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合理用药对策,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各科室2010年1月~2015年1月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130例的不良反应报告中,62例是因为中药注射剂所导致的。女性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剑辉 《内科》2012,7(3):288-28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2011年在我院治疗发生的145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4例),占总数的26.2%;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122例,占84.13%;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占总例的58.6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夏春梅 《山东医药》2010,50(14):96-96
人们大都认为中药是纯天然药物,不良反应(ADR)少,安全性高。但近年来有关中药ADR致死的病例报道日益增多。2004—2008年,我院因服用中药制剂发生ADR者125例。现回顾性分析其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01~2011-06收集到的1 39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93例ADR报告中,共计1 666例次药品引起ADR,涉及品种211种,其中约5%涉及2种以上药物联用。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的ADR发生率最高(860例次,占51.62%),其次为营养支持及能量代谢药(150例,占9%);发生ADR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1 211例,占86.93%);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为主(1 518例次,占91.1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760例,占54.56%),其次为全身性和消化系统。ADR转归中,1 389例ADR治愈或好转,2例出现后遗症,死亡2例。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需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上报的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122例不良反应中,84例(68.85%)在患者不合理用药时出现,38例(31.15%)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过程中,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40,P0.05)。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中男85例(69.67%);多于女37例(30.33%)。不同年龄段都有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大,而10岁的儿童发生率最低。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18.85%(23/122),其次为痰热清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分别占13.93%(17/122)和12.30%(15/122);参麦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66%。本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悸、胸闷、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众多,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工作,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良反应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药物、临床用药和患者自身体质三个方面。结论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集的20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122例,占6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0例,占65%);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0例,占4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程光文  曾婧  毛宗福 《山东医药》2010,50(39):98-99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双黄连提供指导。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68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性别及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为双黄连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师生应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注意合理应用,以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4—2008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246例有关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ADR)的个案报道,并对其用药方法、剂量、ADR发生的时间分布及类型、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过程中发生ADR138例,用药后发生ADR108例,过敏反应181例、其中过敏性休克80例,涉及消化系统32例,循环系统16例,泌尿系统16例,神经系统13例,呼吸系统12例,血液系统8例,其他21例。结论头孢曲松钠ADR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时间及个体差异有关,临床医生应重视头孢曲松钠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中药注射剂对常见病、某些西药难治的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也表明,其与西药合理联合使用在心脑血管病中可显示中医药治病特色,提高临床疗效.但也不得不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另一弊端,即由其广泛应用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日益增多,发生死亡的病例也屡有报道[1],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关注,从源头生药选择、生产流程、质量检验、临床适应证、全程护理、输注观察等多方面注意.现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