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对老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老年GIST患者93例,同时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对所有参与者进行MSCT和常规CT扫描,将MSCT扫描结果记为观察组和CT扫描结果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等,然后依据不同危险分级对观察组所有病患进行MSCT扫描结果对比。并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对影响老年GIST危险分级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漏诊率等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处于低度的GIST病患表现为生长于胃部、内生型、5 cm、规则形、均匀强化及无系统脂肪浸润,中重度相反。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将老年GISI危险分级作为因变量,将其他因素作自变量,筛选出6个影响因素,即:病灶位置、生长方式、大小、形态、强化方式、系统脂肪浸润。不同危险度GIST病患中通过MA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扫描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将MSCT应用于GIST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并且在不同危险分级中相关特点对应准确。这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肠在腹腔重叠、冗长,具有位置不固定、不断蠕动的生理特性,加之检查手段受限,使小肠出血的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近年多层螺旋CT(MSCT)、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及其后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在诊断小肠出血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MSCT对小肠出血常见疾病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组共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 0 .8岁。检查部位包括冠状动脉 6例 ,胸主动脉 8例 ,腹主动脉 6例 ,颈动脉 2例 ,髂动脉 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 1~ 3mm ,间隔 1mm ,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液 ,用量 80~ 12 0mL ,注射速度为 3~ 4mL s。延迟时间为 16~ 2 5s。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法显示、容积漫游成像、血管腔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CT所见 :血管壁钙化2 4例 78处 ,表现为血管壁点状或条片状高密度影 ;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10~ 99分共 4例 ,≥ 10 0分 2例 ;CT血管造影成像见血管狭窄 2 1例 ,表现为血管腔内径变窄 ,狭窄的范围可长可短 ,亦有多处狭窄的 ;血管仿真内窥镜显示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 2 4例 ,其中 15例 4 8处可见硬化斑块。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的退行性变和增生 ,导致动脉失去弹性 ,管壁增厚、变硬、钙化 ,管腔狭窄变小 ;常累及心脏、脑、肾及四肢动脉。本组资料表明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 ,以及有丰富且先进的后处理软件 ;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进一步提示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 ,协助诊断冠心病。CT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血管腔狭窄 ,且动脉壁的钙化与管腔狭窄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李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16(7):512-5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对老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治疗的疑似老年GIST患者98例,根据200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GIST危险度组织病理学分级标准分为低危肿瘤(n=35)、危险肿瘤(n=17)和高危肿瘤(n=11),均接受普通CT和MS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8例疑似GIST患者经病理确诊63例为GIST;MSCT诊断GIST的灵敏度为88.89%(55/63)、特异度为88.57%(31/35)、阳性预告值为93.33%(56/60)、阴性预告值为81.58%(31/38);普通CT诊断GIST的灵敏度为79.37%(50/63)、特异度为71.43%(25/35)、阳性预告值为83.33%(50/60)、阴性预告值为65.79%(25/38);MSCT诊断准确度(88.78%,87/98)明显高于普通CT(76.53%,7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危险和高危肿瘤,低危肿瘤主要发生在胃部(77.14%,27/35);直径≤5 cm(71.43%,25/35)、形态规则(65.71%,25/35)、均匀强化肿瘤(48.57%,17/35)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在不同危险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在老年GIST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通过部分影像表现判断GIST危险度,从而有助于术前评估,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长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2,8(3):171-171
自 2 0世纪 70年代初CT机应用于临床以来 ,CT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技术性的变革。多层螺旋CT机的问世 ,使CT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尽管多层螺旋CT仍处于继续发展的阶段 ,但各生产厂家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 :即尽可能薄层厚、尽可能快扫描速度及重建时间。扫描速度快是多相扫描、心脏扫描和CT灌注检查的基础。亚秒重建速度是保证数百层图像短时间内完成重建 ,真正实现提高检查患者的流通率。自伦琴于 1895年发现X线以来 ,X线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 196 9年Hounsfield和Co mark设计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 (… 相似文献
6.
