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脊柱单椎体结核并椎管内脓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椎体结核合并椎管内脓肿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7月~2002年3月收治的7例单椎体结核进行总结。病灶部位在颈椎1例,胸椎1例,腰椎5例。3例有神经症状。MRI检查5例,均发现椎管内脓肿。CT检查7例,均发现椎体后缘骨质局限性破坏。7例均行椎管探查减压、病灶清除术,4例附加内固定及植骨。结果:本组7例术后局部无复发。3例合并神经症状者2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单椎体结核应用MRI检查可清晰显示出椎管内脓肿的大小及范围。椎管内脓肿宜早期进行病灶清除及椎管减压术。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08,自引:6,他引:108  
骨与关节结核在我国仍为常见病,尤以脊柱结核多见〔1,2〕。自50年代方先之教授倡导结核病灶清除疗法以来,已在我国广为普及,在技术上并不断有所改进,新的抗结核药物的研制成功对提高脊柱结核的疗效,扩大病灶清除疗法的应用范围,起到重要作用。但从总的疗效来看,并发症仍较多,有些问题有待继续探索改进,以期提高疗效。今特对近10年来我国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简要概括介绍如下。1 脊柱结核影象诊断的发展X线照片在脊柱结核诊断方面有其重要意义,它能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椎旁脓肿的情况。但其分辩率、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一些临床特征,分析其原因,提高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39例脊柱结核患者具有不典型的临床特点:结核菌素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不明显;体征以腰腿痛为主,少有后凸畸形;影像学表现在早期常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无敏感性、特异性.[结论]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常不典型,应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注意随访,提高早期诊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X线、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脊柱结核患者的X线、CT及临床资料.结果:术前X线发现病灶188例,其检出率94%(188/200),CT发现病灶200例,其检出率100%(200/200).脊柱结核X线及CT表现一致,即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及冷脓肿形成.CT尚可观察X线难以现察的椎管、脊髓受累情况.结论:早期脊柱结核的诊断CT更优于X线平片,其X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不难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6.
脊柱结核74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9年2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的74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首诊时即考虑脊柱结核并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证实者28例,占37.8%。行X线片检查后诊断为脊柱结核者51例,占68.9%,行CT及MRI检查后诊断为脊柱结核者73例,占98.6%。临床、影像资料齐全,术前仍误诊为脊柱转移瘤1例,占1.4%。[结论]早期的脊柱结核或不典型脊柱结核很难根据临床表现在首诊时即诊断为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CT及MRI对于脊柱结核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极少数诊断困难的病例,可以作介入穿刺检查或者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早期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例脊柱结核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同时行PPD试验、血沉、胸片、胸部CT和E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全身结核毒性症状并不典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其中8例患者曾被误诊。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椎体内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等骨质破坏灶及其内毛玻璃状高密度的死骨(19例),周围可伴有骨增生硬化带(10例),可伴有椎前软组织肿胀。MRI发现椎体骨炎(19例)及终板破坏,以及骨内小脓肿。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高信号为主、椎间隙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不伴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CT能显示早期微小的脊柱结核病变如骨质破坏、死骨等现象;MRI能清楚显示椎体骨炎、终板和(或)椎间盘的破坏和椎体内小灶骨脓肿。结合CT和MRI两者优点,可较早诊断脊柱结核;从而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抗结核治疗,避免漏诊、延迟诊断或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37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37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结果 有结核病史占19%,腰背疼痛占78%,下肢痛和/或麻木占29.8%,全身性中毒症状占16%,X线片阳性征象占62%,CT、MRI检查阳性征象占94.5%,血沉升高占91%,轻中度贫血占16%.误诊率24.3%。结论 只有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认识,拓宽诊断思维,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肾结核临床诊治的新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肾结核诊治的新特点,提高肾结核尤其是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经病原学或病理学证实的87例肾结核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综合运用尿常规、肾脏功能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尿找抗酸杆菌、尿荧光TB检测、尿PCR-TB;器械检查包括膀胱镜、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CT等;主要鉴别肾脓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肾肿瘤、输尿管结石等疾病,获得确诊。保守治疗;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16例,抗痨及血液透析1例;手术治疗;患肾切除54例(62.5%),(孤肾)肾造瘘3例,肠道代膀胱术4例(4.6%)。结论:近年来肾结核呈现非典型化,应强调对非典型肾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静脉肾盂造影(IVU)对肾结核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应重视CT在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治疗上仍以肾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0.
