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垂体腺瘤26例(其中无功能垂体腺瘤6例、泌乳素瘤16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4例),拉克囊肿1例,胆脂瘤1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7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痊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6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较单纯的显微镜手术治疗创伤更小,肿瘤全切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的进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是在鼻内镜外科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开展起来的。1992年,Jankowski等1通过中鼻甲切除入路完成3例垂体腺瘤内镜下切除;1994年,Gamea等2应用该入路完成10例垂体腺瘤内镜下切除。由于该术式能够提供全景式的视野和成角观察的特点,使鞍区病变,特别是垂体瘤的切除更为彻底,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的保护更为可靠而逐渐被人们接受3,4。随着经验的增加,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等鞍区病变更为规范、成熟,而鼻腔结构损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和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亦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近几年,对内镜下的经鼻腔蝶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鞍区及鞍旁区多层技术重建颅底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鞍区及鞍旁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4例,鞍区脑膜瘤3例,巨大垂体腺瘤5例;均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并采用多层技术进行颅底重建。结果所有病例肿瘤均达全切除,颅底重建均1次修补成功。术后部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细菌性脑膜炎和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术中多层技术重建颅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2021年第8期报道专题为颅底肿瘤,重点内容包括:内镜颅底外科现状与展望;内镜技术在垂体疾病中的应用;个性化内镜技术在经鼻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脑桥小脑角肿瘤内镜手术要点分析;海绵窦神经监测在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中的初步应用;开颅显微镜联合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内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疗效分析;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后多激素垂体腺瘤中短期疗效分析;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游离鼻粘膜瓣在垂体腺瘤经鼻入路神经内镜手术鞍底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经鼻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8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游离鼻粘膜瓣进行鞍底重建。结果 肿瘤全切除63例,近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6例。出院后随访6~32个月,无脑脊液漏。结论 垂体腺瘤经鼻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中,应用游离鼻粘膜瓣进行鞍底重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已应用于临床几十年.1992年Jankowski等[1]将内镜技术引入经鼻蝶入路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中,并逐渐成为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蝶鞍区位于颅底中央,位置深在,其周围和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毗邻,手术显露较为困难。原发于蝶鞍和邻近部位侵犯鞍区的病变比较常见,主要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其中垂体腺瘤最为常见。目前鞍区的手术入路大体可以分为经颅和经蝶入路两大类,经颅入路中包括传统的经筋膜间翼点入路和经额下入路,由此衍生的各种改良经颅入路包括经眶上锁孔入路、经翼点锁孔入路、扩大额下入路等。经蝶窦入路包括经唇下-蝶窦入路、经鼻中隔-蝶窦入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扩大经鼻入路等多种。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鞍区手术…  相似文献   

8.
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眶上入路与经眶上入路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总结25例鞍区肿瘤的手术经验,其中垂体腺瘤9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Rathke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1例。采用眶上入路17例,经眶上入路8例。部分病人术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结果术后复查MRI,示眶上入路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经眶上入路全切除和次全切除各为4例。眶上入路开颅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多数鞍区病变的手术。经眶上入路将锁孔技术与颅底外科技术结合运用,不仅将额叶的牵拉降至最低限度,而且对鞍区的显露较眶上入路视角向上增加了20°,操作径路也相应缩短。结论眶上入路适用于大多数鞍区肿瘤和囊性病变的手术切除,经眶上入路则适用于体积较大的鞍区肿瘤。内镜辅助技术可帮助术中确认手术效果,减少肿瘤残留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斜坡肿瘤的优缺点。方法:经鼻蝶显微手术。结果:对118例鞍区斜坡肿瘤采用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效果满意,107例垂体腺瘤行全切或次全切除。3例囊性颅咽管瘤行永久性引流,6例脊索瘤行次全切除。结论:合理应用本手术入路,对某些颅底肿瘤的切除是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书共14章,内含433张图片。主要简述内镜颅底外科的发展概况,介绍内镜经鼻入路的解剖、历史沿革以及内镜颅底外科基本技术,详述作者近20年在内镜经鼻颅前窝底、鞍区、斜坡、岩尖、海绵窦、颞下窝、颈静脉孔区和颅颈交界区数千例手术的经验,内容涵盖几乎所有颅底区域。同时,详细介绍作者在内镜经鼻颅底重建、内镜颅底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内镜颅底外科技术培训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书共14章,内含433张图片。主要简述内镜颅底外科的发展概况,介绍内镜经鼻入路的解剖、历史沿革以及内镜颅底外科基本技术,详述作者近20年在内镜经鼻颅前窝底、鞍区、斜坡、岩尖、海绵窦、颞下窝、颈静脉孔区和颅颈交界区数千例手术的经验,内容涵盖几乎所有颅底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以内镜和显微镜结合切除鞍区病变。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其中5例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I级切除:次全切除2例,均为脊索瘤。