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10年8月符合手术条件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抽吸血肿,过程中视情况给予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结果:6h-12h微创术可减少再出血,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疗总有效率82.6%,病死率17.4%.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是6h-12h,微创术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钻颅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在一周内拔针,术后一个月按ADL评定,其中ADL15例,ADL27例,ADL36例,ADL43例。死亡1例,系再出血。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我科手术后死亡的HICH病例124例。结果中枢衰竭死亡者58例,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死亡者各22例,其他并发症死亡者为22例。结论中枢衰竭是术后患者早期(≤7d)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术前的意识状态、出血量是影响HICH患者术后死亡的最重要因素。手术后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晚期(〉7d)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肺部感染和MOF。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死亡的 49例 ,从中查找死亡原因和并发症 ,进行分析。结果 豆状核部出血破入脑室者 :17例 ,出血量 80~ 90ml。丘脑尾状核部出血破入脑室者 11例 ,出血量 5 0~ 60ml。脑干出血 7例 ,出血量 5~ 10ml。小脑出血 2例 ,出血量 3 0~ 40ml。大脑内出血 4例 ,出血量 80~ 10 0ml。脑室出血 (原发性 ) 3例 ,(量未计 )。多发性脑出血 5例 ,出血量大于 5 0ml。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2 3例 ,循环衰竭 6例 ,多脏器衰竭 7例 ,感染 5例 ,电解质紊乱 3例 ,急性胃黏膜损害 3例 ,其他 2例。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抢救治疗中 ,除常规治疗外 ,应针对每一例病人作出个体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病残率极高的急危症,发病年龄更趋向年轻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较之传统开颅术创伤小,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高血压脑出血后伴发脑疝微创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逐年提高。我们收集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 6 6例临床资料 ,探讨其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6例 ,男 5 5例 ,女 11例 ,年龄 30~ 79岁 (平均 5 2 .8岁 )。 6 0岁以上 19例 ,平均血压 179.3/ 10 2 .8mm Hg。一侧瞳孔散大 5 0例 ,双侧瞳孔散大 16例。深昏迷 (GCS3~ 5分 ) 5 4例 ,昏迷 (GCS 6~ 8分 ) 12例。基底节区出血 5 2例 ,其中破入脑室 2 6例 ,平均出血量 82 ml;丘脑出血 8例 ,破入脑室 8例 ,平均出血量 76 ml;脑叶出血 6例 ,破入…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5年3月~2006年10月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17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手术组)15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54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速尿或甘露醇消除脑水肿和降颅压,用硫酸镁、硝普钠或尼莫地平控制血压,预防感染和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手术组在此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手术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手术时机≤6 h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7~12 h手术者(P0.05)。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显著提高基本治愈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尤其是手术时机≤6 h者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ICH)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出血,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患者98例,按术后有无继续出血分为两组,病例组为术后继续出血的患者20例,对照组为术后无继续出血的患者78例,利用SPSS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病例组ICH Score、GGT、收缩压(SBP)、血糖(GLU)、每日饮酒量、原发出血量较对照组增高,FIB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病例组ALT、AST、舒张压(DBP)、CH、TG、LDL较对照组增高,病例组HDL较对照组降低(P>0.05).②病例组发病到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③病例组血肿形态不规则者高于对照组(P<0.05).④病例组手术前后躁动不安者较对照组增高(P<0.05).⑤Spearman's秩相关分析显示,术后继续出血与ICHScore、GGT、SBP、每日饮酒量、原发出血量、手术前后躁动呈正相关,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血肿形态、FIB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GLU无相关性.结论 发病后6h内施行手术、手术前后躁动、术前血压增高、长期酗酒、肝功能异常、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肿形态不规则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清除术(简称微创术)是立体定向手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或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为脑出血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且治疗尚不规范。本文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如手术时机、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障碍程度、首次引流量、早期血压的调控及再出血或继续出血等做一综述,旨在为脑出血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5%,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分别是(42.37±4.10)分、(24.94±5.96)分,观察组分别是(42.23±4.56)分、(16.51±6.50)分.