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低水平HBsAg病人的分布及其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血清低水平HBsAg病人的分布状态及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模式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11420例首次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定值参比血清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11420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共1029例,其中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者共312例,占总受检例数的2.73%,占HBsAg阳性人群的30.32%。在312例低水平HBsAg病人中,HBsAg含量<1μg/L者有147例(47.12%),(1~2)μg/L的有61例(19.55%),(2~5)μg/L的有104例(33.33%)。对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共获得8种模式,以“HBsAg、HBeAb和HBcAb阳性”、“HBsAb和HBeAg阴性”模式为主(64.10%);HBsAg和HBcAb同时阳性者占87.18%;单纯HBsAg阳性者占10.90%;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者占7.37%,且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方地区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模式分布情况.方法 对本院16553例术前检查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未感染过HBV患者5584例,占33.7%;既往或现症感染HBV患者10969例,占66.3%;其中,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431例,占8.6%.所有既往或现症感染HBV患者血清HBV标志物常见模式7种,占前三位的是:HBsAb单独阳性3983例,占24.1%;HBsAb、HBeAb、HBcAb均为阳性2492例,占15.1%;HBsAb和HBcAb阳性2085例,占12.6%;少见模式13种共323例,占2.0%.在所有HBsAb阳性(≥10mIU/mL)患者中,38.4%患者HBsAb水平≤100mIU/mL,仅31.5%患者HBsAb水平≥500mIU/mL,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结论 北方地区HBV感染率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8%);且HBsAb阳性患者中,三分之一低于100mIU/mL,需进一步强化免疫,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 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准确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就诊的85例HBV感染患者,并采用 CMIA 法、ELISA 法分析 HBV 感染的准确率、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浓度]、HBsAb、HBsAg回收率.结果:CMIA法诊断准确率,检测HBsAg、HBeAb、HBcAb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5);两组平均回收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ELISA法相比,CMIA法用于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学标志物具有较高准确度、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估计其传染性程度,为精神病患者乙肝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用ELISA方法检测我院三年来门诊及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五项指标,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5031例血清标本中检出HBV血清学标志物3023例,总感染率60.1%。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20种模式。结论: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精神疾病患者较同类人群血清总感染率偏高,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也较为复杂,除HBsAg阳性、抗-HBs阴性、HBeAg阳性、抗-HBe阴性、抗-HBc阳性组具有传染性外,其他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建议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注射乙肝疫苗,以减少乙肝的传染率。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HBV DNA与HBV M、乙型肝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意义 )。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 (FQ PCR)检测 10 5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 ,分析其在乙型肝炎 5项指标(HBV M)中的检出率 ,在乙型肝炎不同类型中的分布。结果 HBV DNA与HBV M对比 ,HBsAg( )、HBeAg(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 97% ,HBsAg( )、HBeAb(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75 % ,HBsAg(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 6 0 % ,HBsAg( )患者的检出率为 4 0 % ,HBsAb( )、HBeAb( )、HBcAb( )的 (或HBsAb阳性、HBcAb阳性 )病例未检测到HBV DNA。表明HBV DNA与HBV M的抗原呈正相关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5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 72 2 % ,慢性乙型肝炎检出率为 75 % ,肝硬化检出率为 70 %。血清HBV DNA与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HBV DNA的复制状态与不同乙型肝炎临床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乙型肝炎抗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来东莞工作的外来工的乙肝感染状况,分析其乙型肝炎的表达模式,为乙肝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了到某院体检的962份外来工的血清,检测乙肝五项: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的962人中,HBsAg阳性335人,阳性率34.82%。其中男性受检者527人,HBsAg阳性204人,阳性率38.71%;女性受检者435人,HBsAg阳性131人,阳性率30.11%。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阴者217人,占总受检人数的22.56%。结论必须加强对来莞工作的外来工的乙肝监测,及时为乙肝五项全阴者注射乙肝疫苗,同时加强外来工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与分析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水平,为临床血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50例拟接受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抗-HIV)以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抗-TP),结果 2450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中,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的阳性率最高,为23.18%,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为11.27%;患者存在2~3重感染模式,其中以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HBsAb模式的阳性率最高,为1.18%,其次是HBsAg+HBsAb+乙肝表面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模式的,为1.06%;男性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患者的HBeAg、HBeAb、HBsAg、抗-HCV和抗-TP阳性率明显低于年龄<30岁和年龄为30~60岁患者(P<0.05).