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并且造成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心血管急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积极缩小心肌梗塞的面积是抢救心肌梗塞的关键。溶栓治疗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组织.限制梗塞范围.维持心肌功能.降低死亡率。在溶栓治疗中.正确及时恰当的护理.是溶栓成功的重要一环。I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1995年2月~1996年8月我院心内科监护室收治急性心肌梗塞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47~87岁。溶栓治疗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47~80岁.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并且发病时间在6~12h内.…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素萍  汪贵元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026-1027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AMI病人的抢救、治疗与护理已从单一的缓解措施,如控制疼痛及症状等发展到急性病程中采取积极的早期干预,其目的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及血流重新灌注。溶栓治疗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措施,是终止缺血心肌病理演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病症之一。它常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60年代前AMI的治疗多为对症处理,住院病死率高达20%~30%以上,60年代后随着监护病房的出现,血液动力学监护的临床应用,AMI的住院死亡率降至...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刘同奎修萍董玉珠马立群(综述)作者单位: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同奎,董玉珠,马立群);150036黑龙江省医院(修萍)有心电图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典型患者,其冠状动脉中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部...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吕伟丽,胡雪烈溶栓疗法是80年代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一大进展。而尿激酶静泳溶栓以其方法简便、并发症少、易被病人接受并能及早溶栓而被广泛应用。溶栓治疗的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密...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是有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位心肌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笥循环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衍变。近此年来 ,临床上开展了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既静脉溶栓治疗和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治疗。溶栓治疗可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以限制心肌坏死范围 ,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也显得非常重要。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入院后应立即送进监护室 ,除了要安定患者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绝对卧床休息 ;吸氧 ;镇痛 ;少量多餐饮食及预防便秘等一般护理外 ,溶…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疗法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cutemgocardidInfarction(AMI)静脉溶栓治疗法是80年代中期开展起来的一项新疗法,它使(AMI)病人急性期死亡率从用心电图监护后15~20%降低到10~15。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6年1月对10例早期AMI行静脉溶栓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对这类病人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工临床资料本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在46~60岁之间。2方法溶栓采用尿激酶1500万”十生理盐水100ml静点,30分钟滴完,抗凝应用肝素12500万“十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1次,共5次,扩张冠状动脉应用硝酸甘油10mg静滴,持…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59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为A,B组,A组为溶栓组,B组为非溶栓组,为找出溶栓病人最佳康复时间和指标,2组在同样的康复活动时间和康复指标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24h开始活动为最佳康复时间,所制订的康复护理指标是可行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溶栓组病人对康复计划容易接受,病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质量高,适应恢复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元 《当代护士》2006,(6):37-38
急性心肌梗塞(A M l)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是由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四肢发冷发绀、血压下降、濒死感和心电图异常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再灌注治疗是A M I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其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因其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显著、费用低廉等优势,一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科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A M I患者11例,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并采取了有效护理措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45~80岁,平均63岁,符合A M I的诊断根据W H O标准:持续典型的胸痛30m in以上,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变,以及心肌坏死物的动态变化,具有以上任何两项即可诊断[1]。均有胸闷、气短渐加重1~2h,伴濒死感等症状,平卧休息不能缓解,门诊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梗”。行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心电图基本正常,病情基本稳定后,满意出院。2护理措施2.1病情观察:A M I患者心前区疼痛的时间、强度、部位、有无放射、体位及疼痛时的表情,做好护理记录。2.2环境:立...  相似文献   

11.
刘岳飞  张瑞民 《临床荟萃》1997,12(9):388-389
自1979年Dewood等提出约90%的前壁AMI早期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以来,便开始了AMI溶栓治疗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一系列溶栓并发症相继出现,需及时给予诊断和处理,本文就其有关问题加以综述.1 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溶栓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Braunwald将溶栓后的心肌再灌注比作“两刃剑”,认为成功的再灌注既可挽救濒死的心肌,又可产生再灌注性心肌损伤,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KaplinskiE等的动物实验表明当阻塞冠脉突然再灌注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TIMI研究组则采用心电监测和造影术的无对照研究证明,良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很常见,主要表现为频发或联律性室性早搏及短暂性心动过缓,而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及完全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仅低于5%.有人研究认为,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的是缺血心肌的范围、时间以及梗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目前已成为AMI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经静脉溶栓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可使已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缩小梗塞面积;维持心肌正常功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1]。现将我科1994年3月至1997年12月应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AMI23例护理观察体会探讨如下:1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急诊发病在24小进以内的AMI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49~78岁。其中发病在溶栓时间6小时以内者20例,6至12小时3例,均有持续心前区疼痛。出汗、气促19例。用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示相邻的两个导联ST段抬高>0.2mv。血压在正常…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6h)成功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是防止左心室重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A)早期再通,恢复TIMIⅢ级血流,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塞面积、阻抑梗塞扩展、防止左心室扩大和重塑,保护左室功能,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塞范围就越小、病死率也就越低,尤其在发病后1h内溶栓,可显著降低心肌梗塞病死率.但静脉溶栓治疗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抗凝溶栓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红  曲歌 《齐鲁护理杂志》2000,6(6):446-447
我们对 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抗凝溶栓治疗 ,并改进了给药方法 ,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79例中男 6 0例 ,女 19例 ,5 7~ 79岁 ,平均 6 7 9岁。发病时间 0 5~ 4h。1 2 方法 将肝素 12 5 0 0U加入生理盐水 2 0ml中静脉推注 ,在 15~ 18min内注射完毕 ,6~ 8h静脉推注 1次。一般疗程 5~ 7d。1 3 结果 使用肝素抗凝溶栓治疗后患者无严重出血 ,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及心肌酶学检查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损害程度等均逐步改善 ,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异…  相似文献   

15.
高秀云  付丽 《天津护理》1999,7(4):148-149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因素,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可限制心肌损伤,较大程度改善左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一次飞跃。通过对我院1991年至1997年住院的5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观察表明,静脉联合冠脉溶栓可使再通率明显提高,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因此,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年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溶栓疗效观察吕以杰才晓君董晓琳秦世梅范丰明由于溶栓治疗的开展,急性心肌梗塞(AMI)病死率已明显下降,特别是老年(60~70岁)患者效果明显〔1〕,而对年轻患者的疗效鲜见报道。我们将采取溶栓治疗、且年龄≤45岁与≥60岁的AMI...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院前静脉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18.
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塞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大地降低了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常常采用的药物为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而护理顺序的快速、准确、有效实施以及疗效观察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已公认溶栓疗法能使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获得改观,成为AMI治疗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AMI溶栓疗法目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其中轻度出血如皮肤、粘膜出血、肉眼及镜下血尿、血痰或少量咳血,其发生率为5%-10%;严重出血如大量咯血、消化道大出血或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2%。我院心内科监护室在1996年10月成功地抢救1例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溶栓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患者李某某,女性,61岁。于1996年10月4日19:30剧烈活动(扭秧歌)后突然感觉有难闻气味,继而出…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新进展路影(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桂林541001)RecentProgressonImtravenousThrombolyticTherapy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LuYing(Theaff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