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中心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 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杭州主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杭州主城区共397名签约居民,调查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知晓及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居民以门诊签约为主(占85.5%),61.9%为老年人,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缺少上门服务”“缺少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医保报销力度有限”和“转诊手续麻烦”。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但要提升签约居民的服务获得感,有赖于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并普惠家庭病床、远程健康监测及健康评估等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及利用情况,为完善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2019年7月对武汉市4个社区749名≥16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49名被调查居民中,签约居民252人,签约率为33.7%,其中主要为≥60岁的老年人(51.6%)和慢性病人(52.8%)。在签约居民中,80.6%知道家庭医生的姓名,47.2%看病时首选自己的家庭医生,88.1%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82.9%有续签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为家庭医生对解决健康问题有帮助是促进居民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114、1.945、14.068、3.697和2.334,P值均<0.05)。结论:武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居民知晓和利用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强化宣传,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紧扣居民需求,并向普通人群延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差异,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为完善甘肃省乡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确定甘肃省农村地区1 90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后进行数据描述、χ2检验等。结果签约居民首次诊疗选择家庭医生、接受慢性病服务和接受健康体检服务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是家庭医生的服务态度、签约服务模式、技术水平和报销比例,分别为95.77%、92.51%、87.88%和85.18%;对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药品种类和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1.95%、65.31%和75.24%。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显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居民满意度较高,但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药品种类和药品价格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泸州市L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家庭医生签约现状及居民签约意愿影响因素开展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L区的红星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较低,仅为34.2%;宣传推广不足,高达50.3%的居民不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意愿较高,69.8%的居民有意愿签约家庭医生;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认识不足。结论:要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及服务水平,关键从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来思考,供给方面加强政策宣传,优化服务供给,确保服务质量;需求方面关注重点人群,致力于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偏好。方法:构建离散选择模型,采用混合Logit模型评估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偏好、每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不同特征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偏好异质性。结果:居民偏好选择每年签约自付费用为20元、诊疗水平高、药品配备高、提供基本服务包及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上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分别为30.18%、20.95%、22.06%、14.55%、7.55%,不同特征居民偏好存在异质性。结论:加快推进医联体模式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适当放开医保政策对签约服务的用药限制,提供“菜单式服务”,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相似文献   

7.
从家庭医生的视角,以居民实际健康获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主观感受,界定健康获得感的概念;参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中的医疗卫生调查内容,以及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拟定健康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从健康保障、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个维度共10项指标评价签约居民健康获得感;通过定量调查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居民对签约服务需求与家庭医生服务供给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偏好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状况,以此为依据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提供。方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辖区范围内18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和该辖区范围内的家庭医生,对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家庭医生的服务供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对配药服务的需求最为紧迫,而家庭医生更加重视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供需存在不匹配的状况。结论居民的家庭医生需求仍然停留在配药服务上,而家庭医生已经将重心转移到健康管理服务中。应提升居民健康意识、改善健康行为和引导居民开展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天津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与满意度情况,从而为提升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16个行政区的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底册中随机抽取被试样本,采用电话收集数据的方式完成对签约居民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居民服务利用情况、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度、依从性和配合度较高,对家庭医生服务较认可。影响居民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区域、供需不匹配以及签约服务内容等方面,签约居民对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需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水平及服务质量,细分居民群体,以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增加居民对签约的知晓度,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 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郑州市D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辖区慢性病人群管理现状,分析签约家庭医生后,对慢性病人群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前后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数据,并对850名辖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居民知晓率、满意度、建册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等指标。结果 850名辖区居民知晓率为68.23%,满意度为85.88%。签约后,孕妇孕早期建册率为93.40%;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为94.08%;高血压患者管理率为89.98%,规范管理率为92.19%,血压控制率为90.66%。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率为73.34%,规范管理率为91.23%,血糖控制率为89.14%。签约服务后,健康讲座次数增长到121次;印制宣传手册增长到40 000份;制作宣传展板增长到80块。结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加了宣传力度,明显提升了社区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促进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提升了对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N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该市10个辖区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共计29,947例居民进行电话调查,以有效问卷中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11,937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及对6项基本服务的利用情况,并对影响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知晓自己已签约的签约居民共7379人(61.8%),大部分知晓签约居民认为对服务包内容基本了解(64.1%);听心肺、抽血化验、做心电图、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6项基础服务利用率较高,都在75%以上,但仍存在"签而不约";不同性别、年龄、重点人群类别、知晓情况、城区的居民服务利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皆为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论]N市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率较高,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是影响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困境,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方与供给方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对影响居民签约决策和家庭医生努力程度博弈系统均衡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增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提升居民签约个性化服务包的比例,降低因家庭医生"懒散"给签约居民带来的效用损失,缩减家庭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努力"工作成本,加强有效签约的奖励,推动健康管理效果不理想的惩罚机制,均有助于博弈结果向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整合型基层医疗服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淄博市周村区1 55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38.67%的社区居民患病首诊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家庭收支结余、签约前后医疗服务改善度、签约双方沟通频率对社区居民首诊是否选择签约家庭医生有影响。结论: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引导社区居民基层首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及结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率偏低,不同特征人群利用签约服务的水平有差异。年龄、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影响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重要因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的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更易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更易受就业因素的影响。建议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设计,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签约服务,提高签约服务利用水平,推行有价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16.
赵春青 《健康》2014,(3):1-1
<正>《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指出:着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职能,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到2015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家庭医生式服务是指借鉴先进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并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是一种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通过深入居民家庭的访视,主动了解这个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研究和文本分析方法探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发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存在卫生资源不足、服务质量偏低、管理机制缺位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高等问题。文章基于问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路径分析,并提出四点对策,即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医生服务过程管理,改善签约服务质量;构建签约服务长效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率;增加信息互通渠道,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成都市温江区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5年3—4月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象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和管理者,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居民首诊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37.63%),其次为区(县)级医疗机构(23.61%)。通过走访了解,居民愿意花更高的费用到区(县)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就诊。59.1%被调查者认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是不必要的。32.26%调查对象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满意。居民是否在社区就诊或与社区签约与住处距离就诊社区的远近、交通的发达程度及居民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均P0.05)。在调查中发现居民不愿与家庭医生签约,首先是对家庭医生的技术问题持怀疑态度占31.18%,其次是对服务内容不了解占17.20%。愿意接受有偿服务的居民希望获得的服务:对常见疾病的诊治占44.08%,其次为养生保健占40.86%。结论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持怀疑态度,居民知晓率和签约率均不高。要提高签约水平,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定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差异,依此验证签约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显著高于非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各项指标也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后,满意度综合指标的回归结果也表明是否签约是影响满意度的核心解释变量。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进而促成分级诊疗的有序医疗格局。服务利用提升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某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情况。[方法]收集当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的相关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运用描述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居民认知调查中有56. 8%的居民没听过、完全不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4%的居民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做过宣传,有38. 5%的居民通过社区宣传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月收入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之间存在相关(P 0. 05);在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有60. 3%的居民愿意签约家庭医生,39. 1%的居民表示不愿意或中立态度,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月收入及文化程度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之间存在相关(P 0. 05)。[结论]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度较低,对家庭医生的签约意愿较高,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宣传,维护并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及意愿,改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条件,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