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GLU)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轮流收治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肠内营养,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形式补足;对照组34例,常规肠外营养。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d、3d、7d、14d的CRP含量、GLU值及GC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CRP含量及GLU值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第3天CRP含量逐渐下降,术后7d、14d治疗组CRP含量及GLU值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术后第7、14天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能维持胃肠道功能,保护胃肠道黏膜,恢复胃肠及胰腺功能,能有效降低CRP含量及GLU水平,可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160例HICH手术病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6h;n=65)组、早期(6.12h;n=50)组和迟早期(12~24h;n=45)组,分别对其术后并发症、术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疗效(术后1月GOS评分)和远期疗效(术后3月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超早期组术后血肿复发或再出血发生率(29.23%,19/65)明显高于早期组(8.0%,4/50;P〈0.05)和迟早期组(11.1%,5/45;P〈0.05),而早期组与迟早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增多,而重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月按GOS评分,超早期组(61.5%,40/65)和早期组(62.0%,31/50)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迟早期组(40.0%,18/45;P〈0.05),而超早期组死亡率(15.4%,8,65)明显高于早期组(2.0%,1/50;P〈0.05)。3组患者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具有手术适应症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6—12h)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对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和脑水肿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4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大鼠建立脑出血模型,治疗组给予氯沙坦灌胃。各组动物均参与盲法改良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评定神经功能。正常对照组于24h后,治疗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24h、48h和72h后测定脑组织中VEGF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24h,48h和72h治疗组和脑出血组的mNS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出血后各时间点治疗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脑出血组相应的各时间点的mNSS评分(P〈0.05)。脑出血后24h、48h和72h,脑出血组和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和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脑出血后各时间点脑组织中VEGF含量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ATlR拮抗剂对自发性脑出血后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同时也减轻了脑水肿,并对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保护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脑水肿、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依赖程度的变化。结果尼莫地平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肿带均明显缩小,尼莫地平组缩小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尼莫地平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尼莫地平组较常规治疗组BI评分明显增加,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明显减低(P〈0.01);治疗后尼莫地平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3%)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0%)(P〈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较常规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明显减低(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有确切疗效,可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细胞,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后穿刺引流术和药物保守洽疗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接受经额叶血肿穿刺引流术(微创组)或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第3和14天时评价治疗前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改善程度、再出血发生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以及微创组患者血肿引流时间、血肿清除率、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安全性。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对照组有6例患者(20%)于治疗开始3d内因严重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刨组穿刺引流术后无一例发生穿刺相关性脑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微创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时间[(7.41±5.84)d]短于对照组[(23.15±8.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7,P=0.000)。治疗第3天时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对照组[(58.42±11.56)ml]明显大于微创组[(8.47±7.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2,P=0.000);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比较,微创组(30例,93.75%)优于对照组(20例,66.67%;P=0.007)。结论穿刺引流术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具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与纤维蛋白原(FIB)等因素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叭1年2月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非外伤性急性脑出血60例,其中并发迟发性脑水肿29例,未发生迟发性脑水肿31例。于发病后连续3周监测FIB值等指标,并同时期行头颅CT检查,动态观察血肿及其周围水肿的变化。行7。检验比较迟发性脑水肿组与未发生组间FIB的升高率;logistic回归分析迟发性脑水肿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逐步COX模型分析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迟发性脑水肿组较未发生组FIB值明显升高(P〈0.005);FIB升高、脑出血量大、吸烟、高血压病史与迟发性脑水肿相关(P〈0.05);迟发性脑水肿、持续升高的FIB和高血压病影响脑出血的预后,其P值均d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者FIB持续升高、脑出血量大、吸烟、高血压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迟发性脑水肿、FIB升高和高血压病影响预后,对疾病恢复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创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出血量30-50ml的脑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4例)和保守治疗组(31例)。手术组行微创血肿引流术。在治疗后第21天时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评定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在治疗后第21天及第90天时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在第90天时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治疗后第21天时.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S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根据MRS评分和BI评分手术组第90天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其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 stgrowth factor,bFG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bFGF基因修饰BMSCs,获得稳定转染bFGF的BMSCs。脑梗死后1d立体定向移植至梗死灶周围。在MCAO术前及术后1、3、7、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14d股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标记微血管,结合共聚焦显微镜和3DDoctor3.5版软件分析梗死灶周围区微血管的直径、面积及血管分支数目。结果bFGF-BMSCs组术后3d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与BMSCs组(P〈0.05),BM—SCs组和bFGF-BMSCs组术后7d及14dm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bFGF-BMSCs组神经功能恢复好于BMSCs组(P〈O.05)。bFGF-BMSCs组微血管直径、分支数目及面积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和BMSCs组(P〈0.05)。结论bFGF修饰的B^假瞄能更好地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蛋白的表达及手术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蛋白的表达及手术治疗对其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血量30~5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7例,分为手术组35例和保守组3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动态测定血清中S-100蛋白的含量。结果①保守组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21d内高于正常组(P〈0.01);②手术组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7d内高于正常组(P〈0.01),15d和21d时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手术组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3d内与保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下降较快,在7d时低于保守组,在15d和21d时明显低于保守组(P〈0.001)。