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脂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其水平的增高或降低都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临床以血脂增高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是引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血栓性疾病、胆结石病、脑中风病的高危因素。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约60%的人超过边缘性高血脂的标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总体上在逐年升高。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血脂异常人群已达到1.6亿,成人患病率达18.6%。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丽水市部分参加健康体检人群的血脂水平、动脉硬化指数(AIP)及血脂异常的流行情况,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9年1563例丽水市部分体检人群血脂四项检测数据和AIP。血脂异常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判定。结果:全组人群高血脂检出率与年龄增高不呈正比关系,男性AIP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检出率以40岁~49岁组最高(12.8%、58.0%);女性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酯检出率50岁以上检出率较高。体检结果显示,丽水市部分人群的血脂水平异常率较高。结论:定期健康体检,加强体育锻炼,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患者“达标”现状堪忧近20—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人群血脂水平迅速升高。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以下简称“协作研究”)显示,目前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率达18.6%,全国血脂异常人口已高达1.6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京市部分企事业单位人群血脂异常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4 372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6组,分别测定身高、体重及空腹血脂指标,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北京部分企事业单位人群总血脂异常率为30.75%,男性为44.75%,女性为18.66%。男性、高血压、糖耐量异常、肥胖者更易于患有血脂异常,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升高血脂异常率增高。结论该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且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30岁以后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5.
新疆牧区少数民族血脂水平调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掌握新疆牧区少数民族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现况 ,为今后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的开展筛选高危人群。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新疆牧区的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福海县两地的 10 84例哈萨克人和蒙古人进行现况调查 ;检测血浆 TC、TG、L DL- C,计算 HDL- C的值。结果 :(1)高 L DL- C、低 HDL- C血症为该牧区人群血脂异常的主要类型 ,前者患病率男女性组分别为 5 1.0 % ,32 .0 9% (P<0 .0 5 ) ;后者患病率分别为 5 0 .15 % ,2 9.75 % (P<0 .0 5 ) ,均接近全国最高水平。 (2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与年龄、性别有关。 6 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 (P<0 .0 5 ) ,6 0岁年龄组以后则为女性高于男性 (P<0 .0 5 ) ;男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3) HDL- C水平总趋势是女性高于男性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4)与内地其它地区调查结果比较 ,本次调查人群的 TC、L DL- C水平均处在较高水平 ,而 TG、HDL- C处于较低水平。 (5 )与 10年前该民族的血脂水平比较 ,TC、TG、L DL- C呈增加趋势 ,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 HDL-C却呈递减趋势。结论 :新疆牧区哈萨克人和蒙古人为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 ,其原因可能除与该民族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外 ,其特殊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血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基于兰渝线陇南段铁路职工健康体检数据,建立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2021 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兰渝线陇南段铁路职工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并比较血脂正常与血脂异常人群的体检指标。共纳入3 970 人,其中男性3 625人(91.31%)、女性345人(8.69%)。建立分类回归树模型预测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结果:血脂正常人群 为2 794人(70.38%),血脂异常人群为1 176人(29.62%)。同年度比较,血脂异常人群平均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均 显著高于血脂正常人群,且以男性和超重肥胖者居多;血脂异常人群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血脂正常 人群,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血脂正常人群;血脂异常人群收缩压 (除 2016 年外) 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人群。 2020年和2021年血脂异常人群的血糖值显著高于血脂正常人群。2019—2021年血脂异常伴高血压或糖代谢异常的人群占比 也显著升高。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MI是脂代谢异常重要的预测因素,当BMI超过22.78 kg/m2 时脂代谢异常占比 上升至43.40%;当BMI超过26.46 kg/m2 时脂代谢异常占比上升至57.50%。结论:兰渝线陇南段铁路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为 29.62%,BMI是血脂异常重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陶秀娟  李国莉  宋辉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1508-1509
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形成的必要因素,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人群血脂水平与膳食结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许多环境因素相关.有证据表明,职业变化、经济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可能对中国人群血脂等代谢异常的分布和流行趋势起重要作用[2].为了解职业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情况,本研究对宁夏银川市企事业单位1 487名职工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某2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特点,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在某疗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9997人为研究对象,测定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上海市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人群特征。结果上海地区某体检人群9997名研究对象中,总血脂异常37.79%,男性血脂异常47.09%、女性血脂异常21.36%。低HDL-C22.72%;高TC、高TG、高LDL-C分别为10.09%、5.98%和9.18%。4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结论上海市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血脂异常防治的重点是中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9.
