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2006年.在泰安市泰山区抽取财源办事处七里铺社区.对全部18岁以上居民采用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电化教育进行有关膳食结构与行为生活方式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人群有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干预对象干预前后,对健康四大基石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4.25%、73.78%(P〈0.01),对13种一般健康知识与常见不良行为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28.45%、72.62%(P〈0.01),对10种常见病危害性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32.89%、70.60%(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社区居民健康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广州市社区人群中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越秀区抽取2个居委会,对社区居民实施1年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7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收回有效问卷627份和618份。干预后,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知识总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总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9.8%和74.7%,上升到干预后的69.7%和82.3%(P〈0.01)。结论开展社区居民结核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辽宁省丹东市城市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在丹东市区选择2个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构成相似的社区,抽取2个社区中35岁以上居民分别组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干预中期和干预终期分别对调查对象高血压相关知识、行为和高血压治疗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调查社区居民843人,其中干预组416人,对照组427人。终期评估时,干预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41.3%提高至80.6%(P〈0.01);对照组由42.1%提高至49.4%(P〈0.01),但提高幅度不大;干预组各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终期评估时,干预组吸烟率由35.4%下降至22.7%,饮酒率由35.6%下降至24.5%,低脂饮食比例由40.5%提高至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行为均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组的吸烟率、饮酒率低于对照组,低脂饮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终期评估时,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0.2%和55.3%,较基线调查时明显提高(P〈0.0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性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结核病知识认知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制定更加有效的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抽取了35个调查点,采用全国统一的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场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抽样点15岁及以上人口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为结核病5条核心信息。共调查54279名居民,收回有效问卷54273份,问卷有效率99.99%。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分别统计各条结核病相关信息的知晓率、总知晓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居民对结核病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3.63%,其中对肺结核诊疗费用减免政策知晓率最低,为29.84%,其次是治疗转归结果为50.55%。全部5条核心信息的知晓率为18.28%。结核病知识知晓率随调查对象年龄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P〈0.01);城镇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1);男性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P〈0.01);外来人口知晓率高于户籍人口(P〈0.01)。结论山东省居民对结核病知识认知总体水平偏低,应进一步积极探索针对不同人群的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居民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尤其应该关注对农村居民、高年龄组居民和女性居民结核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等学校学生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掌握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11年9~11月,对广东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3180名入学新生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预防保健常识、医疗防护基本技能的知晓率。[结果]调查3180人,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50.38%,教育后为96.37%(P〈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56.63%,教育后为97.42%(P〈0.01);预防保健常识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28.45%,教育后为94.24%(P〈0.01);医疗防护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40.77%,教育后为95.29%(P〈0.01)。[结论]在新生入学之初及时进行健康素养知识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创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广东省行动示范区”(以下简称“行动”示范区)对居民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方法在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25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2个村和2个居委会的居民和分层随机抽取辖区五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各1个班的学生,对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前后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健康需求率进行比较。结果城北镇居民总体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27%提高到干预后的82.98%(P〈0.01);总体生活方式行为与技能改变率从干预前的63.32%提高到干预后的72.49%(P〈0.01);乱扔垃圾、缺少锻炼和口味重等不良行为得到较大的改变。干预前当地居民认为亟需改善体育健康设施、治安和噪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3.61%、31.95%和30.84%,干预后对改善体育健康设施和健康知识的需求增至47.99%和.27.74%。结论创建“行动”示范区综合措施干预后,居民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影响,为完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济南市4个县12个乡,在乡中心小学开展碘缺乏病危害健康教育活动;在每个乡随机抽取3个村,共抽取36个村,在全体居民中开展社区碘缺乏病危害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健康教育项目前、后,在每所小学随机抽取5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同时随机抽取学校附近15名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调查调查小学生360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总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81.11%、健康教育后为97.22%(P〈0.01);历城区提高最多,由60.00%提高到95.90%(P〈0.01),章丘市提高最少,由95.19%到97.41%(P〉0.05)。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调查家庭主妇180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总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85.00%,健康教育为96.00%(P〈0.01);平阴县提高最多,由72.59%提高到92.59%(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现状,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028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已婚男性133人(12.9%),未婚男性86人(8.4%);已婚女性687人(66.8%),未婚女性122人(11.9%)。年龄以18~35岁为主(74.6%)。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75.4%)。统计学分析发现,男性的计划生育知识得分低于女性(P〈0.01),男性的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高于女性(P〈0.01)。离家务工时间0.5~4年的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低于其他组(P〈0.01)。已婚者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高于未婚者。专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高于其他职业人员。随教育程度增高或收入增加,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也明显增加。结论未婚、中低学历、从事非技术工作和低收入人群,以及离家务工时间较短的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应根据知识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连市城区居民对合理膳食、规律锻炼等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对示范点人群产生的效果,为有效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在市卫生局与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领导下,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各示范点通过张贴宣传画,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控油壶、控盐勺等支持工具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途径,向示范点居民倡导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2012年,在大连市12个区(市、县)20个示范点,对3852名14岁以上的居民进行效果评估问卷调查。结果对膳食知识与身体活动知识共调查13项,居民总体知识总知晓率为62.2%,与2009年比较提高46.0%;其中膳食知识知晓率为71.0%,与2009年比较提高62.8%;身体活动知识知晓率为52.7%,与2009年比较提高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在示范点开展的多种形式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对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知晓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劳务工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工厂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262人,其中男性129人,女性133人,平均年龄31.8岁;对照组147人,其中男性75人,女性72人,平均年龄31.8岁。对干预组进行4个月的健康教育,观察其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吸烟、饮酒、运动、心理卫生、就医等行为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对吸烟、饮酒的危害,血压、肥胖标准的知晓率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59.65、47.69、19.50、30.17,P〈0.01);另外,艾滋病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7,P〉0.05)。