而各年龄段间的HBsAb、HBcAb和抗-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加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抗体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将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婴儿作为500例观察对象,根据出生前母亲是否用HBIG分为:观察1组:产前母亲孕末期28w、32w、36w各用200IU(蓉生)HBIG 200例;观察2组:产前母亲孕末期28w、32w、36w各用400IU(蓉生)HBIG 100例;对照1组:产前母亲孕末期不用HBIG 200例。观察生后12h内新生儿静脉血乙肝五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结果观察1组200例新生儿HBsAg阳性1例,阳性率为0.5%,HBeAg阳性3例,(其中1例HBsAg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5%。对照组HBsAg阳性2例,阳性率为1%,HBeAg阳性8例,(其中2例HBsAg同时阳性)阳性率为4%。经统计学处理(HBsAg)χ2=0.336,P=0.562;(HBeAg),χ2=2.337,P=0.126。观察1组与对照组生后24h内HBV抗原检测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HBsAb检测比较:观察1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1%,观察2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2%,对照组HBsAb阳性率1%,各组HBeAb和HBcAb检测比较,结果HBeAb和HBcAb检测母婴符合率均在97%-97.5%之间。结论孕妇HBV携带者产前孕末期用HBIG 200IU隔4w连用3次的方法对阻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效果不显著。加大HBIG的用量400IU可基本阻断HBV垂直传播胎儿。但鉴于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仅4%,加大用量不适用所有HBV携带者孕妇,尤其是HBsAg单阳性孕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母婴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情况,以控制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978例产妇分娩前24小时内静脉血和分娩时在无菌条件下留取新生儿脐血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了乙肝五项检测。结果 (1)单纯HBsAg阳性17例占1.74%(17/978);HBsAg+HBeAb+HBcAb阳性37例占3.78%(37/978);HBsAg+HBeAg+HBcAb阳性23例占2.35%(23/978);HBsAg+HBcAb阳性16例占1.64%(16/978);单纯HBcAb阳性5例占0.51%(5/978)。(2)与单纯HBsAg阳性比较:*χ12=4.492,P10.05;χ22=16.222,P0.01差异有显著性,**χ2=0.002,P0.05差异无显著性,△两者比较χ2=7.858,P0.01差异有显著性。(3)978例产妇HBsAb阳性324例,阳性率33.13%(324/978),婴儿脐血HBsAb阳性312例,宫内抗体转运率为96.30%(312/324)。结论建议对孕妇应尽早检测乙肝五项,对乙肝五项阴性的孕妇,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对接种疫苗和HBsAb阳性的孕妇进行HBsAb浓度检测,保证孕妇HBsAb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以增加胎儿获得HBsAb的量,从而更好的预防胎儿遭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门市健康体检成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状况,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6月江门市体检成人共计11208人,分别统计分析年龄、性别、乙型肝炎"两对半"结果和肝功能。结果江门市健康体检成人HBsAg阳性率为9.06%,男性和女性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8%和6.8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分别占19.49%和80.51%;HBsAb阳性率为67.34%,乙型肝炎标志物全阴为22.08%。结论江门市健康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预防控制乙肝仍要加强以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不尽相同,国外报告证实静脉吸毒者是HBV和HCV的高危人群,国内个别地区也有报导,本文对94例海洛因静脉吸毒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吸毒组:男性69例,女性25例,均为广州某戒毒所收客的吸毒者,年龄18~45岁,吸毒时间1个月至3年,均无肝炎病史,无乙肝疫苗免疫注射史,吸毒方式为静脉注射.对照组:男性62例,女性38例,均为广州医学院教职工,年龄在20~55岁.1.2 血清学检测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抗HCV,试剂购自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双份测定阳性的判为阳性,出现任何1项HBV感染指标即为HBV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孕妇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8648例4个月以上孕妇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指标。结果HBsAg(+)-HBeAg(+)-HBcAb(+)166例,占总数1.91%;HBsAg(+)-HBcAb(+)276例,占总数3.12%;HBsAg(+)-HBeAb(+)-HBcAb(+)465例,占总数5.27%;HBsAg(+)-HBeAg(+)12例占总数0.13%;各项指标均为阴性者为4302例,占总数49.75%;HBsAb(+)3279例,占总数37.92%;HBsAb(+)-HBcAb(+)126例,占总数1.46%;HBsAb(+)-HBeAb(+)-HBcAb(+)22例,占总数0.25%。结论在孕妇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HBV感染者和易感者。孕前孕期孕后预防HBV感染和阻断母婴传播,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乙肝五项检验现状,了解基层检验质量及发展趋势,为切实提高基层检验质量、制定相应管理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连续6年随机抽取我国县级妇幼医疗机构345±107家,应用盲样检测方法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每个项目5个水平,对回馈的数据进行分类、核对、整理、分析与总结.结果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的检测方法主要有ELISA法、金标法、化学发光法、乳胶法、时间分辨法、酶法和其他未填写的方法等,并对各方法在2011年至2016年间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6年间,乙肝五项各项目的室间质评及格率明显提升,尤其是HBcAb,由2011年第一次的43%提高到2016年的92%, HBsAg、HBsAb、HBeAg、HBeAb的室间质评及格率接近100%.结论 随着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开展和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服务机构的检验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本县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表面抗体(HBsAb)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将1200名体检人员按不同年龄分为老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并对3组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进行检测.