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沭阳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沭阳县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32例,年发病率为33.99/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占报告发病数的68.98%;5~19岁占80.83%,发病率男性(45.91/10万)高于女性(21.96/10万)(P<0.01),职业构成以学生为主,占71.99%,县城、乡镇病例分别占26.32%、73.68%。结论沭阳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以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应重点对这部分人群采取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嘉兴市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嘉兴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嘉兴市 2005-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0717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35.11/10万;发病季节常年均有发病,以4-7月份居多,占总发病数的57.73%;15岁以下发病占82.42%;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发病占88.89%.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本地与流动人口之间发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2010年麻疹强化范围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年发病率为185.64/10万,低于2005-2010年2~6岁儿童年均发病率265.0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4,P<0.001).结论:嘉兴市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35.11/10万,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2010年强化人群年发病率为185.64/10万.应对重点人群接种腮腺炎疫苗,加强疫情监测和开展健康教育降低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徐金芳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2):150-152,封3
目的分析2012-2017年临清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7年临清市流腮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流腮监测月报,人口数据来源于山东临清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免疫规划系统年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7年临清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57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6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2012年发病率最高(达33.24/10万),2014年发病率最低(3.05/10万)。发病年龄构成中以<15岁发病居多,共425例,占73.78%。男女报告发病比例为2.08:1,冬季发病206例,为流行性腮腺炎明显高发季节,占35.76%。八岔路镇发病率最高,其年平均发病率为23.22/10万。发病数前六位的分别为新华办事处、金郝庄镇、青年办事处、八岔路镇、赵庄镇、先锋办事处,共302例,占总发病数的52.43%。结论临清市近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更好的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控制腮腺炎发病率,下一步要重点关注幼托机构和学校等主要场所,在做好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常规免疫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大年龄组腮腺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以提高疫苗覆盖面和有效控制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4.
1997-2002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了解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 1997- 2 0 0 2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7- 2 0 0 2年间发生流行性腮腺炎 78934例 ,年平均发病率 16 31/ 10万 ,其中 1997- 2 0 0 0年发病明显上升 ;其发病特点是 :全年均有发病 ,以春末夏初为多 ,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托幼儿童 ,以 5~ 8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结论 应用腮腺炎减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方法 ,所以将腮腺炎纳入常规免疫程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6.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河南省共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8 74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79/10万;92.47%的病例集中在2~15岁人群,以学生最多,男女发病比为1.99∶1;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每年的3-7月和11月-次年1月多发。结论 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处较低水平,但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徐玉銮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14,(3):237-239
目的了解滕州市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流腮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滕州市2005~2012年流腮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滕州市2005~2012年流腮累计报告85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6.64/10万,2010-2012年连续3年发病率超过10/10万,3年的发病总数占8年的72.94%。发病高峰在3~7月,占总病例的53.94%;城区发病为8.79/10万,农村发病率为4.96/10万(PdO.01)。年龄分布以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发病为主,占总病例的80.49%,6和12岁高发。职业以中小学为主,占报告总病例数的67.80%。男女性别比为3.19:1。结论在发病的高峰季节,在重要地区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流腮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疫苗接种工作,落实传染病疫情管理,规范处置疫情,严格接种证查验制度是预防控制流腮流行、减少健康危害的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潍坊市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2年潍坊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腮腺炎累计报告2 633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9.71/10万。2010~2012年发病率分别为2.92/10万、6.03/10万、19.94/10万(P〈0.01)。年均发病率(/10万)最高的是坊子区21.90,最低的昌邑市1.31;男性为13.40,女性为5.92;11月至次年1月、3~7月为发病高峰,其中,3~7月占58.11%,1月、11~12月占23.32%;6~19岁占71.52%,0~5岁占18.04%,20岁~占10.44%;学生占63.81%,幼托儿童占14.32%,散居儿童占10.37%,其他占11.50%;5.81%的病例存在临床合并症,其中,合并脑膜炎者占5.17%;合并胰腺炎者占0.65%。结论 潍坊市201~2012年腮腺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为预防和控制流腮提供参考。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中,2010~2012年流腮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10~2012年流腮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2.3963/10万、33.8863/10万、35.5897/10万,4~7月和11月~次年1月为两个发病高峰,高发年龄为5~7岁,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63:1,近2年发病集中在西部地区。