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的外科治疗时机及时病变瓣膜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外科治疗经过,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及感染控制情况。结果:16例康复出院,1例因早期右心衰竭死亡。结论:小儿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早期外科手术是必要的、有效的、瓣膜成形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李月梅  高立梅  王娟 《中外医疗》2009,28(8):121-12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通过对19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透析过程中严密监护,预防感染和并发症,防止电解质紊乱等方法,探讨提高此类病人治愈率的手段。结果19例病人中,16例预后良好,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因严重的低心排死亡。结论腹膜透析是治疗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急诊救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救治概念,随着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更新。传统概念认为心功能衰竭病人均有器官淤血症状,因而统称为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新概念认为心功能衰竭可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两个阶段。前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如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衰症状,心功能尚属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I级,属有症状心功能衰竭的前期。如无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成为有症状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1例,其中无紫绀型27例,紫绀型4例,无紫绀型中以室间隔缺损(VSD)为多(70.97%),先心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程长(平均21.8天,最长84天),且反复发生(每人前后住院2-9次),心功能不全发生率72.2%。对婴幼儿先心病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理机制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周菁 《黑龙江医学》2005,29(11):863-863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通过对5例小儿先心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此类病人手术治愈率的手段。结果5例病人中,3例预后良好,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因严重的低心排死亡。结论腹膜透析是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限盐,强心,利尿治疗无效的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84例,在强心,利尿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口服12.5-50mg(视疾病而定),每日2次,连服4-6周,观察其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心功能改善显效42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88.1%。结论 美托洛尔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重构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效应、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8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人,按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40人,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入5~10%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续30天。采用超声心动图单盲法测定心功能,测量IVSD、LVIDD、LVPWD、LVEF、SV,并计算BAS、LVMI。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较前改善,且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伍用黄芪注射液可明显地改善衰竭心脏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苓桂术甘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苓桂术甘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2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心功能 ,部分患者做心钠素 (ANF)测定。结果 两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73.33%和 6 0 .0 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苓桂术甘汤能改善心功能 ,减缓心衰的病程发展。结论 苓桂术甘汤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 ,毒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心功能 ,减缓心衰的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开搏通对先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96例坚持药物治疗的先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据年龄、先心病类型、心功能分级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常规组和开搏通组 ,常规组中用常规抗心衰治疗 (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 ,开搏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搏通 ,疗程 2~ 4周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6 .19% ,开搏通组总有效率为 94 .4 4 % ,两组数字经统计学处理X2 =6 .72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开搏通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老年人常见病,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也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最终结局。β-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已获得充分肯定,各种心力衰竭治疗指南陆续将其列为心功能稳定状态下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线用药。但治疗早期,由于其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引起心功能一过性减退,而限制了其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并与单用美托洛尔组32例作对照,随防1年.前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手术的经验。方法:126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32℃-34℃)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全组均无气栓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死亡率0.79%。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环抱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广泛运用于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效果显著提高,心脏移植迅速发展.在左心辅助系统等人工心脏进一步发展并能取代心脏移植之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 供心的保存原则及特殊性 供心的保护措施应针对心肌结构的保护、能量状态的保护和能量资源的保护[1].其原则是:(1)供心快速地停搏并均匀地降温,从而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5.
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剑非 《华夏医学》2002,15(2):261-262
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生存率是心脏移植研究的主要方面 ,而如何提高供心的保存技术 ,改善供心质量是其关键。供心离体保存有其独特的特点。移植供心的保存方法主要有两种 :单纯低温保存和持续灌注保存。不停跳行心肌保护的方法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供心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机械瓣替换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在体外循环下机械瓣替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80例.结果:均在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替换术.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但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机械瓣替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术前、术中、术后广义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防止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夏雨  张权宇  裴建明 《医学综述》2008,14(14):2091-2093
随着心脏移植手术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供心保护所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了各种心脏移植供心保护方法及其优缺点,从保护离体心脏功能、组织、细胞的角度分析各种方法的操作和机制,介绍了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有望应用于临床的新方法如Na+-H+交换抑制剂和阿片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19.
20.
The Heart     
Bowman  Phil 《JAMA》2003,290(4):4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