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DM)家兔脑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实验家兔随机分为糖尿病多次胰岛素(Ins)治疗组(A组,n=8)、50R预混Ins治疗组(B组,n=8)、30R预混Ins治疗组(C组,n=8)、糖尿病未治疗组(D组,n=8)及正常对照组(N组,n=8),其中4组建立四氧嘧啶诱导的家兔糖尿病模型,治疗30 d后,记录3个治疗组的胰岛素剂量及达标时间,观察空腹血糖、体重、TNF-α、IL-6,用TUNEL标记染色观察大脑顶叶锥体细胞病理学变化和凋亡数量并行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达标Ins用量(5.62±0.67)U/kg较A、C组少,C组达标时Ins用量最多(8.83±1.17)U/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达标时间最短(7.00±1.31)d、C组血糖达标时间最长(19.63±1.41)d,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结束时,体重与血糖呈负相关(r=-0.559,P0.001)。与D组相比,A、B、C组TUNEL阳性细胞数、TNF-α、IL-6显著减少(P0.01);IL-6、TNF-α与血糖呈正相关(r=0.751、0.799,P0.001)。未治组绝大多数神经元变性凋亡率(26.67±0.99)%,与各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糖尿病可导致脑炎症因子表达增加,促进脑细胞凋亡,胰岛素可减轻糖尿病兔脑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三种胰岛素治疗方案中30R预混胰岛素方案是最佳的强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3C疗法)对于降低糖尿病低血糖风险的效果。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CGM+CSII+CareLink治疗,B组:分次胰岛素注射(MDI)+血糖谱测定,C组:胰岛素泵(CSII)+血糖谱测定,D组:胰岛素泵(CSII)+CGMS,每组33例。比较四组的降糖效果与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D组FBG、PBG、MBG、HbAlc均显著低于B、C组(P0.05),且A与D组、B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bAlc及MAGE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其余各组显著缩短(P0.05);A组低血糖事件显著少于B、C、D组(P0.05)。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并减少血糖波动以及低血糖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的磷酸化水平和血清hs-CRP、TNF-α、IL-6、IL-1β炎症因子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1)及糖尿病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治疗组,n=3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F-κB、血清hs-CRP、TNF-α、IL-6、IL-1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外周血NF-κB水平、血清炎症因子、HOMA-IR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65~74岁,平均(69.01±3.47)岁。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行糖尿病的健康宣教,于治疗期间控制饮食并进行适当体育活动,三餐前给予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4U,此外于睡前分别给予A组地特胰岛素,B组甘精胰岛素,C中效胰岛素(诺和灵),均为8U,疗程为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情况。治疗3个月后进行动态血糖监测,24 h平均血糖值(MBG)、24 h血糖标准差(SDBG)、全天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和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以及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体质指数(BMI)。自治疗起以电话或门诊的方式随访6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和B组患者的BMI、FBG、2h PBG以及Hb Alc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B两组BMI、FBG、2h PBG以及Hb A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A组和B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血糖达标时间长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血糖的波动情况来看,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MBG、SDBG、MAGE、MODD、PPGE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16.67%vs.53.33%),(23.33%vs.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较中效胰岛素血糖控制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小肠I/R模型,于I/R后24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NF-κB的表达.结果 NF-κB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胞核或者胞浆,其表达强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NF-κB参与到大鼠小肠I/R损伤后TNF-α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病理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114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采用地特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组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治疗,C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治疗,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评价血糖(M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MAGE、SDBG、LA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诺和锐30皮下注射方案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对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α)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人中性粒细胞,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来普霉素B(LMB)干预组(B组)、LPS刺激组(C组)和LMB +LPS组(D组).各组分别在刺激后120 min ,用 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胞浆中IκBα含量,用NF-κBp65试剂盒检测细胞核NF-κB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百分比.结果 C组胞浆及胞核中IκBα含量较A组中明显减少,而NF-κB活性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减少;D组胞核中IκBα含量较C组中明显增多, NF-κB活性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 IκBα的核内聚集可抑制NF-κB活性,并促进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心肌功能损害时心肌NF-κB的活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9)、对照组(B组n=27)、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C组,n=27),采用5%的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方法建立SAP模型。ELISA法测定B、C组6h、12h、24h各时点及A组24h血TNF-α、IL-6含量,RT-PCR检测心肌NF-κB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NF-κB蛋白的表达,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大鼠心肌NF-κBmNA及NF-κB蛋白表达异常增高,TNF-α、IL-6呈进行性升高;与B组比较,C组心肌NF-κBn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血TNF-α、IL-6明显下降(P〈0.05),C组胰腺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减轻。[结论]SAP大鼠的心肌损伤可能与循环中TNF-α、IL-6水平升高导致的心肌NF-κB活化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对SAP并发的心肌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抗大鼠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疗效和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前用沙利度胺100 mg/kg灌胃8 d。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的湿/干比率、血淀粉酶及血氧分压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NF-κBp65、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NF-κBp65、TNF-αmRNA表达。结果沙利度胺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肺组织的湿/干比率、血淀粉酶、NF-κBp65和TNF-α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血氧分压水平和IκBα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沙利度胺可以有效地抑制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进展,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TNF-α表达的诱导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与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10只;A组大鼠双侧海马CA1区注射5μl生理盐水,B~E组双侧海马注射5μl Aβ(分别含Aβ25~350.5、1、5、10μg);ELISA检测TNF-α、IL-1β含量;免疫组化(IHC)检测海马CA1区TLR-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TLR-2、NF-κB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IHC检测TLR-2主要聚集在Aβ斑块周围,D组(0.036 6±0.007 3)、E组(0.044 8±0.010 8)TLR-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A组(0.018 7±0.005 8)、B组(0.010 0±0.003 4)、C组(0.015 1±0.006 0)(P0.01);ELISA检测大鼠血清TNF-α含量D组(568.65±44.66)pg/ml、E组(685.06±29.92)pg/ml明显高于A组(426.87±55.91)pg/ml、B组(432.99±28.09)pg/ml、C组(488.14±39.04)pg/ml(P0.01),IL-1β含量D(104.60±9.32)pg/ml、E组(143.38±17.09)pg/ml明显高于A(49.13±8.46)pg/ml、B(60.89±14.71)pg/ml、C(79.81±9.94)pg/ml三组(P0.01);q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TLR-2 mRNA表达D组(2.185 9±0.381 4)、E组(2.977 7±0.390 7)明显高于A组(1.000 0±0.000 0)、B组(1.178 5±0.106 6)、C组(1.463 3±0.127 3)(P0.01);NF-κB mRNA表达D组(1.747 0±0.125 6)、E组(2.271 9±0.533 2)明显高于A组(1.000 0±0.000 0)、B组(1.274 3±0.165 1)、C组(1.429 1±0.077 7)(P0.01)。结论随着Aβ剂量不断增加,TLR-2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和清除Aβ的能力不足使Aβ积聚体并激活NF-κB,促进更多的TNF-α、IL-1β释放,最终导致大鼠脑内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