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各医祝味菊史实访查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祝味菊 (1884~ 195 1) ,幼秉家学 ,博览历代医书 ,青年入军医学校学习西医 ,后东渡日本考察西医 ,主张融会科学知识以改革中医 ,发展仲景之学创“五段八纲”学说。临床上好用附子 ,人称“祝附子”。中年在上海行医、办学 ,因善以温热大剂起危候而有力冲击了上海素喜“清轻之风”的温病学派 ,一时在上海地区形成了善用温热剂的“祝氏学派”。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伤寒质难》中 ,入室弟子主要有陈苏生、徐仲才、王兆基等。  相似文献   

2.
附子一直被古今医家视为补阳要药,医圣张仲景的四逆汤、真武汤等皆是应用附子的代表方剂。火神(扶阳)派医家祝味菊更是称附子"为百药之长"。现代名医吴佩衡、李可、朱良春等都是善用附子的医家。恽铁樵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从  相似文献   

3.
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恽铁樵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最有用”,是说附子能够救人于危急存亡之际,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又能强壮健体,所谓通行十二经,内温脏腑骨髓,外暖筋肉肌肤。许多名医,以擅用附子出名。明代浙江名医严观,常用姜汁制附子,人称“严附子”。近代四川名医祝味菊先生也擅用附子,30年代在上海行医,经常用附子救治危急重症,超人的胆识,独特的配伍,出奇的疗效,赢得病家和同道的好评,雅号“祝附子”。现代云南名老中医吴佩衡先生,附子运用十分得手,而且其量很大,有达400g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现代中药药理角度了解经方中相关温热药治疗中医肝病的作用机理。方法:从治疗肝病的经方中整理有关温热药来剖析。结果:经方中相关温热药对中医肝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结论:中药中不少温热药在治疗肝病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应进一步挖掘、整理。  相似文献   

5.
温热药在里实热证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热药在里实热证中应用初探喻建平(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温热药,临床应用,里实热证中医用药准则源于《内经》,如“寒者热之”、“热因热用”,其相应原理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因而温热类药(下简称温药)常用于寒证、阳虚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经方中温热药在治疗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现代中药药理角度了解经方中相关温热药治疗中医肝病的作用机理.方法:从治疗肝病的经方中整理有关温热药来剖析.结果:经方中相关温热药对中医肝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结论:中药中不少温热药在治疗肝病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应进一步挖掘、整理.  相似文献   

7.
马云翔老中医原系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主任医师,擅长肝、胆及脾胃病的治疗。本文介绍其在温热病治疗中表证渐罢,主用大黄;里热已盛,主用石膏;湿重于热,主用附子和治疗热病不偏执古法的经验,确有独到见解,可供后学。  相似文献   

8.
附子为温里药中第一品药,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有助心阳通脉,助脾阳健运,助肾阳益火之功,为温阳之要药。我省已故名中医吴佩衡氏推崇附子的应用,从临床到理论,均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附子的临床应用及理论,  相似文献   

