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室出血铸型的治疗策略。方法 7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室出血铸型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38例和综合治疗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立即实施脑血管造影并使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介入术后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每日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促进引流血块。观察组入院后在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先进行侧脑室穿刺术,暂不引流脑脊液,在动脉瘤栓塞成功后立即开始引流血性脑脊液,术后规律注入尿激酶,并持续监测颅内压,辅以亚低温等综合治疗措施。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评价并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轻残6例,中残9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恢复良好率为15.79%;观察组轻残15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恢复良好率为37.50%,与对照组相比其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动脉瘤并行脑室引流术,尽早引流脑室内血块,再辅以亚低温等综合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92例,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25例;一旦发现动脉瘤破裂,迅速中和抗凝及致密填塞破裂动脉瘤,然后分别采用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腰大池引流术等处理方法。结果25例术中破裂的患者中,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6例,存活5例,死亡1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例,存活1例,死亡1例;接受腰大池引流术17例,存活16例,死亡1例。术后半年共随访22例,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0分11例,1分4例,2分3例,3分3例,4分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存在一定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正确的处理方法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系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破裂所致,出血破入脑室后可形成脑室内血肿。具有发病急骤、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临床上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结合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多数患者可康复或好转,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我科2007年7月2009年12月成功护理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司见庭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2907-2908
目的比较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与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44例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且手术简便,对患者损伤较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61例合并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占同期破裂动脉瘤患者的44.9%。临床和 CT 资料分析表明,前交通动脉和椎基动脉系统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室内出血,而大脑中动脉和胼周动脉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内血肿。治疗应根据颅内出血的类型。合并脑内大血肿者应急诊清除血肿,同时夹闭动脉瘤。合并大量脑室内出血者应作脑室外引流,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动脉瘤直接手术。此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为50.9%。经统计处理,发现影垧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临床状况、动脉瘤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室内出血程度,以及颅内出血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熊林  宋涛 《中外医疗》2014,33(1):68-6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以及内科保守治疗术在各类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的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微创颅内抽吸引流术)(30例)和对照组(内科保守治疗组)(30例)。运用Barthel指数积分法来评价疗效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差异及不同部位(壳核、丘脑、脑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计分(71.72±6.92)分远大于对照组的(55.34±7.36)分。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在临床值得推广,对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7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内科组各35例。微创组患者采用微创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内科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内科组患者(P〈0.0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的疗效确切,可以作为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涌  沈宏  傅伟明  刘伟国 《浙江医学》2006,28(5):370-371
少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临床上可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仅伴有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这部分病例常常被误认为其它原因引起的脑内血肿,从而干扰了对其病因、预后等的正确判断,甚至影响临床治疗.笔者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患者的资料,并就其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抽吸引流术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综合救治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185例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92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晚期综合救治,实验组93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救治,对比两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残疾率、优良率、MRS评分及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救治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脑室外引流术在颅内动脉瘤急性期(发病3d内)或急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急性期(发病3d内)或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在术前或术中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再常规行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GOS评分,12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生活基本自理4例,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2例,死亡2例。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在颅内动脉瘤急性期(发病3d内)或急诊开颅手术夹闭过程中,可减少动脉瘤破裂几率,减轻脑组织牵拉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31例急性重型脑出血患者(治疗组)与锥颅置硅胶脑式引流管引流术(对照组A)、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B)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血肿总清除率和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A、B(P<0.01),病死率和病残率均低于对照组A、B.结论 采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临床疗效好,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改善病残程度,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脑内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3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引流组、内科治疗组和开颅手术组.微创引流组根据脑CT显示血肿的不同情况行微创引流术,壳核及脑室出血选择额部入路,保留引流至CT显示血肿消失.内科治疗组以药物治疗为主.开颅手术组则于全麻下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微创引流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6.14±11.27)分,内科治疗组为(31.43±10.42)分,开颅手术组为(24.20±12.23)分,微创引流组低于其他2组(P<0.01或0.05).3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显示:3组患者ADL分级及随访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创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壳核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得到提高,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远期疗效良好率和中残率(69.4%)显著高于对照组(50.2%)(P<0.05),观察组重残率(30.6%)显著低于对照组(49.8%)(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颅内感染情况.结论 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清除+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置管,脑室内灌注尿激酶等综合方法治疗全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自2006年5月-2011年10月行颅内血肿清除+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结合腰大池置管治疗,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56例全脑室内出血患者。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38例患者术后1—4周意识恢复清醒,6例患者持续昏迷,2例患者因术后再出血死亡。6例死于多系统脏器衰竭,4例自动出院。结论该方法综合治疗全脑室内出血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4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观察1个月后临床疗效和6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1个月时有效率和显效率达78.26%、52.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48%和21.74%(均P<0.01)。6个月时治疗组存活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47.83%),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其分布有一定规律,在CT上表现有一定特征胜。结论通过CT检查,根据不同脑沟、脑池及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及形态改变,发现潜在动脉瘤的部位,可初步对动脉瘤破裂出血进行定胜诊断,大致提示潜在动脉瘤的存在及部位,对指导进一步检查、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住院期间立体定向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及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其中28例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对照组为14.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