结论手术清除血肿可以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早期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5天开始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共20 d。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入院时、手术后第5天及高压氧20 d后脑水肿程度、血清hs-CRP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高压氧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脑水肿体积和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压氧组脑水肿体积和血清hs-CRP减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CH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脑水肿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高压氧早期治疗能显著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脑水肿程度及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对清除血肿后脑水肿患者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11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60例、微创术血肿抽吸引流组53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脑出血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浆ICAM。1含量。结果微创组和内科治疗组血清ICAM-1含量均升高;两组治疗后第3、7天的含量与治疗前(发病24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ICAM-1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能降低血清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根据出血量分成3组:小出血量组(出血量〈30ml,25例),中等量出血组(出血量为30-50ml,25例),大量出血组(出血量〉50ml,25例)。选择同期正常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RP、IL-6的水平。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RP水平[(8.35±0.92)mg/L]及IL-6水平[(23.26±2.0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7±0.54)mg/L、(4.26±0.69)pg/ml;P〈0.05];随着脑出血量增多,CRP和IL-6血清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出血后30d根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血清CRP和IL-6水平越低患者良好越好(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及IL-6的水平明显升高,且它们血清浓度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这提示血清CRP及IL-6的水平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人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手术33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行经皮质造瘘术30例(经皮质造瘘手术组)。结果与经皮质造瘘手术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手术组术后7d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术后48h残余血肿量均明显减小(P〈0.05),术后7d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手术组血肿全部清除21例,大部分清除12例;术后再出血1例,癫痫3例,脑积水2例。经皮质造瘘手术组血肿全部清除12例,大部分清除18例;术后再出血2例,癫痫5例,脑积水5例,失语3例。结论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周围水肿,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30mg+NS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2次/d,共14d。对照组以安慰剂生理盐水静滴,疗程同依达拉奉组;治疗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4.3&#177;1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177;20.9)分(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4.5%和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9%和41.8%(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予抗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63例,分别于伤后1d、3d及14d三个时间段采血测定外周血PLT数量、PLT平均体积(MPV)、PLT体积分布宽度(PDW);于入院时、伤后1d、伤后7d进行GCS评分,并通过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PLT计数、MPV和PDW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PLT计数、MPV和PDW作为对照。结果伤后1d及3dPLT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PV和PDW值明显增加(P〈0.05);伤后14dPLT计数、MPV和PDW值均恢复正常;GCS〈8分者PLT计数明显低于GCS≥8分者,而MPV和PDW则明显高于GCS≥8分者(P〈0.05);脑水肿体积伤后逐渐扩大,至伤后7d时水肿体积最大(P〈0.05);脑水肿体积与PLT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238,P〈0.05),与MPV和PDW的值呈正相关关系(r=642、0.593,P〈0.05);GOS评分与外周血PLIT计数呈正相关(r=0.883,P〈0.05),而与MPV和PDW值呈负相关(r=-0.235、-0.267,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颅脑损伤后PLT参数的变化可能与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有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对颅脑损伤伤情、预后的判断,并为颅脑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在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纳洛酮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手术+纳洛酮),B组(手术),各32例,两组均使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A组另加用纳洛酮4mg.bid静滴,共用2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A组有效率(56.25%)及显效率(37.50%)均明显优于B组(25.00%、15.63%),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P〈0.01)。(2)存活患者中A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B组(P〈0.05);A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3)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P〈0.05)。(4)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纳洛酮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手术疗效好,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局部激素缓释片应用对脑内血肿清除后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片对兔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32只兔子随机分为A(对照组)和B(治疗组)两组并应用自体血注射法建立脑内血肿模型。A组行常规血肿清除术;B组于血肿清除术后,在血肿残腔内置入地塞米松缓释片。检测两组兔脑组织含水量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并比较。结果A、B两组患侧大脑半球含水量分别为(83.61±0.62)%和(81.53±0.59)%,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B两组血清MBP分别为(6.18±2.13)μg/L和(3.35±1.29)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值(1.78±0.76)μg/L,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MBP增高,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片后显著降低,提示该方法是预防和治疗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血肿清除时机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肿清除时机与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接受微创血肿清除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92例,按接受手术早晚分为2组,7h内44例(研究组),〉7h 48例(对熙组);对病兄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预后分别为:研究组(对照组)兄亡15例(27例),神经功能缺损轻型12例(5例),中型12例(6例),重型5例(10例),病死率相比x^2=4.54,P〈0.05,重残x^2=5.35,P〈0.05,病兄+重残x^2=9.74,P〈0.01。结论超早期血肿清除可降低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及重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显微手术组),并与同期61例行传统骨瓣开颅治疗(常规骨瓣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昏迷时间分别为(7.4±6.2)d和(11.5±8.4)d,术后3d复查血肿的清除率分别为(87.9±3.1)%和(64.2±3.8)%,显微手术组明显优于常规骨瓣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显微手术组与常规骨瓣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72%和47.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脑组织的破坏轻、手术视野暴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患者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5-04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吸氧、降压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行血肿清除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术后3d、14d、21d脑水肿体积比较,观察组脑水肿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52,P0.05)。观察组术后3d、14d、21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73,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