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色念珠菌为感染根管中最常分离到的真菌,学者们对其不断进行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感染根管内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检测方法以及根管冲洗液与根管内用药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裘黎路 《口腔医学》2011,31(3):180-180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因左下后牙床反复肿痛溢脓近2年就诊。2年前因相似病史曾做"牙神经治疗"后仍反复发作。患者常服"消炎药"或挂静脉点滴未痊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未经治疗和根管再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探讨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与慢性根尖周炎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未经根管治疗和需根管再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各30例,采集根管内细菌样本,提取DNA,分别设计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所有根管内均可检测到细菌。粪肠球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再治疗病例中检出率为53.3%(16/30),慢性根尖周炎未经根管治疗病例的根管为10%(3/30)。白色念珠菌仅检出2例,均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再治疗病例中检出(6.67%),而未经根管治疗病例的检出率为0。结论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在原发的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检出率较低,在再治疗根管中检出率增高,可能与根管治疗时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Sjogren‘s综合征并发白色念珠菌口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20例Sjogren’s综合征(SS)并发白色念珠菌口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采用制霉菌素局部涂抹、2%碳酸氢钠溶液含漱、转移因子皮下注射综合治疗的结果。作者提出了SS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依据:①唇部小唾液腺活检证实为SS;②口腔白色念珠菌涂片检查。同时还指出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SS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口腔粘膜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色念珠菌感染的动物模型虽有报道,但成功率不高。本研究通过:(1)用从患者口腔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株并通过兔全身感染再分离的方法,加强菌株的毒性;(2)扩大口腔检查部位的范围,成功地(100%)在大白鼠口腔中产生白色念珠菌感染,并对其是否为口腔粘膜癌前病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告感染根管的细菌主要是厌氧菌[1,2](Anaerobe)。高海拔地区感染根管的厌氧菌检查尚未见报导,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2260米,我们对西宁地区60例患有牙髓炎和根尖周围炎患者的根管组织进行了厌氧菌的培养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增生口腔粘膜上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为证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这一非癌前病变与其他因素结合后是否可以促使癌变发生而设计此实验。选用金黄地鼠分为7组,以DMBA造成上皮增生拟白斑,再加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结果说明,单纯DMBA涂抹2周或4周观察,4,8及12周,仅DMBA4周后观察12周有1例皮重度异常增生,涂抹DMBA6周+白色念珠菌组中,全部42史动物均有癌发生,且肿物体积大而多发。本实验结论,口腔粘膜的上皮增生病变如发生白色念珠  相似文献   

8.
根面龋是老年人龋病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牙根部牙骨质及牙本质中相对更高的有机物组成和其表面特殊的微环境,根面龋的发生过程相对复杂.白色念珠菌和黏性放线菌作为口腔常驻共生菌群,具有产酸、耐酸和酵解有机物等性能,在根面龋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白色念珠菌、黏性放线菌与根面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从真菌-细菌控制的角...  相似文献   

9.
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要表征发现艾滋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8岁。主因口内黏膜发白伴疼痛10个月于2002年10月11日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黏膜科就诊。10个月前,患者自觉口内黏膜发白且伴有疼痛,尤以进食刺激性食物加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口腔真菌感染”,口服制霉菌素一个月,稍有好转,但停药后很快病情又加重,再次口服制霉菌素无效,故来我院就诊。既往史:8年前患者曾因  相似文献   

10.
临床病例资料 患者,女,38岁。因舌部白色斑块7个月来我院口腔内科就诊。6^+月前,患者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半年,未见好转,故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1年前离异,否认有输血史、吸毒史和冶游史,无肝炎、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11.
白色念珠菌黏附相关受体及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色念珠菌又称白假丝酵母菌,是人体常驻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它可引起浅表或深部的白色念珠菌病。在致病过程中,其黏附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明确其黏附相关机制,对预防及控制白色念珠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氟康唑与酮康唑治疗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氟康唑对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12 0例病人随机分为 2组。氟康唑组 60例 (男性 34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42± 13岁 ) ;氟康唑 10 0 mg,po,qd;酮康唑对照组 60例(男性 33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41± 13岁 ) ,酮康唑 2 0 0 mg,po,bid,2组均连续治疗 3周。结果 氟康唑组临床治愈率 90 % ,总有效率 98% ,酮康唑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75 %及 97% ,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而总有效率基本相似 ( P>0 .0 5 ) ,但氟康唑组病人平均痊愈时间明显较酮康唑组缩短 ( P<0 .0 1) ,且不良反应轻。结论 氟康唑治疗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Comfort义齿粘附剂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义齿粘附剂(dentureadhesive,DA)已被国外许多牙科医生和患者认可,但国内尚鲜见应用。笔者参考文献[1,2]并优选配方,研制出一种黄色膏状的高分子合成树脂类义齿粘附剂Comfort_DA。研究表明Comfort_DA可显著提高旧义齿的最大咬合力,改善患者的咀嚼效能[3]。白色念珠菌是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婴儿假膜型白色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病又称为雪口病或鹅口疮,发病率较高。笔者采用碳酸氢钠、洗必太清洗口腔后涂擦制霉菌素混悬液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组患儿共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5d~12月。母乳喂养18例,人工喂养24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LP患者唾液流量和pH值的变化与OLP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的相关性,并对其作为感染白色念珠菌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对象分为OLP糜烂组、OLP非糜烂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人。收集无刺激唾液,检测唾液流量与唾液pH,通过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显色培养唾液,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LP糜烂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唾液样本中白色念珠菌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LP糜烂组唾液流量对OLP非糜烂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P患者唾液流量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成负相关。OLP患者唾液流量可以作为评估OLP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患者的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患者常伴有口腔表现,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毛样白斑、卡波济氏肉瘤、单纯疱疹、牙周炎及坏死性牙龈炎等。因此,在患者自己不清楚已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时,常因上述某种疾病首先就诊于口腔科门诊,作为口腔医务工作者需要提高鉴别诊断能力,以便?..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20例Sjogren's综合征(SS)并发白色念珠菌口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采用制霉菌素局部涂抹、2%碳酸氢钠溶液含漱、转移因子皮下注射综合治疗的结果。作者提出了SS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依据:①唇部小唾液腺活检证实为SS;②口腔白色念珠菌涂片检查。同时还指出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SS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定量分析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XTT法定量分析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动态形成过程。方法:经过血清处理的灭菌玻片在六孔板中形成生物膜,经过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并利用XTT减低法定量分析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结果:形态学和定量分析都表明,白色念珠菌可以在玻片上形成典型的、成熟的生物膜结构,形成过程经过了几个明显的阶段。结论:白色念珠菌形成的生物膜具备典型的微生物生物膜结构。  相似文献   

19.
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福赛斯坦纳菌是牙周疾病中重要的致病细菌,可在感染根管中定植,与快速进展性、难治性牙周炎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对其在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检测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下面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