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回盲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的认识。方法分析57例回盲部常见病变的X线表现。结果回盲部常见疾病X线征象各有特征。结论对回盲部病变X线表现认真仔细观察,可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4例回盲部及升结肠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X线表现。并对回盲部及升结肠原发恶性淋巴瘤与回盲部炎性病变及盲肠癌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26例回盲部恶性肿瘤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盲部恶性肿瘤并不少见,但鉴别诊断比较困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X线的鉴别诊断,我们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回盲部癌、回盲部恶性淋巴瘤共26例进行临床X线分析,并对其X线鉴别诊断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空气灌肠整复儿童肠套叠时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 选取885例可疑肠套叠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整复术,分析术中、术后患儿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 885例可疑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确诊肠套叠758例(85.65%);复位成功686例,失败72例,复发71例.X线表现:(1)套叠头可位于结肠任何位置,呈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2)复位成功:套叠头包块退至回盲部后完全消失,气体顺利进入小肠;或回盲部仍可见小团片状高密度影,但有较多气体进入小肠.(3)回盲部肠管水肿:758例肠套叠出现回盲部肠管水肿145例,复发的71例患儿中出现回盲部肠管水肿58例;回盲部区域见团片状软组织高密度影,其位置及形态相对固定.结论 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安全、有效;熟悉肠套叠X线表现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王修中  汤海涛 《安徽医学》2014,(9):1255-1258
目的分析回盲部病变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回盲部病变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14年3月有完整资料的回盲部疾病的手术病例,统计入院后的B超、CT、X线钡剂灌肠造影及结肠镜等检查结果及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资料完整的回盲部病变患者55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48例,以右下腹及脐周为主,右下腹扪及包块16例,便血或脓血便9例,腰痛2例,腹泻4例,肠梗阻7例,肠套叠2例,肠穿孔2例。术前初诊胆囊结石1例,8例术前初诊急性阑尾炎,术中探查发现回盲部包块(其中回盲部癌2例,回盲部间质瘤1例,回盲部憩室伴脓肿1例,回盲部炎性肿块4例),阑尾炎手术后3例(回盲部癌1例,回盲部炎性肿块1例,回盲部肠管皮肤瘘1例)。结肠镜检查与B超、CT及X线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相比,对提高术前诊断价值更大。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配合结肠镜等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右下腹肿块患者的临床、X线及病理对照分析提高回盲部肿块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对22例右下腹扪及包块病人的临床症状、X线检查方法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了综合X线分析结果回盲部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各有特征结论结合临床症状通过全消化道钡餐透视结合气钡双重灌肠检查可提高X线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结肠放线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7岁,哈萨克族,农民。主诉:右下肢发现包块1月余。查体:右下腹触及一肿块。约4cm×3cm×2cm,边界不清,不活动,质硬。X线钡餐检查提示盲肠恶性肿瘤。剖腹探查见回盲部有一肿块,约5cm×4cm,与周围肠系膜及肠管粘连成团。临床诊断:结肠回盲部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6例回盲瓣脱垂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结肠镜及手术证实的16例回盲瓣脱垂患者的CT表现。结果所有患者CT均显示回盲部肠粘膜下大量脂肪密度影。4例显示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11例显示肠壁不规则偏心性增厚;7例显示肠管壁较均匀性增厚,可见回肠肠粘膜套入形成半月征或环形征象,其中3例见偏心或外周气泡影。结论回盲瓣脱垂有其特征性CT表现,同时结合结肠镜及临床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经34例回盲部癌的临床分析,回盲部癌的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右中、下腹包块是回盲部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该区隐痛不适常常是首发症状,23.5%的回盲部癌合并有阑尾炎症,其中11.8%急性发作;因此,对50岁以上出现右中、下腹隐痛不适或诊断为阑尾炎者均应提高警惕;大便隐血试验、癌胚抗原(CEA)测定可作为筛选检查,钡餐和气钡灌肠检查对回盲部癌的诊断率可达85.7%和9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肺癌早期X线及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胸部X线及CT诊断为小肺癌的18例X线片及CT片的回顾性分析,18例小肺癌经病理证实,其中6例具有典型临床影像学表现.其中鳞癌12例,腺癌3例,小细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结果 从回顾性分析18例X线及CT检查显示病灶,全部行CT增强检查.X线表现有3种形态:(1)小结节聚集灶;(2)病灶状浸润;(3)不规则结节状.CT表现:小支气管不规则狭窄,细小分支消失截断.不规则结节灶.CT增强部分病灶见有血管强化征.结论 认识小肺癌的早期X线及CT表现,对早期小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X线诊断中,回盲部恶性肿瘤与炎症的鉴别是常见的问题,有时还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尤其是恶性淋巴瘤与炎症的鉴别。