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织血小板测定在诊断血小板减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织血小板 (RPs)是一种新生的血小板 ,具有较强的止血活性 ,能反映骨髓血小板的生成状态。本文通过测定网织血小板的百分率和绝对值 ,对区分一系列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正常健康人 5 0例 ,其中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72岁。血小板计数均在 (10~30 0 )× 10 9/L之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 4 8例 ,男 38例 ,女 10例 ,年龄 2~ 6 5岁 ,均符合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慢性再障 (CAA)患者 10例 ,急性白血病患者 16例 ,均经骨髓细胞学、免疫学及…  相似文献   

2.
冷球蛋白对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使用SE 95 0 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 14 6 0例住院病人进行常规检测 ,发现 2 8例报告提示可疑 ,经进一步复检 ,属于血小板聚集 10例 ,巨型血小板 2例 ,有核红细胞 1例 ,冷球蛋白干扰所致 11例 ,余 4例原因不明 ,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仪器 SE 95 0 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CoulterONYX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1 2 检测对象 本院住院病人 14 6 0例 ,年龄 4~ 90岁 ,住院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可疑者 2 8例。1 3 血细胞分析 静脉采血 1ml,用EDTA K2 (1.5mg)抗凝 ,采血后 1~ 4h上机测试。报告可疑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 2 2项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 12 1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 )和 85例健康人 (对照组 )进行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红蛋白含量 (HGB)、白细胞计数 (WBC)、红细胞计数 (RBC)、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进行检测 ,并对患者病情和预后与健康人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 ,年龄21~65岁 ,平均42.78岁。依据中华医学会1992年制定的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1],152例急性胰腺炎中129例为轻症(轻症组 ) ,年龄8~85岁 ,平均49.26岁 ;23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重症组 ) ,年龄23~78岁 ,平均46.43岁。所有病例均除外其他引起血小板变化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及服用引…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变化。方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形态积分值,液态积分值,管周积分值及总积分值)等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或P<0.05),结论:恶性肿瘤者存在血液高粘,高凝,高聚状态及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6.
肿瘤治疗中由于化疗或放疗引起骨髓功能抑制而致血小板急剧下降 ,临床通常输注浓缩血小板作为有效治疗措施预防患者出血以完成治疗方案。随着血小板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其输注作用、输注效果及无效输注亦倍受关注。笔者对我院输注血小板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0 7~ 2 0 0 0 - 0 3在我院化疗或放疗期间输注血小板的恶性肿瘤患者 5 2例 :男 37例 ,女 15例 ,年龄 2 6~ 74岁平均 5 1.4岁 ;其中肺癌和肺部转移癌 18例 ,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瘤各 5例 ,直肠癌 3例 ,宫体癌、多发性…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改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卫文 《临床荟萃》2000,15(6):274-275
在急性脑血管病变中 ,脑梗死与血流变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多 ,而对脑出血方面的研究就相对少些。本文对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3月期间住院的 87例 (CVD)患者在发病 1~ 3天内进行血流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旨在讨论这类CVD患者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发病机制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脑梗死 (CI)组 47例 ,男 2 6例 ,女 2 1例 ,年龄3 6~ 79岁 ,平均年龄 ( 64 .14± 12 .65 )岁 ;脑出血 (CH)组 4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5 0~ 80岁 ,平均年龄 ( 61.0 9± 11.69)岁 ;正常对照组 3 7例 ,男 2 0例 ,女 17例 ,年龄 2 9~…  相似文献   

8.
<正>血小板计数准确性一直是临床检验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作者为了寻求一种能准确反映患者体内血小板数目的检测方法 ,将镜检比值法与sysex-1800i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7月~2009年9月本院门诊就诊患者172例,男女各半,年龄6~74岁,平均年龄39.4岁。1.2仪器sysex-1800i血液分析仪。试剂:稀释液,溶血剂,清洗剂均由科华有限公司提供的。瑞氏染色液按《临床检验学》配制[1]。EDTA-K2(1.5mg/ml)抗凝管。  相似文献   

9.
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重创伤早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功能改变 ,这些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度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1 ,2 ] 。而常规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在创伤早期并不出现变化 ,创伤腹腔局部凝血变化与血液系统变化也不一致 ,因此有必要动态监测较敏感的凝血、纤溶功能指标。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选取 1997年~ 1999年入院的伴有腹内脏器损伤的 11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 9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8岁~ 6 9岁 ,平均年龄 44± 8岁 ,平均体重 6 6± 14kg。单一脏器损伤 6 0例 ,两个及两个以上脏器损伤 5 6例 ,合并…  相似文献   

10.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珊  王志敏  顾再成 《临床荟萃》2003,18(22):1308-1309
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是血小板质与量的检测指标。临床常作为诊断各种出血性疾病的重要参数。为探讨4项参数检测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意义 ,我们对 2 1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小板 4项参数的检测 ,并与 6 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14例患者为我院 1996年 1月到 2 0 0 3年 1月消化科及普外科的住院患者。男 14 9例 ,女 6 5例。年龄2 9~ 82岁 ,平均 4 2 .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乙…  相似文献   