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措施和预后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0例,临床期间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90例,临床期间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经疗效评估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见效迅速、疗效明显等优势,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症,病情凶险,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术方式~([2])。本文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试验组(男67,女48),平均年龄(5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06月~2013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将其分成微创组35例,对照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为微创组患者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从临床治疗有效率看,微创组为88.57%。对照组为65.00%,经统计、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6~2013-06该院住院治疗的丘脑出血患者47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第1、3、5、10、30天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良率为75.0%,存活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48%和47.82%(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3%(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10~20 ml的丘脑出血疗效优良率及存活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62例(治疗组),回顾分析常规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4例(对照组),2组进行短期和长期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2.6%vs 6.3%,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vs 43.8%,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vs 22.2%,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vs16.7%,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应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方案.方法: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46例,床边局部麻醉下快速实施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个体化治疗分5种方案:①颅内血肿单针穿刺;②颅内血肿双针穿刺;③单侧脑室引流;④颅内血肿穿刺并单侧脑室引流;⑤双侧脑室引流并脑脊液置换.结果:346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95例,5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85.3%.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方案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前血肿扩大对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前CT确诊,将有血肿扩大者作为观察组(48例),无血肿扩大者作为对照组(102例),观察两组患者微创术后再出血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出现再出血患者分别为4例和13例,两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4,P=0.6).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高血压性脑 出血微创术前血肿扩大不一定会增加术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指数(BBB)、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影响. 方法观察时间≤3.0 h 30例,3.1~8.0 h 32例,8.1~24.0 h 28例,>24.0 h 22 例,对照分析其BBB、MBP及ADL的变化.结果 ≤3.0 h、3.1~8.0 h微创血肿清除术组BBB和MBP[(6.57±0.69)×10 3和(3.12±0.40)μg/L、(7.37±1.29)×10 3和(3.25±0.60)μg/L]均明显低于8.1~24.0 h、>24.0 h组[(12.02±1.51)×10-3和(4.60±0.48)μg/L、(14.68±2.07)×10-3和(5.88±0.64)μg/L,Q>13.8,P<0.05];≤3.0 h,3.1~8.0 h微创血肿清除术组[(2.60±1.07)分、(3.06±0.91)分]均明显高于8.1~24.0h、>24.0 h组[(4.00±0.67)分、(3.68±1.32)分,Q>3.1,P<0.05]. 结论≤8.0 h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可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on blood-brain barrier (BBB) index, serum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 Through observing 30cases operated within 3.0 hours, 32 case operated between 3. 1-8. 0 hours, 28 cases operated between 8. 1 to 24.0 hours and 22 cases operated over 24 hours, the changes of BBB index, serum MBP and ADL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BBB index and serum MB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operated within 8. 0 hours than in patients operated over 8. 1 hours [≤3.0 hours group:(6.57±0.69)×10-3 and (3. 12±0.40)μg/L;3. 1-8.0 hours group: (7. 37±1.29)×10-3 and (3.25±0.60)μg/L;8. 1-2.0 hours group: ( 12. 02± 1.51 ) × 10 3 and (4. 60±0. 48)μg/L;over 24.0 hours group: ( 14. 68±2.07)×10-3 and (5.88±0.64)μg/L,Q>13.8,P<0. 05]. And the ADL was lower in patients operated within 8. 0 hours than in patients operated over 8. 1 hours [≤3.0 hours group: (2. 60± 1.07)scores; 3.1-8.0 hours group: (3. 06±0. 91 )scores;8. 1-24.0 hours group: (4.00±0.67) scores;over 24.0 hours group:(3.68±1.32)scores,Q>3. 1,P<0.05].Conclusions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within 8.0 hours can mitigate the cytotoxicity-damaged BBB so as to lighten brain edema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