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期自我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期自我护理指导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郭明贤,化前珍,张茹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刘晓青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缓解与复发交替进行,临床治疗不仅在于迅速控制急性期,更重要的是防止发作,以减少多次发作积累而造成...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难度较大,临床致残率较高。研究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损害的临床治疗现状并加以总结,以期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损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谈超  徐建华 《颈腰痛杂志》2007,28(4):324-326
目的 了解我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对14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联合用药,用药品种数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占56.1%且涉及器官以消化道损害为主,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药,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甲氨喋呤致不良反应16例次,羟氯喹致不良反应10例次,来氟米特致不良反应8例次.结论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联合治疗,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霉酚酸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霉酚酸酯(MMF)在重症红斑狼疮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我们应用MMF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3例,报告如下。 3例患者均符合RA诊断标准,病史均在两年以上(其中例1、例2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5岁、39岁,例3为男性,65岁),并除外其它全身系统性疾病及风湿性疾病。治疗前均接受过水杨酸制剂、类固醇激素及雷公藤等药物,同时配合局部的物理治疗共1年以上。治疗初始6个月内症状基本缓解,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有所下降,但1年后关节疼痛多有反复。此时,则改变治…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病因未明的、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和进展性关节破坏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早期关节改变是滑膜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导致局灶性、关节旁和系统性骨丢失。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种能降解细胞外所有基质的锌蛋白酶,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对细胞外间质的降解和关节骨及软骨的破坏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系统性的炎症标志物,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特别是早期患者滑膜损害和预后的指标,同时也是评价抗风湿药物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主要从MMP-3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躯体功能受限的危险因素,构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躯体功能受限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选取湖北省9所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的628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作为建模组,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躯体功能受限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躯体功能受限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在88例患者中进行验证。结果 共50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躯体功能受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饮酒、疾病活动度评分、年龄、住院次数和焦虑评分是患者功能受限的风险因素。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外部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结论 构建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躯体功能受限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个体化预测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躯体功能受限风险,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怡坤  胡荫奇 《中国骨伤》2000,13(5):278-280
本文分以下四个方面论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1 感染因素  大量资料证明,RA与EB病毒感染有关,一般而言,在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地区人群中,原发感染的年龄相对长,我国3~5岁儿童EBvIgG抗体的阳性率达90%~100%。原发感染发生在幼年时大多数为隐性感染,此后终身携带病毒,若原发感染发生在青春期以后,则相当一部分为显性感染[1],EB病毒感染是RA始动因子,与类风湿沉淀素(rap)的产生直接相关,但据报道,RA患者血、滑液、滑膜标本中未测到EB病毒的DNA,故推测RA可能不是由EB病毒直接感染关节滑膜所致[2,3]。R…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5年 3月~ 1999年 12月对 5 0例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行滑膜切除术 ,取得良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中男 12例 ,女 38例 ;年龄 18~ 5 2岁 ;病程 4~18个月。手术关节 :膝 34例 ,腕 10例 ,肘 4例 ,踝 2例。所有病人均符合 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臂丛麻醉 ,长期服用激素患者术前 1小时给予氢化考的松 10 0~ 2 0 0mg静滴 ,手术尽可能多地切除滑膜组织 ,尽量不切断骨与韧带组织 ,用咬骨钳…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国内外学者均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综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物理疗法现状及运用进展,以期为今后临床开展类风湿关节炎物理疗法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脑实质内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脑损害后的功能修复中起首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脑细胞和脑微血管两方面,对年来来在缺血、缺氧及损伤等因素导致脑损害时AR的变化,AR在神经脶伤后功能修复中的作用,病理情况下作用机理的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对AR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药在治疗RA上有独到之处 ,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于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上不够完善 ,致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真实性 ,其研究结果很难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此 ,从临床流行性学 /循证医学的角度对中医药治疗RA的临床研究现状做一个初步的评价 ,以便于中医药治疗RA的临床研究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 通过中国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 (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 ,…  相似文献   

12.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与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简称RA)是骨科常见和致残的关节病之一 ,我国的发生率为 0 .3 % ,在美国 65岁以上RA发生率高达 10 % 〔1〕,严格地分RA属于现代新兴的风湿病科 ,不过RA的治疗是一项综合工程 ,需要多专业相互配合协作进行。美国风湿病学会根据关节X线片检查按RA病情轻重分为Ⅰ~Ⅳ期。Ⅰ期即早期阶段 :从组织学看 ,滑膜发炎呈炎性细胞浸润 ;从临床看 ,病人有晨僵 ,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和活动受限 ;从X线片看 ,受累关节尚未显示结构改变 ;这个阶段通常存在于发病后 2年内 ,如能抓住时机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状态的差异。方法滑膜细胞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滑膜细胞型别,提取蛋白进行SDS-PAGE单向电泳和ICE-PAGE双向电泳分离后,应用抗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滑膜细胞原代培养至第三代时,CD3、CD14、CD20、CD11b、von Willibrand factor阳性细胞比例小于1%,RA FLS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是OA FLS的4~6倍。结论 滑膜细胞原代培养至第三代时即可以获得型别均一的FLS,RA FLS酪氨酸磷酸化程度较OA FLS明显增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复杂,可以出现多关节损害好多脏器受累病变.药物治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RA的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监测和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已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缓解期25例,活动期56例)血液标本,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并对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进行同步检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活动期患者各检测指标水平高于缓解期,缓解期高于正常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呈正相关(P0.01)。活动期的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达升高,并与病情活动度有一定相关性,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康复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评定有助于了解患者功能缺损以进行精准康复介入,康复治疗能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使患者适应患病后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等。对类风湿关节炎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制定康复方案,减少功能残疾,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CT扫描寰枢关节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0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寰枢关节及其附近骨质软组织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资料。方法CT扫描从枢椎至枕骨底部逐层薄层扫描,显示枢椎、寰椎、枕骨底部及周围组织类风湿关节炎的各种征象。结果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寰枢关节改变,Ⅰ期9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9例。结论利用CT薄层扫描,可清晰显示寰枢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各种征象,使临床能全面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而作出更好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肾脏淀粉样变性(AM)与膜性肾病(MV)是继发于用金制剂和/或青霉胺(D-PC)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肾脏病变及肾功能不全的重要病理类型。本研究对1979~1996年158例RA日本患者肾活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其组织学病变与应用疾病...  相似文献   

19.
关节病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除有银屑病损害外,还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其关节症状往往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常累及大小关节,尤以指(趾)末端的关节多见,表现为功能受限,关节疼痛、积液或毁形,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不易治愈。我科自2005年3月-2011年9月收治20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与创伤性关节炎崔国庆田得祥陈启明滕华建周捷王健全曲绵域研究证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骨关节炎(OA)患者的关节液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而关节液中的含量又明显高于血清〔1〕。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