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上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剖宫产术、肾切除术等手术作腹壁切口时,注意髂腹下神经和切口的关系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3具(66侧)教学用的成人尸体上对髂腹下神经的行程进行了研究。用游标卡尺测量分析了该神经在穿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时距一些骨性点的距离。结果髂腹下神经在腰大肌外侧1/3处穿出,经髂嵴最高点与第12肋尖端的中份,穿过腹横肌腱膜,距髂前上棘内侧4cm处,在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穿腹内斜肌,最后在腹股沟韧带上方2.5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走行,并被腹外斜肌腱膜覆盖,在距耻骨联合上缘5cm处,它的终末皮支穿过腹外斜肌腱膜。结论在阑尾切除术时为了避免切断髂腹下神经,切口应选择在距髂前上棘至少4cm处;在作低位的旁正中切口时切口应在距腹股沟韧带3.5cm处进行;在作肾切除术时,在腰大肌外侧缘上1/3处易找到髂腹下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与阑尾切除术切口位置的解剖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38具(男性21具,女性17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和测量髂腹下神经及髂腹沟神经。结果髂腹下神经在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经过者占63.2%(24例),在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之间经过者占10.5%(4例),在腹内斜肌肌层内经过者占26.3%(10例),髂腹下神经距髂前上棘内侧1~40mm的范围内通过脐-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占97.7%;距麦氏点外侧11~50mm的范围内通过脐-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也占到97.7%;髂腹下神经与脐-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向外上的夹角约为83.45°±6.23°(66°~89°),近乎垂直。结论选择阑尾切口时,应在脐-右髂前上棘连线上距髂前上棘不低于40 mm外进行,或选在麦氏点外侧1 cm以内;在分离时也应注意不要扰及距髂前上棘内侧1~40 mm的范围;切口应与脐-右髂前上棘连线垂直,且作切口时不易向下延长超过两髂前上棘连线。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腹腔沟斜、直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肉眼观察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腹股沟区有关结构。结果 腹内斜肌起始有四种类型,肌腱移行处呈现三种类型:腹横肌起始,腹股沟镰各有三种类型。腹股沟韧带平均长11.65cm,宽0.58cm;髂耻束平均长6.94cm,宽0.53cm。髂耻束并不恒定存在。腹内斜肌起于髂耻束者3例,占1.17%,腹横肌起于髂耻束者占10.7%。结论 观测值为临床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揭示腹前外侧群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取经甲醛固定的12具24侧中国成年尸体的腹前外侧群肌,行改良的Sihler染色。 结果 腹前外侧群肌的神经绝大多数源于节段性分布的胸神经。腹外斜肌各肌齿有独立的神经支配,在髂前上棘和髂结节之间的髂嵴上方有一纵向神经密集带。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有一纵向神经密集带,髂嵴上方有一横向神经密集带。腹横肌髂前上棘与第8、9肋软骨连结处之间有一弧形的神经密集带。腹直肌各肌腹中部有一横向神经密集带,上3个肌腹有独立神经支配。 结论 腹外斜肌和腹直肌可分出神经肌肉亚部;各肌内的神经密集带应被考虑为肉毒毒素A注射和局部麻醉的最佳靶点部位,不宜设为腹壁手术的切口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手术中避免神经血管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15具(男9具,女6具)30侧成尸标本上选择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和腹股沟韧带为标志观测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髂腹股沟神经(Ilioinguinal nerve,IN)、股神经耻骨肌支和闭孔动脉(Obturator artery,OA)的走形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  结果     ① LFCN在髂前上棘内侧穿出腹股沟韧带占96.67% (29/30侧),距髂前上棘中心点(20.01±0.32)mm;被腹股沟韧带纵横纤维所包裹的占33.33% (10/30侧);在阔筋膜形成的筋膜鞘中走行占46.67%(14/30侧)。② IN穿出腹内斜肌部位距离髂前上棘中心点为(5.41±0.50)mm,穿出腹外斜肌腱膜部位距离耻骨结节中心点为(18.04±0.21)mm。  结论 在显露髂骨翼内侧面和骶髂关节时,应在LFCN走行的阔筋膜和腹股沟韧带部位进行显露和预防性松解,以免牵拉损伤;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应从腹股沟韧带两端上方5 mm处开始,防止损伤深面的IN。在显露髂耻隆起时先寻找和结扎闭孔血管耻骨支,以免引起不可控制的出血。  相似文献   

6.
多血管神经蒂腹内斜肌瓣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了探索晚期面瘫动力性修复中多神经支配的供区,提供多血管神经蒂腹内斜肌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上,测量观察了腹内斜肌的神经支配及血供情况。结果:腹内斜肌主要接受第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支配的占90.9%,接受第10、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支配的占9.1%。第11肋间神经入肌处至腋后线的平均长度为12.7cm,肋下神经入肌处至腋后线的平均长度为12.9cm,血供主要来源于第11肋间动脉、肋下动脉和旋髂深动脉的腹壁肌支,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筋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吻合。结论:可利用腹内斜肌多血管神经支配的特点,设计超长吻合多血管神经蒂的腹内斜肌瓣跨面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浅动脉和旋髂深动脉的起始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旋股外侧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3.8 mm,距股深动脉起始处2.42cm发出,发出后行向外侧0.85 cm后继而行向下,分支分布于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2.右旋髂浅动脉起于旋股外侧动脉,距股动脉0.85 cm发出,起始处外径1.8mm,发出后行向外上,分布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3.正常情况下:旋髂深动脉在距髂前上棘附近分为髂嵴支和腹壁肌支(升之),前者分布至髂嵴及附近肌及皮肤,后者分布至肌。本例右旋髂深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0 mm,距腹股沟韧带1.22 cm,以短干发出后分为上、下两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2.4 mm、2.2 mm。上支向上穿腹股沟韧带后行向外上,分布于髂肌和腹横肌的下份内面,上支起始段还发出两较大分支,分布于耻骨肌;下支行向外上于腹股沟深面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此二肌的下份。  相似文献   

8.
腹股沟疝的病因主要是:各种病因引发的腹腔压力升高,冲击深环,腹股沟管、阴囊。间断或持续作用的结果造成局部腹壁肌肉、筋膜等组织结构损伤、薄弱。 病理改变:主要是局部腹横筋膜松驰,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腱膜发育不良。弹性、张力减低,组织萎缩或纤维化。腹股沟部腹壁薄弱,组织缺损等改变。腹股沟疝的系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腹前外侧肌群“米”字教学法陈惠宇(山东省菏泽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菏泽274015)腹前外侧肌群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等。腹外斜肌大部分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两侧呈外八字“\/”形;腹内斜肌大部分肌束由外下斜向前上方,两侧呈内八字“八”形...  相似文献   

10.
对44例妊娠3个月至足月胎儿尸体腹前壁标本,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了解剖观察。胎儿腹前壁的腱膜都是双层结构,每一个腹直肌鞘的前、后壁由3层腱膜组成。6层腱膜全部是斜行的,在正中线附近,两侧腱膜相互交叉编织,形成下列延续关系,即两侧腹外斜肌的2层腱膜,两侧腹横肌的2层腱膜,一侧内斜肌的腱膜与对侧外斜肌腱膜(深层)和腹横肌腱膜(前层)。此外,脐以下的部分腹横肌腱膜纤维穿过同侧腹内斜肌腱膜,与外斜肌腱膜纤维融合。脐环处还有少量纤维束附于脐索的深筋膜上。本文观察表明,腹前壁扁肌腱膜的再分层及其规则排列,在胎儿时期即已形成,这对增加腹壁的弹性和韧性,并利于腹直肌在鞘内的收缩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