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本原因分析(RCA)在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RCA)在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运用RCA,将我院主动上报的45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搜集相关资料,找出近端原因,确认根本原因,制订和执行整改措施。并与组建安全管理小组前本院不良事件上报率进行对比。结果组建安全管理小组前本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31件,据调查实际发生63件,上报率为49%;组建安全管理小组后,本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45件,据调查实际发生是56件,上报率为80.4%;本院实际发生数降低,上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CA是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有效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2.
黄典清  黄翠 《内科》2013,8(3):329-330
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2008年至2011年临床科室上报的127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结果 127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依次为给药错误、管路护理失误、采集血标本失误、跌倒、烫伤、压疮等;原因主要是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护士技术水平低,管理、培训不到位。结论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改进工作制度、流程和管理,提高护士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加强对各层次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从而使护理人员预见性地发现护理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将不良事件终止在萌芽状态。有研究结果提示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士对患者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与有不良事件相关的护士46.27%的护龄在5年以内,且资历也比较低(54.52%职称为护士)。针对低年资护士有关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士).  相似文献   

4.
《内科》2015,(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 6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58例,发生率为3.5%。不良事件上报率为62.0%,级别为警告事件占1.72%,不良后果事件占20.6%,未造成后果事件占77.68%。结论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管理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林启珍  陈现安 《内科》2013,(2):203-205
目的观察临床护士自愿报告护理安全事件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性提出有效可行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开始实行所有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给本科室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对这些临床事件的资料进行全面统计,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比较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例数以及以护理人员因素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09—2012年,我院护士自愿报告的临床不良事件共有191起,发生例数依次为2009年82(42.93%)例,2010年58(30.37%)例,2011年38(19.90%)例,2012年13(6.81%)例,发生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为: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其他因素。结论实施自愿报告不良事件管理后因护理人员因素引发的不良事件例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该管理模式可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地防范和杜绝临床护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6,(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现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安全给药水平提供指导。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5年1~12月实名或匿名报告系统上报的71宗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给药方式、不良事件发生的环节、护士年龄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护士职称与用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不良事件发生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相关因素以及不良事件伤害情况等。结果在给药方式方面,护理用药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静脉输注、口服用药过程,分别占52.1%和28.2%;在医嘱处理、用药配置、给药执行三个环节中,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环节为给药执行,占67.6%;18~25岁年龄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为13.3%;低职称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为15.7%;一天之内,以早上8点至下午4点,用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最多,占63.4%;引起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护士未严格查对或查对项目不全,占71.8%;在71例次的不良事件中,患者伤害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45例,Ⅳ级26例。发生不良事件后,由其他医护人员发现43例,由患者或家属发现22例,护士本人发现6例。结论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复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低年资、低职称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对保障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5,(4)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投诉纠纷产生的原因,探讨儿科护理安全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发生的129起医疗投诉事件(门诊42起,住院部87起)进行分析,查找主要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结果儿科门诊、住院部发生医疗投诉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护患沟通不良(34.88%),其次为护理差错(25.58%)。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提高护理技术,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营造安全医疗环境,减少护理差错是降低医疗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良肖 《内科》2013,8(3):328-328,323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用错药,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要求越来越高。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活动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办法。为进一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笔者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各临床科室发生的154例次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静  邓翠娥 《内科》2007,2(4):681-682
目的分析ICU病人的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发生原因,为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68例ICU病人的临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意外拔管14例,护患沟通障碍18例,误吸返流4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3例,是常见护理风险事件。风险主要来源: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耐心,不按操作规程护理病人,护理人员人力缺乏。结论加强护患沟通,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加强护士专业培训及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是ICU风险事件防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精神科病房使用电视监控系统,对精神病患者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观察,对护理人员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电视监控系统即时观察和回顾性观察,对实施监控前后按照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减少.结论 通过电视监控系统的应用,对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7,(4)