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需二次手术修补。2例脊索瘤次全切除病人行常规放疗。随访6。58个月.3例脑脊液漏病人经再次手术修补均治愈;M对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鞍底带蒂粘膜骨瓣复位联合鼻中隔粘膜瓣进行鞍底重建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1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鞍底带蒂粘膜骨瓣复位联合鼻中隔粘膜瓣重建鞍底。结果 36例完成鞍底带蒂粘膜骨瓣制作、复位,其中10例切除肿瘤过程中鞍隔破裂,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结合鼻中隔粘膜瓣完成鞍底重建。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86.1%(31/36)。术后无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术后随访3~12个月,无鞍底粘膜骨瓣移位,无迟发性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结论 鞍底带蒂粘膜骨瓣复位联合鼻中隔粘膜瓣重建鞍底,方法简单,可有效预防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用10具灌注固定的正查尸头,模拟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内镜下观察鞍上区解剖结构,应用神经导航获取并分析解剖数据.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12例,并以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三明治"式A结构重建颅底.结果 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隐窝是丙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中恒定且关键的解剖标志.剪开硬脑膜后,可显露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其中视交叉下间隙可见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垂体上动脉、垂体上部、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视交叉上间隙内可见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以及直回.12例鞍上区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随访12例,时间6~62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再次行内镜下修补术后恢复.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是可行和安全的,熟练的内镜技术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伴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例伴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9例(69.2%)达生化缓解标准。3例术后未缓解,接受放疗(14 Gy),其中1例获得缓解。术后平均随访28.3个月,1例术后生化缓解,但肢端肥大症复发;复查MRI显示,1例次全切除出现肿瘤复发;随访期间无死亡。结论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伴有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蝶窦鞍底黏膜骨瓣翻转术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颅底重建中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23例鞍区病变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蝶窦鞍底黏膜骨瓣翻转术进行颅底重建,即术中在导航引导下确定鞍底粘膜骨瓣的大小,使用磨钻制作骨瓣并向底部翻转,形成半游离的黏膜骨瓣;肿瘤切除后,将半游离的黏膜骨瓣翻转复位,辅以生物蛋白胶固定。结果 23例中,颅咽管瘤1例,鞍上型Rathke囊肿2例,垂体腺瘤20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3例,采用人工材料常规修补后以蝶窦鞍底黏膜骨瓣翻转术。23例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细菌性脑膜炎和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中,采用蝶窦鞍底黏膜骨瓣翻转术进行颅底重建中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保持鼻中隔原位的经蝶鞍内病变手术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鞍内病变以垂体腺瘤为主,偶尔遇到Rathke囊肿、垂体脓肿和颅咽管瘤等。70%~90%的垂体腺瘤可经鼻蝶入路手术并获得有效的治疗。20世纪50年代,Guiot将手术显微镜引入经蝶垂体腺瘤手术,70年代Hardy又设计和标定了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的许多细节,从手术器械、手术室内所需设施及其安排、手术体位,到肿瘤分类、刮除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导航血管融合重建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等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复发垂体侵袭性大腺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复发侵袭性垂体大腺瘤病例资料。术前行鞍区薄层CT、垂体MRI与MRA或CTA融合重建图像,并均行多模态技术辅助下内镜经蝶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短暂脑脊液鼻漏3例,尿崩4例,均对症治疗后缓解。无颅内感染、出血及手术死亡。随访1~40个月,平均15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术前详尽影像评估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对术中确定鞍底开窗范围,辨认颈内动脉位置,评估病人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及预判肿瘤切除程度有重要意义。多模态技术导引下,内镜手术可更彻底切除复发的侵袭性垂体大腺瘤,并且更好保护颈内动脉、海绵窦、鞍区周围脑神经及垂体相关结构。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的6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34例,年龄在18岁到73岁,平均44岁。其中微腺瘤11例,大腺瘤55例;无功能腺瘤46例,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7例。结果全切除49例,近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5例。微腺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例;鞍内大腺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4例;鞍内和鞍上大腺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侵及海绵窦的5例大腺瘤3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中,术后有28例尿崩症,5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1例颅内感染和1例鼻窦炎。结论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治疗微小腺瘤和局限于鞍内和蝶窦的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总结2008-03~2011-03 94例内镜辅助下的显微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式的优缺点和克服其弊端的方法.结果 94例垂体腺瘤肿瘤全切除74例(78.7%),次全切除18例(19.1%),部分切除2例(2.1%).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技术简便、安全和有效.在经鼻蝶人路过程及鞍区肿瘤切除方面具有优势,可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