结论针对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含流腮成分疫苗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2年泉州市安溪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安溪县报告腮腺炎病例741例,年均发病率为22.23/10万。季节性明显,5_7月高发。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41:1,病例主要集中在0~15岁的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结论加强重点人群和学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高麻腮风疫苗接种率对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二七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流腮的策略和措施,为流腮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腮发病资料来自二七区2008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二七区共报告流腮病例3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58.09/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流腮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5.11%。病例以学生为主(173例),占发病总数的53.56%;其次为托幼儿童(68例),占发病总数的21.05%。结论小学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腮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小学和幼托机构流腮监测和管理的力度,提高流腮疫苗的覆盖率,从根本上减少流腮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聊城市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聊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聊城市流行性腮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9/10万、6.63/10万、37.90/10万;全年都有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4—10岁儿童为主,占70.61%(1915/2712);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分别占3年总病例数的50.70%、22.38%和12.7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1:1;注射含流腮成分疫苗免疫史为29.09%(647/2224);无免疫史的占33.09%(736/2224);免疫史不详者的占37.81%(841/2224)。结论近3年来,聊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大防控力度,广泛宣传和开展重点人群含流腮成分疫苗的免疫工作,切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对制定疾病控制策略、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 对北京市腮腺炎个案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2010年共报告2 935例病例,发病率为16.7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份;远郊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近郊,城区最低,与人口流动相一致;发病以小年龄为主,15岁以下病例占总数82.59%;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结论 提高接种率仍是腮腺炎防控的关键,同时应保持和提高对学校等集体单位的监测敏感性,科学评价疫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朝阳区199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几年来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发病率较往年有所升高 ,且多发、暴发疫情时有发生 ,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现在腮腺炎疫苗尚属自费疫苗 ,未列入免疫程序。为探讨腮腺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的必要性以及预防接种的具体实施办法 ,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了北京市朝阳区 1999年腮腺炎的发病特点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腮腺炎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朝阳区卫生防疫站 1999年疫情统计资料 ,人口资料由朝阳区公安局户籍科提供。二、结果1.发病强度 :1999年朝阳区卫生防疫站共收… 相似文献
16.
2008-2010年重庆市南岸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岸区近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并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0年南岸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 185例,年平均发病率65.53/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8.46/10万、58.20/10万和110.34/10万,全年均有发病,发病时间集中在5~8月份,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60.68%)和幼托儿童(24.14%)2大群体。儿童组发病率最高,占41.01%。男女比例为1.33∶1。结论 2008-2010年重庆市南岸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学生、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应为今后防控流行性腮腺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许昌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许昌市流行性腮腺炎网络直报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6750例,年平均发病率15.6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90.17,P<0.05).发病呈双峰分布,为4-7月和11月一次年2月,病例数分别占47.56%和30.68%.男女比为1.91∶1,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和幼托儿童,占82.22%;发病年龄集中在5~14岁年龄组,占70.12%.结论 许昌市流行性腮腺炎整体防控效果较好,发病人群主要是学龄儿童,建议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降低流腮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南昌市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南昌市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南昌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南昌市共报告5723例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19.71/10万;发病高峰在4—7月份,占全部发病总数的54.34%;城、乡发病率之比为2.70∶1;男、女性别比为2.19∶1,80%以上的病例集中在2~l5岁儿童。结论应在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管理工作的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促进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9.
1997~2005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7~2005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5年广州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2 9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6.23/10万,2004~2005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2005年发病最高,发病率为105.53/10万。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6、7月份,分别占发病总数的13.37%和13.16%。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50.46%)、幼托(23.68%)和散居儿童(12.95%),病例集中在0~1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87.12%;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44.25/10万,女性年平均发病率为27.8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年广州市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降低学生和幼托儿童发病率是今后腮腺炎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