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程度及下肢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疗效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以5年糖尿病痛程作为标准,将我科近年收治的1526例糖尿痛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短DM病程组和长DM病程组,按Dellon术式对卡压的神经进行下肢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5年进行神经高频超声、定量感觉检查(QST)、神经感觉传导速度(NCV)检测,并选取5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相同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PN患者的NCV、冷感觉阈值较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及神经横断面积(CS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DM病程DPN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指标均优于长DM病程DPN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DM病程DPN患者NCV阳性检测率为71.5%,QST阳性检测率为93.7%;长DM病程DPN患者NCV阳性检测率为90.3%,QST阳性检测率为95.3%。结论糖尿病痛程对DPN患者发病时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同时也对DPN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产生影响。DPN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神经减压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DELLON术式对560例DPN病人卡压的下肢神经进行显微减压术。术前和术后1.5年进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定量感觉功能测定(QST)和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NCV)检测,同时选取25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DPN术前NCV异常率为74.9%,QST异常率为90.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V与冷感觉阈值呈正相关(r=0.395,P0.01),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呈负相关(r为-0.387、-0.367,P0.01)。TCSS评分与冷感觉阈值呈负相关(r=-0.522,P0.01),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呈正相关(r为0.552、0.502,P0.01)。NCV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QST的冷感觉阈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0.05)。术后TCSS评分420例改善至10~13分(P0.01)。结论 QST检测适用于DPN早期诊断,QST异常是实施下肢神经减压术的适应证。QST与NCV两者联合使用对选择适宜手术病例,把握手术时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可作为评价手术疗效的客观依据。TCSS评分简单、全面,可作为门诊DPN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神经电生理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早期诊断及其神经减压手术时机、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0例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按Dellon术式对卡压神经进行显微松解术.所有病例术前、术后1.5年进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神经高频超声、定量感觉功能(QST)、神经感觉传导速度(NCV)检测,并在相应时间节点采用同样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DPN患者高频超声显示受累神经肿胀、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内线状结构消失,神经前后径(D1)和横径(D2),横断面积(CSA)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V阳性检测率为74.9%,QST阳性检测率为9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N早期诊断QST较NCV更为敏感.NCV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冷感觉阈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热感觉阈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振动觉阈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NCV与冷感觉阈值呈正相关;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呈负相关.术前TCSS评分19分者术后75%改善至10~13分(P<0.01).结论 高频超声能够从形态学角度提供神经卡压程度、部位等信息.QST检测适用于DPN的早期诊断,QST异常是实施下肢神经减压术的适应证.QST与NCV两者联合使用对把握手术时机具有重要意义,高频超声、NCV、QST可作为评价手术疗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61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1例糖尿病(DM)患者行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进行检测。结果 61例糖尿病患者NCV异常率为81.97%(50/61)。共检测732条神经,MCV366条.SCV366条,异常率分别为27.05%(99/366)、49.45%(181/36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上肢检测488条神经,异常率为30.94%(151/488);下肢检测244条神经,异常率为48.77%(119/2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检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不但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而且有助于发现亚临床患者,是DPN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与电生理变化。方法:分析186例青壮年DPN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青壮年DPN组与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远端潜伏期和远端波幅3个参数。结果:①临床特征以肢体麻木(52%)最多见、其次为自发痛(32%);②青壮年DPN组NCV和远端波幅值低于对照组,远端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两组3个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周围神经损害程度(轻、中和重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青壮年DPN患者临床特点以肢体麻木与自发疼痛多见;②检测NCV、远端潜伏期和远端波幅,有助发现早期临床病变;⑨为周围神经损害程度(轻、中和重度)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定量感觉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糖尿病 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和QST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6例糖尿病患者中NCV异常 率为72.8%(35/46),NCV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32例(69.6%);QST异常率为91.3%(42/46),QST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0例(86.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QST较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的诊断敏感性高;糖尿病患者温度觉异常率显著高于振动觉和NCV;提示其小神经纤维受损比大神经纤维 受损更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的相关神经进行检测的结果。结果:在200例DPN患者中,神经电图总异常率高达71.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EM G异常率的发生逐渐增加。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EM G异常率为40.8%,而病程在10年以上者异常率达到92.2%。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H反射异常率为46.9%,而病程在10年以上者H反射异常率达到94%。其次是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异常率,分别是43.1%和58.8%,均超过40%。EM G结果提示:病程<1年组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胫前肌、趾总伸肌EM G异常率均为0,病程≥10年组异常率分别为17.6%、9.8%、21.5%、31.4%,同样随病程延长而异常率增加。结论:EM G在诊断DPN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早期发现和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定量感觉检查(QST)及神经传导检测(NCS)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QST对100例2型糖尿病(T2DM)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四肢的冷觉(CS)、温觉(WS)、冷痛觉(CP)、热痛觉(HP)的感觉阈值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并对T2DM患者进行上肢的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的胫神经、腓神经运动和感觉支的NC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运动末梢潜伏期(DML)进行测定并分析.