结果 受检者1200例,男性590例,阳性率5.25%,女性610例,阳性率4.1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62.09%明显高于中年组44.97%和老年组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广大群众应积极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测,对乙肝疫苗无或低应答者及时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或加强,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和覆盖率,预防和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保山市聋哑学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聋哑学校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校的90名师生采集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HBV5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90名调查对象中,聋哑学生68人,教师22人,均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全校HBsAb阳性率仅为23.3%。HBsAg阳性聋哑学生4人,阳性率为5.9%;HBsAg阳性教师1人,阳性率为4.5%。聋哑学生及本校教师分别有83.8%、31.8%为乙肝易感人群。聋哑学生与同年龄自然人群、本市正常学生HBsAg阳性率相近(P〉0.05),HBsAb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均低于本校教师及自然人群(P〈0.05)。结论聋哑学生感染HBV机会较自然人群小,但是聋哑学生面临HBV感染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6.
高低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以揭示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252份低浓度和38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的7项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为表达方便,将乙肝标志物检测项目的第1-5项,依次用1、2、3、4、5作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 高浓度HBsAg组和低浓度HBsAg组在人群中的比例分别为10.2%和0.7%左右,两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面模式分别有10种和7种,各模式在两组间的检出率不完全相同,且两组间各模式的Anti-HBc-IgM、HBV DNA检出率亦不尽相同,但两组各模式均以145模式为最高,其次为135和15模式。低浓度组中,约70%的145、15模式分布在1.0-2.0μg/L范围内,近65%的135模式分布在2.0-5.0μg/L范围内,其他模式则多数分布在≤1.0μg/L以下。结论 高浓度的低浓度HBsAg携带者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在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低浓度HBsAg感染人群宜引起重视,应将包括Anti-HBc-IgG在内的乙肝标志物检测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00例藏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收的300份藏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PCR)法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免疫学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即两对半检测],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①HBV- DNA定量分析显示160例(53.33%)HBV- DNA阳性,HBV- DNA含量平均值2.94×10^3 IU/mL;②免疫学标志物检测显示,大三阳89例,小三阳167例,HBsAg+、HBcAb+18例,HBsAg+、HBeAg+1例,HBsAb+、HBeAb+、HBcAb+9例,HBeAb+、HBcAb+5例, HBsAb+、HBcAb+3例,HBsAb+5例,全阴3例;③HBsAg+、HBeAg+中HBV- DNA阳性率最高(100.00%),其次为大三阳及HBsAg+、HBcAb+(88.76%、61.11%),经Kappa一致性检验,免疫学标志物两对半模式检测HBsAg+、HBeAg+与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一致性最佳(Kappa=1.000),其次为大三阳(Kappa=0.917)与HBsAg+、HBcAb+(Kappa= 0.747 ),另3例两对半检测全阴患者中1例HBV- DNA阳性。结论对藏族慢性乙肝患者,或应同时开展血清标本HBV- DNA定量及免疫学标志物检测,可为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提供更高价值诊断治疗信息,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ELISA与ECLIA两种方法检测大批量HBV-M标本的优缺点,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HBV携带的模式分布状况.方法 ELISA法用ELISA-STAR采用条形码技术和网络系统,进行HBV-M自动化检测,同时使用ECLIA法对ELISA法检测的阳性结果及灰区标本进行复查、验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328例健康体检者检出12种乙肝五项模式,其中HBsAg阳性率3.07%,HBsAb阳性率56.09%.以ECLIA法为标准,ELISA法检测HBsAg存在假阳性,检测HBsAb、HBeAb、HBcAb三抗体有假阴性.两种方法检测HBeAg的结果差别无意义.结论 ELISA法使用ELISA-STAR功能强大、结果稳定、敏感度低,适合大批量标本筛查;而ECLIA法可作为金标准,灵敏度高,更加智能,可对低浓度标本审核验证.两种检测方法互补,确保了检验质量,适合大批量标本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藏族农牧民梅毒螺旋体(TP)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传染病感染防控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8年3月至12月在朗县人民医院就诊和健康检查的藏族农牧民外周静脉血清,进行TP和HBV血清学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追踪调查TP阳性患者基线资料。结果2440例藏族农牧民的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34%,15~49岁组阳性率最高,其中婚前孕前筛查和孕产妇占总阳性人数接近50%,并发现新生儿和儿童感染病例。梅毒阳性患者基线资料调查中女性感染者多于男性,集中于15~49岁组的已婚人群,主要居住于偏远农牧区,以农民感染为主,文化程度偏低。人群HBsAg携带率为7.54%,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以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为主。HBsAb阳性率为20.70%,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71.43%的人群乙肝五项全部阴性。结论藏族农牧民TP和HBV感染率较高,人群乙肝免疫水平低,易感人群数量大,应加强人群传染性疾病预防接种干预和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解医院医务人员与健康体检人员这两类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率及其感染模式.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被检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健康体检组感染率为10.94%,医务人员组感染率为15.05%,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医务人员组中,大三阳模式占0.17%,小三阳模式占1.82%,单项抗HBc阳性模式占2.42%;健康体检组中,大三阳模式占0.54%,小三阳模式占1.79%,单项抗HBc阳性模式占2.69%.结论 医务人员的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防护意识,采取保护措施,及时处理意外接触,减少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