟骨瓣。文中讨论了骨瓣设计,骨瓣截取的应用解剖要点。  相似文献   

18.
尺侧返血管背侧支尺骨上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治疗肱骨干骨不连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 ,距肱骨内上髁 (5 .3± 1.0 )cm ,外径 (1.9± 0 .3 )mm ,分出掌侧支和背侧支。背侧支位于尺神经深面 ,沿尺神经沟上行 ,沿途分出 4~ 8支外径在 0 .3~ 1.0mm的骨膜支 ,分布尺骨上段内侧骨面。结论 :以尺侧返血管背侧支为蒂的骨膜瓣逆行移位可修复肱骨中、下段骨不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发病解剖基础。方法 :48侧 (左右各 2 4侧 )成人防腐固定标本在肉眼或双目放大镜下解剖观察可能构成对骨间前神经卡压的解剖结构。结果 :有 6 6 .6 %的拇长屈肌副头由内上至外下斜过骨间前神经主干前方。横过骨间前神经的结构还有 :尺侧副血管 (48.3% ) ,指浅屈肌发出至拇长屈肌的小肌束或纤维束 (10 .4% )。骨间前神经与桡、尺骨的关系 :77%骨间前神经走在桡骨颈前方下行一段 ,长为 3.9cm(37侧 ,) ;16 .7%骨间前神经在桡、尺骨之间走行 ;6 .3%隔指深屈肌走在尺骨的前方。结论 :拇长屈肌副头、横过骨间前神经的肌束和纤维等结构可能是致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肘后血管网对肘后组织瓣的供血作用,为临床设计新的组织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6例新鲜上肢标本和2例上肢血管铸型标本的解剖,观察肘后血管网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肘后组织瓣的供血关系。结果:肘后血管网分为肘后内侧血管网和肘后外侧血管网,分别发出骨膜支和肌皮穿支到肘后相关组织瓣区,肘后内侧血管网吻合处外径在(1.8±0.3)mm;肘后外侧血管网吻合处外径在(0.9± 0.4)mm。肘后内、外侧血管网之间吻合处外径在0.3~0.9 mm。结论:根据肘后血管网吻合特点,可为临床设计出不带桡侧副动脉背侧支的外侧筋膜骨膜瓣、不带尺侧返动脉背侧支的内侧筋膜骨膜瓣和骨间返动脉骨膜支的鹰嘴骨膜皮瓣等组织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