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对乳酸菌合生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PN组、LEN组及FEN组。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后3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血糖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FEN组和PN组治疗后总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P〈0.05)。PN组的死亡率、二重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LEN和FEN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乳酸菌合生元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和治疗7 d后将两组患者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体会.结果 PN组的Hb、TP、Alb值显著高于EN组(P<0.01).PN组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发生率高于EN组(P<0.05).但两组BW、TSF、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最佳方法,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从吸痰时机、吸痰方式、呼吸机管路更换周期、口腔护理等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查询,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护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呼吸道管理,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芨灌胃在预防中枢性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将186例重型颅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治疗原发病、脱水、补液及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白芨粉从鼻饲管内注入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并统计1周内两组患者中枢性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 1周内观察组中枢性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9.6%,低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芨灌胃可能对中枢性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颅内压监测,观察两组的GC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GCS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颅内压监测,不仅可以加速患者康复,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奥美拉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5例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及西米替丁、1次/d,监测开颅术后即刻及术后6 d内每日胃黏膜内pH(pHi)值、胃液pH值、血浆胃泌素水平、GCS评分及应激性溃疡出血变化.发现治疗组术后pHi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组血浆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治疗组发生应激性溃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认为奥美拉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乌司他丁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泮托拉唑40 mg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加1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12 h,连用7d.结果: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3/90)3.33%,无1例因大出血死亡;对照组为(22/90)22.4%,因大出血死亡3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乌司他丁预防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冶玉虎  马越 《山东医药》2008,48(45):113-113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1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结果 37例患者经抢救治愈31例,治愈率83.78%,死亡6例,死亡率为16.22%。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预防性用药的使用,降低了重度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原则,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30例每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观察组采取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更高(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对患者实施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有利于减少低血糖及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颅脑损伤所致应激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1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针对颅脑外伤进行相应处理及抑酸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康复新液加强胃黏膜的防御及修复治疗。比较两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为43.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早期干预对预防重度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较单纯抑酸治疗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疝复位及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小脑幕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疝病人,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脑疝复位及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以常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病人进行为期1年随访,治疗组恢复良好及轻度残疾率为20.0%及36.7%,均高于对照组的10.0%及2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脑后动脉脑梗死、脑积水、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小脑幕疝效果显著,能更好地改善病人预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临床治愈39例,6例发生肺部感染,占10.7%,5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结论正确的护理方式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其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6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次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脑外科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普及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的SF-36量表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压疮和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保障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康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的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肢体康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主体功能显著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高,其中肺部感染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的科学管理,既可保证氧疗的顺利进行,又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仁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管理作了大量研究。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分别就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加温管理、排痰管理和拔管护理等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硫糖铝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是重症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其发生比治疗显得更为重要。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我们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硫糖铝,旨在观察其预防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4例和治疗组113例。对照组患者于伤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组患者于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及控制时间,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肺部感染控制率,缩短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0.
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出血、各种其他脑病的重危病人,因应激性溃疡而引起胃出血现已受到注意,然而上述病人所发生的中枢性肺水肿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中枢性肺水肿也就是神经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