脊柱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近年来结核病的不断增加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现将我院近年来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 2 1例脊柱结核作一总结 ,讨论一下CT表现及对临床的应用价值。1 资料及方法本组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在 2 2~ 5 8岁 ,平均年龄3 9 .2岁。本组 2 1例均经脊柱常规正侧位X线片检查、CT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扫描方法 :我院使用东芝TCT— 3 0 0SCT机 ,病人取仰卧位 ,对脊柱X线片病变区或可疑病变区用层距及层厚为 5mm ,连续扫描 ,部分病例行增强扫描。2 结  果病变范围 :腰椎 13例、胸椎 6例、胸腰段交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的发病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1991年1月至2007年4月间的2333例肾移植受者中有37例术后发生结核病,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结核病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术后结核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的发病率为1.59%,发病时间为术后1~91个月,中位时间为术后7个月,22例集中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29例为肺部结核或肺部结核合并有肺外病灶,其他为肺外结核.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病的表现以发热、咳嗽和咳痰为主;所有受者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均为阴性;29例受者X线胸片检查有典型的结核表现;6例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16例经病原学和/或病理学确诊.7例确诊合并有其它感染.抗结核治疗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并调整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28例受者经治疗后好转,9例因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结核的发病风险较高;X线胸片结合病原学和/或病理学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手段;抗结核治疗时,应加强对免疫抑制剂的监测,及时调整抗结核药和采取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不典型泌尿系结核的诊治(附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不典型泌尿系结核分为七类。结果:除膀胱刺激征、血尿等最常见的症状外,泌尿系结核的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除肾功能尚好的6例采用联合服药治疗,2例随访治愈外,余17例行患肾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肾结核。6例获得随访,2例并发结核性小膀胱,2例并发输尿管残端综合征,2例痊愈。结论:静脉肾盂造影(IVP)是肾结核首选的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方法,对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需要在提高认识的同时重视病史,综合分析尿细菌学及IVP检查,必要时联合逆行肾盂造影(RP)、CT检查才能确诊。个别患者只有在手术时才能确诊。强调晚期肾结核行半尿路全切除术十分重要;肾功能尚好的早期肾结核患者行三联化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伴截瘫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并评价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78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33例;年龄13~71岁,平均39.5岁。骨病活动型截瘫69例,41例已行抗结核治疗,发生截瘫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3周(0~4周)行早期手术治疗;22例(合并活动肺结核6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药物性肝炎7例、尿毒症3例、不稳定心绞痛1例)经围手术期处理后行手术治疗,发生截瘫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5周(3~8周);6例单纯行药物治疗。骨病治愈型截瘫9例,行常规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 个月,平均31.4个月。术后第1天~3周,神经功能开始部分恢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完全恢复65例,部分恢复7例,无改善6例。骨病活动型截瘫患者预后相似,骨病治愈型截瘫患者初始恢复慢,且预后较差。术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病灶无复发,X线片或CT提示病灶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对于骨病活动型截瘫,病变较轻者可行单纯药物治疗;病变较重者(Frankel分级C级以下,后凸畸形)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有早期手术禁忌者,合并症处理后,延期手术治疗亦可取得较好疗效。骨病治愈型截瘫的神经症状改善较骨病活动型截瘫患者差,提示初治病例(尤其是儿童结核)应强调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4.
小儿半椎体畸形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半椎体畸形的外科治疗及相关问题。方法:手术治疗94例半椎体畸形患儿,按照术式分为单纯半椎体切除组及半椎体切除后路加压固定组,随访观察术后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侧弯均得到控制,后路加压固定组侧弯矫正明显好于单纯组,但术后并发症较多。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前后路切除半椎体并加压固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临床表现和诊治方式的变化,改进切除技术。方法对1955年至2001年收治的537例肾癌患者资料按术式演变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第1阶段为1955年至1982年,以单纯肾切除术为主;第2阶段为1983年至1992年,以经腹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第3阶段为1993年至2001年,以经腰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结果第1~3阶段临床表现:血尿分别为72.4%(42/58)、62.2%(92/148)、48.6%(161/331);腰腹痛分别为65.5%(38/58)、51.4%(76/148)、36.6%(121/331);腹部包块分别为51.7%(30/58)、23.0%(34/148)、12.7%(42/331);“三联征”分别为24.1%(14/58)、10.8%(16/148)、3.6%(12/331)。无症状肾癌所占比例分别为0%、6.1%(9/148)、15.7%(52/331)。3阶段肾癌的诊断分别以尿路造影、B超和CT为主。第1阶段以单纯肾切除术为主,根治性肾切除术仅占4.8%;第2阶段根治性肾切除术占76.5%,其中经腹占63.9%、经腰占36.1%,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NSS)占1.7%;第3阶段根治性肾切除术占89.8%,其中经腰占77.4%、经腹占20.8%、经胸腹占1.8%,NSS占3.2%。第1阶段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27.7%;第2阶段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4%、48.2%、17.6%;第3阶段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58.6%。结论肾癌典型的临床表现率逐渐下降;无症状肾癌所占比例增加,对肾癌的诊断更趋向于早期,诊断更加准确;肾癌的手术更加标准化,保留肾单位手术应用增加;肾癌生存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非典型性肾结核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误诊的非典型肾结核临床资料。结果:行肾切除术2例,右肾切除和肠膀胱扩大术1例,右肾输尿管全切术3例,肾造瘘和活检1例,抗结核治疗1例。结论:非典型肾结核的特殊性在于缺乏肾结核的典型临床表现,而主要表现为大量血尿、肾区及腹部疼痛、发热、前列腺炎或泌尿系外结核病灶等症状;缺乏实验室检查、膀胱镜检或X线检查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7.
报告78例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血尿程度与肾损伤程度不完全一致,重视伴合并伤的肾损伤的鉴别和诊断。B超、大剂量IVU及CT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1.4%、86.0%、100%。B超检查简单、迅速应为首选,主张先行保守治疗,同时密切临床观察。手术宜经腹部切口,术中尽量保留肾脏组织,行肾切除应注意检查对侧肾功能。本组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休克及严重合并伤。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经验,观察了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患者,结果为治愈6例,摘除移植肾4例,死亡1例。认为:(1)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抗排斥的免疫抑制剂,结核感染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50倍。(2)肾移植术后高热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者即使化验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结核菌感染。(3)一旦确立诊断早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将激素减为最低量。(4)对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09年收治的3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腹痛、腹部肿块、胃出血并休克、柏油样便。钡剂胃造影、BUS及CT平扫均显示胃腔内实质不能定性的肿块。纤维胃镜取部分活组织明确诊断4例,术前确诊率12.5%。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8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其中胃窦部半胃切除术12例;胃部分切除术13例;胃次全切除术2例;全胃切术或根治性胃切除术5例。结论:胃神经鞘瘤无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确诊率低。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进一步诊断有帮助。一经确诊或胃存在实质性肿块,应及早手术治疗。根据术前患者病情及术后病灶情况,可分别选择局部切除(距病灶边缘3 cm以上)、半胃切除、胃部分切除、胃次全切除、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