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由于血脑屏障通透性等原因,导致不同抗结核药的脑脊液(CSF)药物浓度低于血液浓度,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异烟肼血脑屏障通透性好、杀结核杆菌作用强,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主要药物之一.但是,不同剂量异烟肼在整体治疗效果方面有差异性表现.本文探讨不同剂量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异烟肼、糖皮质激素、尿激酶和胞二磷胆碱对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于2007年10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住院的86例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是否鞘内注药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置换脑脊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异烟肼、糖皮质激素、尿激酶和胞二磷胆碱。根据2组脑脊液变化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与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鞘内注射异烟肼、糖皮质激素、尿激酶和胞二磷胆碱可提高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6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脊液置换术及异烟肼50mg和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每周2次,共20~24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时间及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3%(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8%(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异烟肼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时间,提高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疗法应用以前,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不治之症。近十年来由于链霉素,对氨柳酸及异烟肼的相继应用,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以来,结核性脑膜炎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了。目前的问题乃在于如何早期论断及正确的治疗。本文愿就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依据为:①临床症状;②脑脊液的改变;③肺部或身体其他器官结核病灶的存  相似文献   

5.
方润权  蓝瑞琼 《右江医学》2002,30(2):110-111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原因。方法 :报道 1例经病理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怎样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酷似结核 ,5次腰穿未找到隐球菌 ,按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 ,死亡前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极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反复多次找隐球菌、诊断未明前慎用激素以及必要时活检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回顾性均分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使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给药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用异烟肼鞘内注药,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颅内病灶吸收情况和脑脊液的变化。结果 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给药4周后脑脊液检测基本恢复正常,患者症状与体征均显著改善,颅内压力降至正常,脑脊液的白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给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异烟肼中毒致双目失明1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116600)武宝林女患,25岁,因头痛、呕吐20余天第一次入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经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钠等抗结核药物治疗26天好转而出院。当时无视力障碍。出院后因将异烟肼、雷米封视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广泛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提高对原发性广泛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1例确诊原发性广泛耐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诊断及治疗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4岁,因"头痛、呕吐5 d,加重伴精神异常10 h"收入院。既往无肺结核病史,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头颅CT检查提示轻度脑积水、环池轻度狭窄,疑脑膜炎。予异烟肼0.3 g静脉滴注(1次/d),口服异烟肼0.3 g(1次/d),利福平0.45 g(1次/d),吡嗪酰胺1.5 g(1次/d),乙胺丁醇0.75 g(1次/d)抗结核化疗,予地塞米松15 mg减轻结核中毒症状,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无效死亡。3个月后脑脊液培养提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环丙沙星、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丙硫异烟胺耐药),确诊为原发广泛耐药结核性脑膜炎。在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上检索到广泛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相关文献共4篇,共5例,其中2例初治,另外3例未提示为初治还是复治。结论初治原发耐药结核性脑膜炎临床上少见,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临床应加强警惕,尽早获得药敏结果,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开展分子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及对脑脊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使用异烟肼鞘内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随访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白介素-8(IL-8)和干扰素γ(IFN-γ),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8和IFN-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8和IFN-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IL-8和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可有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还可有效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不良情绪,利于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早期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对3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抗结核等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26例治愈,3例转院进一步治疗,2例因病程长、治疗晚而死亡。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关坚红  马玉姗 《中外医疗》2012,31(36):26+28-26,28
目的探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该科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例,利用四联抗结核药,激素,脱水,脑脊液置换术等综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32例。结果存活31例,成功率96.8%。结论综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进行短程间歇化疗。以雷米封、利福定、吡嗪酰胺及链霉素在日用一个月后改为每周二次,链霉素续用1~2个月, 雷米封、利福定、吡嗪酰胺续用8个月。对照组1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上述四药日用坚持一年以上。研究表明,短程间歇化疗与全程日用对照组的疗效相似(P>0.05)。其后遗症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入院时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质、糖和氯化物水平无紧密关联(P>0.05),可是,有昏迷抽风者,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TNF-α与IL-1β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ukin-1β,IL-1β)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和IL-1β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含量变化。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TNF-α和IL-1β在抗结核治疗前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经抗结核治疗50 d后TNF-α无显著变化,而IL-1β经抗结核治疗30 d后显著下降;相关分析显示在抗结核治疗前TNF-α与IL-1β呈正相关。结论TNF-α与IL-1β可能协同参与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过程,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结脑病情及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1]MDR-TB)为难治性结核病,临床应用利奈唑胺联合其他药物治疗MDR-TB及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取得较好疗效[2],但对其用于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少见报道。笔者临床采用利奈唑胺治疗MDR-TB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并在耐多药方案化疗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患者1例,现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脑膜炎40例CT、MRI影像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头颅CT或MRI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中,早期7例,中期17例,晚期16例。影像学表现为:脑池及脑膜异常、脑积水、结核瘤、脑梗死和脑膜钙化等。正规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后,有效33例(82.5%),无效6例(15.0%),病死1例(2.5%)。结论: CT或MRI能较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多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Three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complicated by hyper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 are described. The recognition of this complication is important in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重度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对10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重度脑积水的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0例患者中,9例术后意识障碍好转,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缓解,1例头痛、头晕缓解不明显,但经治疗4d后逐渐缓解。1例术后2个月后出现分流管阻塞,无一例发生结核性腹膜炎。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重度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进行10个月的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统计学方法等手段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治疗后效果良好,未留下明显的后遗症。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其他一线抗痨药,并结合激素、脱水、改善脑功能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该院所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结果在该组的82例患者中,有72例好转出院,7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结论对结脑高度重视,若有疑诊现象,必须在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抗痨药物的同时,采用激素治疗,其为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