肖安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8):30-31
目的通过对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在我院已确诊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结果脑梗死区脑实质密度轻度减低11例;脑组织肿胀,脑沟脑裂变浅13例;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6例;灰白质交界面模糊5例;未发现阳性征象14例。结论在急诊检查中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颌面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对其治疗的关键来源于对骨折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和对骨折性质做出及时的诊断。临床医生在制定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案时,需全面了解颌面部骨折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手术治疗仍然是胰腺癌唯一可治愈的方法,因此术前准确分期相当重要,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CT是常规检查手段,而先进的多层螺旋CT的出现展示了新的前景。此文综述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及分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认为是临床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超声和光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因其对血管解剖和斑块性质判断的独特优势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些均为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马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患者CT血管成像均表现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升主动脉最大径平均70.1mm。8例合并夹层动脉瘤,其中Debake Ⅰ型7例、Ⅱ型3例、Ⅲ型2例。内膜剥离长度从13mm至髂动脉分叉水平,内膜剥离处到主动脉瓣环高度平均20.1mm。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显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显示升主动脉瘤内撕裂内膜以及瘤周血肿范围与手术结果一致,仿真血管内窥镜(VE)可观察到破口和真假腔的形态。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为马凡综合征治疗方式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足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足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足部损伤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获得CT轴位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结果本组足骨正常5例,跟骨粉碎性骨折8例,跟骨粉碎性骨折后致慢性骨髓炎、骨质疏松4例,距骨骨折5例,骰骨骨折2例,楔骨骨折4例,跖骨骨折4例。MPR+VR联合处理得到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MPR及轴位断层图像(P均〈0.05)。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图像质量高,有利于足部骨折的诊断,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制订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ortic dissection occurs at a low incidence, but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It is generally acute onset, complicated and is often misdiagnosed; therefore is a macro vascular disease that poses major threat on patients’ lives. Time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re essential, so we investigat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aortic dissec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from 21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aortic dis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had undergone plain and contrasted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s. Results true lumen and pseudo cavity were clearly revealed in all 21 patients, of which 17 showed intimal flap, four showed intimal calcification and inward displacement, while 2 had thrombosis in the pseudo cavity. As for classification among these 21 patients, 9 had type Ⅰ aortic dissection, including two patients with innominate artery involvement, 1 with celiac trunk involvement and 2 with left renal artery involvement; 2 had type Ⅱ aortic dissection, including 1 patient with innominate artery involvement; Another ten patients had type III aortic dissection, including 2 patients with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nvolvement and 1 with celiac trunk involvement. Nineteen out of 21 patients had clearly revealed initial rupture.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ness, non-invasiveness and accuracy. It provides clear visualization of the location and scope of aortic dissection, location of the rupture as well as the valves, which makes it a first-choice imaging approach for the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on. 相似文献
13.
<正>肺小结节是一种在肺内被肺实质完全包裹,影像学常表现为类圆形、局灶性、低密度阴影的病灶。孤立性肺小结节病灶的边界清晰,直径小于3 cm,一般不伴有肺不张、局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等情况~([1])。单纯肺小结节患者常无典型的症状,但好伴发于肺结核、肺部囊肿和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2-4])。研究结表明,检出的肺小结节中80%~90%属于良性病变,但仍存在10%~20%的肺小结节可能是恶性的,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并将虚拟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镜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至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细菌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100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肺部CT扫描,将所得图像经图像后处理,由工作站进行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及虚拟支气管镜(VE)检测,观察各段支气管的形态、走行,通过后处理图像观察支气管管腔狭窄及管壁的不规则增厚,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及VE分别观察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表现。以患者原始轴面图像为对照组,以原始轴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作为实验组,计算各项目百分比,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PR后处理图像发现支气管管腔狭窄及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分别为98.0%(98/100)、90.0%(90/100),轴面图像分别为69.0%(69/100)、56.0%(56/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有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病理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7.0%(77/100)、75.0%(75/100),VE检查发现管腔狭窄及管腔内壁欠光整(坏死、增生)等表现的阳性率分别为73.0%(73/100)、62.0%(62/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检出率高于原始轴面图像,并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出率接近,能为发现相关病变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手术的90例患者,术后分别进行128排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对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取得了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CT诊断结果与金标准间具有高度一致性,0.80.05),说明CT在PCI术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256层螺旋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及有无再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安全无创,可作为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108例老年患者行MSCTA,记录冠状动脉钙化的部位及钙化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及支数,同期进行动态和静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逐一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A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7%,72%,88%,54%,76%;诊断单支、2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3%、91%、96%;与SPECT检查联合评价,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可提高到99%、93%、96%、94%;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随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增多而增加,对≥65岁男性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200意义较大。结论:MSCTA可一次性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狭窄评价,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有一定的价值,尤其结合SPECT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可作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术前筛选的常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动脉栓塞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分析16排螺旋CT对肺动脉显影及肺栓塞显示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类型、分布和数量。结果1.16排螺旋CT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叶、段、亚段及以下动脉1787支,肺动脉栓塞429支,栓塞率为24.01%,其中肺叶动脉比例最高,为38.79%,肺动脉干比例最低,为7.50%。在肺动脉栓塞栓子类型方面,Ⅱ型栓子数量最多,为202处,其次为Ⅳ型,共118处,Ⅲ型数量最少,为31处。其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纹理稀疏、肺梗死、westemark征及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胸膜增厚等。结论 16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特点,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in preoperative tumor staging,lymphatic metastasis,vascular invasion and perineural invasion.Methods From January2013 to December 2015,MSCT images of 87 patients from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who were examined by contrast-enhanced MSCT and diagnosed as pancreatic cancer by surgical pathology with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