9.
附子是名中药,临床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淮南子》就有“天雄,乌喙,药之大毒也,良医以活人。”的记载。张介宾推誉附子为药中之“四维”,指出附子、大黄为药之良将,人参、熟地为药之良相。更有古代医家云: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推崇附子为续命起死之要药。现扶阳派也常以大剂附子为主药,李可老先生创“破格救心汤”言对重症患者有起死回生之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李可古中医流派的用药特点。方法 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等统计工具,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整理分析李可古中医流派代表性协定处方。结果 李可古中医流派临床处方,高频用药有炙甘草、人参、附子、茯苓、乌梅等48味,以甘味、平性药为主、整方药味多<13味,剂量集中在100~300 g之间。结论李可古中医流派参悟经典理论及李可思想,结合临床实际,具备药少力专、药量范围宽、重用甘味药等特点,其用药经验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17 祝附子“具结”救重症 祝味菊(1884-1951),沪上名医,以擅用附子著称,自成以温补为特点的用药风格,人称“祝附子”。1929年秋,上海一巨贾,因患伤寒,遍请中西医高手诊治,病势日增,几至不可救药。祝味菊力排众议,全力承揽,“具结”担保,果断采用附、桂、麻、姜之剂,不数日而愈。当时医界为之轰动,不仅赞其医术,更佩服其“具结”担保之勇气。名医章次公也大为叹服,自谓:“此后一逢先生则奉手承教,俯首无辞。”18 徐小圃拜师 徐小圃(1887-1961),二十世纪30年代即为上海儿科名医,初以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附子-甘草作为经典药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通过综述近些年来中药药对附子-甘草的研究概况,并参考现代研究文献,从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包括影响附子毒性成分的溶出)、与毒性成分形成沉淀或复合物、影响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配伍后对附子原有药效的影响几个方面阐释了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存效的作用机制,并用中医药传统药性理论“四气五味”解释了附子-甘草配伍的科学内涵,以期以这一经典药对为切入点探讨中药配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属温热药的中药种类很多,如辛温解表药、温化寒痰药、芳香化湿药、温里药、补阳药、还有部分行气药、补气药、祛风湿药、止痛药、活血化瘀药、补血药等也属于温热属性。可见温热药在临床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寒者热之、治寒以热、劳者温之、损者温之,这是常法,然温热药的临床作用远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刘完素应用附子、乌头的经验,为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借鉴。 [方法] 通过外用和内服两个角度对刘完素的著作进行分析,梳理其应用附子、乌头的特点。 [结果] 刘完素用药善寒凉,但不废温补,在附子、乌头等温热药的使用上有独到之处,在外治法中使用深敷法治疔疮,擦牙法治牙痛,塞耳法治耳鸣,装袜法治小儿脚冻疮,油膏法治丹毒,作粉扑治湿癣;内服法中配伍补肾药以引火归元治疗喑痱,配伍麻桂以温通玄府治疗中风,配伍半夏相反相激治疗暴泻。 [结论] 刘完素突破了附子、乌头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传统用法,丰富了其在外治法中的应用,为现代临床附子、乌头的制剂与用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方剂“四逆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汤为张仲景所创名方,始载于《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用于回阳救逆的代表方,为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在现代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方仅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中药组成,其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剂。本文对作为回阳救逆的第一品药的附子,和四逆汤中可助附子回阳之功效的干姜及既能缓解附子、干姜的暴烈,又能协助附子、干姜的回阳救逆之功效的佐使药甘草三药的性能与作用、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以及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名中医陈乔林主任医师,男,1937年生,湖南省益阳市人。曾任云南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云南省中医医院院长,兼任云南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急症学会及中医基础学会主任委员、全国老年病学会委员等职,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6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发表论文“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初探”等20余篇,主编出版了《实用中医内科急症》等著作。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产生与寒邪内侵、阳气受损有关。阳气亏虚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凝毒邪胶结积聚成肿块,日久成瘤。温阳和扶阳是治疗肿瘤的两大理论基础。温阳是用温热的药物进补人体,阳药和阴药共补,阴中求阳,使阳气恢复。扶阳建立在温阳基础上,用温热药来扶助人体的阳气,其核心思想是重视阳气、力倡扶阳、用阳化阴,大胆应用干姜、附子、肉桂等温热药直接进补人体的元阳。因此,重视阳气的思想是防病治病的大法,也是治疗肿瘤的大法。但目前肿瘤治疗方面温阳、扶阳治法的应用却不多见,究其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对阴寒致积的肿瘤发病机理不明,临床辨识阴寒之证的技巧不够。  相似文献   

18.
“半夏反附子”历来是多数医者谨守的一条中药配伍禁忌,但随着临床实践的验证,一些医者对半夏附子不可配伍的态度也逐渐有了改变,历代医家使用半夏附子药对治疗顽疾的医案不胜枚举。中医药学界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改良了附子的品种和改变了附子的品性,使得附子烈性减缓,毒性减弱;此外,饮片炮制技术的改进以及减毒中药的配伍应用,使得半夏附子配伍变得更加具备可能性与安全性。半夏附子配伍时需注意煎煮时间、剂量与比例等用药安全性因素。医者结合众多医家的用药经验,抓住“阳虚”及“湿盛”的核心病机,在脾胃、肾系、癌痛、妇科、心系、肺系等各系病症中配伍半夏附子均有不错的疗效。本文旨在拓宽临床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为附子半夏药对临床应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产生与寒邪内侵、阳气受损有关。阳气亏虚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凝毒邪胶结积聚成肿块,日久成瘤。温阳和扶阳是治疗肿瘤的两大理论基础。温阳是用温热的药物进补人体,阳药和阴药共补,阴中求阳,使阳气恢复。扶阳建立在温阳基础上,用温热药来扶助人体的阳气,其核心思想是重视阳气、力倡扶阳、用阳化阴,大胆应用干姜、附子、肉桂等温热药直接进补人体的元阳。因此,重视阳气的思想是防病治病的大法,也是治疗肿瘤的大法。但目前肿瘤治疗方面温阳、扶阳治法的应用却不多见,究其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对阴寒致积的肿瘤发病机理不明,临床辨识阴寒之证的技巧不够。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特点温热潮湿,依中医"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治则,又受西医抗生素治疗的影响,该地区治疗肺病以使用清热解毒寒凉药为主,常用"黄芩、金银花"之类,而"麻黄、桂枝"之类辛温热药则因惧其温热之性而少有人使用。然而临床上当用温热药之肺病不在少数,医者应以"有是证,用是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原则,不必拘泥于"三因制宜",更不应中药西化而妄用寒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