目的探讨全程无菌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诊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管理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全程无菌管理模式管理的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由急诊科35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所用的手术室无菌物品相关指标,不同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意识等考核评分、手术室工作环境评分以及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手术室无菌物品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意识等考核评分以及手术室工作环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程无菌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水平,改善手术治疗环境,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以及相应护理方法。方法为确保实验的顺利展开进入至本院心血管科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受护理的心血管疾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参与研究患者进行分组,采用相同均数展开研究,两组患者均为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接受优质护理,分析发生不安全匀因素的原因并对不同护理措施实施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于不安全因素发生原因分析可见患者自身、护理措施均占据较高比例,可见两种原因均可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同护理方法实施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比较。结论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事故发生较多,其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对于疾病认识不充分是主要原因,因此在护理中对各项措施进行优化,在充分了解不安全因素发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医院自身的护理措施实施情况进行适当改进,并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对不安全因素进行防范,全面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预防和处理用药失误,防止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对典型用药失误病例的分析与归类,总结常见的用药失误发生原因,并进行不良后果的现象与机制的探讨。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配伍,超剂量和超速度给药,孕妇儿童和老人不合理给药是引起不良医疗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要综合考虑用药剂量、对象、不良反应等方面,提高安全用药的意识,预防和减少由于用药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医疗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艾滋病住院病房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事件特征,了解其危险因素,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统计本院2017-2018年艾滋病专科病房上报的不良事件,计算发生率;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类别,分析各类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结果共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32例(除外医院感染事件),其中8例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124例为患者不良事件(124/3 554,3.5%),以安全隐患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跌倒坠床事件、自杀事件、意外拔管事件为主,发生例数及占比分别为:30例(22.7%),26例(19.7%),20例(15.2%),18例(13.6%),12例(9.1%)。41~50岁年龄段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概率(4.5%)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自杀不良事件占同期收治艾滋病住院患者(3 554例)的5.1‰,其中男性4例,占同期收治艾滋病住院男性患者(2 762例)的1.4‰,女性14例,占同期收治艾滋病住院女性患者(792例)的17.7‰;女性自杀事件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自杀事件发生主要集中在41~50岁年龄段人群。跌倒坠床、意外拔管事件主要发生在年龄60岁人群,前者集中发生在白天时段;后者易出现在置管3天内,当班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时。职业暴露8人中6名为护士,工作年限均2年。结论艾滋病住院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且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均为可避免发生事件;医护人员需提高警惕,加强对特殊患者及薄弱环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错是指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错误的护理操作,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病人保护自己的就医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其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造成病人的不满和投诉而引发医疗纠纷,有文献报道在护理人员发生的差错中有30%导致了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如何防范护理差错也就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近几年来为了较好地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临床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验,取得了许多经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发生意外事件的39例精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期间住院患者共4 529例,发生意外事件39例(0.86%)。发生意外事件患者的原发疾病中精神分裂症为高发(82%),意外事件发生的类型以他伤、外逃、摔伤、吞服异物为高发(分别占33.3%2、0.5%1、5.4%1、2.8%)。死亡5例,骨折2例(1例右侧股骨颈骨折1、例右肱骨骨折)。定为医院责任5例。结论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提高服务意识及安全意识是最大限度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谢彩英  杜丽群 《内科》2011,6(1):87-88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在我院艾滋病发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脆弱的心理、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责任心、病区设施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是导致上述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AIDS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及完善病区设施的管理,保证艾滋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在防范临床护士给药错误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防范给药错误提供安全指引。方法对该院2016-06~2017-05发生的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将拟定的对策绘制成给药错误风险防范思维导图,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护士全面了解给药错误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前及该思维导图应用后第3个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关于给药错误原因及防范措施的理论考核,并比较该思维导图应用前后1年内(2016-06~2017-05和2017-09~2018-08)护理人员给药错误发生率。结果应用给药错误风险防范思维导图3个月后235名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应用该思维导图后1年内(2017-09~2018-08)的给药错误发生率(0. 05‰)较应用前1年(0. 1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给药错误风险防范思维导图可有效提高护士对给药错误风险的认知并加强防范,增强护士落实防范措施的执行力,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验组以及未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风险意识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综合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具有临床护理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邵庆风 《山东医药》2010,50(27):59-59
护理不良事件亦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近年来,我院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实施了“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现对2005~2009年我院上报的7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