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回盲部恶性肿瘤和炎症的X线比较分析,以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能力,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及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X线诊断。方法:分析了10 例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及X线征象。结果:10例中,原发 于回肠及回盲部共6例(6/10),空肠3例(3/10),空回肠交界处1例(1/10),X线表现为较 长范围的不规则管腔僵硬,结节息肉样多发腔内充盈缺损,粘膜中断破坏,少有肠管狭窄及 梗阻。临床表现以腹痛、腹块、腹胀、贫血、消瘦等为主。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X线表 现有一定的特点,若能结合临床表现观察X线征象,可望术前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回盲部充盈缺损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本文报道 5 8例回盲部充盈缺损性病变 ,主要讨论其影像学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5 8例中慢性炎症 16例 ,肿瘤 4 2例 ;影像表现 :盲肠充盈缺损 ,粘膜破坏 ,肠管狭窄 ,压迫移位或粘连等。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回盲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院134例回盲部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和诊断等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归纳其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集回盲部病变134例,其中回盲部癌36例(26.87%),炎症性肠病30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22.39%),肠结核26例(19.4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肠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肿胀、红斑、糜烂、溃疡及肿块样新生物.良性疾病(除回盲部癌及淋巴瘤以外病例)以溃疡形成伴局部黏膜充血、肿胀为主,回盲部癌则以回盲部新生物多见.影像学检查以腹部CT为主,共93例(69.40%)行该检查.手术治疗49例,术前诊断错误7例,误诊率14.28%.结论 回盲部病变总体以良性疾病为主,诊疗过程复杂,确诊困难,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贾雄 《疑难病杂志》2010,9(7):536-5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回盲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对其CT表现及后处理技术作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3例回盲部病变患者中,炎性病变17例(73.9%),其中阑尾炎CT表现为阑尾肿大、增粗,壁增厚,管腔内粪石影,周围间隙模糊以及阑尾穿孔等;MPR图像显示清晰,定位效果好。肿瘤性病变5例(21.7%),其中结肠腺癌CT表现为回盲部不规则肿块,肠壁增厚显著,肠腔狭窄,呈中等或显著强化;Crohn病1例,CT表现为受累肠壁轻度增厚、肠腔狭窄、肠壁强化,MPR图像较好地显示病变肠段的范围和长度。结论多层螺旋CT在回盲部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 74岁因右下腹部疼痛4个月,右下腹部肿块3个月,1999年6月18日入院。查体:精神尚可,消瘦,双侧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怒张,肝脾不大。于右侧中腹部可触及30cm×45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尚可。有压痛,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胸部CT片未发现癌变;X线钡剂灌肠透视升结肠下段可见肠腔狭窄,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诊断:回盲部癌。于6月21日行外科手术切除,术中切除回盲部肿块。术后病理诊断:回盲部小细胞癌,肠系膜淋巴结为1/5阳性。于7月2日出院休息1个月后再次住院化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对回盲部病变X线表现的认识 ,现将在钡餐和钡灌肠检查中发现 ,并经证实的 31例回盲部病变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1 材料和方法本组男性 19例 ,女 12例 ,年龄 15~ 6 9岁 ,患者多以右下腹疼痛、包块、大便异常等症状就诊。 31例中钡灌肠 2 0例、钡餐 6例 ,同时作钡餐和钡灌肠者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2 7例 ,保守治疗随访确诊4例。其中 ,回盲部癌 2 1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结核5例 ,Crohn病 1例 ,阑尾周围脓肿 2例 ,阑尾粘液囊肿 1例。本组X线将癌肿误诊炎症 2例、炎症性病变诊断癌肿 1例 ,未能确定良恶性质者 1例。2 X…  相似文献   

18.
1985年以来,我们造影发现13例表现特殊的回盲部癌,对其造影结果分析观察,探讨其X线表现、产生机理、临床意义及与炎性病变的鉴别要点。同期还收集炎性病变51例对照分析。以上病例均经结肠对比造影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1 X线分型及表现我们将该组病例分为2型:①超长度癌9例,病变范围长,大于10cm,具一般肿瘤特征性改变,3例与正常肠段移行交界;5例病变肠管边缘部分呈锯齿状,3例为单侧性,余为双侧,全具痉挛激惹征象。②肠外病变样癌4例,病变局限,表现为肠壁单侧壁局限性平直的内陷,局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32例回盲部低张双对比造影的X线所见。肠壁线和粘膜皱襞的表现,可帮助鉴别肿瘤和炎症。并介绍其操作方法,认为注射低张药物的时间应该在钡剂大部进入结肠,仅末端回肠存留少量钡剂时为合适。最后,就诊断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探讨早期诊断、预防误诊的方法.方法:对误诊为阑尾炎的回盲部肿瘤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回盲部肿瘤患者误诊为阑尾炎而行急诊手术.结论:对表现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有贫血、消瘦、大便潜血阳性的中老年患者,应警惕有回盲部肿瘤的可能,回盲部肿瘤可能以阑尾炎为首发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