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予以臂丛神经麻醉,通过观察两组阻滞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的差异性,探索有效麻醉措施。方法选择该科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30例需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的30例需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予以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观察两者患者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恢复时间,包括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以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比非糖尿病患者,具有起效时间较快,而恢复时间延长的特点,建议临床对于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降低药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在前臂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前臂手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而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臂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能有效加快麻醉阻滞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3.
段立新 《山东医药》2013,(34):65-66
目的 研究地佐辛联合左布比卡因肌间沟注射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 Ⅰ或Ⅱ级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三组均采用0.375%左布比卡因30 mL臂丛肌间沟注射麻醉,其中A组单用左布比卡因,B组在局麻药中加地佐辛5 mg,C组神经阻滞完成后即静注地佐辛5 mg.记录三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瘙痒等)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B组明显短于A、C组(P均<0.01),镇痛持续时间B组>C组>A组(P均<0.01).三组患者均未出现瘙痒及呼吸抑制,B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头晕发生例数少于A、C组(P均<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左布比卡因肌间沟注射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临床麻醉中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需行臂丛神经阻滞的53例为两组,28例以改良式肌间沟实施阻滞为改良组,25例以传统肌间沟实施阻滞为传统组,对照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起效与维持的时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完全阻滞的时间明显较传统组短,优良率明显较传统组高,且改良组7.1%出现并发症,相较于传统组的20.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中,改良的肌间沟法应用效果优越,安全性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超声引导下的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对腋路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行腋路臂丛神经麻醉下前臂手术的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0.67%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患者0.67%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10 mg+地佐辛0.1 mg/Kg麻醉,两组药液量均为30 m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发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8、12、24、48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的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混合常规局麻药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显著增强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相较于一般麻醉方法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在肾移植手术中的肌松效应。方法 30例肾衰末期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RⅠ组和RⅡ组各15例,麻醉诱导时分别静注2ED95和3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加速度仪对前臂尺神经行4个成串刺激(TOF)来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并与肾功能正常的NⅠ组和NⅡ组比较。结果 RⅠ组与NⅠ组、RⅡ组与NⅡ组间比较,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各肌松恢复参数均稍有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RⅠ组和NⅠ组比较,RⅡ组和NⅡ组起效时间明显提前,但各组未发现组胺释放现象。结论肾衰对全麻诱导期间单次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无明显影响,增加诱导剂量可缩短起效时间,顺式阿曲库铵可安全地用于肾移植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80例,其中肱骨骨折35例,尺桡骨骨折30例,前臂血管瘤11例,多指畸形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辅助麻醉使用氯胺酮量、麻醉总有效率及麻醉过程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术中氯胺酮用量均少于对照组,麻醉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神经阻滞30 min后尺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速度及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儿童上肢手术麻醉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的:探究在超声引导下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急诊手外伤手术中运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门诊急诊就诊的拟行手部外伤手术的儿童112例,按随机数表法将112例患者分为超声引导下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组)和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注入麻药后在5min、10min、15min后观察组桡神经的阻滞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注入麻醉药物10min、15min后观察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阻滞有效率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上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持续时间上观察组要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在6h、12h、18h、24h、48h VAS评分上,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上肢手术中利用超声引导下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方便,成功率高,能够增强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且术后并发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侯跃东  杨燕  刘野 《山东医药》2001,41(10):37-37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存在尺神经阻滞不全的缺点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笔者结合臂丛神经的局部解剖 ,试用自创的“三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成人手部或 (和 )前臂急诊或常规手术 60例 ,男 42例 ,女 1 8例 ,年龄 1 8~ 45岁 ;ASA ~ 级。均无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伴随疾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三点组 (TP组 ) ,每组各 30例。1 .2 阻滞方法 两组所用局麻药均为 2 %盐酸利多卡因与 0 .75%盐酸布比卡因对半混合液 2…  相似文献   

10.
秦丹丹  朱蔚琳 《山东医药》2011,51(34):97-98
目的观察横突定位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肩部、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根据手术部位不同,分别选择C5、C6、C7横突定位;对照组行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阻滞效果为优34例,良13例,差3例,优良率为94%;对照组分别为28、5、17例及66%。两组优良率比较,P〈0.01。观察组出现霍纳综合征1例,对照组出现膈神经阻滞1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横突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可用于肩部、上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