干预组部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有明显改善,吸烟对比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50,P〈0.05)。干预后,劳务工就医态度发生明显改变,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09,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劳务工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及就医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对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改变,为制定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已完成示范机构创建工作的8家社区为项目组,抽取另外8家社区为对照组。每个社区抽75户,每户抽取1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创建组居民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本身(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口号、行动日和行动主要内容)的知晓率分别为78.8%、87.3%、53.8%和67.2%,较对照组居民知晓率(分别为61.0%、80.0%、34.8%和53.3%)明显提高(均P0.05);对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调查显示,创建组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约15%~30%(P0.05)。结论在完成示范机构创建的社区中,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本身及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知晓有了明显的提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对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汕头市蚊媒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汕头市社区居民中开展的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蚊媒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人户对712名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8.72%,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城乡居民相关态度及行为形成情况在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汕头市蚊媒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取得明显效果,但农村仍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山东省在碘缺乏病(IDD)地区对人群开展IDD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IDD健康教育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4月,在山东省100个IDD县(市、区)选择47个县(市、区),合计选择141个乡镇,对中心小学4~6年级学生及其所在行政村的居民进行IDD健康教育干预,并抽取部分5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IDD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比较其IDD防治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小学生IDD防治知识知晓率,IDD健康教育干预前4255名为78.14%,干预实施后4375人为96.69%(P〈0.01);13个设区市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家庭主妇IDD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前2491人为76.94%,干预后2566人为95.80%(P〈0.01);12个设区市(不包括淄博市)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在IDD病区开展IDD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IDD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民众对慢性病与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干预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永安市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2年3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永安市和未开展活动的武平县各随机抽取18~69岁的居民500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永安市和武平县各调查500人,6项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永安市为93.73%,武平县为44.27%(P〈0.01);知道不健康行为相关疾病能引发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比例,永安市为83.40%,武平县为32.。0%(P〈0.01);知道吸烟能引发各种癌症、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比例,永安市为79.75%,武平县为49.75%(P〈0.01);自觉控制食盐、食用油摄入量的比例,永安分别为66.00%、60.80%,武平分别为20.40%、13.80%(P〈0.01)。结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对居民的健康知识和行为改变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乌鲁木齐银川路社区糖尿病前期(IGR)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该社区已经抽取好的293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前后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DM)知识及生活方式的调查,同时测量教育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IGR、DM等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患者的FBG及2hPG较健康教育前均下降(P〈0.05),且其生活习惯优于健康教育前(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控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社区居民在其生活方式中的主要不良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并对比实施干预行为后的效果,为不良健康行为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盐田16个社区中随机抽取8个社区1230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区域逐户上门作行为调查,对目标区域人群开展综合性行为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干预后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高盐饮食、抽烟、饮酒、体检不定期、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等不良健康行为方式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行为干预对改善居民不良健康行为有重要意义,是降低社区居民不良健康行为疾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部分农村地区1—6年级小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卫生行为现状,为正确开展小学生卫生知识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7—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佛山市金本小学以及韶关市长江中心小学中随机抽取不少于250名小学生,进行有关健康知识、卫生行为及用纸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实地考察学校厕所卫生状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学生263人,其中男生138人,女生125人。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1.2%(1769/2893),其中男性知晓率为57.0%(866/1518),女性为65.7%(903/1375)(P〈0.01),其中对不利于健康成长的习惯、和肥胖有关的因素等6项知识知晓率〈60%;调查对象的健康行为总形成率为56.1%(2805/4997),其中男性的行为形成率为54.6%(1431/2622),女性为57.9%(1374/2375)(P〉0.05),其中做到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等10项卫生行为形成率〈60%。16.0%(42/263)学生如厕完后依旧使用皱纹卫生纸或是报纸、作业纸等。结论被调查农村地区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较低,卫生习惯有待提高,应加强学生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的宣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鄂南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对高血压的认知和相关行为,为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鄂南农村社区居民1641例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5.78%,其中男性为27.27%,女性24.14%,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0,P〉0.05)。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63。P〈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文化程度低者患病率高于文化程度高者(x^2=23.13。P〈0.01)。居民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有不良卫生行为者较多。结论:在农村社区居民中应尽快采取措施,积极开展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北省玉田县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知晓率。方法2011年3月选取40~69岁农村居民495人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63.8%、12.1%,知晓率分别为34.5%、56.7%;根据中国人口年龄进行标化后患病率统计:高血压为63.2%(男性为66.4%,女性为60.9%)、糖尿病为11.1%(男性为12.0%,女性为10.4%);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增加而递增(P〈0.01或P〈0.05),男性和女性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及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知晓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河北玉田县农村中老年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而高血压知晓率却很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十堰市市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掌握状况,科学评估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传播的效果及不同人群知晓率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十堰市市区18—60岁常住居民565人和中小学生894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十堰市市区18~49岁职工399人和18~60岁住院病人1161人,用自制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81.61%,从高到低依次为职工(83.23%)、居民(82.16%)、医院病人(81.22%)、中小学生(81.01%),不同群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6,P〈0.05)。健康行为总形成率为75.52%,从高到低依次为职工(75.24%)、居民(73.83%)、医院病人(72.78%)、中小学生(7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27,P〈0.01);健康技能总掌握率为72.68%,从高到低依次为居民(73.58%)、职工(6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8,P〈0.05)。结论十堰市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相关标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应松懈,应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