11.
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对恶性肿瘤患者疗效、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了解其疗效、预后。方法  1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 1周、2周、3周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 ,82例化疗前血小板处正常的为A组 ,在化疗后血小板有显著减少 (P <0 0 5)。 3 6例化疗前血小板处相对高值的为B组 ,在化疗后其数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结论 血小板数值的变化在恶性肿瘤疗效、预后观察中有极重要的价值 ,恶性肿瘤血小板增多提示预后不良 ,且化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 ,然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 ,许多文献认为 ,当血小板实际血浓度低于正常值时 ,血液分析仪在计数血小板的结果距离真实值有一定的误差 ,从而给临床准确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为此 ,我们选择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数结果偏低 (<10 0× 10 9/L)的患者标本 ,用相差显微镜法进行复查比较。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收集瑞金医院病房及门诊血液分析仪(Coulter STKS)计数血小板数 <10 0× 10 9/L的患者标本共 2 6 6份。正常人标本 (10 0~ 30 0 )× 10 9/L 37份。血常规管均为硅化的EDTA…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是脑梗死促发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脑梗死后缺血性损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1]。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为此我们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BPC)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动态观察,以了解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160例,男106例,女54例,年龄39~82岁,平均(61.3±4.6)岁,均为住院患者,发病后48小时内入院,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严重…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Ⅳ度骨髓抑制的护理36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 ,可出现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重者可出现全血减少 ,易并发口腔及身体各部位皮肤黏膜的感染、出血等 ,而影响化疗的进行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使患者能尽快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 ,我们对 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6月 36例恶性肿瘤化疗后Ⅳ度骨髓的患者 ,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相应护理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36例 ,均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2 6~ 6 5岁 ,平均年龄 4 8.1岁。骨髓抑制程度 ,据WHO诊断标准 ,均为Ⅳ度 ,白…  相似文献   

15.
高胆固醇血症黏附分子CD11b与循环白细胞自发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白细胞活化状态、黏附、渗出机制及黏附分子单克隆抗体对白细胞有作用 〔1〕;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通过黏附分子介导完成 〔2〕。本研究以高胆固醇血症 (HC)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白细胞自发活化率 (SAR)、CD11b黏附分子表达率 (CD11b AMER)与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及血液流变性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1正常对照组 4 0例中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4 0~ 6 8岁 ,平均 5 2 .3岁 ,为健康体检者。 2 HC组 6 6例中男37例 ,女 2 9例 ;年龄 32~ 72岁 ,平均5 1.0岁 ;TC>6 .0 0 m mol/ L,TG正常 ;…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群血小板各项参数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 对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的中国人群成人静脉血中血小板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进行调查分析 ,为中国人群成人的参考范围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对我国 15个城市 (哈尔滨、长春、北京、天津、兰州、西安、南京、苏州、上海、成都、武汉、重庆、福州、昆明、广州 )医院 ,使用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 (SF 30 0 0、STKS、SE 90 0 0、K 4 5 0 0、ADVIA12 0、HYCELL PLUS、SE 95 0 0 ) ,检测各地 174 9例 (其中男 92 7例 ,女 82 2例 ,年龄在 18~ 6 0岁 )正常人群静脉血血小板、MPV ,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血小板计数 ,男中位数为 188× 10 9/L ,范围在 85~ 30 3× 10 9/L ;女中位数为 2 0 6× 10 9/L ,范围在 10 1~ 32 0× 10 9/L。MPV的检测值受仪器、试剂、样本采集方式的影响。结论 各地血小板的参考范围基本一致 ,但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 4个地区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5月 ,我们对门诊 1 7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收到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72例患者中 ,男性 71例 ,女性 1 0 1例 ,年龄 1 3~ 76岁 ,病程 3个月~ 6年。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减低 ,血象白细胞计数平均 2 7× 1 0 9/L(1 0~ 3 6× 1 0 9/L) ,血红蛋白平均 5 7 6 g/L(2 4~ 84 g/L) ,血小板计数平均 4 5 2× 1 0 9/L (1 0~ 6 4× 1 0 9/L) ,网织红细胞计数平均 0 0 2 6 7(0 0 0 5~ 0 0 4 5 )。1 2 教育方法自制“门诊CAA患者健康教育调查表…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抗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银屑病患者存在微血管的病变 ,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对病程发展具有一定影响[1,2 ] ,我们观察了 5 7例银屑病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小板、抗凝血系统功能状态的变化 ,探讨各系统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银屑病组 5 7例 ,男 4 2例 ,女 15例 ,年龄 39~ 5 7岁 ;病程 4个月~ 2 8年 ;其中寻常型 4 9例 ,脓疱型 8例 ;处于静止期 34例 ,进行期 2 3例。对照组 5 0例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2 6~ 4 0岁 ,均为经体检合格的健康献血者。两组在 2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影响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功能的药…  相似文献   

19.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疗法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进行对比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48例ITP患者为我院1996年 1月~ 1999年 11月的住院病人 ,诊断符合 1998年 6月在山东省荣城市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修订的ITP诊疗建议。其中男 32例 ,女 16例 ,男女之比为 2∶1;年龄 3个月~ 12岁 ,中位年龄 4岁 6个月。皮肤出血点或淤斑 48例 ,鼻出血 2 0例 ,牙龈及口腔粘膜出血 3例 ,消化道出血 10例 ,血尿 4例 ,无一例颅内出血。入院时外周血小板计数小于 10× 10 9 L 15例 ,~ 2 5× 10 9 …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计数(PLT)是血液常规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人们对血小板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越发关注。有文献报道.临床上无法解释的血小板增高,可能是尚未确诊的早期癌症的首发征兆。本文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进行计数及分析,探讨其数量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无转移的关系以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