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别对QST及NCS的异常率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T2DM组QST和NC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QST与NCS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QST的异常率均显著大于NCS;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中周围神经小纤维受损比大纤维更明显,T2DM患者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各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QST对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QST对DPN的诊断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需与NCS结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状况进行评价更为完善.QST和NCS不能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需QST和NCS结合,并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ellon三联周围神经减压术(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下肢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7月~2011年11月采用Dellon三联周围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的40例(DPN)患者的资料,观察他们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以渐进性小腿和足底、足背部麻木起病者35例,以渐进性疼痛起病者5例。术后下肢麻木症状缓解率90%,术后下肢疼痛症状缓解率92%。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的所有患者病情稳定,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足底部分区域疼痛缓解后再次出现疼痛,其余病人症状无复发或加重。结论Dellon三联周围神经减压术对于(DPN)缓解疼痛、恢复感觉有较好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121为典型性三叉神经痛,60例为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160例存在血管神经压迫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21例无明显血管压迫者采用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PSR)治疗;术后随访1~6年(平均42个月)。结果随访期末,行MVD者15例(9.4%)三叉神经痛复发,行PSR者6例(28.6%)复发;两者复发率相差显著(P〈0.05)。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典型性患者(P〈0.05);老年组(〉60岁)和年轻组(〈60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病程、临床症状、神经血管压迫与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MV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没有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策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病程、临床症状、神经血管压迫可能在三叉神经痛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以及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测定其正中、尺、胫、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以及正中、尺、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比较上、下肢和运动、感觉神经异常情况,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对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运动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且差异明显(P<0.05)。感觉神经损害重于运动神经,且差异明显(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利莫那班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利莫那班小剂量组、利莫那班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予利莫那班干预,开始给药24周后将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痛阈、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分别洲定各组大鼠血清、脊髓及坐骨神经内IL-Iβ、TNF-α的浓度.结果 利莫邢班对DNP大鼠痛阈、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的lL-Iβ、TNF-α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利莫那班治疗24周后.与DPN模型组比较IL-lβ、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利莫那班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的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是否加重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胆碱能神经元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均n=6):①对照组(正常饮食+假手术);②DM组[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STZ)];③CCH组[正常饮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④DM-CCH组(高脂饮食+STZ+2-VO)。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学法检测海马区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表达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hAT相对表达量。结果DM+CCH组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第2-4天(P〈0.001)、第5天(P〈0.01);目标象限时『目】百分比明显低干对照组(P〈0.01)、DM组(P〈0.05)和CCH组(尸〈O.05)。DM+CCH组海马区ChAT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ChAT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DM组(P〈0.05)和CCH组(P〈0.05)显著减少。结论DM可加重CCH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能与海马区胆碱能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DM)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结果 (1) DPN组与NDPN组病患年龄、病程、FPG、2hPG、HbA1C、尿 A/C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病程、年龄、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是 2 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大、病程长、高HbA1C的糖尿病患者发生 DPN 的风险增加.提示临床医生应在糖尿病早期对DPN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阿米替林为对照,评价盐酸文拉法辛胶囊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盐酸文拉法辛组(n=40)和阿米替林组(13=39),盐酸文拉法辛组服用盐酸文拉法辛胶囊75mg/d,阿米替林组服用阿米替林75mg/d,疗程均为3月。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分剐评价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和头痛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盐酸文拉法辛和阿米替林治疗1月、2月及3月后,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2个月疗效好于1个月,治疗3个月疗效好于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头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阿米替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盐酸文拉法辛,分剐是77.8%和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文拉法辛预防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股神经和隐神经异常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共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周围神经病变组(40例)和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41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股神经和隐神经内部回声及连续性,测量并比较神经宽径、厚径和横截面积。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股神经和隐神经横切面扫描呈略高回声,内部呈细小筛网格状,纵切面扫描内部呈条状低回声和平行线样排列的条状略高回声;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内部回声略减低,细小筛网格状结构模糊,纵切面条状低回声结构欠清晰;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内部回声明显减低,细小筛网格状结构显示不清,纵切面条状低回声结构模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股神经宽径(均P=0.000)、厚径(P=0.023,0.036)和横截面积(均P=0.000)增大;隐神经宽径(P=0.010,0.014)、厚径(均P=0.001)和横截面积(P=0.002,0.004)增大;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股神经和隐神经厚径(P=0.048,0.012)和横截面积(P=0.031,0.034)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增大。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股神经和隐神经主干内部回声及各径线的异常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维生素D3添加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缓解复发型MS患者72例,随机分成维生素D3组(甲泼尼龙+维生素D3治疗)和激素组(甲泼尼龙治疗,为对照),每组36例,维生素D3组在激素治疗基础上添加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评定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分值,治疗后随访2年。疗效评定考核指标采用MS年复发次数,复发间隔时间,EDSS评分下降值。结果治疗前维生素D3组年龄、病程、复发次数、EDSS数值与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12个月EDSS数值与激素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个月,维生素D3组与激素组比较EDSS数值(P0.05)、年复发次数(P0.05)、复发间隔时间(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D3添加治疗能减少MS的复发次数、延长复发间歇时间、延缓残疾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