1 357名企业员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部分企业员工的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预防血脂异常提出有效建议.方法对1 357名在我院门诊体检的企业员工,测定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分析血脂水平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 1 357名受检者中血脂异常359人,占26.46%,以TG升高为主;各年龄段的男女员工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率,男性30~59岁血脂异常率明显增高,女性大于60岁异常率增高.结论可针对本地企业员工血脂水平以TG升高为主的特征开展血脂异常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现代化、工作紧张、生活方式改变及西方快餐食品广泛渗入中国市场,中国人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急剧增长。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可以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老年性痴呆、肾性高血压、肝损害等许多疾病,进而使人致残、劳动力丧失,甚至死亡。为了解海淀区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及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于2005年10月进行了海淀区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为海淀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9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再按容量…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于2016年10月24日发布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2016》,从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和规范诊疗入手,指导医护人员和公众提高对血脂异常防治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及达标水平~([1])。据调查,我国2012年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约4.3亿人。近30年来,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预计2010~2030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人群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来自华东、华北、华南、西南9家合作单位调查的6883例样本为研究对象,年龄18—60岁,根据血脂情况分为血脂异常人群和血脂正常人群,收集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情况、文化程度、身高和体重等,并进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测评。比较血脂异常人群和血脂正常人群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情况。影响血脂异常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结果血脂异常人群生理功能(88.51±16.21)、生理职能(81.33±30.47)和总体健康方面(65.18±20.71)评分均低于血脂正常人群(分别为90.15±15.32、82.79±28.95和66.97±20.85),血脂异常人群精神健康评分(70.20±17.39)高于血脂正常人(69.10±1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人群生理健康内容评分降低,但是,心理健康内容评分反而增高;肥胖是血脂异常人群生理健康内容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经济富裕、男性患者是血脂异常人群生理、心理内容方面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控制体重、加强运动的同时纠正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改善血脂异常人群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群血脂现况并进行危险性评估。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975名清河县7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血脂水平和危险分层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结果该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63.1%,男性52.3%,女性73.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包括边缘升高和升高)的1002人中,处于高危和中危组的比例分别为55%和33%。血脂正常、血脂边缘升高及高脂血症人群收缩压均值分别为153.2mm Hg、158.0mm Hg和158.6mm Hg(P0.001),舒张压均值分别为84.0mm Hg、85.7mm Hg、86.0mm Hg(P=0.009);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69.5%,76.3%和77.8%(P0.001)。结论清河县农村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率高,危险性评估显示高危组比例高。血脂水平与血压水平、高血压检出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朝阳区成人血压及血脂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成人血压及血脂的现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有741名成人接受血压测量(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其中的256人进行血脂测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结果朝阳区成人血压增高的患病率为43.31%,标化患病率为37.12%;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51.56%,标化率为44.19%。男性、女性血压增高的患病率都为双峰型,都在45~50岁、65~70岁时达到高峰。在60岁之前,男性血压增高的患病率大于女性;60岁之后,女性血压增高的患病率大于男性。在50-60岁之前,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大于女性;50—60岁之后,女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大于男性。血脂异常人群与血脂正常人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3,P〈0.01)。结论朝阳区成人血压增高和血脂异常的比例很高,今后应加强对全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通过环境、人群意识及态度的改变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淮安市老年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纳入5 914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询问其基本情况、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史等,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并检测其血糖和血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淮安市老年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2.1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城市居住、血脂异常家族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血糖未控制是患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而大专及以上是患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淮安市老年糖尿病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偏高,避免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均有助于降低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进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立医院部分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状况、影响因素及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制定相关降脂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1 198名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和血脂检测情况,并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血脂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血脂异常检出率,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不同年龄、职业、血脂异常家族史及其他疾病史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4.6%,其中高胆固醇(T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和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12.4%、28.1%、11.4%和11.2%;年龄、家族史、职业、体质指数(BMI)和动脉硬化是影响血脂异常的独立因素;血脂知识、态度、行为和总知信行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0.14±8.49)、(3.46±0.89)、(10.96±1.98)和(34.56±9.14)分。结论福州市体检人群血脂患病率高且血脂知识较为缺乏,应重点加强40岁以上、有血脂异常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以及动脉硬化人群的血脂监测,并提倡以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的降脂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五莲县自然人群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清自然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在五莲县抽取部分15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 140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8.90%,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P〈0.01),标化患病率为28.30%;糖尿病患病率为3.40%,标化患病率为2.28%;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1.68%,标化患病率为27.08%。[结论]五莲县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高于全国水平,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617例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19.77%,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4.38%,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13.61%,混合型高脂血症检出率为2.43%,低HDL-C血症检出率为5.51%。血脂水平处于边缘升高状态的人群数量明显高于血脂升高人数。男性、BMI≥24 kg/m2、吸烟、饮酒、空腹血糖升高以及血压升高者血脂异常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P=0.001)。结论 该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年龄增长、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和空腹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仍然以较高比例与血脂异常合并出现,代谢性疾病应系统、全面、综合防治。血脂水平处于边缘升高状态的人群数量明显高于血脂升高人数,应增加对此类人群的关注,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社区成年人群体质指数、腰臀比与其血脂水平及异常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社区20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和生活方式等资料,并进行体格测量及血脂检测.[结果]该社区20岁以上的成年人群血脂异常率38.3%,其中:男性(44.1%)高子女性(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血脂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BMI、WHR、舒张压、吸烟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体质指数和腰臀比均与血脂水平及其异常率呈正相关,提示保持适宜体重和体型对预防血脂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广西城乡居民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现状。方法2002年对广西4个地级市及4个县18岁以上居民3041人进行血脂水平调查。结果城市居民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3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率明显升高,城市居民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TG患病率高于高TC和低HDL-C,尤以城市为显著;低HDL-C各年龄组变化不大,但城市显著高农村。结论30岁以上人群是广西城乡居民高TC、TG血症和低HDL-C血症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